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医情怀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0219
刘波 龚华

  中医,乃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大医为之殚精竭虑的力量源泉。

  湖北洪湖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周祖山,将祖传的中医秘法潜心传承、发扬光大,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在平凡的工作中,时时表现出优良的人格和博大的胸怀,用一腔赤诚构建出一个敦厚而火热的大医情怀。

  从医数十载,周祖山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定做一名有着高尚医德的大医。他将晋代哲学家杨泉的三句话作为自己毕生的座右铭:“凡大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为此,他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孜孜以求,用自己的心血与智慧,为千千万万的类风湿及强脊炎患者送上了健康的福音。

  子承父业,披肝沥胆,医者仁心照千秋

  2011年6月,洪湖市中医医院周氏“麝火疗法”获“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次年,中央电视台4频道《中华医药》栏目用专题片《麝火攻痹症》对该疗法进行了详细报道,引起了海内外关注。电视镜头下,周祖山用镊子夹着黄豆粒大小的褐色药块,点火之后,迅速放在患者的疼痛部位轻轻地点击……这便是周家祖传的独门绝技——麝火疗法,一种通过火灸、敷贴膏药、内食发物及饮用药酒来治疗类风湿、寒性关节痛的方法,至今已达200多年历史。

  提起周祖山,人们还会想起另一个响亮的名字,即他的父亲周承明。上世纪60年代,周承明原本担任某公社的党委书记,仕途上一帆风顺。然而,这位亲民书记一次利用祖传的“麝火疗法”成功治愈了一例类风湿患者,从此声名远扬。这时他想起了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那句至理名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为给更多患者解除病痛,他毅然弃政从医,当上了一名专职医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世界性疑难病症,被喻为“不死的癌症”,为了攻克这一医学难关,周承明成为当代医坛探索、研究雷公藤并将雷公藤全根制剂运用于类风湿病临床治疗的第一人。他大胆将毒性草药雷公藤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为了探究雷公藤的药理作用和安全剂量,他不惜多次以身试药,多次中毒,曾一度昏倒在实验室里。幸运的是,周承明终获成功,在全球首创雷公藤系列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成为享誉全国的“风湿药王”,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的福音。

  周祖山清楚地记得,幼年时代,家中每天都有慕名而来向父亲周承明求治的患者。病人多的时候,院子里、房檐下到处支着帐篷,用来接纳病人。这些病人大多穷困,周承明不仅为他们免费治疗,甚至还要管吃管住。病人的渴望和父亲的大爱,都在周祖山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决心要像父亲一样,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修身立业,造福患者。

  1989年,周祖山从湖北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到父亲一手创办的洪湖市中医医院工作。在这里,周祖山从普通医生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白天治病,晚上则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几乎将全部时间投入到医术的钻研和实践中。2000年,周祖山子承父业,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担起了洪湖市中医医院院长的重任。他认为,父亲的治疗方法的疗效虽然显著,但施药还不够精细,诊断上还缺乏具体的定性、定量标准与分类,理论上也不便于总结和提高。怎样才能使祖传秘方和父亲的绝技得到进一步发掘和提高呢?在继承父亲治疗风湿类疾病秘法的基础上,他通过反复实验观察研究,并不断加强现代中药制剂室建设、改进完善加工炮制工艺,使雷公藤系列方药安全性更加周严,临床疗效再获提高。以前,父亲很少用雷公藤药物治疗少儿患者,周祖山研制的益幼糖浆填补了这一国家中医药空白。此外,他还主持研发了周氏关节止痛膏、活血壮筋片、清热通痹片、归耳补血丸、养阴通络糖浆等新制剂产品,其中两项课题获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的系列药物研发成功,打破了“不死的癌症”不可攻克的神话,从而使我国中医对类风湿病的治疗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德高为范,学高为师,大医风范播美名

  自担任院长以后,周祖山常常告诫身边的同仁们:一所好的医院,必须拥有一支具有高尚医德、高超医技的医疗队伍,着力打造特色专科,以治病救人赢得广大患者信赖。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湘妹子小江是一名模特,修长的双腿和挺拔的姿态一直是她的骄傲。一次比赛时,她因下肢突然钻心般的疼痛,重重地摔倒在自己心爱的T台上。医生检查之后告诉她,她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当时,她才22岁。辗转于各大医院,小江的病情虽得到控制,但高昂的费用很快令其原本在农村的家庭一贫如洗。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难道今后的岁月都要靠拐杖,甚至是坐轮椅来度过吗?绝望之际,小江在网络上获悉洪湖市中医医院院长周祖山经常免费义诊,便半信半疑地找上门来。在这里,小江果然如愿以偿,并最终重返T台。

