披着水土一色的肌肤,
唱着天地一体的恋歌,
撒播着惊天动地的故事,
把气壮山河的传说收割……
二十一世纪初,在山西省平陆县东部山区,崛起了两个草根英雄。一个是绝顶聪明的卫宪法,他能在人们怅惘之间,圈据了东部最好的矿区,又高薪聘用了一批科学家,用最新技术煅烧了质量上乘的熟铝石,并把它销往日本和欧美地区。轻松挤进全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之列,也成为市委书记的座上客。另一个是下坪青年董五科,他以连创七个东部第一的成绩,理所当然地跨进了先富之列,成为东部人民向往的目标。最引为自豪的是他第一次把联合收割机开进大山时,跟着看热闹的人几乎把麦地挤满。而他首次把一幢三层小楼撑起在下坪街头时,人们心中的震颤同样是无与复比的。因此人们推测,如果两人继续按现在的路子走,不出十年,他们的家产将富可敌县。
可惜,在以后的发展中,风头正劲的董五科倏然扭转了方向,把大量的真金白银扔在了一面贫瘠的坡上。人们纷纷推算,这个“第一”可能要砸了。
为母亲披身绿装
董五科出生在平陆县曹川镇下坪村。在他童年的世界里,山是生命的组成部分。这里的山长得雄伟,长得秀劲,也长得厚重沉稳。年幼的董五科就在这大山里上学、劳动、采摘、玩耍。日夜感受着山的呼吸、山的脉动、山的抚慰和山的情意。耳闻目染,不知不觉间,大山的雄劲悄悄地嵌进他的骨骼,大山的醇厚深深融进他的心灵。他心里老涌动着这样的念头:怎样回报生我养我的大山,怎样报答促我成长的父老乡亲。
秉持着这样的念头,董五科学校毕业了没有离开家乡,没有离开亲人。他就在这偏僻贫瘠的大山中,用连续的第一创造着就业神话,用处处的超前行为启迪着封闭的家乡。
然而,当董五科用改革之风不断扫荡封闭的故乡时,却不成想被开放带来的疯狂重重一击。原来,这片曾滋养他,抚育他,使他难舍难割的大山里,蕴藏着丰富的煤铝资源。于是,一台台挖掘机、推土机开进山里,一片片植被被掀翻,一个个山头被削平。丰富的矿藏被挖后,留下的是裸露的山体和被污染的河流。
这就是我引以为骄的土地么,这就是我日夜思念的家乡么。董五科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就在自己的一次次“不可能”中,他眷恋的大山遭到剥辱,他热爱的家乡遭到毁灭。也许,这就是发展的代价,这就是开发的恶果。但这些自己既管不了,也挡不住。他能做的,就是怎样抚慰被糟践了的母亲,如何重整被污染了的家乡。
一个偶然机遇,董五科找到了改变母亲形象的妙方。
那是在2000年一个夏季,在芮城县中夭乡,当他随着乡镇参观队伍站在漫山遍野的花椒林中,看着年轻村姑把一颗颗粒大肉丰、色泽鲜艳、香气浓郁、麻味纯正的花椒颗摘进篮子时,不禁为这神奇的大红袍惊呆了。这些红色的粒子不仅多、靓,奇香好味,重要的是它经济效益甚佳。每斤价格能卖到五元钱,足足抵得上10斤小麦。用一斤的花椒钱,能够让普通的家庭花上两天。怪不得这些雀跃田头的大媳妇小姑娘穿戴得这样亮丽,巧笑地这么香甜。原来,他们的兜子里,装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他们的家庭里,亮的是时兴美丽的现代家具。神奇,一颗小小的花椒,竟能富裕一个地方的经济,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霎时,想入非非的董五科激动了,发誓了。球,我就爱见这漂亮非凡的大红袍,我就恋上这能富四县八乡的花椒树。我就要把这些靓丽的大红袍,披在故乡裸露的肌肤上。我就要用这红色的仙丹妙药,富裕我还很贫穷的父老乡亲。
董五科当着县人大主任的面,勇敢说出了自己的决定:“球,我回去就弄他一千亩。创他个全县第一。”县人大主任看他不像是在说笑,便刺激似地鼓动他:“你只要种,我给你弄十万棵花椒树苗!”
