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尹若康,笔名乐康、一诺。大学本科,现供职于蚌埠邮政系统。全国邮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蚌埠市作家协会小说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安徽省炳烛诗书画联谊会会员、蚌埠市炳烛诗书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报告文学签约作家、《张汇滔研究》杂志副总编辑,《皖风文学》杂志编辑,杨氏微雕艺术网站(www.minicarve.com)站长,蚌埠市玉石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徽省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天一秀文化产业创始人。
担任如此众多协会的职务,尹若康时常忙得不亦乐乎。于是,不少人便戏称若康是业余的“社会活动家”。
一
尹若康第一部诗集《心曲》2004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他又推出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作《尹若康散文诗歌集》。其间,若康新作不断,2009年荣获全国文学创作风采人物称号。
文学之途,若康一路走来,实为不易。
若康1963年12月生于安徽长丰,自幼爱好文学艺术,深受家庭厚重文化的熏陶。出生在长丰县贫困的农村,那块土地,原先属于寿州,后来划归合肥,现又辖于淮南,因此,若康至今乡音难改,口音中掺杂着浓浓的寿县腔、淮南味。他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到16岁,一次偶然的机遇,彻底改变了若康的人生轨迹——他应征入伍,来到海军某部服役,为此,若康在军营锤炼了品质和修养,健壮了他的体格和魂魄。
严格地说,他得益于入伍,在部队,若康曾七次立功受奖。正因为入伍,他才有机会被推荐到军校接受教育,在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中茁壮成长,舞文弄墨,在军报和杂志上刊登一些不起眼的小豆腐块,这才一步一步走上文学艺术之路,把爱好文学的梦想变成现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若康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984年-1985年参加吉林新闻创作函大学习,1996年参加邮政系统皖北地区记者、通讯员培训班学习。历年来,他在军报、党报等各级刊物陆续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等数百篇。他创作的小品《摸底》获海军某部春节晚会优秀奖。散文《心中的“邮政绿”》、《彩铃,使手机失而复得》获征文一等奖。诗歌《播春触冰送温暖》获征文一等奖、《别》荣获金穗文学奖金奖。散文《美丽的背影与田螺》、《母亲包好了饺子》获全国征文银奖、《秋风吹开友谊花》获全国征文金奖。
转业后,勤奋的若康供职于邮政系统,他厚积薄发,笔耕不辍,新作不断见诸报端,成长为《张汇滔研究》杂志的副总编辑。尽管当初若康的文笔还略显稚嫩,却在大踏步地前进,通过阅读他的作品,众多的文朋诗友逐步结识了尹若康和他的“乐康”笔名,从而对这个刚脱下军装的军旅作家刮目相看。
二
2008年的一天,尹若康兴冲冲地把整理好的一沓书稿送到我的办公室,于是,我有幸成为《尹若康散文詩歌集》的第一读者。
《尹若康散文诗歌集》收录了他创作的几十篇作品,阅后,总觉得若康的散文集,更像是一本自己成长过程进取之途的记录,字里行间透着真诚。通过作者一篇篇质朴感人的叙述,你会感觉在文字的引导下,一步步涉足作者的私人领地,清新、奇特,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心间阳光的灿烂,等到归来时,你才仿佛又回到喧嚣的尘世。因为若康记述的有些事情,似曾相识,简直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在许多人的眼里,不值得一提,过去了也就过去了。然而,在作者笔下,记忆的筛眼中所保留着的那片纯情,让人倍感亲切,令人久久不能释怀,读着读着,竟然能勾起自己的同感和怜惜之情。若康从生活中发掘的散文题材,虽说看来土得掉渣,却弥足珍贵。
生活本就是作家创作的源泉,此言不虚。
