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二日,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被视为“龙抬头”的日子。
这天,各地都要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以祭拜龙神,祈求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远古流传下来的龙崇拜思想观念的延续,因为龙在人们的心目中,能够治水行雨,决定着庄稼的丰歉,以及万事的顺遂。
地处洮河岸边的岷县,龙崇拜的古风犹存。
2月27日(农历丁酉年二月二日),由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雕刻制作的“中华腾龙”巨型洮砚,在洮河岸边现身。这条“巨龙”的横空出世,为古老的民俗活动增添了几分吉祥喜庆的色彩。
岷县花儿歌手刘瑞巧即兴演唱了一首“花儿”,博得了大家的齐声喝彩:
大麻打了一根绳,
洮砚厂的赵总真个能。
他把洮砚雕成五十六条龙,
五十六条龙代表中国梦……
“中华腾龙”巨型洮砚,是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历经数载,潜心打造的又一台巨型洮砚,它长18米,宽3.3米,高1.68米,重量达118吨。无论长度、宽度、高度,还是重量,都超越了该公司以往制作的任何一方洮砚,堪称洮砚制作中的“巨型航母”。
“中华腾龙”巨型洮砚,雕刻了56条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其中,最大的一条龙,象征着中华民族以汉民族为主体。但见这条巨龙,昂首翘望,势欲腾空,意味着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伟大复兴。围绕着巨龙的,是巍然耸立的山岭和逶迤起伏的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犹如巍峨的高山,其意志如同钢铁般的长城一样坚不可摧。巨龙的左方,雕刻着太阳,右方雕刻着月亮,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绵延数千年,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可与日月同辉。巨龙的正前方,雕刻着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其中,黄河、长江,犹如两条长龙,在母亲怀抱中自然流淌,滋润着锦绣般的中华大地。
整个“中华腾龙”巨型洮砚的底座,雕刻了一朵朵祥云和一波波的海涛,象征着巨龙将驾长风,破巨浪,腾空而起……
甘肃省工艺美术特级大师陈一珀先生在观看了“中华腾龙”巨型洮砚后认为,体量如此巨大的砚台,不仅在洮砚雕刻行业,即使在整个砚雕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诗人贾学辉欣然作诗两首以记其事:
巨砚出岷州,洮珠万古流。腾龙开盛世,华夏美名留。
洮水起波澜,腾龙震砚坛。中华崛起日,喜迓艳阳天。
赞曰:
横空出世
崛地群龙
爱我中华
美梦成真
巧夺天工 神奇脚印
在“中华腾龙”巨型洮砚的雕刻制作过程中,屡屡发生了一系列神奇的故事,使人觉得既不可思议,又理所应当。
在巨型洮砚的右前方,有一处凸起的石块。砚雕技师在加工的过程中,想把它锯掉,以免影响洮砚的整体效果。但就在锯掉这块小石块的过程中,奇迹出现了:电锯削去上面的一小块后,整个断面上出现了一块神奇的“脚印”,无论轮廓还是大小,都和正常人的脚的形状非常相近,而且是由洮砚石中极其难得的“黄膘”自然形成的!看到这幅图景,总经理赵成德立即叫停!务必要把这块神奇的“脚印”保存下来!他双手合十,默默地祈祷:多年的艰辛努力今天终于有了结果!感谢上苍保佑我成功!
熟悉赵成德开发洮砚历史的人们也都纷纷赞叹:太神奇了!这完全是一种天意!
199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赵成德特意制作了“九九归一”砚,献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至今已有整整20年!
