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换羽新生·高原之上攀高峰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0029
闫淼 曾宗伊 艾前进

  盛夏的南国三亚陵水,国际旅游岛海天澄碧。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2013年秋天,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百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赞誉学校“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在各条战线上为人民解放、国家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克强总理批示,希望他们“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立德树人,笃志好学,砥砺前行,造就更多维护民族团结、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伴随百年盛典,他们发挥“共美教育联盟”“孵化器”功能,联手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采用“协议管理、整体委托、自主办学”的方式,品牌输出办分校,帮助教育落后的偏远民族群众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梦”。

  三年铺展,励精图治。海南陵水分校校长唐洪波带领“一班人”和全校师生,按照民大附中校长田琳品牌输出谋求“改变、引领、陪伴”总要求,铭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坚定信念,于2013年夏秋之交,他们在地无一垄、房无一间的境况下,凭着县里划拔的200亩土地和“共美教育”蓝图,在陵水县艰难招生188名应届初中毕业生,克服临时借校办学的重重困难,按时开办了首期高中班。

  3年来,陵水分校消化领会中央精准扶贫思想,传承民附“因民族而生、以民族为本、为民族而行”的精神血脉,安稳心神,专心致志,在改变中承载立德树人的新使命,全力以赴地跑好了品牌输出“第一棒”;分校从无到有,1000多个创业的日日夜夜,师生们利用民附北京优势,借助成熟办学理念,依赖母体奋力突围,循着陵水黎苗群众的利益“赶考”,引领教学新本领,全情投入攻坚国际海岛中学教育新高地,形成了海南民族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新品牌;分校教职工以“农人”情怀办学兴校,与学生永远“在一起”,用陪伴成长诠释了教育新奉献,在国家民委、中央民大、陵水县委、县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深度融合中,结出了开放办学全免费百姓得实惠,教育教学高精尖学生得利益的新硕果。

  高原之上攀高峰。2015年,海南组织全省高二会考,203名首届高中学生第一次参加全省会考成绩突出:各科人均分和人均总分均超全省平均水平,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均超全省人均分10分以上,理科班人均总分超过全省人均总分45分,文科班人均总分超过全省人均总分50分。2016年高考,他们向海南人民交出了10人总分超过700分,一本上线率43%,一、二本上线率84%的精美答卷。朱芳靖以822分的高考分数拔得头筹,她与董达芬、董鸿图、陈玮玮等45名同学考入武大、复旦、中国海洋、中央民大等名牌大学,升学率实现百分之百的超好成绩。2016年高二会考,文、理科人均总分均为海南省第一名。

  行稳致远,迈向辉煌。横空出世的民附陵水分校,短短3年,“皓泰实验班”蜚声岛内外,独特的琼京“2+1”教育交流学习模式,与国防科工委合作的“钱学森”班,与中央民大合作的“艺术班”已经启动,校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县长杨文平多次到学校专题调研,赞誉学校师生努力,办学水平一流,完成了同类学校需要多年才能走完的路。他们究竟是如何登上边远地区优质均衡教育新高峰,推动海南民族基础教育向前跨越发展的呢?沿着他们奋斗的足迹,我们从京城南下,走入海南国际旅游岛、走近陵水民族群众、走进分校师生,强烈感受到他们换羽新生,追求中学基础教育优质高位均衡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上篇

  改变承载新使命

  全力以赴跑好民大附中

  品牌输出第一棒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中央、国务院殷切期望“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首都北京与民族聚集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别,是偏远地区民族群众关注的焦点。人们特别希望首都北京的民大附中在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始终与偏远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站在一起。2013年春天,为筹备百年校庆,校领导深入到民族地区调研教育扶贫的精准之路,与海南陵水县委、县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创办初、高中兼容的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海南陵水分校。

  面对民族地区党委政府的教育改革需求,面对少数民族群众期望子女成才的需要,主动改革突围的民附再一次站在民族地区和群众的立场上,承载起民族基础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立即行动创办分校,改变陵水多年落后的中学教育现状。一变当地社会民众的读书意识,提高大家办教育的觉悟;二变学校及老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改善师生关系,改变学习关系,使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三变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方式方法、评价标准、母亲养德、德行天下;四变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价值取向、学习内容,情商做人、智商做事;五变教师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技术、教学效度,课堂决战、构建生命课堂,快速推进优质高位教育,带动陵水中学教育同步前行。

