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诗人笔下大漠雄浑,充满诗意,然而茫茫大漠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呢?
在离首都北京直线距离最近的沙漠——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曾是每到风季黄沙漫天、遮天蔽日,居住在它周边的牧民,一夜之间,推开房门,一座沙丘便矗立院中!
生态恶劣、交通不便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吃尽苦头:当年,一位牧民难产,因为沙海无路未及时送至医院而死在库布其。而大漠人家的孩子,到十几岁才能走出荒漠去上学……“生命禁区”、“死亡之海”……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词语,成为这片疆域的别称。
斗转星移,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一片沙域竟奇迹般地成为一处树木摇曳、鸟语花香、风景旖旎之所在,而在它腹地建成的七星湖景区,更被世人称为中国的迪拜,在这里,已连续召开了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库布其”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库布其经验”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
这片沙海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
由黄变绿
王文彪,出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杭锦淖尔村,距离库布其沙漠只有一公里。小时候,王文彪的妈妈常常叮嘱他们兄弟姐妹不能走进黄沙里面,说那里太可怕了,走进去,就可能出不来了……
让王文彪的妈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儿子日后竟走上了治沙的路,成为沙漠里的“常客”!
1988年,28岁的王文彪到杭锦盐场任场长,位于沙海中的盐湖和生产设备经常被黄沙覆盖,每年亏损500多万元。想保住盐场,只有一条路可走:治沙,种树!王文彪说:“不制服沙漠,沙漠就会吃掉我们。不如放手一搏,干他一场!”
大家纷纷质疑:“钱从哪里来?”王文彪说:“盐场每卖一吨盐,就拿出5块钱种树!”在一片质疑声中,他和林工队一起拿起铁锹,干开了!他们尝试用各种方法种树:柳树死了,就换杨树;背风坡种不活,迎风坡种;今年不行,来年再试。
终于,树活了,盐场也跟着活了:一棵棵鲜活的小树苗排成了长长的“护卫队”,盐场不但恢复了生产,还扭亏为盈!
质疑声少了,人们开始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
之后,王文彪又提出要修穿沙公路,刚平息下来的质疑声又纷纭而至,人们以为这是无法实现的神话,但神话也是人书写的,王文彪毫不动摇,1997年,穿沙公路动工,一场人与沙的大会战打响了。
1000多名筑路大军,分三路挺进库布其沙漠,“清汤挂面碗底沙,夹生米饭沙碜牙,帐篷睡听大风吼,早晨起来脸盖沙”这是当年修路中流传下来的一句顺口溜,如实地记录下了当年修路的艰难困苦。
历时两年半,一条65公里的穿沙公路终于修建完工。这一条路,让盐场每年光运费就能节省1500多万元,外运产品销量因此一路增长,主打产品——硫化碱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第一,小盐场脱胎换骨成为亿利资源集团。
为了护路,路修到哪儿,树植到哪儿。2000年,亿利资源集团启动库布其沙漠锁边林工程。一条长242公里、宽5-10公里的沙漠锁边林带在库布其的北缘扎根,为后续的沙漠绿化和沙漠生态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路修通了,可乡亲们的日子怎样才能富起来呢?公路两侧种植的甘草是一种中草药,王文彪想,如果让农牧民都种甘草,既能让更多的沙地被绿化,又能赚钱摆脱贫困,岂不是一举两得?
1998年,亿利发动当地农牧民大规模种植甘草,公司集中收购。2000年前后,公司发展起了以甘草为主的沙漠绿色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经营业务,还成立了沙漠健康产业研究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从“甜蜜的事业”中尝到甜头的王文彪开始琢磨:“都说沙漠里的人穷在工上、慢在路上、缺在水上、亏在电上,那就向沙要绿、向绿要地、向天要水、向光要电,我就不信沙漠里掘不出金子。”
亿利集团开始深耕“绿色经济”,打造出以生态修复、工业、能源、牧业、健康、旅游为主的6条产业链,探索出一条“治沙、生态、产业和扶贫”四位一体的道路。
经过治理,库布其沙漠成为一座生机盎然的沙漠绿洲,沙尘天气由每年70多次减少至五六次,降水量由几十毫米增长到年均300多毫米。沙漠里陆续出现了野兔、红顶鹤、胡杨等100多种野生动植物,据估算,生态财富价值4600多亿元。
库布其沙漠,由黄变绿!