从此,赵成德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制作了系列洮砚,这些洮砚,完整地记录了他在洮砚开发和制作过程中的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党和国家每逢重大事件,赵成德都能敏感地把握时代的脉搏,适时地推出反映时代题材的巨砚精品,以示庆贺。
继“神笔马良”等八方砚台荣获上海文房四宝博览会金银奖和“国之宝”证书后,又在庆祝党的十五大,建国五十周年,建党八十周年,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等党和国家的重大庆典活动中,推出了“东方醒狮”砚、“春满中华”砚、“民族大团结”砚、“世纪龙”砚、“千禧龙”砚、“凤鸣九州”砚、“百龙戏海”砚、“龙之舞”砚、“龙祥龟寿”砚、“群龙腾飞”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砚。这些洮砚精品,不仅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应,使洮砚公司的名声大振,逐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奠定了公司在全国制砚行业中的龙头地位,而且使洮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空前提高,使出产于大西北的古老洮砚荣登国砚榜首。
2015年国庆节来临前夕,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制的洮砚“人民必胜”砚,在北京卢沟桥桥头的中华名砚文化街上亮相,引起了轰动,京城居民纷纷慕名来参观。
天地万物 因缘际会
和每次制作的洮砚一样,这台“中华腾龙”巨型洮砚的原石也出自洮河之滨,这里地处甘肃南部,是青藏高原、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地质结构复杂,地貌形态多样。
自古以来,岷山巍巍,洮河汤汤,山水相依,千回百转;汉藏杂居,華蕃交融,物产丰饶,商旅络绎,共同构成了中国西部一个奇特的文化板块。
洮砚石的开采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历代以来,生产洮砚的石料主要来源于洮河东岸的喇嘛崖岩层之中。这里山崖险峻,道路崎岖,三面环水,急流滚滚,开采难度十分巨大,但开采洮砚石料的工作从未停止。但如今,由于资源储存有限和工程建设等原因,洮砚石的开采已接近枯竭边缘。
洮砚石是水成岩的一种,又名辉绿岩。
地质学家认为,洮砚石乃淤泥沉积而成。它和煤的形成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的变化,经受了亿万年高压的锻造,才生成了如此高洁的“绿金子”;亦如琥珀的形成,带有上古花草的叶脉和昆虫爬行的印记,从一枚小小石块上,足足可以窥视到地球的“年轮”。
关于喇嘛崖,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
相传在唐末宋初的时候,这儿有一座喇嘛寺院。喇嘛们为了获得正果,有的去藏传佛教的一些大寺院朝拜,有的立志化缘苦行,但许多人由于受不了清修之苦,三三两两地都走了,后来只剩寺中一位瘸腿的吴姓喇嘛身不由己,终日掩面哭泣。于是,他就采来一块洮砚石,用自己的眼泪研墨,研了九十九天,终于将墨研成了,他就蘸着墨,在那石崖上画了一条龙。谁知待龙画成后,一点睛,那龙竟然活了,一时腾云吐雾,电光闪闪,驮着瘸腿的吴喇嘛升空而去……
试想,这块洮砚石,在漫長的地质年代里,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才逐渐孕育成形。她吸纳岷山之灵气,浸润洮水之精华,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迎来了成龙赋形的这一天。
而赋予她龙的形状,给予她蓬勃生命力的那个人,就是赵成德!
《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就等着玄奘法师的妙语点化,伴随其完成了取经事业,最终成为斗战胜佛!
神话传说和现实故事得到了高度契合,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神奇魅力!
天地万物,因缘际会,一切就是这样神秘而又充满了偶然的机遇!
就像千里马在等候伯乐,伯乐在苦苦寻觅千里马一样,双方一旦相遇,便会电光石火,激撞出璀璨夺目的火花!
赵成德回忆说,数年前,当他在洮河岸边与这块洮砚巨石相遇时,禁不住怦然心动!人生不过百年!而这块洮河石,已经沉睡在洮河岸边的山岩中,耐心地等待了亿万年!他就像遇到了久别重逢后的故友一样,一下子激动不已,心潮澎拜,起伏难平。他摩挲着,抚摸着这块巨石,心中暗暗发愿:一定要用这块洮砚石,刻制成最为精美的作品!这是上苍对他多年来苦心孤诣,开发洮砚的最丰厚的回报!
这块重达400多吨的洮砚原石,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在等待着母亲的爱抚!
经过漫漫长夜的等待,经过母腹长期的爱的孕育,以及艰难痛苦的分娩,才会拥抱黎明的彩霞!