口头协议就这样签下了。董五科见县上领导如此重视,一路上心情愉快,不断进行着两地之间的气候、湿度、土壤比较,思考着怎样利用荒沟、荒坡和25°以上退耕还林地,进行集中种植、椒粮间作、地埂种植等等。
家人看他真的迷上了花椒,赶快扭转他的方向。漂亮直爽的妻子说:“你不看看东三乡的人都在干啥哩,都像火麦连天似地闹开矿。咱下坪村的那一块地里,不埋着一沓沓的‘票子,可你偏偏要栽花椒。你可是创第一创昏了头?”
母亲说:“五儿,你不想挖那大山,就买个三轮车到地里去拾矿,就咱村那些最不能干的人,一天拾下的矿都能卖几百元。这不比干什么都强?”
亲戚好友说他:“就凭你的脑子,你的关系,一年挖他百把十万是小菜一碟。可你却迷上了花椒,不到地里挖钱,反向地里扔钱。这可是笨怂干的活。”
山里人性子硬,定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山里人说话实,甩出去的话儿能砸坑。不管人们怎么说,董五科拧着脖子就是不回头。那当儿,村里正有一千多亩坡地被退耕还林退了出来。鱼鳞式的山地像被抛弃似地扔在山间。董五科找到村委会主任,铁心要承包这块坡地。领导见董五科操的是正心,就把那块地包给了董五科。
有了藉以用武的平台,董五科顿时气壮起来。他先雇人把那片山坡上的野树丛砍掉,把凹凸不平的土地向平整了整,在土壤里埋下了大量的农家肥。一切具备后,又指挥老乡在地里挖下六万多个大坑,到县里把打赌得来的八九万棵花椒树栽在坡上。为看好自己的园子,他在山坡的最高處盖了五六间房子,用以作为自己的指挥大营和后勤中心。其后,花费一百多万元上马了引水工程,将清凌凌的山泉水引上山头。地里的260多个龙头,随时可以将甘泉水送到每一个边边角角。又花费十几万元,将下坪村至花椒园的道路加以硬化,使花椒生产有一个良好的工作通道。
为母亲倾洒琼浆
董五科在坡上甩下大把的钱,一部分是他的积蓄,大部分是从别人手上借贷的。在这个人情比纸薄的年代,借钱可不是好玩的。背后得有强大的人品和经济实力做后盾。好在那时候下坪村是全民闹矿,家家手上都有一些周转资金。董五科用分批筹款的办法,筹够了庞大的前期投资。然而,如此艰难地求人,如此费尽心思地栽树,董五科想的是发财捞名么?不,他看重的,是这个产业的社会效益,是这个产业的引领作用。他对人说,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固然埋藏着丰富的矿藏,但它会越挖越少,越挖越空,最终留给人民的,是一片裸露的、残缺的、贫瘠的土地。乡亲们以后靠什么生活呢?基于这样的担忧,董五科决心把自己的花椒园办成一个能引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样板”工程,让乡亲们参照自己的实践,扬优汰劣,步入正道,尽早脱贫致富,最终达到小康。
一千多亩花椒,光管理就要用很大精力。苗木长至半人高时,要及时定干,剪去弱枝和侧枝。到挂果、盛果期,要不断追施农家肥和过磷酸钙,适量喷洒尿素水溶液、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及高美施、尿素液加磷酸二氢钾等。成长中,要及时浇水修剪,治理病虫害等等。董五科把村里剩余劳力请进园里,一方面想借此解决他们基本生活开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管理,使他们掌握发展花椒生产的技术,以便以后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个人的花椒树。
二年枝头微见红,五年满树开新花。就在惊人的破矿声还在四处震响时,董五科的花椒园灿然进入了盛果期。真像赶一出热闹非凡的庙会,园前崎岖的山道上,摆满了前来运输的大车。董五科为扩大影响,特地请来了一台大戏,一本比一本精彩地在舞台上唱了起来。他想利用这丰润的收成季节,宣传花椒产业的兴旺,昭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踢踢哐哐”的锣鼓声响过,便是热火朝天的采摘时节。董五科的花椒园一下子涌进了二三百名乡亲。花花绿绿,婷婷袅袅,婆娑树下,山坡之间,一道道银光闪过,一只只巧手翻飞。摔进篮子里的,不仅带的是一阵清香,还有美若珍珠的红椒。篮子一满,便是上百元的收入。这情景把平日里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的乡亲们震惊了。他们不曾想到,这看起来貌不惊人的花椒,竟能带来如此大的收入,这个平日荒寂的旧山坡,竟能变为如此宝贵的刮金板。还说要到外地打工哩,要下矿井卖命哩。这土里不照样能够种出元宝,摘下金串么。一时,诚实的老百姓思绪纷飞,狂想成疾,董五科的采摘季,竟成了种植花椒的誓师会。老百姓心里那杆秤太清了,不用多过磅,一切都明明白白。董五科每一个年度的采摘,都要带动一大批追随者。加之镇政府宣传鼓励,县扶贫办大力支持,曹川镇的花椒产业以空前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原来整个镇上秃子摆蚤似地只有他一两家,现在却变成了四千户。开初的一两千亩,现在成了一万多亩。一个重要的产业就这样在东部树立起来。
