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雪域·雅江·筑路人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0144
李康平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自治区境内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雅鲁藏布江像一条银色的巨龙,从海拔53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发源,自西向东奔流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两岸是随着青藏高原抬升隆起的褶皱型高大山岭,南岸是喜马拉雅山脉,藏语意为“雪的故乡”。北岸是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藏语意为“众山之主”。两岸山峰好像是互不服气似地竞相比高,海拔超过6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00多座,还裹挟着数十条冰川,千姿百态,争奇斗险。雅鲁藏布江流出桑加峡谷之后,江面变宽,水流平缓许多,两岸林木植被受海拔和温暖季风的影响,十分繁荣茂盛,给两岸风光增添许多秀丽景色。雅鲁藏布江就在这静悄悄的两岸大山中间平静地流淌着。

  然而,大山的内部却一点也不平静。山腹中各路岩脉互相缠绕、挤压、纠结,忽地积聚成超高地应力随时准备崩裂爆发,忽地摩擦较劲引发高地热在山腹内火一般地燃烧,忽地高烈度岩脉断裂地动山摇,忽地在隆起抬升夹裹着古生代冰碛层泥砂卵石虎视眈眈。正在修建的川藏铁路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至藏南重镇林芝段,一直在雅鲁藏布江两岸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的山腹中穿行。看似雅鲁藏布江两岸静悄悄,可知道拉林铁路建设者们在山腹中面临着怎么艰苦卓绝的战斗!

  与内地铁路建设工地现场不同的是,拉林铁路建设一半都在大山的腹内进行。拉林铁路新建正线全长404公里,线路穿越高烈度地震带和地质断裂带,新建47座隧道长216公里,占线路长度一半以上,有14座隧道为高风险隧道,七座为极高风险隧道。十六次横跨雅鲁藏布江,新建120座桥梁长84公里,占线路长度五分之一还多。大型施工机械在这里施展不开,全部战斗都在大山腹内激烈进行着。在大山腹内指挥着筑路勇士们与高岩爆、高地温、高地应力、软岩变形、冰碛层、风积沙、泥石流、坍塌滑坡及洞口危岩落石等进行激烈战斗的,正是参建单位各路指挥长们,他们正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指挥长王树成的“三把火”

  中铁十七局拉林铁路指挥部王树成指挥长的上任,可算得上是“临危受命”了。

  王树成是中铁十七局集团五公司副总经理,来拉林铁路之前,他在张(家口)唐(山)铁路项目部任副指挥长。项目部所在地号称为京北第一草原,这里草原风光绮丽,景色宜人,是京城人双休日度假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而且张唐铁路工程进展顺利,已经开通。2016年元月,王树成突然接到中铁十七局集团一纸调令,任他为中铁十七局拉林铁路指挥部指挥长,从京北草原一下子调到了青藏高原。和他同时调任新职的还有指挥部党工委书记扆江潮。

  实话实说,当王树成接到上青藏高原的调令,他的心也“格噔”地一下要跳了出来。当时他又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领导信任委以重任。紧张的是上高原,我能吃得消吗?

  于是,王树成先做足了上高原的功课。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搜索和向参加过修建青藏铁路的老同志请教。他了解到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氧气薄、紫外线强、冬天极寒,许多人上去了会有高原反应,严重的导致肺气肿、脑水肿甚至会要人命。

  但是,这些负面资料并没有吓倒王树成,因为他了解到更多的是正能量。他了解到2006年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参建单位周密部署,严格管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在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工程十分艰巨的条件下,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而中铁十七局集团就是当年的参建单位之一,担负全线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施工难度最大的唐古拉山多年冻土无人区的越岭地段线路建设,而中铁十七局的前身铁道兵第七师还曾担负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设,被人们誉为青藏铁路建设的“老功臣”。唐古拉山越岭地段项目被授予“共青团中央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此时此刻,王树成更加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说:“我是站在中铁十七局奋战青藏铁路的成绩和荣誉之上再战高原的,这个高起点要求我只能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此战必胜,不能失败!我绝不能摔下来给中铁十七局丢脸抹黑。”

  到了拉林铁路指挥部,王树成才发现他和党工委同时接手的这个摊子有点“乱”。原来,前任指挥长和党工委书记因为另有重任,双双几乎同时调任。中铁十七局拉林铁路指挥部一时“群龙无首”,工作顿时陷入忙乱无序状态。所承担的隧道施工有13个洞口、14个作业面,有七个因为违反铁路总公司的隧道施工规范,步距不达标,被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总指挥部限令停工。2015年下半年,中铁十七局指挥部在拉林铁路全线工程信誉评比排名倒数第一,职工士气也低落到最低点。新指挥长临危受命,空降高原。大家也都冷眼旁观,就连上级领导也都在看着他,看看王树成这个新官上任“三把火”怎么个烧法?

  此时,王树成知道大家都在看着他,他其实也在看大家,他想知道大家将如何看待他的“三把火”。

  一把火,点燃快乐的生活

  如今一提起“高原”二字,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海拔高、氧气少、紫外线强、生活艰苦这些有点吓人的负面词汇。而王树成作为指挥长,他最先想到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大写的“人”字。人在高原如今怎么样?人能不能上得去?上去了能不能站得住?站住了能不能干得好?干好了能不能干得长?因为他明白,工程施工,最关键的决胜因素不是先进的机械设备,而是人!他常说:“既然高原艰苦,那么上来的就都是好汉!我们不能让好汉吃苦吃亏,更不能让好汉倒下。”他对党工委书记扆江潮说:“大家上来了不容易,我们的首要责任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其次才是管理人、带领人、教育人。”

  王树成的第一把火,就这样首先烧了个大写的“人”字,去点燃职工在高原的快乐生活。他提出了“努力工作,快乐生活”的管理理念,努力工作是目的,快乐生活是保障。于是,王树成先抓职工生活后勤保障。他每到一个项目工区,先不去看工地,而是先看职工食堂。高原气压低,烧开水八十多度就开锅,使用普通锅做饭总夹生。他要求食堂都增添高压锅、压力蒸箱、电烤箱,还高薪从内地聘用国家一级厨师来主持厨房料理,一日三餐自助,有荤有素,有干有稀,主食都米饭、馒头、面条、花卷、包子好几样,南北方人各取所爱。王树成还向厨师提出一个要求,在内地看来无关紧要,而在高原却显得尤为重要,那就是他要求顿顿要见绿,要有绿叶菜给大家补充维生素。他说,人要是长期不吃绿叶菜,缺乏维生素,高原紫外线强,容易引起夜盲症。小小细节,足见王树成对大家的关心爱护。有次他到隧道工地,正赶上中午开饭时间,他先跑进食堂端起碗盛上饭,就跟职工坐在一起吃起来。职工跟王树成心贴心地说:“刚上高原有反应,我们都吃不下饭。自打您王指挥长来了,我们吃得下饭了,吃嘛嘛香!浑身有的是劲!”大家开心地笑成一团。

  职工吃得香了,还要让职工睡得好!给职工宿舍区安装了大功率的电热洗浴装置,让职工劳累一天回来,能舒舒服服洗个热水澡。高原冬天风大,洗了衣服晾在外面常常被风跑了。他到宿舍区去查看,因地适宜地搭建了一个阳光房,专门晾晒衣物。他听修建青藏铁路的老同志说过,感冒是诱发高原病的主要因素。在高原,夜间上厕所成了关系职工生命安危的大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紫旺曾专门给时任铁道部领导写信,提醒要小心死神会躲在厕所里拉走你的职工。因此,有参建单位专门研制了一种移动厕所,夜间将厕所移到宿舍门口,早上将厕所拉走,还在全线进行了推广。借鉴这一经验,指挥部为职工的每一间宿舍进行了卫生间改造,达到正常起居水平。项目工区职工宿舍也尽可能地在室内修建卫生间,没有条件的卫生间一定要离宿舍近一些、再近些。