蜡炬成灰 神龙显形
要把这块洮砚原石,从原产地运到岷县的洮砚加工厂进行雕刻,距离要100多公里,而且山路崎岖,十分难走。最困难的是,没有那么大的起重机和大型车辆装载。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把这块巨石一分为二,这样就形成了两方石头,堪称洮砚“兄弟石”!经过郑重考虑,他们决定先雕刻其中一方,待条件成熟时,再考虑开发和雕琢另一方!
但是,一分为二后的洮砚石,重量还是达到了200多吨,运载还是非常困难!于是,他们决定,就地雕刻,以减轻总重量!
就这样,他们就在这块洮砚巨石的出生地,就地搭起了帐篷,进行雕刻!
经过三年多时间,上千个日日夜夜的奋战,这块“中华腾龙”巨砚初具雏形!这期间,29位工人,付出了极其艰巨的劳动。
2016年11月,这块“巨龙”,在两台起重机和大型运载车辆的“护送”下,被起运到岷县的洮砚加工厂,进行精雕细刻。
安置完“巨龙”后,赵成德和工人们燃起了蜡烛,对这位他生命中的“龙神”进行隆重的祭拜!
在蜡烛燃起的熊熊火光中,赵成德虔诚地跪拜在地,并默默祈祷!
这时,奇迹产生了!几位工人指着地上大声喊:“快看!龙出现了!”
果然,蜡烛燃烧后流淌在地上的油脂,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条龙的形状!但见,龙首昂视,龙身宛转,龙尾摆动,栩栩如生!
这真是天意啊!在场的人们都欣喜不已!
在旁的砚雕技师赶紧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奇异的图景!
诗人包柱生即兴吟成一联,来描述此情此景:神龙浴火重生此地,香烛迎风歃血龙基。
当天晚上,2016年的第一场冬雪悄然降临。
雪花迎着北风漫天飞舞,覆盖了广袤的岷州大地,一行行深深的脚印延伸到远方……
春节期间,洮砚加工厂的大门上,挂上了这样一幅春联:门迎洮水听龙啸,户对岷山闻凤鸣。
文化自信 中华龙腾
从沿袭多年的传统观念看,洮砚的定位仅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实用工具,以实用为主、审美为辅。而在当今工艺美术面临蜕变和再生的新时期,赵成德敏锐地认识到,洮砚已成为石雕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内涵和外延,已从文人雅士研墨濡笔的文具功能中拓展出来,更多地转向艺术欣赏和收藏。
如何在洮砚的制作中,既能展现悠久深邃的文化传统,焕发洮河流域独具特色的人文风尚,又能够体现创意和时代理念,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美的艺术性,提升洮砚文化的审美价值呢?从而使古老的洮砚拂去历史的尘封,摆脱“温室的花朵”或“复制的古董”的困境,经久不衰、华彩愈盛,赢得国内市场,吸引世界的目光,这是赵成德苦苦思索而又久久难以破解的难题。
前文说过,善于从风云激荡的时代强音中捕捉思想的火花,激发创造的灵感,这是赵成德及其智囊团队的最大优势。
设计思想一定要体现时代特色,要和中国和平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时代主题联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指出,要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兴邦。
赵成德发动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走出一条文化推动产业发展的创业之路。
设计师和砚雕师们纷纷建言献策,畅所欲言。
有的说,最近这二三十年来,我们国家搞了许多世界第一的大型工程,这些“超级工程”,没有我们工匠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付出和团结协作,就难以完成。我们要雕刻的这方砚台,也是砚雕行业的“超级工程”,设计一定要体现这个意图。
有的说,洮砚享有“北方最贵重”之美誉,自唐代以来就被历朝封为“国宝”、“贡品”,我们今天要雕刻的这块洮砚石,无论体积还是重量,都超过了以往雕刻过的任何一方砚台,是前所未有的。今后,大型洮砚石越来越少,说不定我们干的这件事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呢!因此,一定要体现“国之重器”的设计思想!
还有的说,中国高铁、跨海大桥、载人航天,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令世界瞩目,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我们一定要在“科技强国”这个主题方面做文章!
……
超级工程、国之重器、科技强国,这些全新的设计思想,富有时代感的设计理念,激荡着大家的心扉,使大家兴奋不已!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先哲荀子在《劝学》篇中就已阐明了这一道理!