  不等不靠,艰苦奋斗就是一种成功

  一个好学校,是一个地方振兴的基础;一个好教师,是学生一生的幸运;一次成功的教育改革,可以让无数人都成为幸运儿。

  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2013年初春,民附和陵水县政府按照国家民委、中央民大和海南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迅速启动分校联合创建工作。民附从全国公选优秀人才,瞄准了湖南常德二中担任校长10年办出个性学校的金牌校长唐洪波,从他治校的成绩和“两心(责任心、同情心)三精神(坚毅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育人目标,经过严格考核,认定他能够担当起创业大任,育人理念也与民附共美教育相统一,任命他为民附副校长兼分校校长。

  “奋斗就是一种成功”,“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不仅是全校师生三年奋斗的精魂,也是领航人开创的基因。2013年5月13日,唐洪波在民附副校长韩昌涛陪同下,带着临时增派的方金业和曾宗伊老师第一次踏上海南土地,筹建陵水分校,兑现县政府9月正常开学的承诺。

  当时的“学校”仅有一片荒草地和200个高中招生名额。可以说一无所有,没有资格、没有校舍、没有教师,只有一个校长,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短短三个半月,他们凭着顽强毅力完成了办学的法人资格证、机构代码证,申请办学经费、招聘教师、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工作。由于缺少招生前期宣传,当地民众对陵水分校知之甚少,招生难度相当大。

  唐校长带着方金业、曾宗伊老师,用10多天时间跑遍了陵水各个乡镇初中学校,向各位毕业生面对面宣传民大附中和陵水分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水平,为新高一争取相对较好的生源。招生结束后,唐校长送两位老师回京,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生孤苦之感。

  当年9月开学之前,学校没有一分办公经费,全是校长用个人工资垫付支撑,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按时开学规范上课。分校22名老师和186名新生临时借用思源学校办学,小空间容纳两中学,生活设施保障跟不上,只能是同时上课,错峰用餐。面对困难,师生广泛谈心交心,既讲清现实困难,更说明苦干有为的道理;既解思想疙瘩,更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第一代创业人升华思想认识,清晰了分校在陵水教育所处的时代方位、特点规律、症结难题的认知定位。

  初始即严,三年还你一个有为青年

  初始即严,方能一严到底,办出品牌学校。陵水县共有11个乡镇、2个国营农场489个村寨,是一个以汉、黎、苗为主的多民族县,40万人中农业人口近30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比83%,通行的大多是难以听懂的闽南方言海南话和粤语。

  陵水县随着海南经济发展潮高速增长成为开放的国际旅游岛,但教育落后是不争的事实,2013年前基本在岛内垫底,大多有条件、有实力的家长把孩子送到了海口和三亚上中学。师资力量偏弱、学校管理跟不上,致使一些学生养成了自由懒散、校纪不严的习惯。

  “严是爱,松是害。”学校把适逢民大附中百年华诞而创立的第一届定为“立规矩的一届”,希望他们做出榜样,为未来的学弟学妹们趟出一条路。唐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一百年后,分校的百年华诞会记得今天,记得你们是海南分校历史上的第一届学生。但是,做‘第一并不容易,我有幸成为这所学校历史上的第一任校长,我不敢懈怠;你们有幸成为这所学校历史上的第一届学生,你们要倍加努力!不然,我们将愧对后人,愧对母校!”

  相较今天而言,分校第一届学生的基础较差,当时录取分数线只有497分,前100名生源中只录到10人,与县里和周边地区的高中比没有任何优势。创业师生以这个“第一”严格要求自己,学生勤奋好学,无论何时,在教室外的走道上,看到的都是专心听讲的同学,课间到老师办公室问问题的同学不在少数。面对这样的学生,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家不在陵水县城的教师夜以继日,对学生投入全部感情和力量,校园里流行着“老师的业余文化生活就是辅导学生”这样一句话。

  校长永志不忘,2013年5月填报志愿,一位家长给他打电话,要来学校看看。校长当时无言以对,哪来的学校呀,他手中只是一张图纸。但还是有207名学生和学生家长选择了这位校长和这所学校来就读。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任呵,教职工们都有一种无以承受之重的感觉,坚定信心,向家长承诺:三年后,我还你一个孝顺的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能为国家民族和家乡繁荣做出应有贡献的人。