  王树成还非常重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指挥部建起了职工活动室,有棋类活动、卡拉OK,阅览室,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高原挡不住年轻人对篮球运动的喜爱,王树成了解年轻人好动,满足他们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工区修建篮球场,但要求少打强对抗性的比赛,让职工练练投篮也行,玩玩球类游戏也好。指挥部还建有职工微信群和《雪域新铁军》微信公众号,组织职工手机摄影比赛,发到微信群里交流。而无线网络的设立,更是让年轻人和家人朋友交流更方便了,更加拉近了与家人朋友的距离。

  生活环境改善了,职工人心很快安定下来,也快乐起来,一心一意投入到工作中去,许多人觉得在高原和内地没什么两样,反而感到在高原呼吸的空气更纯净无污染,更宜人,这可是高原独有的。

  一把火,凝聚人心的力量

  人心安定下来了,并不等于工作就到家了。王树成此刻想的是,还要再把人心聚拢起来,这样才有力量,才能形成战斗力。聚拢人心,还是做人的工作。于是,他的第二把火,着重于抓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向管理要能力,向管理要效益。

  王树成说,抓管理说难也难,因为管理是门科学。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遵循规律、按章办事。抓生活,他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对大家关心爱护有加。抓管理,他就一副指挥长的面孔,说一不二。王树成和党工委书记扆江潮研究提出一个口号来引领大家,这就是“重振旗鼓大干一百二十天,再拾河山创建雪域高尊旗”。“高尊旗”是中铁十七局卢董事长提出的管理目标,指挥部的管理目标就是要在雪域高原创建高品质、受尊敬、旗舰型的工程指挥部。

  王树成严格管理,全体职工便心中有戒,凝聚有力。在指挥部的带领下,停工的七个工作面很快得到恢复,工程进度大大加快。现在每月完成产值7500万元左右,这是王树成到任之前半年的完成量。2016年6月,在拉林铁路全线工程信誉评价中,中铁十七局指挥部也由最后一名冲到了前三甲之列。

  王树成对管理的一个理解是,管理不是力拔千钧的蛮劲,而是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关键还是要用好人、用对人,点拨到位。他和党工委书记扆江潮到任后,认真考察了指挥部中层干部,大胆选拔任用一些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到项目经理、技术主管和管理部门负责人岗位任职,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管理才能和技术才干的上升空间,一下子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了一个人人向上走、个个争上游的和谐竞争氛围。

  五公司项目部经理康艳军,米林隧道横洞技术主管李秉环,一个是80后年轻人,一个是90后小伙,都是王树成选拔上来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这点连他们自己也都没想到,都还感到自己大学毕业没几年,好像还在实习一样,许多东西都还在实践中学着呢!王树成鼓励他们:“没事。大胆、心细、好好干!有我给你们顶着呢!谁又不是从年轻走过来的?”

  有指挥长扶上马送一程,给他们撑腰打气,康艳军和李秉环大胆工作,科学管理,积极采取新工艺、新工法组织施工,工程进度很快就抓上来了。

  2016年6月,米林隧道横洞作业创下了月成洞302米的拉林铁路最好成绩,受到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总指挥部的通报表扬。

  2016年五一劳动节晚上,指挥部组织大家唱卡拉OK庆祝咱工人的节日,王树成带头唱了一首他改了歌词的老歌《什么也不说》。他在歌词里这样唱道:

  你跳你的槽哟/我坚守荒漠/你向往繁华/我意在山河/既然是已选择哟/既然都是为祖国/筑路人浪迹漂泊算什么/什么也不说/丹心献祖国/用我辛勤的汗水/为绿洲添颜色。

  你享天伦乐哟/我用焊花儿贺/你叙人间情/我桥跨长河/只要能为你的幸福/献出我微薄/筑路人聚少离多算什么/什么也不说/决心更执着/用我无尽的热情/为祖国秀山河。

  谁想到指挥长的歌一唱完,不但没有调动起大家踊跃唱歌的情绪,反而令大家一片沉默。他的歌唱到大家的心里了,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有人提议:让指挥长再唱一遍好不好!

  王树成说:“我们大家一起唱,唱个大家都会的。”说完,他起个头,指挥大家一起唱起了《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在中铁十七局还是铁道兵第七师的时候,就是每天必唱的战歌,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了今天。嘹亮的歌声立刻把大家又带回到铁道兵第七师走南闯北筑路架桥为人民的年代,而今的年轻人不愧是英雄铁道兵的后来者,他们接过铁道兵的旗帜,唱着铁道兵的战歌,又战斗在拉林铁路上了。

  从此后,项目部的职工都是唱着《铁道兵志在四方》和指挥长改过词的这首《什么也不说》而开始每一天施工的。

  一把火,激发创新的动力

  拉林铁路地处西藏南部山区,山高谷深,地势险峻,线路位于青藏高原高烈度地震带和地质断裂带,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中铁十七局担负的米林隧道全长11.56公里,是全线七个极高风险隧道之一,拉林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米林隧道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地质灾害博物馆”,拉林铁路全线能遇到的高地热、高地应力、强岩爆、冰碛层、地质断裂破碎带等等,在米林隧道里应有尽有,施工难度非常大。王树成明白,在这样的情况下,靠强攻硬上不行,像蚂蚁啃骨头慢慢来也不行,只有靠科技、靠创新,才能打赢这一仗。因此,王树成的第三把火必然是科技创新之火。

  王树成说:“科研成果是创新,成果转化同样是创新。前者是理论创新,后者是实践创新。”因此,他在抓施工组织中,很重视科技成果在拉林铁路建设中实践中的转化。

  光面水压爆破法是铁道第五设计院原副院长、总工程师何广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科研成果,享有国家发明专利权。可是由于实施起来比起传统爆破要增加一道工艺程序,有些怕麻烦不愿意使用。因此这一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比较低。

  王树成了解到拉林铁路还没有使用推广这一技术后,将老朋友78岁高龄的何广沂教授从天津专程请到中铁十七局拉林铁路指挥部工地现场来,面对面地给职工传授这一爆破新工艺的科学原理和应用技术,首先在米林隧道横洞掘进中进行试点。

  “隧道掘进光面水压爆破”是采用在炮眼中先“注水”后用“炮泥”回填堵塞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利用在水中传播的爆破应力波对水的不可压缩性,使爆炸能量经过水传递到炮眼围岩中几乎无损失,十分有利于岩石破碎。同时,水在爆炸气体膨胀作用下产生的“水楔”效应有利于岩石进一步破碎,炮眼中有水可以起到雾化降尘作用,大大降低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试点采用这一隧道爆破新工艺取得成功之后,指挥部在米林横洞召开现场技术观摩会,在指挥部所有隧道施工中全部推广这一爆破新工艺,装填炸药量减少三分之一,而且大大减少爆破粉尘和危石,通风排烟时间缩短在五分钟之内,爆破效率大大优于常规爆破,隧道掘进进度大大加快,米林横洞还创造了月成洞302米的拉林铁路隧道施工最好成绩。

  有次王树成来到另一隧道工地,正好掌子面在放炮爆破。他一听炮声不对,到现场再一查看爆破碎石粒径,就知道该作业队刚才这一炮一定没有采取光面水压爆破工艺。他找来作业队长一问,队长吞吞吐吐说了实情,果然是嫌麻烦,就偷减了工序。