这一年,王文彪带着自己已经80多岁的老母亲走进了库布其深处,老人家看到一棵棵胡杨、樟子松舒展枝条,一株株甘草、梭梭迎风摇曳,沙海里竟盖起了星级酒店,还有电视里才能见到的大片大片的草坪,终于相信了王文彪嘴里“沙漠变绿洲”的故事,一颗为儿子悬了二十多年的心终于放下了!
由贫变富
2017年5月,来自内蒙古各大主流媒体30多名媒体人、摄影师齐聚库布其沙漠——他们是来这里挖掘那些沙漠由黄变绿、牧民由贫变富神奇故事的。
“大家现在看到风景如画的牧民新村,是2006年亿利集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建设的,散居在沙漠里的牧民们转移了出来,如愿住到新房子里。说到这个,还有个有趣而又让人心酸的故事。当年,一直在沙窝子里住了无数年,生活条件极端落后的牧民们,突然间搬到这样一个条件便利的新村,晚上睡觉,不知道灯怎么关,有的就用一块大黑布把灯包起来再睡……”引领采访的小姑娘的话让媒体人暗暗吃惊,他们没想到,2006年库布其的牧民生活竟还贫困至此!
不过短短十年时间,牧民新村里的几十户牧民的日子已是改天换地,让观者无不羡慕了。
随机走进牧民新村一户牧民家里,只见窗明几净,家用电器齐全,已与城里生活条件无异。后院是间餐厅,蒙元风格装修,舒适自然。
主人名叫斯仁巴布,42岁,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
问起巴布过去的生活,他无奈地叹口气说,自己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牧民,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沙漠,还有两个妹妹,一家五口人居住在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以放牧和挖野生甘草来维持生计,一年到头,难以解决温饱。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能有衣服穿。母亲把巴布的衣服改了又改,送给年幼的妹妹穿,兄妹三人的衣服上,常常是补丁落补丁。父亲常常蹲在门槛上,望着黑漆漆的夜,唉聲叹气,能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那时候简直是一种奢望。
除了吃穿,最让人头疼的还有交通。买点儿东西还要去50多公里外的独贵塔拉镇采购,骑着骆驼,来来回回,常常要走三天三夜。父亲蹲在街上,把辛苦挖来的甘草和羊毛卖掉,才能换取一家人的柴米油盐。
过年是沙漠孩子最盼望的日子,因为那一天,巴布能见到罕见的水果、糖和羊肉饺子。包一顿饺子,买几个水果,再置办些糖,就算过年了。家里孩子多,父母咬咬牙,从别的开支上挤出几块钱,水果数个儿买,糖也是數块儿买。
年年如此,父母一天天老去,巴布一天天长大。
长大了的巴布憨厚老实、吃苦耐劳,然而,面对黄沙漫漫的库布其沙漠,除了黄沙就是黄沙,沙漠阻隔了所有与外界的联系,无水、无电、无路、无医疗、无植被,勤劳憨厚的老实人,任凭力气再大,怎么能与沙漠相抗衡呢?
转折点从移民到牧民新村开始。2006年,亿利资源集团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兴建牧民新村,把散居在沙漠的牧民们转移出去,巴布和其他牧民终于如愿以偿地住上了明亮的新房子,路通了,电通了,水有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彻底结束!