  从创建开始,分校便把建设“具有良好口碑、特色鲜明、能引领当地基础教育发展的海南名校”作为奋斗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从分校走出去的学生变得好学有礼、遵规守纪、孝敬家长。一年后的成绩在当地直线上升,良好的学风、校风口碑,感染了陵水人民,一些家长想方设法把在海口和三亚上学的孩子转入这所学校。

  2014年,不仅第二届高一新生的录取分数线猛升到585分,较首届提高近100分,而且以优秀生源开办了分校史上的初中部,拓宽了民附教育路。历经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学校从最初的22名教师186名学生,上升现在拥有教师140多名,学生1900多人,“皓泰实验班”的录取分数线接近全省一流高中水平,2015年首次参加全省基础会考冲出“一匹黑马”。分校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立起了学校好样子,赢得了社会好声誉,一个校纪如铁、学风浓郁的名牌中学正在海南大地崛起。

  擦亮底色,品牌输出心中没有问号

  民大附中响应国家扶植民族地区教育号召,回应陵水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输出品牌进驻陵水,比预定办学计划提前了两整年。教师队伍培训整合,校园缺乏承载能力,降底标准临时招生,创立之初难免没有不认同、不到位、不匹配、不适应、不规范等问题。2013年8月下旬,从全国各地陆续抵达陵水的22名教师一到达,学校就组织他们培训,讲述民大附中“共美教育”优良传统,介绍陵水县委县政府优先发展分校的关怀,明确分校着力为陵水县在家门口办一所“学生向往、家长放心、人民满意”好学校的“共美”目标,引导教师树立不畏艰险、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责任意识。

  民附总校敞开胸怀,以年度教育工作会和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接纳分校老师到北京培训,感受先进教学氛围,组织参观庄严厚重的校史馆。一幅幅照片栩栩如生,一块块展板震撼人心,一组组数字准确翔实……一批批走进北京民大附中接受传统教育的教师,返回陵水分校的讲台执着奉献,引导广大师生在相互交流、启迪、感染中,解开了“我是谁”、“为了谁”、“为什么”的思想“扣子”,拉直了心中对“共美”教育品牌输出的“问号”。

  中篇

  引领教学新本领

  全情投入攻坚国际海岛

  中学教育新高地

  办学的眼光有多远,育人的半径就有多大。

  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落户陵水,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寄希望陵水人民在特色支柱产业和园区经济建设上取得突破,为海南国际旅游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好经验。陵水县委、县政府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急需培育本土人才,作为长远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中坚力量,他们真诚地邀请民附输出品牌,派出能人优师,为陵水办一所长长久久的优质学校。民附不辜负陵水人民期盼,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全力快速跟进,在托管办学中坚持管住引领大方向,选派全国知名优秀校长及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利用成熟办学理念和经验,结合陵水实际改革创新,用全新的能力素质支撑国际海岛中学教育攻坚新高地。

  新学校聚焦一批理念现代的新教师,他们安心民族地区不等不靠,不坐享其成,主动配合政府打造承载教育新使命的现代校园;不“吃老本”,更新本领,锤炼引领教学新本领的名教优师;不固步自封,主动引领,探索民族区域内高位均衡发展初高中基础教育的改革新模式,经过三年多的打磨,陵水分校形成了特色突出、内涵丰富、质量提升的新品牌。

  打造承载教育新使命的现代校园

  一个能够实施优质教育的学校,需要有功能完善的现代校园。南国陵水与京城民附在联办分校的过程中,双方都下了最大的决心和本钱。

  陵水县脱贫时间并不长,县委、县政府深明大义把教育放到优先地位,在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核心地段,拿出近200亩寸土寸金的土地,投资4亿元巨额资金,按照省级示范校的硬件标准,建设一所花园式公办学校,并将教育教学的公共费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这是需要足够魄力的,真可谓举全县之力,全民办教育。

  为了打造一座能够承载起教育新使命的现代校园,2013年5月,分校领导进驻陵水,把校园建设摆到第一位,配合协调县委、县政府和职能部门着眼长远,立足现代,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政府组织的建设工程启动后,学校和建设者们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各乡镇、各部门和驻陵企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力支持分校建设。学校全力帮助承建单位排解建设困难,发现问题及时与教育主管部门协商调整,确保不把硬件问题留到交付使用之后。

