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近平路”,幸福路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9756
徐益丰+陈兴法

  引言

  浦江西部山区农民忘不了: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S210省道浦江马岭至浦阳段,因年久失修,道路坑坑洼洼,當地村民十分不便。2003年9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把接待下访的第一站放在浦江县坑坪镇。习书记仔细听完村民代表关于210省道浦江马岭至浦阳段改建的诉求,征求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的意见,当场拍板:这是一条山区群众的“小康之路”,改造工程要尽快开工。

  2005年10月,全长19.8公里的210省道浦江马岭至浦阳段二级公路全线贯通,昔日的盘山公路变成如今的致富大道。当地老百姓和过往商客都亲切地称这条路为“近平路”。他们说,通过这条路,党和政府与老百姓的距离更近了;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路更平了。

  浦江市民张新平驾着爱车行驶在210省道浦江城区段,不无感慨地说:“从县城出发,上杭金衢高速公路只需要8分钟,以前最快也要20分钟。”时隔十年,2013年8月,210省道浦江段重要一段——联盟至古塘一级公路改建开工,主线长21.11公里,总投资16亿元,于2015年6月建成通车。

  “以路创美,以景衬路”,沿线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山川灵气,将美丽公路与美丽乡村、民居民宿、人文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可谓“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

  第一章 佳话永传

  “要走不走马岭头,要住不住马岭脚”

  210省道在浦江县境内的最后一站是马岭脚村。说起路的故事,马岭脚村的村民可以絮絮叨叨说上很长一段。

  翻阅《浦江县志》,始知从浦江县城到西北山区由西往东依次有桃岭古道、杭口岭古道、西庵古道、金坑岭古道等,老百姓进出县城都得翻山越岭走这些古道。由于山路崎岖,出去一趟很不容易,所以多数人常年困居山里,很少外出。

  “要走不走马岭头,要住不住马岭脚”,这句流传在浦江西北山区的顺口溜,包裹了多少马岭脚村民的心酸。“一直以来,因为路不好,马岭脚村是浦江县有名的贫困村”。马岭脚村张老伯回忆起往事,很是感慨,“大家会在山上种一些柿子、茶叶。等成熟采摘了就用扁担挑上箩筐,花一个多小时走上四五里路到隔壁建德梓洲村去卖,补贴家用。”

  上世纪50年代末,党和政府建造了浦江通往建德、桐庐的公路,就是后来的210省道。据说,这条公路是国家作为战备公路建造的,走这条路要翻越海拔七百多米的马岭,山势峻险,路陡弯急,那个年代很少有车走这条路。

  直到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兴起,这条路才逐渐热闹起来。但由于路窄且陡,一些车辆往往会在半路因超载或车身过长等原因而抛锚,一旦遇上这样的情况就会引起堵车,一堵就是半天一天的,过往车辆叫苦不迭。遇上下雪或者下冻雨,路就更没办法通行。那时没有除雪车,加上山路漫长,只能等太阳消融冰雪后,车辆才能前行。

  这条路已制约了浦江西部山区的经济发展,群众要求打通“瓶颈”、拓宽改造的呼声十分强烈。

  省委书记拍板:建一条山区群众的

  “小康之路”

  2003年9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率部分省领导和省直15个有关部门负责人及金华市、浦江县党政主要领导,在浦江接待下访,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面对面解决群众难题。

  杭坪镇农民蒋星剑是县政协委员,他连续13年在政协会议上提出改造210省道这一提案,由于县财政比较困难,13年来,提案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听说省委书记到浦江来下访,蒋星剑和其他两名来自杭坪镇的群众代表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作为第一批来访者,忐忑不安地走进第一信访接待室,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反映210省道浦江段改造问题。

  仔细听完村民代表们的诉求,并征求省交通厅负责人的意见,习近平当场拍板:这是一条山区群众的“小康之路”,为了山区20万群众的切身利益,210省道改造工程要尽快开工建设。