没有生活,没有感悟,作者的心中缺少阳光,绝写不出感人肺腑的文章来。长丰农村的田野、小溪、麦垛;部队的军营、出操的队列,处处孕育着作者难以忘怀的激情。于是,爷爷闲置的棺材,母亲的擀面杖,首长的手枪,战友间的友谊,女朋友的探亲,都成了若康创作的广泛题材,并以此为引子,串联和演绎出一幕幕有滋有味的故事:小伙伴们顽皮,戏耍时为躲避寻找,藏进爷爷闲置的棺材内呼呼大睡,大人们为寻找失踪的孩子的心焦和急切,棺材内孩子酣然入睡的憨态令人忍俊不禁;通过兄弟间为争夺深秋树上枯枝间挂的一粒小红枣,奶奶朴素的教导,发展到兄弟间相互谦让,破涕为笑,读者会感受到老一辈的苦心孤诣,焊接着作者童年兄弟间情感培养的基因链条;通过母亲赤脚屈身在沟渠早春冷冰的水中捞取田螺,为孩子们解馋的身影,情景交融,展现出一位勤劳的农村母亲在那个物资奇缺的年代,尽己所能呵护幼子的博大情怀;通过母亲为归家探亲的儿女们端上的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水饺,表现出年迈母亲的舐犊之情;通过带兵的解放军军官在老乡家就餐,饭后付的5元钱和留下的小纸条,歌颂了那个年代人民子弟兵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崇高品质,这不仅仅是个细节,解放军军官这个无言的举动,对尹若康的成长大有益处,也就不可避免地折射在他的文集中;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描写,充满活力,激情向上,字里行间折射着对大好河山的赞美。比如作者对大别山天堂寨的抒怀:“情悠悠!荡悠悠!两条平行索道跨越三山两峡谷!置身缆车,摇摇晃晃,疲劳全无,纵览大别山,天然美景尽收眼底。当缆车行进到奇峰之巅,似到世外桃源,恍如仙境,那一幅幅犹如神话传说中的画面展现在眼前。顶峰,更是气象万千,鲸鱼出海形象逼真,天成石佛似若真身。那种脚踏在湖北土地,手抓着安徽护栏,美滋滋犹如飞身天外,豪情万丈地一挥手,留下了无限风光。”还有,作者对凌霄花的描写“凌霄花!勇敢而美丽的名字。她的不舍不弃、紧紧相依的风格,不正是人间真情的真实写照吗!她的顽强攀援、拼搏向上的精神,不正是改革开放、勇立潮头的楷模吗……世上谁人不攀援,十年寒窗在眼前。改革的今天,如果不是站在浪尖上,谁能感觉到大海的风浪!如果你不攀上枝头,哪里能见到明媚的阳光!没有阳光哪里来的灿烂!凌霄花,不愧为世人心目中最美丽的花!”
若康的诗歌《别》更是留下了经典之作:“太阳还没有升起,那时你正在睡梦里,没有告别你,我悄悄地离去。太阳冉冉升起,醒后觅无踪迹,梳妆镜前默默无语,此时的芳心早已远随。太阳缓缓西坠,失落的心无法回归,美好的回忆夜不能寐,两地书留下无限回味。”《别》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敏锐的观察力,从司空见惯的打工者人潮中捕获生活的点滴进行挖掘提炼,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对恩爱夫妻因生活所迫,离别前后的真挚情感,反映了广大农民不满足于现状,追求美好生活,更上一层楼的强烈愿望。
《别》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人产生丰富的遐想:一年一度的“春节”转眼即逝,丈夫明早又要启程外出务工挣钱,妻子仍须留守在家中农耕、负责伺老抚幼的重担,短暂的相聚,离别又是漫长的一年,怎不让夫妻俩难舍难分,情意绵绵,夜深人静,相拥难眠,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丈夫千咐嘱,妻子万叮咛。待到快天明,妻子“正在睡梦”着:丈夫在外挣回了大把大把的钞票,开回了小车,还在城里购买了洋房,“我”在家劳作,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老人安康,儿女顺畅。甜蜜的梦仍在延续。
丈夫“没有告别”妻子,“悄悄离去”表现了他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也许是夫妻俩双方预先都已交代得一安百妥,没有新的话题,也许是望着身体孱弱,疲惫不堪的妻子,不忍心影响她的休息,担心搅了她的美梦,也许是难已承受离别时双方那饱含辛酸泪水的眼神。此时是无声胜有声,藏情情更浓。
妻子醒来“觅无踪迹”“默默无语”“她理解自己的丈夫,没有埋怨,只有愁肠:本来恩爱夫妻应长相厮守,出入成双,可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忍痛割爱,天各一方,但是“芳心远随”两颗心仍紧紧联系在一起,海枯石烂不动摇。表现了忠贞不渝的夫妻情。
丈夫虽已离去,思念一刻也未停息,失落之心只好用美好的回忆填补,用书信来回味。在这段“距离”里,夫妻努力翱翔,拥抱那真实美好的“梦想!”小缩影反映了大主题,不愧表达时代主旋律的上乘之作。
只需心中有阳光,你就会热爱生活。若康就是这样,从平凡中捕捉和传递美的信息,为构建和谐社会挥笔讴歌。
三
若康热爱生活,激情似火。
尹若康1992年为救受辱的女青年挺身而出夜斗歹徒,荣获蚌埠市委、市政府首批53名见义勇为标兵之一。1993年為抢救国家财产,救火摔伤腰部,荣获公安系统三等功奖章,被评为蚌埠市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