  校园建设始终牵挂着县领导的心。前任县委书记王雄多次深入工地检查施工质量,要求承建方按时交付学校使用。2015年11月,新任县委书记麦正华刚一赴任便深入分校现场办公,跟踪美丽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发改、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迅速解决,给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一个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工程建设3年来,倾注了县长杨文平、常务副县长邱雨和教科局等领导的一腔心血,他们经常到建设现场调研,要求建设部门从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角度,多为教师着想,多为学生着想,建成了教育功能完备、结构安全美观的现代校园。

  分校的校园建设年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县民众关注的大事。县政府将其列入2014年度的10项为民实事,一期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70%,2015年投入使用并启动二期建设。2016年,县政府部署“十三五”和2016年工作任务,依然要求“加快启动民大附中陵水分校基地工程和推进二期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增加高中学位。”

  2015年9月9日,县委、县政府和民大附中为生态化、现代化的陵水分校举办落成典礼暨开学仪式,国家民委教育司司长、海南省教育厅厅长到场致贺,称这是陵水教育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希望他们继续探路,为陵水“智慧强县”战略承载更大的教育使命。

  两年前那位曾给校长打电话要看校园实景的家长应邀参加典礼,目睹曾经的那片荒原赫然耸立着7幢教学楼、9幢学生宿舍楼、2栋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和标准化运动场大器漂亮上档次,他为他和孩子当初的正确选择而骄傲。

  锤炼引领教学新本领的名教优师

  一流学校的核心是质量,人才培养的关健在优师。分校一创建就确立了“学习借鉴民大附中办学经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体系,培养心向祖国、志高行远,具有强烈国家使命感和深厚民族情感的有为青年”的办学导向,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学校结合办学进程和力度,精心挑选、努力培养出了一支能够围绕教育抓科研,贴近教学出成果,放眼未来担重任的优秀教师队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学优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和指导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是教育实施的“风向标”,开放式办学必须打破教师“近亲繁殖”的怪圈,从单打独斗走向联合培养,才能为教师补齐知识结构的“短板”。三年多来,学校坚持“引进、培养、管理”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每年组织两次全国招聘,公开从全国各地的中学优秀管理干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退休教师中择优选拨能力出众的教师人才,从优秀大学中挑选热爱教育事业,品行端正,积极进取的应届优秀毕业生。

  分校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在加强教师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民大附中定期派驻优秀教师支教的良机,对新招青年教师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帮带培训,同时加大管理力度,鼓励扶持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学回来”的形式,邀请总校校长田琳、华东师大教授戚业国等10多名专家到校讲座,选派20多名教师参加培训的变化显而易见,一份份详实的教学体会和调研报告中渗透着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体会。

  学校乘势而为,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在编在岗的140名教师中,经过新入职教师入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年轻教师汇报课,以及与总校教师“同课异构”等活动,课堂教学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以刘典、尹学军、邱军、常立新、滕晓青、王守平、李永前等为主体的骨干教师,以张永丽、薛智如、张宁、何雪晶、陈坤、陈少俐、董芳小雅、刘丽波、朱晖等主体的青年教师群体,共同构成了打造分校优质教育的不竭动力。

  探索高位均衡发展的教改新模式

  三年前,陵水县政府引进民大附中的初衷,本身就是优化基础教育布局,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一种探索。

  让每个学生享受同等优质的教育,标杆引领教育均衡,陵水分校的教职工坚定信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规范要求,突出个性化办学风格,推进陵水教育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型。他们下定“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创品牌”的决心,卧薪尝胆、埋头苦干,爱岗敬业、勇争一流,以创新添活力、以质量赢信誉、以特色铸品牌,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质量立校、管理兴校、创新强校的教改之路。

  分校结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改革创新,以独特的“2+1”教育模式,每年从新招皓泰圆梦实验班中选拔20多名优秀学子,2年在陵水分校,1年在民附总校学习,既接受培优教育,又与全国各民族优秀学子深入交流,为一生的发展奠基。

  “因材施教,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提高质量”。分校制定了科学优质的课程体系,在完成国家级课程和海南地方课程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引入附中优秀校本课程,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满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需要。