随后,亿利资源集团帮助牧民制订致富计划,养马、养骆驼、做餐饮服务,按照每家每户的特点,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特色,“一户一品”。
斯仁巴布夫妇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牧民新村开起了餐厅,他的妻子姚丽媛说,旅游旺季的时候,一天纯利润,就有三四千,这个收入,过去连想都不敢想。
靠沙吃沙,来库布其沙漠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餐饮旅游做好了,夫妻俩琢磨着再创业,听说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在沙漠“撒欢”,2010年,巴布与牧民新村两个村民共同承包起了沙漠越野项目,“撒欢”项目迅速吸引了越野爱好者的眼球。现在,巴布跟他的合伙人拥有大冲浪、UTV、农夫、VJ、大沙陀等16辆沙漠越野车,还有十多位专业车手守候阵地,辛苦运作两年,成本收回。年底算算账,除了人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每家拿到手中的,有十万多元。
而对于爱好越野的巴布来说,驾车载着游客在沙漠上自由驰骋,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
不仅如此,牧民们的子女还优先安排就业。当地200多牧民子女被送出培训学习,并走上了一个个绿色的就业岗位。
“没想到走出去以后,日子能过得这么好!”巴布在接受采访时不禁感叹。
巴布还告诉大家,沙漠生态移民工程的落实,让牧民人均年收入由十几年前的几百元增长到3万多元,由原先的缺吃少穿变为现在的丰衣足食,由原先的骑骆驼穿沙放牧,到现在开汽车植树种草,沙漠也终于得以休养生息。
采访中,另一位属于国贫户的贫困女性,也给采访团一行留下深刻印象。
在亿利集团甘草种植基地,采访团一行人远远就看见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在地里干活,她叫吴直花,是库布其脚下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村的村民,之前一直靠到处打工维持生活,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直到去年,由该旗政府和亿利集团分别为每户补贴5万元、共计10万元的帮扶行动,为村民修建标准为40、60平方米的安置新居。吴直花和乡亲们没花一分钱搬进了设施齐备的扶贫房。
真正脱贫,还需要产业扶持。2016年,为解决居民区产业发展问题,亿利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公司负责甘草种苗供应、技术服务、订单收购“三到户”,农牧民负责提供土地和种植管护。甘草3年后长成,由亿利集团回收加工销售。这项种植两三年就可以把沙漠变成良田,经济、生态等效益可观。
吴直花和村里的其他贫困户一样,参加了亿利的甜蜜事业——种甘草,这才有了稳定的收入。
除了种植自己的30亩甘草外,她还在亿利集团管辖的甘草地打工。每天工资200块钱。
另外,亿利集团和政府还给每户贫困村民发放了20只“扶贫羊”,这就让她们有了积蓄和持续的收入。
采访中,吴直花欣喜地说,明年她要把新房再装修一下,换一个更大点的电视,还计划等钱宽裕一些之后,到云南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住上了明亮气派的新房,每天还有200块钱的工资及其他收入,这是她从来都不敢奢望的事情。对此,吴直花无限感慨。
斯仁巴布、吴直花只是亿利集团配合当地政府实行脱贫计划中的代表。据统计,创业29年来,亿利依托“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生态与生存相结合、产业与扶贫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按照“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贫困户市场化参与、生态持续化改善”的治沙生态产业扶贫机制,共治理库布其沙漠6353平方公里,累计带动沙区10.2万名群众彻底摆脱了贫困,贫困人口年均收入从不到400元增长到目前1.4万元。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直接脱贫人口3.6万人。
从四顾茫然到脚步铿锵
一排排整洁的光伏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视野中的黄色沙丘已为蓝色的电池板所覆盖。一台拖拉机拉着犁耙正在电池板下翻地,而民工张计海正在忙着清洗电池板……
“天气暖和了,我们清理完承包的区域就可以在电池板下种植甘草和搞养殖……”张计海一边干活儿一边开心地说。
2017年年初,在得知亿利太阳能公司面向独贵塔拉镇各村社贫困户实施光伏组件清洗及板下种植养护扶贫项目后,张计海在详细了解了光伏扶贫项目相关情况后,当场便与亿利太阳能公司签订了承包协议。与此同时,为了增加收入,张计海将自家半新的四轮车也充分利用起来,按照组件清洗水车租用要求进行了改造,经过现场试验符合组件清洗使用要求,并与亿利太阳能公司达成水车租用协议。
据该项目总经理张永春告诉媒体团介绍,光伏区周边将建设幅宽500米的防风阻沙林带,在板下、板间种植优良耐旱牧草及地被植物,并集约化养殖绵羊、家禽等。项目整体建成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民生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对我国荒漠化贫困地区进一步总结光伏发电与治沙改土、扶贫济困、民生改善有效结合意义重大。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租赁农牧民未利用的土地,给其租赁费;项目建设运营周期内可帮扶贫困户800余户,创造1000余个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1900余万元;利用光热板下的土地进行种植养殖,特别是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形成公司+农户的模式,一年下来,每户农牧民可创收6万余元。