  听到省委书记这么爽快的表态,蒋星剑开始不敢相信,继而喜不自禁。他赶紧回到村里,把这一喜讯告诉乡亲们。村民们奔走相告,整个浦江西部山区沸腾了:盼望50多年的致富路就要改造了。

  设计、论证、会审、招投标……不到100天时间,210省道浦江马岭至浦阳段改造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创造了浦江公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2003年12月29日,210省道浦江段改造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山区群众像过节一样,纷纷涌向侯树岭脚开工仪式现场,为建设这条致富路、小康路欢呼。

  210省道浦江段马岭至浦阳段改建工程全长19.8公里,路基宽分别为12米和17米,路面宽分别为9米和14米不等,设马岭单隧道、杭口岭双隧道,概算投资2.2亿元,建设工期24个月,是当时浦江县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工程建设项目。

  从设计、勘探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县委书记深入工程第一线,召开现场协调会、办公会,处理相关问题。浦江县有关部门、沿线各乡镇通力协作,一路绿灯。210省道浦江段改建工程牵涉到虞宅乡8个村,需征用土地300多亩,拆迁房屋120多户,迁移坟墓120多穴,时间紧、任务重。当时的虞宅乡乡长王木根带领10多名乡干部和工作人员走田间、爬山头,5天完成了定点放样。虞宅乡智丰村村民对经过该村的路线走向提出疑问,当时的浦江县交通局局长陈加志得知后,立即联系省里的专家赴实地查看,经过比较,认为原方案投资省,线型合理、安全,为最佳方案,不需更改。县交通局即与虞宅乡干部一起,耐心细致地做村民的工作,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民心工程更应成为群众放心工程。浦江县率先在该项目改造中引入重点建设工程保廉体系,派驻县重点建设工程纪检监察员,并订下“铁规矩”:绝不允许在工程建设中出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坚决杜绝工程转包、分包。凡发现有工程转包、分包的,一律取消施工资格,中途分包转包的一律清场。

  210省道浦江段改造工程不仅牵动着20万山区群众的心,更牵动着省委书记的心。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一直惦记着这条山区群众的致富之路,无论在杭州遇见来自金华和浦江的领导,还是深入金华调研,或遇见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习近平书记总是要仔细询问改造工程的进展情况。一再叮嘱他们,一定要把210省道浦江段改造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廉政工程;一定要把群众关心的事办好;一定要把好事办实,让群众满意,让群众从中受益。

  担任工程副总指挥、年过六旬的胡新清和年轻人一样,风里来,雨里去,奋战在施工一线700多天,从不言苦和累。他說:“习书记公务这么繁忙,心里还装着我们浦江人民。我作为浦江人,理所当然要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领导的关怀,深深感动了当地群众。道路改造涉及千家万户,广大群众纷纷舍小家为大家。道路改造要拆迁一些民房,原本县里要求在2004年元宵节之前开始拆除,为了让这条民心路早日通车,很多群众提前把自家的房子拆了。62岁的村民吴道虎在除夕夜开了家庭会议,他说:“省委书记给我们老百姓办好事,我们自己不能把这个好事办砸了。”大年初一,他就带着儿子,亲手拆除了自己家的房子……“我修路修了十多年,当过五任指挥,这条路是修得最顺利的一条。”胡新清深有感触地说。

  经过700多天的艰苦奋战,2005年10月,210省道浦江马岭至浦阳段全线贯通。两座高山不必爬,两条溪流无需绕,昔日崎岖不平的盘山公路变成了平坦宽敞的阳光大道。不仅为浦江西部山区20多万群众实现了多年的夙愿,也成了义乌国际商贸城通往建德、桐庐乃至安徽南部宁国、宣城、绩溪等地的便捷通道,大大缓解了杭金衢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

  97个鲜红印章,20多万村民的感激之情

  沿着210省道浦江段一路前行,道路两旁,处处可以感受到这条“近平路”带来的深刻变化——

  这条路成了山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杭坪镇寺坪村是个高山蔬菜种植专业村。“早上8时多,村民们把还带着露水的蔬菜采摘回家,4个小时后,这批蔬菜就可以送到上海市场”。村支书葛就达高兴地说。以前由于道路不好,菜在路途磕磕碰碰,路上就烂掉了一半,而且还费时、不新鲜,卖不出好价钱。现在一亩至少有五六千元产值,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多。