  王树成对作业队长作了严肃批评,但他也意识到,自己总不能天天盯在掌子面监督每一炮爆破,要用政策引导大家把工艺创新作为自己的行动自觉才行。于是,他制订出一套奖罚办法。凡使用新工艺爆破的,节约炸药归分公司,每月奖励二万元。凡不使用的,每掘进一米罚款200元等等。

  王树成正全面推广何广沂教授的光面水压爆破新技术时,也一边与何教授共同研究聚能光面水压爆破新技术,采用聚能装置,进行专门射孔和切割的一种更高效的爆破方法。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取得可喜的进展,开始在全线推广。

  布喀木隧道进口施工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是采用CRD双侧导坑工法掘进,由于山体地质构造复杂,实际掘进岩层与地质勘测岩层有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工法掘进效率低、进度慢,而且不安全。王树成连续几天现场观测检查,取得大量检测数据之后,向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总指挥部上报改进工法的报告,得到批准后,及时改用三台阶七步法的工法继续掘进,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这就是王树成指挥长“三把火”的故事。职工评述说:“王指挥长的三把火,烧得中铁十七局拉林铁路工地人气兴旺、绩效兴旺、事业兴旺,唯独他默默地燃烧着自己,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

  “儿行千里母担忧!”就在他母亲得知他将要去往西藏工作后,母亲的思念与牵挂依然没有阻挡他义无反顾的要上到高原。其实他也无时不惦记着母亲,但自古忠孝难两全。他每每想念母亲时,就会打电话给妹妹,问询母亲的日常生活怎样,叮嘱代他照顾好母亲。但是他却不敢直接打给母亲,因为刚到高原时,每次打电话母亲就会问:“你那里安全吗?”电话总是难以放下……他也知道,在这里有跟他一样牵挂父母想念儿女的兄弟们。而他要做的就是和他们一起比肩而事、同舟共济!正像他唱的那样:什么也不说/决心更执着/用我无尽的热情/为祖国秀山河!

  指挥长白国峰的一天

  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的一天不多也不少,都是24小时。可是中铁十二局拉林铁路指挥部白国峰指挥长的一天,可能是25?26?30个小时?抑或还要更多更多?因为,他的许多时间都是叠加在一起的。我们就撷取2016年7月26日到访中铁十二局拉林铁路指挥部的这一天,看看白国峰指挥长渡过的是怎样的一天?

  6:00——

  白国峰的双闹铃每天总是准时在这个时间响起,其实比北京时间还要稍稍早几分钟,因为无论他的手表还是手机时间,都调校得比北京时间要快几分钟。这是他长年的工作习惯养成的,凡事都要早到几分钟,办事更加从容有序。为了叙述方便,这几分钟的提前量就暂且忽略不计了。

  白国峰的双闹铃同时发出的是不同的声音。一个闹铃是他的手机设置成部队起床的军号声:“so--do--mi--do--mi--so--so--do--”中铁十二局集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二师。起床号是军营里每天的第一声军号,它是战士们的动员令,是战斗打响前的预备铃。白国峰一生最感遗憾的是没当上兵,可是他走出校门到中铁十二局工作时,单位还保持着部队的传统,每天早上都能听到这起床的军号,立刻令他精神抖擞起来,投入到一天工作中去。他习惯了,如果一天早上没听到起床军号,他就像掉了魂似地少了点什么。

  另一个闹铃是电子闹钟响起一连串短促的电子铃声,就像是指挥员紧急集合的哨音,命令他赶快起床。之所以要用两个闹铃唤醒起床,白国峰是要双保险。他怕万一哪个突然没电了,耽误他起床误了事。

  起床之后,白国峰打开收音机一边听新闻广播,一边洗漱。保证在15分钟解决所有问题,然后走出他办公室兼宿舍的房间。

  6:15——

  白国峰就这点不好,他早起从来不锻炼。不过他不锻炼也有他的道理。他说高原海拔高,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多,不适宜做剧烈运动。本来走路都气喘,如果剧烈运动,会导致大脑缺氧引起突然晕厥倒地,轻则受伤,重则会要了命。因此,不光他早起不锻炼,他也告诉年轻职工也都别剧烈运动。他在抓进场临建时,就要求指挥部和项目工区必须建立职工活动室,经常组织职工开展一些棋牌比赛、书报阅览、知识竞赛、卡拉OK、书画学习等文化娱乐活动,活跃了年轻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让他们感到身在高原不再寂寞。说到书画学习,白国峰自己就出身在书法艺术世家,父兄几个都是书法家协会会员。白国峰的行书草书也非常漂亮,特别是他的草书,颇有明代书法大家王铎的草风之美。在他的引导下,职工中有好几个都成了书法艺术爱好者。

  白国峰只是在指挥部院里缓步走了几圈,算是活动开了身体,就径直走进职工食堂。高原生活艰苦,白国峰明白要让职工在高原安心,首先要让职工安胃的道理。因此上到高原,白国峰抓得头一件事就是办好职工食堂。高原气压低,水烧到八十多度就开锅了,这样的温度做米饭面条都夹生。职工吃不好,还怎么干活,怎么完成任务?于是,他不怕花大钱,给职工食堂添置了高压锅、压力蒸箱等适合高原的厨具,安排专人负责采购新鲜蔬菜副食,从内地高薪聘请做得一手好菜的厨师。有了这几招,职工食堂办得深受大家欢迎。

  走进食堂,厨师正在准备早餐。白国峰看到早餐有馒头、花卷、包子、油条、稀饭,主食品种还真不少。菜有四、五种腌制小菜、油炸花生米,对了,还有煮鸡蛋。他点点头,感到满意了。然后他又走进餐料间,打开冰箱看看肉、蛋还有没有、新鲜不新鲜?看看蔬菜还有几样,够不够?然后,他对厨师叮嘱注意把好食堂卫生环节,一定要防止病从口入。另外,让厨师转告采购员,该进附近的加查县城再买回些眼下时令新鲜蔬菜了。

  看完食堂,白国峰看看手表,还有点时间,他回到办公室,再看看今天给职工道德讲堂的备课讲义。

  7:00——

  早餐时间,白国峰再次走进食堂,和他一起去食堂的是指挥部的职工,白国峰和大家一起共进早餐。一边吃饭,他一边问几个新上高原的职工:最近感觉怎么样?有没有高原反应?能不能吃得下、睡得香?问几个年轻人:有没有想家了?叮嘱他们常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问候。还问大家对伙食有什么意见、要求?他说:“在高原吃不下饭,也一定要吃,还要吃好。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就跟在家一样。”

  调皮的小张纠正白指挥长:“指挥长,您说错了。”

  白国峰愕然:“哪说错了?”