  50岁的赵金华是被儿子背进洪湖中医医院住院部的,此时的他全身红肿,关节变形,疼痛难忍,四肢僵硬,脚不能落地,手不能弯曲。

  周祖山轻言细语地说:“你不要紧张,我来给你治疗!”只见他从医用药瓶中拿出一枚褐色的药块,用火点燃,在患者皮肤上轻轻游走,一会儿烧背,一会儿烧肩,一会儿烧腿,总之,哪里关节疼得厉害就烧哪里。24小时后,周祖山拿出一纸膏药,在火上加热后,把它轻轻贴在赵金华火疗过的地方。接下来,每天更换一次膏药。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治疗,赵金华双脚能落地行走了,双手也能弯曲了。出院结算时,更是让他大吃一惊:“怎么才花了2700多元?”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像这样的故事,在洪湖市中医医院简直不胜枚举。

  时下,在行业内流行这样一句话:“风湿患者哪里行?洪湖岸边有名医。”这并非广告用语,而是发自广大患者的心声。无数重获健康的患者,甚至视这里为“第二故乡”。

  在洪湖中医医院采访过程中,笔者亲眼看到了这样一个镜头:一位印尼华侨重获健康后,长跪在医院创始人周承明的铜像前,感激不已地说:“祖国的传统医学了不起,‘周氏疗法了不起啊!”

  周祖山认为,医德医技,是一所医院的立院之本,而勇于创新和实践,则是一所医院的生命之源。为此,一些医疗专家和医药研究机构用“五个最早”和“四个领先”来评价周氏父子和洪湖市中医医院。“五个最早”即:研究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为全国最早;发现雷公藤并运用全根制剂于临床为全国最早;承办召开雷公藤研究学术研究会为全国最早;出版雷公藤学术专著为全国最早;出版类风湿关节炎防治科普书籍为全国最早。“四个领先”是:以雷公藤为主的系列制剂研制成功及有效率全国领先;对雷公藤的合理使用及毒副反应的处理全国领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的研究全国领先;洪湖中医医院每年门诊人次在国内专科医院中遥遥领先。这些学术成就奠定了周承明、周祖山父子在全国风湿病学术领域的权威地位。

  周祖山能将“周氏综合疗法”推上全新高度,还得益于他深厚的中医学理论修养。这些年来,他先后编著和出版了《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常规》、《类风湿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等多部中医学专著,被权威专家点评为“达到了类风湿关节炎研究领先水平”。2015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周祖山工作室入选“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在攻克类风湿疾病的专业道路上,周祖山凭着精湛的医术,彰显了一名大医的时代风采。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接过父亲接力棒的周祖山成了洪湖岸边更为响亮的“中医名片”。2000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上,著名中医专家路志正听完其报告后,钦佩之余,不禁感慨泼墨——“德艺双馨胜乃翁”。

  苦练内功,蓄势而发,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梦想,一所医院也有一所医院的追求。而在周祖山心目中,作为一名院长,实现伟大中国梦就是首先从自身做起,不遗余力地打造出一所一流的医院。

  诚然,他的梦想实现了。如今的洪湖市中医医院,是全国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心,亦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医院、湖北省示范中医院、湖北省首批通过“国评”的县市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它的身上,是满满的荣光,更是满满的口碑。

  曾几何时,一场新的挑战开始了,周祖山要用一双触摸患者的双手,开始对一个地方县市小医院进行全新的治理。而他的梦想,却又超出了无数人的眼界——将洪湖市中医医院打造成全国性的类风湿专科名牌,让普通的类风湿病患者在这里抓得起药,治得好病。

  他首先将院长办公室一分为二,一边用于处理公务,一边用于接诊患者。“我们是医院,治病为王。我是医生,治病是本。”他也由此成了全国医院院长中的“特例”——将办公室当诊室,十余年如一日。除了出差和开会,他几乎每天坐诊。

  在周祖山看来,当类风湿关节炎、强脊炎等疾病被喻为“不死的癌症”,无数人因为高昂的医药费用而被大医院拒之门外,恰恰是洪湖市中医医院大显身手的时候。基于此,周祖山提出了“传承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的立院宗旨,致力于为普通病人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实行“阳光用药”,严禁医生乱开方、开大方,严控药占比、次均住院费用,切实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从而让更多的风湿病患者看得起病、拿得起药,最终摆脱疾病的困扰。在他的严格管理、亲自接诊和“名医效应”下,“疗效好、价格低、服务优”的口碑不胫而走,全国各地的患者络绎而来,从而使医院的发展一举迈上了“快车道”。