  这条路成了引资的“强磁场”。对这条路,蒋星剑更是喜不自禁。他开了一个工艺制品厂,客商去他工厂考察,觉得路不错,马上表示要与他长期合作;由于有了这条好路,山区成了很多公司眼中的“香饽饽”,金华两家公司投入了1000多万元,在虞宅乡建设了“十里花卉苗木长廊”。

  这条路也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大道”。在道路一旁的虞宅乡下湾村,村容整洁,道路漂亮,很多农户住上了比城里人宽敞的“排屋”。家乡漂亮了,原来在上海打工的40多户村民回来了。浦江县农办的同志说,路通了后,农村和外界的联系多了,文明程度提高了,各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农民“回流”的现象。

  2006年新年伊始,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收到了一封盖有浦江西部山区97个村民委员会鲜红印章、代表20多万村民的感谢信。表达了村民们纯朴的感激之情,感谢习书记拍板为他们修建了致富路、幸福路和通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97个印章,体现了沿线20万村民对党和政府的拳拳之心,体现了村民对省委领导的深深谢意。

  “领导下访,党的光辉照山乡;省道开工,十年心愿圆今朝”,当年蒋星剑写下了这副春联。他说:“210省道浦江段改造工程完工后,浦江西部山区20多万山区群众到县城的时间大大缩短,这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甚至浦江县的经济发展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写这副对联,不仅代表我个人的心愿,也代表山区人民的心意。”

  第二章 “浦江速度”

  继续演绎幸福的故事

  2015年6月30日上午,210省道浦江段重要一段——联盟至古塘段正式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这一段的建成通车构成了浦江腹地西南环线,彻底解决了对外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自2013年8月开工以来,没有让百姓等太久,奇迹般地创造了“浦江速度”。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一次下访改变了一条路的命运和沿线20万山区群众的生活,10年后,新延伸路段改建工程再次启动,继续演绎交通改变生活的幸福故事。

  2013年7月一天,浦江“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葛就达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让他激动了一番:浙中崛起千亿投资系列工程——浦江县“双百亿”工程项目举行集体开工启动仪式,其中涉及210省道浦江段最重要的一段联盟至古塘段改建工程。

  原210省道浦江联盟至古塘段多数路段为二级加宽公路,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增长迅速,公路街道化和机非混行现象严重,公路服务水平较低,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堵车情况经常发生,又成为210省道瓶颈路段。

  该路段的改建,对完善浦江县、金华市乃至全省的交通网络,改善浦江对外交通条件,强化与义乌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今,全长21.11公里的210省道浦江联盟至古塘段公路恰似一条彩练,靓丽又明朗,更显生机和活力。

  “以前走210省道经常遇见行人与电动车、摩托车横穿公路让人提心吊胆,现在走新210省道快捷畅通,安全系数高;沿线生态环境好,公路绿化‘养眼,提高了我们浦江的品位和美誉度。”浦江至杭州的快客驾驶员黄燎原说。

  “这条路做得太好了,这是浦江历史上最‘高大上的公路。看着宽畅的道路依山傍水,平整宽阔,一直向前,心情很愉快。”家住黄宅镇的方圆说。210省道浦江联盟至古塘段往东直通杭金衢高速公路,亦可快速通达义乌;往西北通往桐庐、建德,成了浦江对外交通的主动脉。

  210省道改建工程总投资约16亿元,是浦江有史以来单项交通投资最大的项目、省重点工程,在改建过程中,以过硬的工程质量、宽敞的路面设计、先进的建设理念、完善的标志标线、合理的交通组织,赢得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获得了省优秀建设项目、省优秀项目管理单位等近十项省级荣誉。

  从中读到许多答案

  说到政府部门铁腕的力度,浦江小有名气。从“割肉”也要“五水共治”的水晶整治,到全国“三改一拆”现场会在浦江举行,都可以窥见浦江政府部门工作强大的决心、力度和效率。