若康不愧为堂堂男子汉,在家中勇于担当,即便是生活上遇到再大的难处,也还能保持乐呵呵的精神状态,他与妻子杨秀云相濡以沫,特别是他们夫妻恪守孝道,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赡养照顾年迈多病、卧床不起的岳母,直至为老人送终。有段时日,我时常见到若康在批发市场采购老人的一次性用品,大包小包,行色匆匆。我难以想象,若康夫妇几次三番深夜将病危的老人送往医院急诊,无数次从死神的手里将岳母抢救过来,然后再接回家中悉心侍奉,岳母九死而一生。这是孝心,更是责任。
由于本职工作涉及邮政销售业务,若康难免要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他社交甚广,广交朋友,战友、同学、文友、无不以诚相待,因此,在拥有良好人脉的同时,也成就了他的文化产业。
2008年,若康注册成立“天一秀文化产业”,那里高朋满座,群贤毕至,常有书法家、作家、画家、雕刻艺术家相聚,挥毫泼墨,切磋技艺。
2001年,若康结合邮政系统的本职工作,策划发行以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主题的“张汇滔邮资明信片纪念册”,为获取1912年辛亥革命时期淮上军发行的钞票珍贵资料,若康驱车往返于蚌埠——黄山之间,一头钻进深山,终于找到收藏该文物的专家,感动了收藏者,提供了钞票资料,历经千辛万苦。
2004年,他开发了“杨氏微雕”个性化邮票、2005年8月策划以纪念中国同盟会100周年暨张汇滔殉国85周年为主题的张汇滔个性化邮票等,均在海内外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他与微雕工艺美术大师杨其鹏合作开发的《微书明信片》曾创三项世界纪录、《金钱大吉》菊花黄金微雕曾代表安徽参加上海第五届国际花卉大展;合作开发的《黄金月饼》微雕、《福禄寿喜》黄金挂件微雕、《五虎贺春》银牌微雕、《四季平安》银屏微雕、《熊猫》银币微雕等分别在全国、省、市大展中被列为当日之宝,数家电台、报纸刊载。A级翡翠手把件《真龙出世》在合肥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大赛中荣获铜奖。
2012年在蚌埠市科协推进安徽省科协“5612”工程实施中,研究的课题《玉石研究与创新发展》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创作的《中国梦》水晶藏品,荣获蚌埠市首届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同时荣获“蚌埠市十佳创意旅游商品”称号;《孕沙成珠》荣获蚌埠市首届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2014年9月,成功策划推出蚌埠文化旅游商品《大禹治水》精品邮册,在全国抢占先机;
2014年10月,天一秀文化产业参加合肥全国非遗大赛,《八马争春》微雕和《母子亲情》和田玉把件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
2014年11月,天一秀文化产业选送十八件文化产品参加蚌埠市第二届旅游商品大赛,大禹治水系列产品等十件商品荣获蚌埠市十佳旅游商品;
2015年在安徽省旅游特色商品大赛中,天一秀文化产业研发的一组商品《花鼓灯娃娃》(瓷娃)荣登安徽省“双百”旅游商品系列;
2013年安徽省作协举办第二届小说、首届散文大赛,号令既出,千帆竞发。就小说体裁而言,蚌埠作家提交作品66篇,其中短篇小说46篇,中篇小说20部、经多轮评审,20多篇小说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创作奖。2014年,蚌埠——马鞍山两地联袂推出了小说、散文竞赛。蚌埠提交小说44篇,8篇获奖。
两次比赛,两次检阅,催生出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身为蚌埠市作家协会小说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服务必须到位,尹若康受命负责一市三县作家的通联,忙得不亦乐乎,为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付出颇多。不仅如此,他还得负责接收、编序、打印、送审上百万字的参赛稿件,整个过程的每一环节琐碎而繁杂,若康不厌其烦,投入大量精力。
为文,心曲若水。干事,激情似火。
诚然,农夫田间播种,渴望丰硕的收成,但他无论如何也不敢保证,他所播下的每一粒种子都会萌芽、开花、结果,收获的每一棵果实都成就饱满。同理,作家笔下耕耘,渴望笔下生花,但他决不敢奢望,所写的每一篇作品都成为华美文章。如果严格从文学的角度评述《心曲》、《尹若康散文诗歌集》、还需要作品文字上更多地提纯和升华,那么二十多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征帆》(合作)、小说《绿剑》、《锁眼看花》将逐步走向成熟。
也许,对尹若康来说,这个要求有点过分,有点苛刻。然而,我想,起码,性情乐观志向高远的尹若康,文笔不会长远地停留在这一坐标。
因为,文学的标高,是作家心中的尺度。
责任编辑/彭中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