  小张故作正经地说:“怎么会跟在家一样?您说想吃什么就点什么,那就跟酒店一样了。”

  大家开心地笑了,白国峰也开心地笑了。

  7:45——

  早餐并没有用去白国峰45分钟的时间,他通常只用10分钟左右吃完早饭,就回到办公室做当天工作的准备。这个时间是指挥部每天的工作例会时间。

  工作例会制度,是白国峰每到一个项目部的规定动作。每天早餐后上班前,只用短短一刻钟的时间,大家在一起交流昨日工作,汇报当日安排,然后他作简要的点评,强调工作要点,大家感到这样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很有益处。

  今天的工作例会,大家交流完工作之后,白国峰强调的要点是,当前正值汛期,近日雅鲁藏布江洪水猛涨,拉林铁路全线许多座大桥工地围堰、筑岛、栈桥都被洪水冲毁,我们承建的巴玉大桥一号桥台基础也遭水淹,要吸取这个教训,采取防护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巴玉隧道出口主动防护网被山上落石砸坏,要进一步排查隐患,防止意外伤害。在防汛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巴玉隧道进出口施工组织,加快施工进度。

  8:00——

  这是每天半小时的职工道德讲堂时间。指挥部80后、90后的年轻人多,他想的是抓年轻人的思想教育,要先从立德开始,他专门安排每天上班后半小时时间,设立了职工道德讲堂,给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讲课的内容很多,从理论学习、时事政治、思想道德,到办公礼仪、艺术启蒙、茶酒文化等,凡是对青年职工有益的,或者是他们有要求想要了解的,都安排进来,使职工受益匪浅。

  这天的道德讲堂讲的是办公礼仪。他觉得年轻人太需要讲礼仪了,有的人能力挺强,工作也挺能干,往往就是因为礼仪不到,把事情办砸了,甚至误了前程,这都是教训。

  白国峰再次跟大家语重心长地讲:“年轻人在单位按部就班地无差异化地工作着,区别不大。而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快与慢,往往就看业余时间是怎么安排的?而你们与他人将来的差异,可能就取决于每天这半小时的道德讲堂学习。”他还以自己成长为例,强调自觉学习的重要性。当时,他刚刚在工地上从事施工作业。业余时间他学习写作,竟然有篇小豆腐块文章在报刊发表,就被领导发现,调到机关工作,从此他的人生就沿着另一条轨迹前进。他最后引用著名作家柳青的话说:人生的路很长,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走不好,就可能影响到人的一生。叮嘱年轻职工一定要走好人生的这关键几步。

  台下的年轻职工听了频频点头,不停地记着笔记。看样子,大家都记到心里去了。

  8:30——

  走出职工道德讲堂,白国峰叫了车直接去工地,工地他每天必去。

  中铁十二局承建的是拉林铁路控制性工程巴玉特长隧道和巴玉三线大桥。巴玉隧道全长13公里多,位于雅鲁藏布江峡谷的桑加峡谷区域,隧道进出口都在雅鲁藏布江边喜玛拉雅山一侧的悬崖峭壁上。隧道出口紧接藏木特大桥,全长524米,在雅鲁藏布江峡谷区的藏木水电站库区水面上,一跨过江,桥梁结构、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条件困难、安全风险大,施工工期紧。控制性工程先期于2014年12月进场动工时,巴玉隧道出口隔着库区,连人都走不到近前,施工机械和材料要靠船运到对岸,有些材料要靠人背肩扛到洞口。而修建施工便道临近藏木水电站大坝,涉及大坝安全。白国峰跑电站,跑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配合总指为修建施工便道多方协调了近一年时间,多次修改便道施工方案,强化安全防护措施,采取小药量微爆破的方式,减少对大坝的影响。

  巴玉隧道与雅鲁藏布江桑加峡谷区域阶梯水电站库区平行,不能打横洞增加隧道施工作业面,只能从两个进出口和开挖平导洞老老实实地往前掘进,加上洞内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进度一时缓慢,比正常工期晚了十几个月。为了不耽误工期,白国峰配备先进机械,强化施工管理,做好人的思想动员工作,把大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加快施工进度。而白国峰几乎天天都是整天盯在工地上,工作服外面一身泥水,里面一身汗水,湿了干,干了又湿。吃饭时间,跟大家一样端盒饭,吃完了接着再干。工人换班休息了,又一班工人上。工人看到指挥长却是盯了隧道进口,再去盯隧道出口,盯了隧道正洞,再去盯平导洞。在白国峰的带领下,巴玉隧道施工进度大大加快,目前隧道平导月成洞210米以上,正洞月成洞180米以上,已创巴玉隧道施工最好成绩。进口平导由工期滞后反超到提前2.4个月。

  可是凡事总不会都那么一帆风顺。就在白国峰带领职工刚刚打开困难局面,加快施工进度时,强岩爆像一只凶恶的拦路虎横在中铁十二局的筑路人面前。

  强岩爆是由于大陆板块强烈碰撞,使地壳分层变形、加厚、隆升而在活动山体内大量积聚的强地应力所致。当隧道掘进到强地应力积聚区域时,就像在膨胀的汽球上戳了个眼,给强地应力提供了一个释放机会,岩石就会从掘进的掌子面猛烈迸发出来。轻则容易伤人,重则导致掌子面自爆塌陷,甚至毁了整个隧道。

  情况危急。这时候,职工有劲使不出着急。白国峰因为职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和施工受阻的双重影响更是急上加急。他带着指挥部总工程师乔志斌到岩爆的掌子面仔细观察,一蹲就是数小时,发现岩爆竟毫无规律可循,真像点燃了的炸药说爆就爆。有资料表明,拉林铁路高原高地应力地质特殊,隧道岩爆规模和程度均可能超过其他地区,对工程施工安全和工期会造成很大影响。

  在自然地质灾害面前,是要讲究斗争策略的。只能科学治理,不能强攻硬上。白国峰和总工程师乔志斌等技术人员翻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岩土动力学、岩石爆炸动力学方面的技术文献和资料,学习掌握国内外有关预防和消除岩爆的技术措施。白国峰首先做好的是职工的人身防护。他派人从内地购来专门的防爆服和防弹钢盔,让掌子面作业人员“全副武装”好了再施工。第一次头戴钢盔穿上防爆服,职工你看我,我看你,禁不住都笑起来说:“呵呵,我们变身钢铁侠了!”

  白国峰要求在掌子面附近安装高像素摄像头,并且随着洞子的掘进往前推进,24小时全程监测岩爆的发生。在凿岩开挖作业前,先打孔注水软化掌子面的坚硬干燥岩石,消除岩石内应力。开掘时,采用全断面一级机械化配套施工方案,配备进口的三臂液压凿岩台车进行30m超前地质钻探预报,配合地质雷达、TSP超前地质预报进行围岩地质情况探测和开挖作业,提高施工效率。爆破时,采用“短进尺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和局部地应力集中发生。爆破后,先去除危石,释放应力,再装车出碴。支护时,配备湿喷机械手喷锚支护作业,采用混凝土加钢纤维锚喷防爆支护。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岩爆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威胁和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巴玉隧道又开始顺利往大山的深腹推进。中铁十二局指挥部在拉林铁路12个标段中也多次获得“拉林铁路隧道成洞新纪录创建单位”、“安全质量创优先进单位”称号,被授予奖杯和流动红旗。

  这天,白国峰先坐车到离指挥部最远的30公里之外巴玉隧道进口工地。这段沿着雅鲁藏布江峡谷北岸开凿的公路可称之为“挂在悬崖上的公路”,路左侧是在峡谷咆哮肆虐飞流直下的雅鲁藏布江,路右侧是高不见顶的悬崖峭壁。这段公路还在修建中,在地图上都查不到这条路的线位。也是拉萨到林芝南线公路最难走的70公里,白国峰要去工地的路程占了一半,需要开车走近一个小时。

  半个多小时后,汽车走到离巴玉隧道进口只有大约两公里的一处不知名的悬崖,遇到了公路塌方。从山上滚落下的两块十余吨重的巨石夹带着泥石流横断公路中间,两侧堵塞了数十辆汽车,停在路边的车队见头不见尾。白国峰立刻下车,从车里取出常备的安全帽和雨靴,走到塌方处查看。公路塌方并不是他的管辖范围,可是他是央企员工,社会责任令他不能不见堵不救。他立刻打电话,从工地调来两台装载机,现场指挥排除塌方险情,疏通堵塞道路,又继续前往工地。