  210省道浦江联盟至古塘段为什么能强势推进、全面发展?政府及交通部门的强大决心、铁腕力度也是核心原因。

  浦江县委、县政府总揽全局,总体部署。成立了由浦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为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总指挥的组织机构。

  人大主任黄林生低调务实,亲历亲为,工程指挥部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他的热情与决心。只要关乎210省道的大小活动他都亲自组织,带头全程参加;工地例会开了21次他次次到会;每个双休日他必定要去工地全线进行察看,几乎每天都巡视工地,有时挤出半个小时的时间也要去工地转一转,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还有什么因素制约工程推进。

  指挥部人员说,记不全黄主任总共开过多少个协调会,召开过多少个现场会了。但记录显示,仅2014年5月26日一天,在县人大常委会806会议室,从早上八点三十分开始到下午四点三十分为止,就开了8个协调会议。

  政府部门有如此魄力和激情,所有新210省道参建者的合力更不容小觑。浦江县交通运输局和指挥部甩开膀子,披荆斩棘,不怕扯破脸,不计个人荣辱得失,铁腕高效推进工程。

  浦江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全身心地扑下主抓该项目。材料比较紧张的时候,亲自带着项目部到周边去找优质的石料,3天内跑了诸暨、义乌、永康等5个县市,最终在兰溪找到了大规模的石矿。工程指挥部的副总指挥几乎天天在工地,常常快乐而又骄傲地称自己为“办事员”。

  2012年3月8日浦江县两会结束后,工程指挥部正式拉开了前期工作的序幕。

  仅4个月内,指挥部便完成了项目建议书、工可报告、项目选址材料等9个专项报告的编制、预审、审查、评估、批复;完成了工可批复的一切支撑性文件;完成了省发改委、建设厅、国土厅等6个厅级单位11个厅级批文和函。其中,44天时间里得到了6个厅的10个批文和函;曾连续三天内拿到3个厅级批文和函,一天一个。

  2013年7月18日开工,8月27日召开了第一次工地例会,部分施工单位开始进场,而此时工程90%的征迁工作已完成。县领导在浦江县领导干部大会上表示,该工程前进速度如此之快,离不开征迁工作的高效推进。

  都说“征迁之难,难于上青天。”该工程是浦江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征迁工作之复杂可想而知。但不到三个月完成了1744亩土地征用工作。

  对于这条路的推进,沿线企业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响应。指挥部要求创业石材厂15日内搬迁到位,当时全厂占地8542平方米,其中有大量的花岗岩和重型的吊装机械,还有一个10多米高的凯旋门,很多人质疑不太可能。可是15天后该厂悄然腾空,一点不含糊地把施工现场交给施工单位。

  每个标段承建单位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谈到自己干工程那么多年,从来没有像这样的工程顺利过。路面项目部总工叶健强感叹道:“整个工程内部、外部协调都很好,一旦产生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就能解决掉。作为承建单位,我们再也不会顾头不顾尾,一切都有次序、有层次地推进。我们既有战斗力,也有底气和信心按时、保质完成!”

  饱含着“奔跑”的激情

  “又好又快”是交通工程建设的品质追求,尽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但都取得“进度”与“质量”双丰收,尽显双重之美,改建工程做到了激情、务实、高效的全面结合。

  “我们做过不少的工程,但是像浦江210省道改建工程这样如此严格把关质量与进度,如此强调执行力度的工程不多见。可以说,像210省道浦江联盟至古塘段改建工程这样又快又好,可能在全省都是领先的。”参与此次建设的施工单位都纷纷坦言。高起点、高标准、高规范,为确保工程十年不大修,创造出了“浦江品质”。

  时时为百姓着想,处处为村民考虑。沙丘到浦江互通口8公里,设了7个互通,除公路互通4处外,还设置小汽车互通3处。如果采取全立交形式,占地太大,投资太高,所以4处公路采取类似杭州中河路的菱形互通,匝道贴着主线走。附近村庄采取形式相同,但规模较小的小汽车互通,做到沿線每一个行政村都有出口,安全方便地接入210省道。