产业的扩大,在董五科看来是必然的。因为这个产业的优势任何人也遏制不住的。董五科现在想得更多的是全国市场,想的是它背后的文化支撑。他认为,市场与诚信是一对离不开、裹更紧的共同体。要把曹川的花椒打出去,就要在自己的产品中渗进更多的文化内涵。曹川人憨厚忠诚、诚实守信、为人耿直就是一种文化特色。把这个特色凝结外化起来,就是绝佳的质量和可贵的诚信。为此,董五科不遗余力,顽强推进,产品里施用最多的是农家肥,灭虫用的是生化农药。收获季绝不许秤上亏人。每一秤数字都对客户、自己、采摘人负责。为此创造了远近闻名的信用奇迹。前来求购花椒的客户,没有一家验过磅,没有一个人提出过任何疑问。
有艰辛就有收获。第一个十年下来,董五科获得了巨大成功。他的千亩花椒,一年能为社会提供五六万斤的优质花椒,带来一二百万元的稳定收益。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矿山企业不景气的境况下,他如一枝独秀,高高地挺立在东部山区。更重要的是,他收获了经验,奠定了产业,带动了千家万户。
为母亲创造辉煌
人常说,思想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董五科是个心大眼高、不知餍足的人。看着自己这些年所耍的大蛇一个个都成了精,他的心又大了起来。他想,自己这一千多亩红山椒,带动东部整个成了红山椒。平陆县还有二十万亩苹果,如果把这些树都变成优质树,那该是多么好的大事情啊。你道他为何瞄上了苹果树。原来平陆县果树虽多,价格却卖不上去。缘由是粗放管理,结出的果子不赢人。董五科决定染指苹果业,走优质化发展路子,用高标准的示范园,把全县果品带进一个优质有机苹果的新天地。他要让平陆苹果成为一个人人艳羡、人人想吃、价格能卖到五元以上的驰名品牌。他要让全县的老百姓都知道,农民并不是低收入的代名词,苹果产业并不是在走下坡路。只要你培养出了“龙种”,照样能卖个好价。
董五科通过关系,在南村塬承包了六十亩基础设施较好的苹果园。合同一签,他就把家搬到了园里,整日这里瞄瞄,那里看看,不是拉树条,就是刨树根,抑或是询问有经验的技术员。他要先吃透问题,然后登台唱戏,打造全县最好的果园。
有机苹果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苹果生产、加工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用纯天然的符合生态体系要求的物质来进行生产。按董五科的理解,就是回到五六十年代,用祖辈传下来的种植法培育苹果。
还别说,站在现代的时光里恢复传统,还真有不少的困难。单说用肥一项,现在拉的大粪就和过去不一样。过去的粪里全是有机分子,现在化学残留太多了。然而,科学是绝不能掺假的,既然要玩有机产品,一切就得按有机标准来。
董五科躬下身子经营他的果园。整园第一步要治理土壤。听农业学家说,土壤是个有生命的系统,土壤肥沃了,就会增殖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在活动中或死亡后所排出的物质,不仅是氮、磷、钾等无机养分,还会产生多种氨从酸、维生家、细胞分裂水、植物生长求、赤霉东等植物激素类生理活性物质,刺激根系生长、叶芽和花芽的形成、使果实肥大、固形物增加、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最终改善产品品质。董五科按专家的要求,大量施用有机肥,对树下作物进行合理轮作,充分增加地力和土壤疏松度。绝不使用化学农药,用从植物里提取的农药来治理虫害。并重整了滴灌系统,使土壤的湿度如天降雨水一般。加强技术管理,整枝上拉枝开角,使树体通风透光。修剪上注意长短结合,疏密合度,抑长有序,刻剥适宜。按农时进行作业:阳春三月及时给果树施入“月子肥”。四、五月份交替使用唑类杀菌剂、保护类杀菌剂、治疗类杀菌剂和天达2116等高浓度营养液喷施、性诱剂沾虫板扑杀害虫,及时进行“膜加纸”套袋。六月份突出补磷,满足花芽形成对磷的需求。七月下旬灌溉澗河水充施肥料。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进行叶面喷肥,加施基肥。十月适当追加优质有机肥和菌肥……