  在巴玉隧道进口,白国峰查看了平导掌子面有没有岩爆发生,检查作业人员防护护具佩戴妥当不妥当,了解当班掘进进度,叮嘱安全注意事项。而后又查看了正洞掌子面施工情况,到安全体验站检查了作业人员每日安全培训记录。这是白国峰的主意,特意在巴玉隧道进口建个安全体验站,对新来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抢险、坠落体验、电击体验、人员抢救等模拟体验式培训,提高他们安全防护和抢险能力。然后,白国峰和总工程师乔志斌、进口工区经理陈永一起研究起当前施工安排。中午就和职工一起在洞口一人一盒盒饭,一边吃一边看着施工图纸一起继续研究着。

  饭后,项目经理让白指挥长到他宿舍午休一会儿,白国峰说不了,就叫上司机先去了隧道出口搅拌站。

  搅拌站站长叫王怡波,才是个高中学历,但小伙子肯学习、善钻研,技术水平提高很快。白国峰不拘一格用人,提他任隧道出口搅拌站站长。2016年5月,正是巴玉隧道施工大干一百二十天的紧张时期,每天一千多立方的混凝土拌合量,搅拌站15个人两台大型拌合机连轴转也供不应求。偏偏这时王怡波接到妻子来电话,说父母病了,让他速速回家。可是他作为站长实在走不开,妻子跟他急了,他也跟妻子发了火。“不就是病了吗?谁还没个小病小灾的,你在家还不行吗?别大惊小怪的,我走不开。”就把电话挂了。

  白国峰知道了这件事,对搅拌站的工作重新作了安排,让王怡波赶快回家探望父母。王怡波回家不几天,打电话给白国峰,话还没说,先痛声大哭。原来他回来晚了,父亲病逝了。母亲还在病床上躺着,他的弟弟还正在大学读书。家里生活顿时陷入困境。白国峰劝慰王怡波这时更要像个男子汉顶住,家里就靠他了。然后白国峰组织指挥部的同志给王怡波捐了近三万元,白国峰带头捐了两千元,救助他渡难关。一提起这件事,王怡波就激动地掉眼泪,回来后,他工作更努力了。他说他只能以此相报组织和同事们的关心关怀了。

  这一天,白国峰上午10点左右到工地,在巴玉隧道进口、出口、平导和藏木特大桥工地一呆就是整整12个小时。由于隧道进口变换断面,三线台车要改成一线台车,为了不影响第二天施工,需要连夜拆除。白国峰一边指挥,一边跟着大家一块干,直干到夜里22点钟。他才坐车离开工地走在返回指挥部的路上。

  22:40——

  回去路上,白国峰疲惫得迷糊了一会儿。车快行到指挥部了,司机问白指挥长要不要告诉食堂师傅一声,准备点夜宵?白国峰看看手机时间,说不必了,师傅这会儿也该休息了,就不要去打扰了。他嘱咐司机把车开到指挥部附近的居民区,敲开一家小餐馆的门。餐馆老板还没有休息,也正好白天还有剩菜没有卖完准备往冰箱里收呢。见白国峰来了,就打开液化气灶,给白国峰他们每人煮碗面条吃了垫个肚子。

  23:15——

  白国峰又回到他的办公室兼卧室。一进房间,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走到办公桌前,打开抽屉拿出一个手机开屏翻看。

  白国峰有两个手机,一个是工作手机,另一个是亲情手机。工作手机通讯录里全是与他有工作联系的领导、同事、下属的电话,亲情手机通讯录里只有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上班只带工作手机用来处理工作事务。上班时间亲情手机就放进办公室的抽屉里,上班时间家人来电、来信,一概恕不接听接看。家人都知道他这个“毛病”,可就是拿他没办法。

  手机里已经有妻子12个未接电话和5条短信,短信都是告诉他同一件事,让他速速回家。白国峰心里有数,但还是有点忐忑,他把电话回拨回去,再一看时间已经太晚,心想妻子可能已经睡了,正要挂了电话等明天再拨,妻子那边已经在接听了。

  妻子张口就大声指责:“你知道回电啊?你这一天都死到哪去了?”

  白国峰苦笑说:“我在工地呢!”

  妻子说:“你快点回来吧,家里都要翻了天了,我管不了你家的小祖宗了!”

  原来白国峰的妻子正值更年期,火气大,而他的儿子正值叛逆期,偏不听她的。于是,更年期碰上叛逆期,必然擦枪走火,爆出许多火花来。就为这么点家里小事,他怎么可能走开呢?于是,白国峰好言相劝,安慰妻子,表示一定再给儿子发短信,要不就发电子邮件,好好教育教育她。这才慢慢地熄了妻子的火。

  23:55——

  就要敲响零点的钟声了,时间过得真快,这一天又要过去了。可是白国峰还是不能放心地睡下。他坐到办公桌前,打开日记,记下了这一天的主要工作,然后又查看了明天的工作安排,例会上他要强调些什么,职工道德讲堂他要讲些什么,这些都得准备准备,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这不是他的风格。

  等到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已经快到第二天的凌晨1点钟了。

  这就是白国峰指挥长的一天。晨起散步与食堂检查的时间叠加,早餐与职工思想工作的时间叠加,餐后休息与备课的时间叠加,去工地途中与思考工作的时间叠加,午餐与研究工作的时间叠加,晚上休息与准备第二天工作的时间叠加,他这一天还能用24小时来计算吗?

  指挥长李永亮的担当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快速铁路”向莆铁路,穿越武夷山、金铙山、大金湖、玉华洞、青云山等七大名胜景区,途经江西省南昌、福建省福州两个省会城市和抚州、三明、莆田等地市级城市。李永亮就在中铁十二局向莆铁路工程指挥部担任指挥长,有职有权有威望,工程也干得顺风顺水。

  向莆铁路2007年11月开工建设,2012年11月全线贯通,2013年9月26日客运线正式开通运营,2014年3月1日货运线正式开通运营。李永亮这个指挥长可以说正是到了担子最轻、压力最小、工作最清闲的时候。

  可是,偏偏这时一纸商调函的复印件送到李永亮手里。原来是铁路总公司拉(萨)林(芝)铁路工程总指挥部商量借调李永亮去拉林铁路。因为李永亮搞工程建设几十年,是个行家里手,他经手的工程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他参与创造的隧道施工的三台阶七步法的工法曾获得铁道部工程施工工法评比一等奖。李永亮知道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林芝此前他听都没听说过。他连忙拿出地图查看,这下子才知道这个调动不但一下子跨了好几个省区,而且是从华南去了西南,从低海拔的大海边去了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从已建成铁路去了尚未开工的荒山野岭从头再来。

  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就这样非常现实地摆在了李永亮的面前。

  去,级别不变,工资不变,待遇不变,甚至连人事隶属关系都不变。也就是说,他李永亮只是借调而已,人还是中铁十二局的人。

  不去,事情就很简单了。他还是照样在中铁十二局向莆铁路指挥部当他的指挥长,工程正在清概结算,也没什么大事。李永亮自打向莆铁路开工就来工程工地了,一干就是七、八年,只顾得干工程,一个景区都还没去玩过。妻子听说他工作的地方是名胜景区,几次想来他都不让,为此妻子直抱怨。他正打算利用工作之余,带上妻子自驾自费挨个到七大名胜景区转一转,走一走。

  而妻子考虑丈夫去不去的理由更直接简单:不去,离家近,回家方便,当天可到家。去了,离家更远了,回家坐汽车再换火车得三天,坐飞机都不直达,还要在成都换机。

  李永亮还在思考,还在犹豫。可是这时,一位老领导偶然的一句话,把他激将起来。这位老领导原是好心,并没有激将他的意思,只是听说商调他去青藏高原参建拉林铁路,叮嘱他几句说:“永亮啊,修拉林铁路我知道那是个苦差事,你要觉得不行,可不要勉强。你是中铁十二局的老同志了,也是铁道兵老战士,去青藏高原可不是个人随随便便就能去的,那得是硬汉,得有担当精神!你去了代表的可是中铁十二局,原铁道兵英雄部队第二师啊!”