  “这条公路建成通车,不但出行能更方便,而且也能为我们村新建的江南网商园带来发展机遇。”住上新居的石埠头村村民陈礼忠发出新年愿景。石埠头村通过旧村改造,崭新的新村落成,村中的江南网商园也在开园首日迎来78家网商入驻,全线贯通,能够给这个新村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第三章 马岭巨变

  一条路改变“养在深闺”的景色

  浦江县西北端的虞宅乡紧邻杭州建德和桐庐。过去,海拔700多米的马岭横亘云天,挡住了人们出行的步伐。从2003年起,让这里的一切悄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当地人穿过隧道,沿着这条路走进了城市。

  浦江“四边三化”、“两路两侧”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有机结合,推进公路路域环境整治,使公路与沿线的美丽乡村、民居民宿、人文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一条美丽公路串联起一个个景点、一家家民宿和农家乐,带来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带回了归乡的游子,也带来了村庄的蝶变。

  差路变好路,好路变美路。村民外出更加方便,邻村间的走动也逐渐频繁,来村里游玩的外地游客也多了起来。许多头脑活络的村民马上抓住这一商机搞起了副业,逐渐走上了致富路。

  村民方本春现在年纪大了,没有力气再下田耕种,和老伴在210省道旁边搭建了一个零食小卖铺,专门为过往行人销售蜂蜜、西瓜、猕猴桃等土特产。周末人多的时候,一天也有200多元收入。

  方本春不知道的是,当地政府正筹划对马岭脚村所在的茜溪流域进行整体开发,定位就是将整个茜溪流域建成一条休闲产业带,而发展马岭脚村的休闲农家乐将是整个产业带的关键一环。届时,南来北往的游客一定会越来越多。

  公路的改善,梓马古道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时至今日,除了少数老人外,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条古道上的往事。但古道上的块块青石板还在,它不但记录了一个村庄的辛酸历程,更见证着这个村庄在历史变迁中的发展。

  马岭风景区位于浦江县西北部壶源江流域朱宅源头,浦江、建德、桐庐三县(市)交界处。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有美女峰、穿针石、孝子峰、将军岗、雄师吼天、神龟问天等景点38处。山中古木参天、峰峦叠嶂,怪石嶙峋、争奇斗巧,集聚秀、奇、幽、险于一身,是一处自然景观极佳的风景名胜区。

  一种神奇的造化,一种爱的象征,一种虔诚的等待。既然选择了远方,就痴心不改,让梦想在蓝天白云上飞翔,让心声在晨钟暮鼓里轻唱。

  村民说,马岭东侧的山峰由东而西横亘于云天中,长达25公里,行如绡幔垂天,因称石幔。顶上又有坡地,甚宽广,称红岩顶。红岩顶西端深谷千米,深谷之西有一峰奇峭,中有溶洞如窗,南北透光,称珊瑚。

  峰顶有一株古松,可与黄山“迎客松”媲美。静静地守护着这一方热土,默默地关注着村民们的悲欢离合。在这个偏远的山村,你是福祉的象征。许多外地来的人都要攀爬那陡峭的山坡,朝圣似的去看你,热忱地与你拥抱,与你合影,渴望从你身上得到好运,得到力量。

  如果你是诗人,就会发现这里满地都是诗句;如果你是画家,你就会感叹这个地方是一步一景,景景入画啊。著名画家叶浅予、孔仲起、姜宝林等曾慕名来此揽胜撰文作画。

  农宿、农耕文化、创客纷至沓来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经济和环境之间,浦江人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浦江的山水资源给了浦江人灵感,他们利用交通、河流、山村资源,在保护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上找到了很好的路子。

  新光村被誉为“江南乔家大院”。“青砖黑瓦砖头跳,窗台斗拱石门架”,穿行灵岩古庄园,随处可以触摸中国传统文化的细节,每一座门厅到每一道额坊,每一弯石柱到每一块砖头,各种细腻的雕刻装饰着石村落的每一个角落,似乎在传递她数百年的沧桑,传递她百年的仁德义……