最后,综合各方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只有龙这个中国人喜闻樂见的图腾,才能涵盖所有美好的寓意,才能综合体现大家的想象!
对!就用“中华腾龙”来涵盖所有的设计理念!
设计思想一确定,“中华腾龙”巨型洮砚的呼之欲出,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工匠精神 雕琢巨砚
“中华腾龙”巨型洮砚的总工程师崔云强来自河北保定,砚雕技师们则来自全国各地。要雕好一方砚台,设计方案十分关键。他们从全国各地征集砚雕方案,以求优中选优。而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有了成功雕刻各种材质的砚台的实践。但这方洮砚的雕刻制作,其难度和规模大大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首先,是砚雕技师们整天工作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这里手机没有信号,无法和亲人联通,工作时间长了,竟然不知道今夕何夕!还有,这里海拔高,气候冷凉潮湿。冬日的严寒,更是考验着这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汉子们!再有,这里交通闭塞,生活补给十分困难,有时候,蔬菜米粮运不及时,砚雕技师们就以这里出产的洋芋烤熟了来充饥。
崔云强说,当初,技师们听说要吃“鱼”,都非常兴奋,好久没有吃过肉食,这回可以打打“牙祭”了!谁知道吃完一盆烤洋芋,竟然连“鱼”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原来他们把洋芋的“芋”,误以为是“鱼”了!
从这则小幽默里,可以大略窥见洮砚艺人生活的艰苦!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文人墨客以之为工具,挥写出锦绣文章,绘制出传世名作,可以青史留名!而制作砚台的工人们,从古到今,却几乎没有留下一个雕刻大师的名字!这就是中国的“工匠”!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就是中国的“工匠精神”!时至今日,我们不仅需要这种“工匠精神”,更需要给予他们荣誉和地位!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的汗水,一条条中华巨龙,就难以实现腾飞的梦想!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诗词学会理事、军旅诗人孙建军先生欣然命笔,为“中华腾龙”巨型洮砚赋诗一首:
藏王故里鸭头绿
发乎金铁润如玉
天地灵气勤吸纳,
日月精华经年蓄
行云致雨佑桑田
实干兴邦越往贤
积善成德追梦处
神州腾龙震大千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在“中华腾龙”巨型洮砚的雕刻制作过程中,赵成德所经历的艰难困苦,真是常人难以想象。
在洮砚原石的发现地,由于石头巨大,难以运输,只好就地加工。但这里处于大山深处,远离人烟,生活极为不便。岷县县委一位好心的领导看到他们住的帐篷非常破烂,难以遮风挡雨,就从当地乡政府找了两顶新帐篷,给他们使用,当地老百姓还热心地帮助他们搭起了活动板房。看到他们的生活这么艰苦,有的老百姓还给他们送来了鸡蛋、蔬菜、洋芋和贴锅饼子。
腾龙巨砚初具雏形后,赵成德他们要在县城附近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进行精细加工。岷县县城郊区洮河岸边的清水乡崖王村(此地处在洮河水最湍急的地方,传说以前龙王出现过,旧地名叫龙王崖,后来叫崖王村)曾经出现过“龙骨”化石。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志明和几十户老百姓,主动腾出近百亩土地,要求赵成德在这里再加工巨砚。因为在老百姓的心中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最近几年来,岷县当地泥石流、地震灾害相继发生,2016年还遭受了三十年不遇的大旱,他们相信腾龙巨砚的加工,会给他们带来好运。父老乡亲们的诚意感动了赵成德,他和几十户农户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决心带领他们共同致富。
神奇的是,腾龙巨砚在二月二龙抬头的那一天现身后,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时,岷县接连下了三场大雪,尤其是3月11日降下的那一场雪,深约一尺多厚,也是几十年罕见!大家都说,是腾龙巨砚给岷县带来了漫天瑞雪和吉祥如意!
在三年来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和技师们同住一个帐篷,同睡一个被窝,啃冷馒头,吃烤洋芋,真正是同甘共苦!技师们私下里都暗地嘀咕:这赵总还是个老板嘛?哪有老板和员工们打成一片的?