  听到老领导这话,李永亮想都没想就给老领导当面表态说:“我不会给中铁十二局丢人跌份的。我去!我有这个担当!”

  “我有这个担当,因为担当是一种

  责任!”——李永亮

  担当是一种责任。这是李永亮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教育中学习收获的新认识。他跟干部职工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并带头示范、以上率下。我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指挥长,担当就是职责所系,义不容辞。”

  李永亮一路风尘仆仆到了被誉为“西藏小江南”的林芝市,去拉林铁路工程总指挥部报到之后,又继续一路往西,被派到更加偏远的朗县现场指挥部担任指挥长,分管协调拉林铁路203公里区段的铁路建设,其中有25个隧道,63个作业洞口,最长的达嘎拉隧道有17公里长;还有47座桥梁,17个车站。隧道施工面临高地热、高地应力、强岩爆、冰碛层、地质断裂层、风积沙等严重地质灾害。桥梁八跨雅鲁藏布江,工程艰巨、施工难度之大,超出了李永亮来拉林铁路之前的想像,当属他干工程几十年来最为困难的工程。

  压力就是挑战,责任就要担当。李永亮二话没说,叫上司机和技术人员,带着干粮,对着线路设计图纸开始全线察地形、观山貌、找座标、跑线位。有次要过雅鲁藏布江后爬上山去找隧道口,山上无路,他们爬得好艰难。爬着爬着李永亮忽地笑了起来。同事们以为指挥长发现了什么宝贝,好奇地问他笑什么?李永亮的笑里带着一丝无奈和苦涩说:“我年过半百,修了大半辈子铁路,总是最先在无路的地方找路,然后在无路的地方修路,最后再离开修好的路又去了无路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筑路人与铁路‘修来的缘份啊!”

  一个“修”字,意味深沉,好耐人琢磨。这就样,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光是坐汽车就跑了一万多公里,随身带的计步器都爆了表,对他分管协调管理的203公里线路每个施工点现场勘察,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做到了心中有数。审核参建单位报来的施工方案,他就有了发言权。

  有个参建单位报来的施工方案,几次都在李永亮这里卡了壳通不过。参建单位的人恳求他说:“我们的方案可都是按设计图要求、按施工规范定的。指挥长您就高抬贵手通过了吧,队伍都在洞口等您一句话就开干了!”

  李永亮摇摇头:“那不行,你这方案有问题,没解决,在我这儿怎么能放行?”

  参建单位的人急了:“干活是我们干,您只是审看一下方案,干嘛那么较真?”

  李永亮跟来人拍了桌子,说:“给了我审看施工方案的权力,我就要负起这个责任。”拍桌子是他急了的一个习惯动作,他并没有发脾气。

  事情过后,当开工现场的实际一再验证了李永亮当初审改施工方案的正确时,参建单位的指挥长都说,李指挥长审定施工方案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因为他有经验,有能力,才敢负责,敢担当。

  李永亮看到达嘎拉隧道施工方案,他一计算工作量,就知道原方案根本不能按计划工期完成。于是他协调设计单位,提出增加掘进一个一千七百多米的斜井到正洞,再向正洞两侧掘进,增加两个工作面,加快了施工进度。

  李永亮在现场勘察时,发现米林隧道一号横洞洞口有滑坡体。他提出调整施工方案,减小洞口开挖坡度,由原10%减小到4%,果然洞口掘进十分顺利,旗得开胜。

  李永亮还发现贡多岭隧道出口的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设计图纸有出入。原方案要在山体开挖出隧道断面,要开挖四千多立方米土石,他提出了一个零刷坡的开掘方案,既不破坏洞口地质结构,又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设计院的同志开始不同意修改方案,李永亮虚心地把他们请来现场复测,一起商量研究。设计院的同志最终同意了修改设计,采用了李永亮提出的修改方案,佩服地说:“还是李指挥长有经验。”

  像这样主动帮助施工单位出主意、想办法,优化完善施工方案的事例还有很多。朗镇隧道出口有风积沙,一挖就塌,李永亮提出改水平旋喷为挂板混凝土加混凝土喷射。李永亮建议布喀木三线隧道改用三台阶七步工法施工,进展果然顺利。设计方有时不理解李永亮说:“您就要求施工单位按设计图纸施工,又省事又省心,出问题责任也不在您。干嘛要这么认真较真呢?”

  李永亮笑笑,还是那句常挂在嘴边的老话:“这就是职责所系、担当所要。党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就是责任,就是担当!”

  “我有这个担当,因为担当是一种

  牺牲!”——李永亮

  李永亮是六零后,他对当年经常背诵的一句毛主席语录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毛主席说过‘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现在是新时期,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担当就要有牺牲。”

  这真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每个筑路人实实在在的奉献和付出。筑路人四海为家,唯独顾不上自己的小家。筑路人铺路架桥,唯独自己常年奔波在无路的荒山野岭。当笔者请李永亮说说他自己是如何作出牺牲时,他突然哽咽了,几次张口却说不出话来。

  李永亮的单位中铁十二局在山西省会城市太原,自己的家在河南省新乡市,这两个城市里他都有宽敞的住房,可偏偏这两个城市他一年到头呆得时间最短,而长年住在铁路建设工地的临建房内,不能回家照顾母亲和妻子。为此他感到很内疚,但又很无奈。

  2010年4月的一天,李永亮还在中铁十二局向莆铁路指挥部担任指挥长的时候,突然感到心脏不舒服,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救治,发现他的心脏动脉硬化狭窄,需要介入治疗搭两个支架。当地医院条件受限,他又被转回老家直接住进了郑州市人民医院做心脏支架手术。这之前他一直瞒着母亲和妻子不敢告诉他们,直到手术顺利,他躺在病床休息静养的时候,他才打电话给妻子问候母亲近日可安好?

  妻子在电话那头告诉李永亮说:“本来是不想告诉你的,现在母亲病情好转了,我才敢跟你说,母亲因病在住院,现在好多了!”

  “母亲住院了?在哪儿住院?”李永亮一听头都大了,急切地询问妻子。

  妻子说:“在郑州市人民医院。”

  “啊?”李永亮手里的手机无力地掉在地上,他哭了。

  母子一年多没见面,没想到重逢时竟然是同一家医院住院部里的两个病人。此时此刻,说不完家人离别苦,道不尽母子思念情。

  母子病愈出院回家,李永亮跟母亲说有件事想跟母亲商量商量。母亲说:“你先别说你的事,我也正有事要跟你商量呢!我说了你再说你的事。”

  于是,李永亮让母亲先说。母亲说:“就给你俩字,回来!”

  李永亮明白母亲的意思,故意跟母亲打岔说:“我们这不是从医院刚回来吗?”

  “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别再去你那什么铁路工地了,给我回家来好好呆着。我老了,你爸又不在了,也该你这当儿子的好好尽尽孝了。”

  李永亮无语了,他不忍再对母亲说,要母亲好好养身体,有儿媳妇在家照顾她,他就要回工地去了。还是妻子知道他的心思,背着母亲对李永亮说:“我知道工地离不开你这个当指挥长的,你就放心地去吧,母亲这儿有我呢!”