  2016年入选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新光村拥有始建于1738年的灵岩古庄园,现存16幢160余间古建筑。经过修缮,2015年10月,廿玖间里、双井房成功引进青年创业联盟,并被打造成青年创客基地和文创园。基地目前开设有青年旅舍、手工DIY、产品体验、树皮画等特色小店,为创客打造创业平台的同时,互联网体验模式为这个古村注入了时尚元素,吸引县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值得惊喜的是,2016年3月19日,中国首个乡村旅游创客学院在浦江县新光村廿玖间里成立。

  在这里,见到宽敞大气的文化礼堂,有舞台,有讲堂教室,集农民教育学习、娱乐为一体,既有浓郁农村风俗风貌,又有现代化设施的文化场所;在这里,较好地保留了传统乡村原貌,诒毂堂、双井房、廿玖间里等一大批古建筑得到了很好地修缮,农耕时代的蓑笠、耕犁、制茶器具等乡土物件都彰显着古朴的魅力。让城里人十分惊讶。

  浦江有江南第一家,名震海内外,郑姓家族,世代兴旺,遵循严格家训,孝、义、清、廉,国家何尝不是,爱家爱国,兴业兴帮……

  在浦江虞宅乡内,一个以“清境、亲乡、轻度假”为主题的茜溪悠谷轻度假区,正随着210省道的改造向人们揭示神奇的面纱。它始于候树岭脚,终于马岭隧道,沿着蜿蜒的茜溪水由东向西沿展开来,将马岭景区、朱宅水口、利民海豹泉等山水景观与马岭古村、灵岩古庄园等人文景点串联起来,为诗画浦江再添一道新风景。

  从浦江县城出发,向茜溪一路驶去,会经过长长的上坡路和幽暗的杭口岭隧道,你可能有点心急,但绝不会腻烦,因为越来越清新的空气在不断诱惑着你。时而和潺潺的小溪擦身而过,水声叮咚,洗涤了远行的疲惫。

  杭州有西溪,浦江有茜溪。“鸳鸯石树有情,石韵民宿有请”,来到茜溪源头马岭民宿,这里有千年的榧树,百年的古屋,石景,石板路,石凳,无不彰显原生态江南村屋的特色,村内泥墙星瓦,依山而建,冬暖夏凉,山清水碧,鸟屿谷幽,古色古香,宛如世外桃源。

  路两边是层层叠叠的山,山上是苍松翠柏,路边是一片片葱茏的三叶草。一场春雨过后,叶片沾上了水珠,白花羞答答地开在春风里。公路挡墙上翠綠的爬山虎正在蔓延着,也许再过一个春秋,它们就会将这里修饰成一整面绿色的帘幕。

  210省道的一边是形似海豹的山岭。清澈的水沿山缓缓流下,汇聚成了海豹泉。泉水甘甜,从古至今,遇大旱时节也不曾干枯,每到夏天,常常有从浦江县城赶来的人拿着水瓶,排队接水。

  公路另一边是茜溪,游鱼细石依稀可见。水深处,建了埠头,村民在这里洗衣洗菜;水浅处,设了木质水车,缓缓转动间带起片片水花。

  清澈的茜溪和海豹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遭遇了危机。随着浦江水晶产业的兴起,利民村村民也纷纷开始从事水晶加工生产。2011年高峰时期,全村167户人家,约有240余家水晶加工企业,日夜机声隆隆。村里污水横流,茜溪成了牛奶河。海豹泉也因过度取水,面临干涸。

  2013年起,村里将大批水晶加工企业关停,剩余的向园区和经济开发区转移。整洁有序的村庄回来了,清澈的茜溪重现了,干净整洁宽阔的马路带来源源不断的游客。

  在村口摆烧饼摊的叶敏满脸笑容,招呼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尝一下刚出炉的烧饼,可香了!”同时双手麻利地将一个个擀好的圆面片贴到烤炉内侧。