在光伏项目给农牧民带来增收的同时,还带来了生态效益:光伏板遮光挡风,可减少蒸发量800mm/年,降低风速1.5m/s。在板下、板间种植优良甘草、牧草及地被植物,采用微喷、膜下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最大程度节约了地下水资源,比常规沙漠种植及灌溉模式节约用水90%以上,提高植物成活率30%以上。土壤肥力逐年增加,光伏项目寿命期结束后,土地由荒沙变为良田,实现土地增值,在4600多亿元生态财富基础上继续增加生态效益。
1988年以来,亿利资源集团累计投资10亿元用于科技研发创新,创建了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种质资源库、全球第一所企业创办的沙漠研究院、全球土壤地理信息大数据和微生物数据库、全球唯一的致力于推动世界荒漠化防治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大型国际论坛,并在生态修复、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中蒙药业等领域创新研发了水瓶插林法、网格法、近自然状态造林、甘草平移法、水气法、甘草新苷、容器植树、灌木林平茬复壮、生物肥料、复合生态光伏、盐碱地改良、甘草治沙改土以及苦咸水治理等112项专利技术和100多个生态工艺包,收集保存了1000多个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种质资源。目前正在全力攻克沙生优良乡土耐寒耐旱耐盐碱种质产业化、机器人生态修复、太阳能提水、土壤地理信息大数据、特色沙生植物和林果有益成分提取及产业化、物联网生态技术以及高端生物有机肥料研发和产业化生产等重点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技术。
亿利资源集团把库布其沙漠科学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过渡区、生态开发区,在修复保护沙漠生态的基础上,创新“向沙要绿、向绿要地、向天要水、向光要电”的沙漠生态产业发展理念,先后投资380亿元,创造出了“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的“六位一体”产业体系,建成达拉特循环经济工业园、库布其生态工业园、生态光伏基地、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旅游基地、200万亩甘草等中草药基地等多个产业基地,被联合国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成功实践了亿利独创的沙漠生态经济学。
以200万亩甘草为例,亿利资源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公司负责种苗供应、技术服务、订单收购“三到户”,农牧民负责提供土地和种植管护,“甜根根”带动了5000多人脱贫致富;被专家称为“种草、养殖、发电、治沙、扶贫”复合生态太阳能治沙扶贫新模式,带动了项目周边817户贫困户脱贫;2017年又启动光伏板清洗+光伏板下种植牧草扶贫工程,带动沙区周边53户贫困户精准脱贫。而在沙漠腹地的七星湖景区周边的农牧民,有的开办农家乐、特色超市,有的为亿利种植有機蔬果,养殖牛羊,都通过亿利资源集团的多元产业和增值链条,实现了致富增收。
2017年,亿利资源集团将在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下,启动库布其沙漠经济林、综合开发产业化扶贫项目。该项目主要发展灌木平茬复壮饲草化利用并进行肉牛、肉羊养殖业,与当地农牧民组成合作社打造高端养殖基地,形成治沙绿化、饲草化利用、特色种养、加工销售、精准扶贫一体化的生态循环农牧业全产业链业态,本项目达产后,可使种植、养殖产业扶贫5000-6000户(约2万-2.4万人)的家庭收入达3万元以上。
依靠生态产业、新能源产业、沙漠旅游业、现代农牧业,亿利资源集团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沙区农牧民以“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的“七种新身份”脱贫致富:在全国率先实施资产收益扶贫,约3000名农牧民把151万亩荒弃沙漠转租给亿利集团,收入5亿多元,人均收入16.6万元。另有93万亩农牧民承包的沙漠入股亿利,按30%的固定比例分红;通过对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细分和贫困户参与方式的精心设计,千方百计为贫困人口创造参与产业发展的机会。通过资产收益、就业带动、产业带动、易地扶贫搬迁等方式,创造107.5万人次的就业机会,仅在沙漠治理中就先后组建232个治沙民工联队,5820人成为生态建设工人,人均年收入达3.6万元;产业直接带动,1303户农牧民发展起家庭旅馆、餐饮、民族手工业、沙漠越野等服务业,户均年收入10万多元,人均超过3万元。517户农牧民实行标准化养殖和规模化种植,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积极开展“千名党员干部帮扶千户贫困户”精准扶贫行动,向内蒙古杭锦旗全部国家级贫困户,每户无偿捐赠10只母畜,助力贫困户两年脱贫;企业还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为生活在库布其沙漠边缘的197户农牧民建设了生态产业扶贫新村,引导发展沙漠生态旅游和特色种养殖产业脱贫致富。
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和俞正声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听取了亿利治沙生态产业扶贫情况汇报。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向总书记立下了5年再治沙1万平方公里、带动脱贫10万人的军令状,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和关注。2016年以来,亿利集团在西部沙漠、青藏高原以及河北张北地区启动了新一轮的治沙生态产业扶贫计划。