长年把全部心思放在了洮砚的雕刻上,赵成德难得洗一次澡,理一次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赵成德个子高挑,经常西装革履,出入于京城和省城的各种重要场合,风度翩翩,有着西北汉子特有的魅力。但是,这几年来,他经常留着的小平头由于长期不理,变成长发了;裤脚上沾满了洮砚石的泥灰;皮鞋也变成了灰色的“泥鞋”……
更加令他难受的是,他有将近两年没有回家,孩子们都不知道他干嘛去了,对他的作为都有些很不理解:当年制造“两弹一星”的科学家,隐姓埋名,与世隔绝,与家人断绝音信,人家是造出了原子弹,为国争光,你难道也要造出一颗“原子弹”?妻子李玉萍对他的杳无音信更加不满,夫妻感情生活也出现了危机。但赵成德对这些不闻不问,就是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雕刻巨型洮砚的事业上来了。对他来说,完成“中华腾龙”巨型洮砚的雕刻就是他的神圣使命!
直到巨型洮砚接近完工时,妻子从兰州来到岷县,他特意为妻子安排了一场接风宴。席间,岷县德高望重、已届耄耋之年的的李璘先生当着赵成德的面对他的妻子说:“你放心,成德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儿!他一直在做着很重要的事,你一定要支持他!”
隐姓埋名,卧薪尝胆,这是几年来赵成德在雕刻巨型洮砚过程中的生活写照!
为了避免打扰,他把兰州的手机号暂时停机了,兰州的朋友们找不到他,就纷纷猜测,这家伙又在搞什么名堂?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又要放一颗“原子弹”呢?而有的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赵成德“烂包”了、趴下了,等等,总之,是流言蜚语满天飞,但他却不以为然。
这几年,受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赵成德的公司也不例外,资金一度非常紧张,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困境。
在兰州的公司,一度被银行封了门;有的讨债者,还把他拉到黄河边,要把他扔到河里去;还有的要把他从楼上扔下去;有的还把他围困在宾馆里,限制他的人身自由;很多朋友们也都不来往了,尽管他有庞大的资产,但就连500元都借不出来……
有的说,你赵成德做成的几个大砚台,都送到外地了,给人家带来了好运,把岷县的风水和龙脉都破坏了,怪不得岷县这几年泥石流、地震和旱災不断。一些愚昧的人还果真相信了这些不实之词,冲进他的加工厂,赶走了正在加班加点干活的工人,还要把巨砚砸毁……
在此期间,赵成德还用洮砚石雕刻出了伟人孙中山、宋庆龄,十大元帅、十大将军的雕像,以及红色革命纪念砚!有的人还拿出“法律”威胁他说,你这是侵犯了肖像权!还扬言要把他告到法院去…
正在这样艰难的时刻,岷县县委、政府的相关领导出面,给了他大力支持!让他继续把这项伟大的工程干下去!洮砚产业是岷县的支柱产业,能够带领一方百姓致富,实现精准扶贫!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在艰难的时刻,就越能磨砺一个人坚毅的志向,就越能够显出真正的情谊。多年来交往的朋友们,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把钱主动打到他的卡上,5万、6万,10万!有的把钱拿到他的房子里,有的把钱塞到他的车上,有的人甚至还不知道姓名!还有的主动拿出上百万的大笔资金借给他,还说你先用去,利息都不要!
甚至有的员工,也拿出不多的钱,帮助他度过难关。有的父老乡亲,还拿出100元、200元!有的拿来酒,有的拿来肉……支持他把洮砚事业继续做下去!他被朋友们的深情厚谊感动着,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咬牙坚持,跑完最后一公里,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
腾龙巨砚在雕刻的过程当中,就有企业家想拿出几千万元购买!但是,赵成德却说,给再多的钱也不卖!我要把这方巨砚作为一份礼物,献给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给全国人民带来幸福吉祥!让伟大的祖国国运昌盛!