  推着车在邻近几个村庄卖了十几年烧饼,叶敏觉得这两年生意是越做越顺了,周末人多的时候,一天就有三四百元的收入。

  浸透着童年的记忆

  成群结队的游客,带着快乐和微笑回归。

  每天早上,浦江人陈青松从县城开车出发,沿210省道来到新光村。他最喜欢刚下过雨的天空,透过车窗,远山云雾缭绕,仿佛一踩油门便能开进仙境。

  对他来说,这条路有些熟悉,也有些陌生。十几年前,还是青年的陈青松沿着这条路去了城里,后来又辗转去了江苏。生意越做越大,回乡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也许是近乡情怯,也许是他心中更多的还是失望。陈青松觉得家乡的这些村子大概是完了。日夜轰鸣的水晶打磨声,直排河道的废水让他越来越焦虑。外来人口的蜂拥而至,大量无人处理的生活垃圾让白墙黑瓦下的村庄一片狼藉。

  他依稀记得,小时候的村庄,老宅林立,小桥流水。将近300年前,朱氏祖先看上这里的山清水秀,建起村子,并将它取名为“廿五都朱宅新屋灵岩古庄园”,一代代传承时,大概绝不会想到庄园会变成眼下这般模样。

  然而两年前,当陈青松再次回来时,发现路变了,水变了,村子也变了。原本道路两侧和村里堆积的垃圾清理了,老房子又回到了原来古朴的摸样,茜溪穿村而过,欢快地流淌着清澈的溪水。

  这里的一间房、一捧水、一朵云,都是这么亲切,浸透着童年的记忆。

  2015年10月初,陈青松和村里签下了10年租约。半个月后,第一家店铺开始装修。半年后,廿九间里有了三十几个追梦的年轻人。做米筛爬的姑娘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揉捻着彩色的传统面点,做出了新的花样;打手鼓的女孩,随着节奏轻轻敲击鼓面,脸上带着微笑……

  创客基地可以让人玩到尽兴,犹如置身丽江古城。

  陈青松心里的蓝图又扩大了一些,他想将另一栋老房子——双井房修缮一下,作为浦江农耕文化的场所,设计土布旗袍、豆腐制作工艺、水晶工艺等展示间,把村民擅长的东西和现代审美元素结合起来,他想“用更丰富的业态吸引更多的游客”,为村民带去致富的希望。

  美丽便捷的公路带来了归人,也带来了客人。

  马岭脚村170多间破旧黄泥房,被杭州“外婆家”掌门人看上了,他说要带着国内顶尖设计师,将这里打造成中国民宿的风向标……

  尾声

  桐庐、建德与金华浦江交界之处,210省道串联起一片“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秀丽乡土。直到今天,这一带依然流传着浦江富商朱可宾的传奇故事。

  278年前,在杭州经营木材、茶叶和染料的朱可宾,回到故乡建起微缩版的“杭州府”——灵岩古庄园。庄园系杭州大师设计,共20多幢、200余间,总面积达两万余平方米,其品质品位之高,令人叹为观止。朱公还买下大量田地,发展农业,行善助学,流芳至今。

  时隔278年,风物变幻,时移世易,古庄园风光不再,然朱氏祖先与后辈的对话,始终离不开一个核心:守望家族,保护乡土,建设家园。而正是这种精神与力量,让浦江在铁腕治水、210省道改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时有了坚强的倚靠与支撑。

  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村主任朱林川说:“美丽公路修到了家门口,也一路美到了家门口。很多来玩的客人都是听闻茜溪精品线上有大片向日葵花海,才赶过来瞧瞧的,这还是条致富路啊!”

  找到了“花漫浦江”的起点,隨便顺着哪条路走,花伴君行。38万平方米三叶草、草花,是道路沿线的底色,四季常青;缀以高矮错落、色彩缤纷的花,行在路上,美不胜收。浦江县内的主干线210省道,以及各乡道村道,就像是一条条“花脉”,带着宾客畅游“花城”。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如今,沿线的村民十分喜悦地告诉我们:“眼前的这条路是‘近平路,是村民们通往‘金山银山的致富路,是村民们追求理想和幸福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廖全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