  深化课改的目的是推进教改。分校2014年8月从湖北引进的骨干教师刘栋,跨年级承担高二3个班、高一1个班的生物学教学工作,兼任高一(3)班班主任。他针对内地与陵水学生基础知识差异大的现实探索教改方法,2015年全省会考,他教的生物科高出全省平均成绩18.7分。他和闫淼副校长共同指导青年教师何雪晶斩获陵水教学比赛第一名,他本人获得海南省2015年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分校教师曾繁荣从事英语教学40年,在《外语学法教法研究》、《新课程》等刊物上发表了很深的见解。教师们以他为榜样,牢记学生主体,自我探索,把教案作预案,在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生成性课堂。对这样的教改模式,学生们普遍接受,感到老师讲课幽默风趣,课堂气氛活跃,授课方式新颖,愿学乐学,易于牢记。

  下篇

  陪伴诠释新奉献

  深度融合结出百姓实惠学生受益新硕果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传承百年的民大附中陪伴民族学生,坚持以民族教育和中学教育为国家和家乡培养人;培养忠诚祖国、热爱民族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按“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笃志好学、砥砺前行,全面发展、真才实学”的要求培养各民族学生养成“民族情怀、人文见长、才能卓越、社会担当”的优秀品质。

  “教育就是生长,教学就是发生”。陵水分校一组建,总校校长田琳就要求分校师生牢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核心价值,与陵水人民群众深度融合,构建民族多元共存的“混和式”人才培养模式,“多出人才、多出经验、多出思想”。全体教职工用爱和陪伴诠释奉献,“把教育当做农业做,给教师和学生适宜的土壤、养分和阳光,让他们自主成长和发展;用‘农人对庄稼的情怀做教育,办学校,陪伴孩子们成长,和孩子们在一起!”

  教育作为基本民生,百姓人人关注。分校按照总校要求,融入陵水,用个性化、差异性、创造性、开放性等现代教育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情怀的民族学生。

  本是泥土,分校用奋斗文化

  煅烧成有用砖瓦

  2013年8月31日,是分校首届高一报到的第一天,新生们把教学楼一层的卫生搞得很脏乱,给人的印象是学生文化水平低,文明素养也不高。

  绝不能让学生们继续在“低素质”中沉沦。当时,校领导和教师发誓,就算他们是泥土,也要煅烧成砖瓦。学校创生“奋斗文化”,引导学生认清“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文明素养是靠一点一滴养成的,课业优秀成绩和未来美好前途,是靠努力挣来而不是野蛮争来的。

  学校从军训入手,把“奋斗文化”的基因植入学生心田,培养他们淳朴与善良、正直与真诚、坚韧与进取的品格,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好效果。师生互不放弃,珍惜“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每天争分夺秒地学习与成才,力争成为服务祖国和民族的有用之人。高三(1)班女生董达芬清楚记得,刚入学时的成绩并不是最出众的,她在“奋斗文化”中深受触动,不能再当“草地里翻腾滚打的毛丫头”,树立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通过不懈努力,张开青春梦想,成为首批进入民大附中学习的26名优秀学生,提升了学习效率,开阔了眼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一届学生和董达芬一样拼搏奋斗,在当年入学成绩较差的情况下,2015年会考取得文科超出全省平均分50分,理科超出全省平均分45分的好成绩。2016年2月28日,分校为首届毕业班举行庄严的高考百日誓师仪式,各班以视频、演讲、合唱、感言等方式立誓言志,3班师生登上毛岭山岗,发誓冲刺一百天,以最昂扬的精神状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陵水分校用成绩印证了“奋斗文化”在海南全省的影响力。2015年学校在招生人数增加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分数线相比2013年提高了整整100分。刚刚创办的初中在全县统一考试中,各项指标远超兄弟学校,真正在陵水教育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原本优秀,民附用共美教育

  提升出更好成绩

  “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是民大附中新时期育人成才的基本经验。陵水分校一脉相承,师生共同努力,保证初高中入学时“中进高进”的学生毕业中高出优出,上更好的高中,读理想的大学,引导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成长为合格的民族建设者和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成为民族地区反分裂、反颠覆、反渗透的重要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陵水分校在总校支持下,经海南省教育厅批准,自2014年开始每年面向全省招录5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开办“皓泰实验班”。这是分校联合北大、清华等10多所著名高校开展的高中与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验项目,实行全免费教育,学生在北京学习交流的交通、学习、住宿费全免。