  这就是筑路人的妻子,她们自打嫁给筑路人那一天起,就也跟着丈夫懂得了什么叫奉献,什么叫牺牲。

  就在李永亮瞒着母亲重返工地不久,母亲因旧病复发医治无效不幸去世。李永亮当时正在铁路工地,母子没能最后相见一面,成了李永亮心中永远的痛!而他擦干了泪,又投身到铁路建设工地中。

  说到这里,李永亮说:“这些年我亏欠父母,亏欠妻子儿女的,太多太多。可是,这样的情况又何止我一个?只要是筑路人,哪个不是四海为家,以苦为乐,牺牲个人利益,奉献铁路事业!这就是我们中铁筑路人的担当。”

  “我有这个担当,因为担当是一种

  境界!”——李永亮

  当敢于担当成为一种坚持、成为人的行为自觉、成为精神文化需求的时候,就升华到了更高的新境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种新境界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作用下,带动了一批这样敢于担当的人。

  这就是李永亮的追求。李永亮定期召集朗县现场指挥部所管区段的五个参建单位指挥部的指挥长开工程分析会,大家一起交流工程经验,会诊施工难题,更重要的是进行思想沟通。他对大家说:“修建拉林铁路,造福西藏各族人民群众,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这些指挥长的一个历史‘大担当,是对我们的现实考验,也是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期待。”他就是要把这种担当意识传导给每个指挥长,传导给每个筑路人。

  汛期公路塌方断道,指挥长们立刻调派人员和机械车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险救援,疏通道路。指挥长们说,这就是央企的责任担当。

  施工车辆通过藏族村庄,对群众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指挥长们听到群众反映,立刻现场勘测,另外投资修条围绕村庄的永久性过村道路,使藏族群众也得到便利。指挥长们说,这就是筑路人的责任担当。

  征地拆迁,有的地块征用之后,除了施工用到的地块之外,还有一部分地块闲置。指挥长们了解到藏族群众还有种植的意愿,便主动鼓励村民自种,还帮助藏族群众把有的不能种植的地块重新造地复原,保护藏族群众根本利益。指挥长们说,这就是铁路建设者的责任担当。

  当这种“大担当”的意识达到新境界时,李永亮和他的指挥长们的担当不仅仅局限于拉林铁路的“局部利益”,而是把当地藏族人民群众的大利益就这样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来。李永亮经常与拉林铁路经过的当地政府协调沟通,主动走村访户,与藏族群众交朋友,帮助解决征地拆迁中遇到的问题,协调参建单位租赁当地车辆机械、提供普工工作岗位,帮助藏族群众脱贫创收。有次他走村访户到朗县卓林村,村支书巴珠见了李永亮就像见了贵客,直拉他进屋坐,说:“今天不跟你谈困难、提要求,什么困难、要求都没有,我们就是想说感谢,请您喝酥油茶,吃糌粑,聊聊天,说说话。”

  指挥长之眼

  人们说,摄影师有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们能够创造性地用视觉语言为人们展示出美丽自然的波澜壮阔和现实生活的多滋多味。中铁十五局拉林铁路指挥部张文涛指挥长就是一个摄影师,是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张文涛的本职其实是铁路工程专家,在神朔铁路、石长二线以及公路等工程项目都干出了不凡的业绩。施工之余,他也非常善于用镜头去捕捉建设者的艰苦奉献之乐和建设成果之美,他的摄影作品频频见诸于报刊杂志。2015年6月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铁路开建,他被任命为中铁十五局拉林铁路指挥部指挥长。美哉,苍莽雪域!壮哉,巍峨高原!一到青藏高原,他立刻为高原的美丽所折服,拿起手中的相机,用镜头真实记录下高原的壮美。

  然而,高原很快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海拔高、气压低、紫外线强、高寒缺氧,氧气不足内地一半。尤其中铁十五局施工的标段平均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是拉林铁路海拔最高的地段。指挥部那些初上高原的年轻人吃不下、睡不着,头晕脑裂,走路不稳。别说干活,就连生活都困难。

  指挥部总工程师杨雷,这位80后年轻人严重高原反应,他还以为是普通感冒没当回事,自己吃了点治感冒的药,以为就能扛过去。结果第二天上班时间到了,他还躺在床上起不来。同事知道后,赶紧把他送往医院,检查结果是高原反应引起的肺水肿,医生立刻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如果送医再晚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工程部副部长黄松波从老职工那里听到太多修建青藏铁路的动人故事,十分向往。可是来高原,因为高原紫外线强,才来半个月,脸和胳膊都晒脱了皮,整个人变了模样。当美丽的想像变成严酷的现实时,他领略到了高原美丽的另一面是残酷。

  作业队有的民工谈高色变,干脆不辞而别,离开高原回内地去了。

  战斗还未打响,队伍却先减员,这怎么能行?职工高原反应,人心不安,指挥长张文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和班子成员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疼脑裂,逐个慰问看望躺倒在床上职工。他想,奋战高原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修建拉林铁路,我们不但要上得来,还要站得住、干得好才行!于是,指挥部一班人把工作的着重点首先放在人的身上,从关心职工生活开始,做好职工队伍安心、安定的工作。

  这时,张文涛的目光盯上了二工区经理杜毅。这位当年的铁道兵战士长年在高原筑路架桥,脸晒得黑里透红,加上一脸络腮胡子,同事们给他起了个藏族名字叫:扎西。他参加过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至今身上还有股子青藏铁路精神头儿,对高原生活也有经验。于是,指挥部请他来给大家讲讲青藏铁路精神,讲讲中铁十五局修建青藏铁路的动人故事。杜毅对大伙说: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当年中铁十五局职工奋战高原,修建青藏铁路重点工程之一当雄特大桥,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全线70%以上路段113万轨枕也都出自咱中铁十五局职工之手。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当年筑路人在高海拔的“生命禁区”修建青藏铁路,成功解决了生态脆弱、高寒缺氧和多年冻土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孕育出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杜毅以自己在高原的亲身感受对年轻职工说:“山再高,高不过咱筑路人的脚背。高原环境艰苦,可藏族同胞祖祖辈辈在这里照样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励志创业。高原缺氧不缺精神,我们就是要有这股子精神,这就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职工们听了杜毅现身说法,很受鼓舞,纷纷表示上来了,就要干下去,不能给中铁建人丢脸抹黑。我们要传承青藏铁路精神,让青藏铁路精神在川藏铁路发扬光大。

  中铁十五局二公司的前身是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战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五师第二十二团。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从诞生时起,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数次战斗。改编为铁路工程部队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建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铁道兵时期,部队志在四方,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从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到重峦叠嶂的云贵高原,从人烟罕至的西北荒漠,到潮湿酷热的东南海岸,足迹遍及祖国山山水水,修起一条又一条钢铁大道。张文涛至今还收藏有当年铁道兵战士走南闯北修铁路的珍贵历史照片,他常拿出来让青年职工看看,不是欣赏照片,而是从中受到传统教育。

  工程部副部长黄松波、二工区技术主管何家宝的父亲都曾是现在他们所在的中铁十五局二公司的前身、铁道兵第二十二团的战士、指挥员。当年父辈曾创下了赫赫战功,如今他们子承父业,在父辈当年战斗过的团队筑路架桥,更增添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他们的父亲知道他们如今在高原参加拉林铁路建设,也写信打电话来鼓励他们在高原上要挺得住、干得好,要像当年他们铁道兵一样勇于战斗,敢于冲锋,建好拉林铁路,去实现父辈们筑路天涯的梦想。

  指挥部党工委书记李炳辉适时地把这些照片、资料制作宣传栏,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极大地鼓舞了职工士气。

  以人为本,保障先行。要让人在高原呆得住,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张文涛的眼睛又盯上了职工生活。指挥部十分重视办好职工食堂、宿舍和生活娱乐设施,让大家吃得好、睡得香、玩得乐。把人心稳定在高原,把力量凝聚在工地。