位卑忧国 赤子情怀
赵成德出身于书香门第。
从清朝光绪年间其曾祖父贡生赵金鉴起,以“金鉴高悬”、“一门五凤”享誉乡里。赵金鉴的儿子赵汝珍是岁贡生,朝廷特赐“明经进士”匾额;儿子赵汝琦,匾赠“外翰林”待以拔贡。祖上的一座清代建筑,雕梁画栋,古香古色,至今保存完好,“五凤齐鸣”等巨匾仍悬挂在主楼正厅的门楣上。
赵成德的父亲赵义福解放前在爱国将领董其武部队当过兵,负伤退役后被安置在岷县县政府工作。在那个极左年代,因为所谓的“历史问题”,他被列为专政对象,常常遭受毒打批斗,家里屡遭查抄…
童年的赵成德被扣上“家庭出身不好”的帽子,成了被人欺负的对象。最让他刻骨铭心的事是,有个老师曾揪着他的耳朵说:“当年赵老爷,一门五凤,大斗进,小斗出,欺压人民,不准他的后人再上学!”此后,一块玩耍的小同学,一不高兴就大声重复这些话,小成德一听,顿时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下去。无奈之下只能远走他乡去求学。
赵成德上小学期间,正逢“文化大革命”,家里穷困,生活饥馑。
为了生存,少年时,他就过早地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他挥动长鞭,在元山坪的草地上挡牛放羊;稚嫩的肩头背过石头,冻肿的双手捡过牛粪;光着脚板进山采野药;在崎岖的山道上盘桓跋涉;他曾挑着货郎担,单薄的身影穿梭在偏远村寨、大山深处;隆冬的清晨,他头上挂满霜花……
由于遭逢了特殊的年代,赵成德被剥夺了接受更多教育的机会,他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的文化情结却十分浓厚,这与其书香门第的家世和家风应该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洮砚事业刚刚有了一些发展之时,他便投入500多万元,在家乡建成了“岷县成德中学”,解决了众多贫困山区孩子无学可上的困难。他设立“成德奖学金”,重奖师德高尚和品学兼优的教师和学生,还把数千幅名人字画无偿馈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支持洮砚事业的各界有识之士。
岷县地处偏僻之地,多年来,教育事业相对落后。
赵成德深知学校教育对于塑造一个人的重要性。
一位哲人说得好,多建一所学校,等于少建一座监狱。
基于这种朴素而执着的信念,“岷县成德中学”一度教育教学业绩突出,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所并不起眼的学校已经成为岷县莘莘学子成才的摇篮,成为众多乡村孩子起飞的平台,从成德中学走出去的学生里一部分已经成为县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为岷县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多年来,赵成德默默地将更多的心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更是慷慨解囊,回报社会,支出达1亿多元,用于修路助学、扶贫助困和公益事业。在岷县2012年“5·10”特大暴洪和2013年“7·22”大地震发生后,赵成德组织公司员工,捐款捐物,累计近百万元。同时,公司还给全国政协、中央党校、中央统战部、共青团中央、中央电视台、中国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佛教圣地等社会各界捐赠洮砚达8000余方。
近几年来,为了使公司走出困境,在坚持洮砚开发主营业务的同时,赵成德带领员工,开辟了另一条生产经营的路子,那就是养蜂!酿造甜蜜的事业!
结合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他给父老乡亲们传授养蜂技术,建立基地、培训人员、找准市场、打开销路,这项“空中的农业”,为乡亲们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子!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正是赵成德造福于人精神的真实写照。
积善成德 神明自得
多年来,他把洮砚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带动了一方父老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
赵成德的家乡岷县维新乡,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的陈旗乡毗邻,维新乡在上游,陈旗乡在下游;维新乡还与甘南州的卓尼县洮砚乡隔着洮河相望,三个乡镇的直线距离也就是十来里路程,呈品字形状,分布在洮河的东西两岸。自古以来,汉藏杂居,互相往来,结成了十分深厚的兄弟般的民族情谊。
2017年2月28日,赵成德来到卓尼县洮砚乡纳儿村。
正在采石的原村支部书记杨洛藏立即停下手里的活,招呼大家喝茶,并告诉我们一行人:“多亏了赵经理!他把我们这个穷乡僻壤地方的石头都变成了钱,带领大家脱了贫,致了富!”