亿利集团的实践证明,甘草治沙改土扶贫模式是一项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平衡驱动可持续的扶贫模式,可以在我国荒漠化地区广泛推广。甘草固氮量大,改土效果明显,一棵甘草就是一个固氮工厂。亿利自创的让甘草躺着生长的技术,可以让1棵甘草治沙的面积由0.1平方米扩大到1平方米左右。农牧民种植1亩甘草的年收益400-450元,而且两三年就可以把沙漠变成良田,每亩价值1万-2万元。目前,亿利甘草治沙改土扶贫模式已经覆盖我国几大沙区,在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甘肃腾格里沙漠、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及库布其沙漠启动新一轮甘草治沙改土扶贫项目,预计5年带动脱贫5万人。截至2017年4月,已完成甘草控制面积104万亩,落实扶贫人口12640人。其中,库布其扶贫人数5259人,种植甘草面积93万亩;新疆阿拉尔扶贫3937人,种植甘草49000亩,在当地通过产业劳务输出扶贫235人;乌兰布和种植甘草2000亩;腾格里沙漠扶贫1850人,种植甘草5万亩,并已组织当地贫困户组建38支1359人的民工联队劳务输出扶贫。
在京张地区推行“50+50+150”整體扶贫计划。亿利集团靠自有技术,按照“板上发电,板下育苗,企农合作,绿富共兴”的模式,在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张北县建设50兆瓦集中式电站、50个村级电站,并正在争取150兆瓦生态光伏指标。目前,项目正在全力施工,确保6月30日前并网发电。项目达成后,将直接扶贫1.5万人,占张北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弱,全境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区,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息息相关。亿利集团与西藏自治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手致力于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扶贫攻坚,重点做好大江大河流域生态修复和治理,通过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带动流域内百姓脱贫致富。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承担了那曲高寒地带植树攻关项目。目前,亿利的科研团队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高寒、高海拔地区植树关键性技术的研发与规模化实施。对于大风、强紫外线、霜冻等难题,亿利资源集团把生态修复的先进专利技术与针对当地特殊情况的“土办法”相结合,形成包含抗风、抗冷、抗巨大温差技术的高寒高海拔植树一体化解决方案。其次开展西藏山南经济扶贫项目。山南市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是藏南地区沙漠化、荒漠化治理的主战场,同时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共有贫困人口5.8万人。亿利集团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和山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以“亿利山南沙漠经济扶贫项目”为抓手,以防沙治沙林、生态林、经济林为建设内容,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等部门制定的《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要求,将在雅江流域组建20个由藏族群众为主的民工联队,治理400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带动1.0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同时通过大型的PPP生态修复项目,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目前,亿利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呼和浩特、赤峰,河北怀来、张北,贵州安顺,湖北京山,西藏拉萨、山南,青海西宁、海西等地区启动有PPP治地治水项目。这些项目带动9000多人参与生态修复,人均日工资在150至200元,实现了一人打工一户脱贫。
从最初面对漫漫黄沙时的四顾茫然,到现在的步履坚定,脚步铿锵。三十年的积淀,让亿利集团的治沙扶贫模式,受到全球瞩目:
治理沙漠面积达1.27万平方公里,为全球最多;
绿化库布其沙漠达6000多平方公里,创世界纪录;
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成为全球“首绿”;
荒漠造田近千万亩。
……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也曾称赞亿利为世界绿色领袖,联合国环境署希望在全球层面与亿利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沙漠绿色经济的发展。
2012年6月,亿利董事长王文彪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环境与发展”奖,而王文彪创造的库布其沙漠生态文明被列为联合国“里约+20”峰会重要成果向世界推广。
2016年,沙特、荷兰、蒙古、英国等国家的公司也频繁上门寻求合作,并给亿利集团开出优厚的合作条件。
“让荒漠沙地长出绿草丛林、长出健康食品。让污水沟、垃圾山变成绿水青山,变成生态家园。”这就是亿利集团的“绿色中国梦”!
责任编辑/彭中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