  指挥部给大家在高原的伙食补助增加到每人每天20元,每餐四菜一汤,顿顿有肉有菜,实打实地让大家吃进肚里,补助不准节余。

  拉林铁路是青藏铁路的延长线,川藏铁路、滇藏铁路、甘藏铁路的共有路段,也将是西藏铁路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建成后,将结束藏东南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完善进藏铁路通道,改善区域交通网布局,成为藏东南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交通设施。

  2015年5月,中铁十五局指挥部进场施工之后,张文涛注重强化工程管理,抓标准化作业,严把施工质量,施工进展十分顺利。高原冬季严寒,在香嘎山隧道施工中为防止混凝土砌衬冻害,他们购买了蒸汽养生机,24小时养护,保证混凝土砌衬质量。

  2016年5月7日夜,一场暴雨狂袭,高原顿时水流如注。指挥部工程技术人员都在施工现场检查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果然,技术员小李最先发现香嘎山隧道进口地表出现长约二十多米的裂隙,虽然细微到宽仅仅一公分,但还是引起了技术员小李的警惕,他立刻将此情况报告给指挥长张文涛。

  张文涛接到报告,带着总工程师杨雷和工程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的工人不以然,说是下雨地表浅层裂条缝,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张文涛的眼睛却敏锐地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他感觉这道地表裂隙不那么简单。他和技术人员一道,扩大范围进行地质检测分析,果然发现原来是由于隧道偏压,导致地质深层倾斜而造成地表断裂缝隙。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引起香嘎山隧道严重变形、塌方,甚至毁了整座隧道。

  张文涛果断指挥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加强洞内支护,洞外地表和洞内地质断裂处同时注浆固化地质结构,防止继续断裂。由于措施得当,有效地防止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到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总指挥部的通报表扬。职工们夸赞张文涛说:“还是指挥长的眼睛厉害,论摄影,他能发现高原独到的壮美;论工作,他能看出潜在的地质危害。佩服,佩服!”

  路基工程浆砌片石防护工程,由于人工操作,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指挥部专门成立了以张文涛为组长的质量管理专项小组,每天到工地进行质量巡检。有次在现场,张文涛一眼就看出有一段路基浆砌片石砂浆不饱满,强度厚度都不够。张文涛当即要求作业队返工重砌。他对职工说:“质量问题,不能凭经验办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去办,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去办。万万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因为我们是在西藏修筑天路啊!”从此,张文涛到工地检查,现场技术人员都跟着他的目光转,只要他的眼睛盯上哪儿,技术人员就准备好回答他的技术质询,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工期为了跟汛期赛跑,指挥部把容易受汛期影响的施工任务尽量往前赶。2015年11月在做站场软基处理时,指挥部调配八台桩机同时作业打碎石桩。二工区技术主管何家宝24小时白加黑跟班作业,定时定点做技术数据记录分析。露天作业,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人都快冻僵了。有人叫他:“你不必在现场坚持,快回去避避风寒,定点来一个就行了。”何家宝笑笑说:“那怎么行?父亲是铁道兵老兵,他就是这样教我的。”

  工程部长王军伟婚期已定,家里催他赶快回家完婚。他借口工期紧,施工忙,一拖再拖就是回不去。未婚妻不知何故,怕他是不是要变卦?索性“追”到高原上来,才明白王军伟真的是个工作狂。

  张文涛把这些乐于奉献的人和事都及时收录到他的镜头里。他还张落着给王军伟和未婚妻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高原婚礼。指挥部党工委书记李炳辉亲自主持婚礼。王军伟的师傅、协调部部长马贯全给他俩做证婚人:以雪域高原皑皑雪山为证,以奔流不息雅鲁藏布江为证,山不裂,江不竭,不敢与君绝!这些都成了张文涛在高原拍下的最具浪漫色彩的艳照。

  在张文涛的镜头里,不乏指挥部里年轻人的身影。一工区技术主管赵贝贝大学毕业才四年,上到高原后特别能吃苦耐劳,工作中敢抓敢管敢负责,张文涛大胆使用,任命他为一工区经理,上任后他果然不负众望,狠抓质量,施工进度走在指挥部的前面。

  副指挥长李强有次患重感冒,医生让他住院治疗。但是李强不放心他分管的工地施工,就让医生开了点治感冒的药又到了工地。实在坚持不住了,就晚上到医院输液,白天仍然坚守在施工现场。就是在医院输液时,李强也不忘刷新施工生产微信群,实时了解现场情况,指导施工作业。李强的责任心强、技术好、能吃苦、善协调,让张文涛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于是他大胆放手使用。李强很快就走上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岗位。

  白天劳累扯块白云擦把汗,爽!夜晚孤寂摘颗星星点盏灯,酷!雪域高原,四处洋溢着中铁建人的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

  拉林铁路全线工期是七年。中铁十五局2015年5月在拉林铁路进场之后,强化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工期,工程的各项重要工序都走在拉林铁路全线工程的前面。到2016年6月,才一年时间,中铁十五局拉林铁路指挥部就已经完成全部工程任务的50%,受到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总指挥部的表扬。

  张文涛把建成的路基、桥墩照片不失时机地发到微信朋友圈里,拉林铁路俨然成为西藏山南地区漂亮的一道风景线。获得点赞无数。

  看那长长横卧雪域高原的平整路基,看那雅鲁藏布江畔高高矗立的坚实桥墩,无不凝结着中铁十五局筑路人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心血。

  看那雪山脚下长驱直入的光亮隧道,看那明珠般点缀拉林铁路线上的宽敞站场,无不倾注着中铁十五局筑路人造福西藏各族人民的期望。

  有一天,施工便道上停了一台车挡住了施工车辆的道。一问,原来是路基旁边的扎庆村藏族兄弟巴桑的车。他借口说车坏了。职工叫来了工区经理“扎西”杜毅,大家说因为他长得像藏族同胞,善于跟他们打交道。

  杜毅和巴桑打声招呼,二话不说就上车发动点火,把车开到路边让开道。原来车并没有坏。杜毅问巴桑到底怎么回事?巴桑这才吞吞吐吐地说,车都闲了半年了,想到铁路上找点活干,挣点钱。

  指挥部了解到这件事,非常重视,并把它列为精准扶贫的一件大事来抓。指挥部研究决定,施工土石方运输全部租用扎庆村及周边藏族群众的九十多辆土方自卸车和12台装载机、九台挖掘机。在施工中,给藏族群众提供五百余个力所能及的普工岗位。仅此两项,就让当地藏族群众每月增收四百余万元。

  青藏高原,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起源和分化中心,自然生态环境既独特原始,又敏感脆弱。高原植被生长极其缓慢,一经破坏,很难恢复。高原的绮丽风光,常常收录到张文涛的镜头中,也吸引着职工纷纷拿起相机手机照相留念,丰富业余生活。他在惊叹高原美的同时,也愈加使他意识到要保护这片美丽的责任。

  张文涛对大家说:“我们不光要把高原的美丽风光收进镜头里,更要把这美丽风光永远留在高原,留给子孙后代。”为了不因修路破坏高原的一草一木,张文涛非常重视施工的环保工作。他们到西藏自治区林业厅请教专家,帮助完善施工的绿化环保方案。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环境保护原则,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设计、同施工、同投产。

  林业专家给他们推荐了适合当地种植生长的绿植林木品种,尽可能本土化。指挥部专门做了试验段,成功后再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美化绿化拉林铁路工程。

  皑皑雪域,巍巍高原,拉林铁路这条钢铁大道在延伸、再延伸。张文涛们不仅仅用摄影师之眼将天路的美丽展现给人们,更用他们辛勤的双手继续着新的创造、继续着新的辉煌……

  这就是拉林铁路指挥长们动人故事中的点滴。他们的故事历久弥新,只有新的开头,没有结尾。因为他们还在继续演绎着新的开始……

  责任编辑/卢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