顺水推舟易,逆水行舟难。董五科为建设有机果园,整整花费了四年功夫。一千四百多个日夜操劳,流血流汗,使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苹果专家。不论说什么技术,无论在什么场合,董五科都能刨题析理,辨疑解难,滔滔不绝地讲上几个钟头。过去人们路过他的果园,都要居高临下地指点一番。现在,人们只有打探观光的份儿。二百万元的真金投入,使他的果园变成了高质量的有机果园。板结的土壤如今酥得像个海绵,手指般的蚯蚓到处乱跑。疏松的土壤里,无数的微生物无时不刻地为苹果树提供着高质量的营养液。四年的拼打也使董五科的有机苹果成长到了一个新水平。不论是口感、汁浆,还是糖分、营养度,他的产品与大名鼎鼎的陕西白水有机苹果比,与远近闻名的甘肃静宁富硒有机苹果比,甚至与漂洋过海打进中国市场的新西兰有机苹果比。无奈一到收获季节,客商们就死死瞄准了他的果园。他也毫不客气,将他的苹果价格撑到了五六元钱。四年的操劳使他的“虞国香”苹果领得了进入高端市场的准入证。在全市轻松摘得了“十佳精品园”的招牌。实现了四年前将每斤苹果卖到五元、将果园办成全县最好果园的诺言。
尾 声
时值初夏,万物繁茂。到董五科花椒园参观,别有一番兴奋在心头。只见紧邻黄河的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花椒林。明媚的阳光下,花椒树已结出青绿色的颗粒。林下,一群大姑娘小媳妇正在除草施肥。嘴里轻唱着:“姐儿房东一棵椒,二八佳人卡住腰。两片芳唇微微抿,两只金睛往上瞧。红的多来绿的少,绿的不像红的好……”惹得过路人时时偷看。身材敦实的董五科站在一个坡顶,向人们述说着他的奋斗史,介绍着他的家人和可爱的家乡。我从董五科的身上,看出了他成功的涅槃过程,他从20世纪最先脱离土地,到2000年成为当地承包土地最多的人,完成了一个有意义的轮回过程。在这个轮回里,他参透了人生,参透了社会,悟出了关于自己和家乡的至理:自己的家乡自己建,自己的乡亲自己管。因此,在这些年的时间里,他把一腔对家乡、对乡亲的爱倾洒在花椒园,模范般地履行着自己的誓言:
十几年来,先后向花椒园投资七百多万元,向苹果园投资二百多万元,育成了一方林木葱郁、固土润气的绿色天地。这片可贵的“地球之肺”,每天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向大氣释放着滋养万物的氧气,根固着即将流失的泥土,为人们提供能除膻去腥、温中散寒、降温止痛的功能产品。正如下坪村支部书记郝普选所说:“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十多年来,他以有偿劳务的形式,为四里八乡三、四百名老弱妇孺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发放劳务费上千万元。劳酬虽算不上很高,但它以润物无声的形式,滋润着贫瘠的乡邻,扶助着各式各样的产业。七十三岁的老嬬高吉莲这样说:“没有了董五科的花椒园,我们这么大年纪,到哪里去挣钱?”从今年开园到现在,她已从董五科的手上领了三千多元。这些钱虽不是一个大数目,但对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确能起到及时雨的作用。
十几年来,董五科以基础建设的形式,为乡邻修路铺桥,引水扯电,光修路引水花费就突破了一百万元,这些设施均是全民共享的,默默地为乡亲提供着一种从业便利,提供着一种环境支持。
十几年来,董五科以效益绝佳的示范作用,不断影响着四邻五村的老百姓,引领他们向花椒产业的方向猛奔,在最短的时间内,带动广大群众波浪式地发展,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大面积种植。目前,全镇已有四千多户农民加入花椒种植,规模达到了一万多亩。其中率先投入的户已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较典型的是姚家坪两户农民,每户种花椒成十亩,年收入已达到了四五万元。合作社社员靳平治在董五科的影响下,分批次种植了十亩花椒,已挂果的五亩花椒年收入已达到二三万元。据初步估算,全镇一万多亩花椒,盛果期按每亩六千元收入算,年收入可达七千万元。