这是一个以“洮砚”命名的乡镇,在全国恐怕都绝无仅有。漫步在该乡政府所在地并不宽阔的街道上,一个个洮砚的加工和经销店铺,鳞次栉比,难以尽数。洮砚,成了这一方百姓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洮砚乡峡地村,藏族同胞马顺天听说赵成德回来了,赶紧叫妻子煮上羊肉和洋芋,非要拉着赵成德等人去他家吃饭呢!的藏族同袍朴质憨厚,不去就不是朋友,不给面子!
走进马顺天的家,平顶土棚房里架着煤炉子,炕上热乎乎的。他把尊贵的客人让在炕上盘腿而坐,并敬献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来表示对最尊贵的客人的情谊。说话间,热气腾腾的羊排和煮开了花的洋芋,黄澄澄的烤馍就端上了桌。马顺天还特意抱来两瓶“三星世纪金徽”酒,祝愿赵成德的事业“三星高照”!
说话间,马顺天把他的堂岳父——李茂棣老人请了过来。李茂棣今年73岁,家就住在洮砚乡峡地村。2006年,他被命名为洮砚雕刻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李茂棣一家和赵成德一家,是几代人的世交,有着非常深厚的交情。
砚雕这门手艺,多通过口授心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传承。新中国成立前,洮砚乡峡地村就有几位砚雕技艺非常高超的艺人,赵成德的堂爷爷,就是从他们手里学到了洮砚雕刻的技艺。此后的多年里,文房四宝行业的生意极为萧条,这门手艺也就被打进了冷宫。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家致富的希望在李茂棣心里燃起。他听说赵成德的堂爷爷砚雕手艺极为精湛,是当年村里所有的学徒中最高明的,于是,他就辗转找到老人,拜他为师,学习砚雕手艺。老人看到李茂棣虔诚的态度,也毫不保留,悉心传授,使他很快就学到了洮砚雕刻技艺的精髓。当时,老人家已经70多岁,眼睛已不好使了,李茂棣特地为老人买了一副400多度的老花镜。
学成后,李茂棣老人曾经在卓尼县办过洮砚雕刻厂,前后经过四五年的时间,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赵成德知道了他的情况后,就把他请过来,共同把洮砚开发的事业做起来。
就这样,赵、李两家的世交,又在他们二人之间延续起来。
“从赵总开发‘九九归一砚,直到‘东方醒狮砚,前前后后,我都参与过。特别是‘九九归一砚,送到香港后,当时,附近的岷县、卓尼和临潭等地,都轰动了!”李茂棣这样说。
“赵总是个失败了十次,还能爬起来十一次的人!”李茂棣说,“我一定要支持他!我这样做,一方面是感恩,另一方面,也是想把这砚雕的手艺传下去,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失传!”
家住岷县维新乡武旗村的马胜强,从小就跟着赵成德雕刻和销售洮砚,在兰州买了房子和汽车,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他说:“没有赵总就没有我的今天!”
像马胜强这样的以洮砚雕刻和销售为业者,在兰州还有几百号人。
岷县的文化人感慨地说,赵砚娃(岷县人对赵成德的爱称)成就了洮砚产业!岷县的洮砚产业是赵砚娃背出来的!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位卑未敢忘忧国,赤子情怀总是真啊!
赵成德说,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刻制这方巨型“中华腾龙”砚,也是为十九大敬献的一份重礼!
这真是:广种福田,文化送餐常化雨;弘扬国粹,中华圆梦总腾龙。
至此,引用诗人王雪勤先生为中华腾龙巨型洮砚所题的一首《沁园春》词为本文作结:
荡荡洮波,茫茫岷山,渺渺苍穹。有沟沿河域,藏金蕴玉。云璈水瑟,竞秀奇峰。五凤齐鸣,明经进士,画阁雕楼遗舊容。扬风雅,喜文人墨客,笔健毫丰。
人间瑰宝传神,赖紫气氤氲品正宗。赞东方醒狮,九九归一,百龙戏海,技艺精工。圆梦中华,横空出世,巨砚包罗万象雄。扶云汉,共同辉日月,崛起群龙。
责任编辑/魏建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