  强教路上勇担当。对于这些本来就很优秀的学生,学校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在高中阶段开设部分大学本科基础课程,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对民族建设和发展有影响、有作为、有贡献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前两期的“北京会师”。2015年5月15日,分校第二期“皓泰实验班”的26位同学从海南直飞首都,与已在总校学习一年的另外26位同学汇合。校领导陪伴52名海南“皓泰”学子在总校“和字碑”下合影,走出校园感受北京人文。走进他们神往的清华、北大,看古色古香的校园,品精进祥和的学习氛围,听名师大家的讲座,人人鼓荡精气神。同学们登天安门城楼直抒胸意,置身故宫感受历史,行走长城、体验“月宫”实验室……立志做建设民族的好汉,早日同圆中国梦。

  我们在采访中获悉,“皓泰实验班”的学生们无论是北京总校学习,还是在分校攻读,他们无一因为先天条件好而放松自己,深明“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之道,脚踏实地,用心学习,潜心钻研。他们从琐碎的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在艰苦的攻读中磨炼了意志,实现了从一名优秀学生向合格民族人才的转变。一位学生说,他决心一步一个脚印,抓紧在校学习的宝贵时间,为实现强大的中国梦、民族梦积蓄力量。

  “为何现在的学生不如民国时期,现在为什么培养不出民国时期一样的大师,当代中学教育该如何破解”?陵水分校对“钱学森之问”正在做出回应。学校筹谋两年,与国防科工委合作开办的“钱学森实验班”将于2017年9月招生,合作双方对培养目标、学生选拔、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等问题,正在抓紧时间精深推进。

  至真至善,我要实现报效

  国家建设家乡梦想

  在唐洪波校长的教育观念里,教师和学校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融合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采取开放灵活的学习方法,尽最大能量挖掘学生潜能,让他们实现可持续的未来,一辈子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他引导师生全员培德,把“以德育为主线”作为塑造灵魂立德树人的永恒使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们努力把不懈怠的尊严放在讲台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们从教师的精业敬业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人性美。历史政治组组长耿海龙不单纯遵循历史教材和“高考指挥棒”影响,挖掘海南历史富矿,以陵水乡土为墨描绘学生想象天空。按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化教育教学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依托史料钩沉思想,借助细节“重返现场”,借助个案呈现进程,结合现实“触摸”历史,学生们从他的历史课中塑造灵魂,确立积极乐观坚韧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人格,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与求实创新的态度。

  培养学生至真的科学精神及涵养至善的人格理想,达到知性德性双重卓越。分校坚持把“国旗下讲话”作为常规工作,用学生的动情心声触动学生的心灵底处。学校定期评比流动红旗,组织全校性的体育节、合唱节、手抄报比赛,组建南海之声合唱团,举办“亲近陵水、了解海南”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家乡的大自然和人文历史;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春季趣味运动会等,提高学生们的团结意识;通过团委、学生会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南海之声合唱团在家长会上深情演唱《父亲》、《烛光里的妈妈》,唱出了孩子的心声,感动了所有参会家长,很多母亲听到孩子们深情的演唱,结合他们经过分校培育后的表现反差,感动地泪流满面。

  “中兴业,须人杰”,分校学生丢掉了曾经的“小我”野性,树立了“大我”的志向,学校每个学期都评选出一大批校级三好标兵、优秀国旗手、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体积极分子、进步之星、寝室先进个人和优秀寝室长。行走在校园里,他们的教室、宿舍干净亮丽,待人尊长爱幼,用餐后的饭桌没有残留,集会后会场没有纸片脏痕。处处文明,懂得感恩,至真至善,陵水分校的学生人人都有实现报效国家、建设家乡的梦想和才能,“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使命可期。

  航路明确,千帆竞渡。从民大附中到陵水分校,从首都北京到海南国际旅游岛,这是一场民族教育的火炬接力,短短三年多时间,学校就成为了全国多所重点高校的生源基地校和民族基础教育研究基地校,以“皓泰实验班”为标志的旗帜高扬全岛,学生成绩的跳跃式提升,成为陵水县和三亚市民子弟报考中学的首选之一。这艘承载黎苗民族学生梦想的年轻中学,背负着陵水振兴的希望,担当着民族进步的重任,寄托着千百家庭的期盼,正以铿锵的脚步勠力前行。

  责任编辑/廖全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