对于董五科在花椒生产上的贡献,党和人民没有忘记。2015年,他创办的华隆种养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了运城市“重合同守信用”称号,他承包的苹果园在运城市果王争霸大赛中,获得了“十佳精品园”的名次。他本人也受到众乡亲的由衷称赞。干部们称他为致富能手,乡亲们称他为慈善大使,老百姓称他为产业领头人。董五科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印证了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当然,董五科也不会忘记党和政府在发展花椒生产中给予的积极支持和帮助:县委书记郭红、县长李旸多次过问此项生产。镇委、镇政府拉他到外地进行了现场观摩,并在苗木上给予无偿支持。已连任四届的下坪村支书兼村委主任郝普选尤其重视他的花椒园建设,将其作为调整当地产业结构的一面旗帜,全方位大力支持。为他提供大量土地,为花椒园建设积极修路引水。采摘季节为他组织劳动力,并在筹集资金上主动牵线搭桥,还有下坪村及其周边的父老乡亲多年来有钱的拿钱,没钱的出力,千方百计保证他的花椒生产顺利发展,越滚越大。对此,董五科深表感谢。他在大门上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乡亲滴水之恩,还当涌泉相报。
对于东部山区的花椒产业的风生水起,董五科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他说:一是得益于时运好。改革开放造就了无比广阔的市场,市场需求拉动着价格从当初的每斤五元,涨到现在的四十元。国家对栽植花椒不仅不征税,还要给予适当补贴。这都为发展花椒种植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二是得益于我们的群众接受新生事物快,脑子转变快,当看到花椒能带来丰厚的利润后,便果断出击,义无反顾,波次前进,大胆叠加。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供方市场。逼得买方对曹川花椒施行价格上的优惠。花椒价格每斤老比周围高出0.2元左右。周围乡镇的花椒都拿到曹川来卖。三是得益于我们有发展花椒产业的良好形式。在政府鼓励下,我们最早成立了“平陆华隆种养发展有限公司”,组织了“众达花椒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平陆野山椒”花椒品牌和“虞满春”苹果品牌。形成了政府+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了镇情,切合了民意,促进了产业发展,是可以传承更新的模式。正是这些因素的合力,促进了曹川镇花椒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猛烈的发展势头。
谈到今后发展,董五科劲头十足。他说,以后要把握三个重点,首先是巩固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切实解决发展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进一步扩大组织,实行种植、管理、技术、销售四统一。把合作社真正办成相互合作、相互依靠、共御风险、合作共赢的实体企业。其次是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大力进行产品深加工。一方面加工优质花椒粒,建设规模较大的烤房和分拣、烘烤、包装生产线。一方面发展花椒油生产,将过去当下脚料处理的十几万斤花椒籽加工成花椒油。同时,上马花椒面生产,购进肥料发酵罐,为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从业要素,将产业做大做强。再次是打造好自己的名牌。深入建立会员品牌意识,办理好进入市场的各种认证、代码,新上马富硒苹果、富硒花椒等功能产品,切实打造好椒果名牌。
为把花椒苹果产业持续做下去,董五科果断把刚从山西财院研究生毕业的女儿叫了回来。让她熟悉果椒产业,增长业务能力、锻炼组织能力,然后逐步压担,淬火打磨,用薪火相传的手段,把产业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实现致富乡里、辉煌家乡的大目标。
董五科,加油!
责任编辑/卢旭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