  为满足患者的需求,周祖山还对医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外,树品牌,增强医疗服务透明度,让患者“明明白白康复,安安心心回家,开开心心传播”;对内,建机制,引人才,打破“大锅饭”,实行竞争上岗,充分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活力。一股刻苦钻研医术、视病人为亲人的医院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而对自己,他则更加苛刻。面对众多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患者,他坚持“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绝不下班”。他早晨7时就赶到医院,晚上则常在住院部待到10点以后才回家。同事们几乎都知道他晚上查房的习惯,“先坐电梯到顶层,然后走楼梯一层层下来,每个病房都要走到”。柔和的灯光拉长他的背影,这是镌刻在无数患者和同事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为了减轻广大患者的就医成本,让患者用上货真价实的中医药品,在他的一手操持下,洪湖市中医医院还兴建了两大基地。一个是占地40亩、按GMP标准设计的、湖北省最大的医院制剂生产基地,确保了医院制剂的品质与产量;另一个是在湖南岳阳建立了占地500多亩的雷公藤种植基地,这个基地的建立为雷公藤药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保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周祖山的引领下,洪湖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重点专科,影响力辐射至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及美国、日本、丹麦、印尼等国家,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在此重获健康。医院的“两个效益”,每年都有稳步提高,崛起为名副其实的“行业标杆”。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被称为“三名模式”——“以名医创名科,以名科创名院”,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和效仿,媒体誉之为“周祖山现象”。

  悬壶济世,爱心如初,

  惠民义诊润无声

  在接受中央电视台4频道《中华医药》栏目采访时,周祖山还说过这样一席话:“目前,大健康已经纳入国家战略,中医药也开始回归健康的主流阵地,并将走向全球,成为国际医药的新代言。这是一个大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承担更大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说这番话,是有感而发的。众所周知,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世界性疑难病症,据世界关节炎基金会统计,全球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高达3%—5%,群体数量庞大,患者病痛感强烈,治疗难度较高,这成为周祖山在医学险峰攀登不止的动力。为此,他立志于将“周氏综合疗法”推向国际,将洪湖市中医医院打造成世界一流名院,在全球化的舞台上贡献力量。“愿天下人,都能免除类风湿疾患的痛苦”,则成为他的毕生梦想。

  在很多人眼里,既然是“祖传秘方”,就不会外传。但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周祖山通过中国中西医学会无偿地把自家的研究成果向社会推广,条件只有一个——心术要正,济危解困。“秘方”早已成“义方”。

  他以父亲为榜样,并常常勉励自己:“父亲从医时,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到一些偏远的山区、贫困地区,救助无钱治病或行走不便的类风湿病患者。我也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无论医院的事务多忙,每年必须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位贫困、偏远地区的病人进行义诊。”为此,他曾驱车千里,从洪湖到北京通州,只为给一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送上药品。义诊,不仅是周祖山的坚守,更是全院医护人员的风范。

  2004年9月19日,周祖山正在广东揭阳患者林海生家里义诊时,突然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那一瞬间,他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就在一天前,妻子已经来电告知母亲病重,可为了完成义诊,他没有立即返回。没想到,老母亲没有等到义诊归来的儿子,就匆匆离世了。没能见慈母最后一面,没能为老人尽最后一次孝,这成为周祖山心中永远的痛。

  数十年来,周祖山有一条不是规定的规定,即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规模较大的义务送诊活动,于是有了“情动会宁”的佳话。原来,甘肃省会宁县一个叫郑花(化名)的姑娘,因母亲患类风湿病瘫痪在床导致家贫失学,2003年7月的一天,郑花在走投无路时从广播中听到周祖山的名字,便写来一封求援信。很快,周祖山乘医疗车赶到这个偏僻乡村,义务诊治郑花的母亲,并拿出自己的工资供郑花继续读书。郑花的母亲经治疗后恢复了劳动能力,而郑花也在周祖山的资助下读完了初中、高中,并考上兰州交通大学。2006年9月12日,周祖山再赴甘肃会宁义诊时,将郑花送到大学校园,为她代交了学费并承诺要一直将资助延续下去。郑花提起这事就热泪盈眶:“没有周院长,我母亲的病就不会好,我也不可能读大学,是周院长救了我们一家!”

  据初步统计,自周祖山接任院长以来,他亲自带队开展义诊共计30多次,接纳和治疗义诊患者数千人次。

  为了救助那些患病的弱势群体,周祖山还毅然舍弃了一次次发家致富的机会。河南的一家私人诊所三番五次邀请他去那里设立诊疗窗口,许诺月薪2万元,被周祖山婉言谢绝。同样,香港一家大公司总裁以月薪5万港币的优厚待遇,聘请他到香港挂牌行医,周祖山依然不为所动。他说:“金钱乃身外之物,我人生的目标不在赚多少钱,而是要像父亲一样,把毕生精力和医术献给广大的类风湿病患者,让他们早日摆脱病魔,健康而快乐地活着。”

  这些年来,正因为周祖山身怀精湛医术,对患者拥有慈爱之心,很多患者不远千里,慕名前来,找他诊治疾病,因此,他的日程永远都安排得满满的。而那些被他治好的病人在离开洪湖时,总想送点什么,以表达感激之情,但周祖山从来不收。

  由于周祖山贡献突出,社会给予了他应有的尊重和荣誉,诸如: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基层优秀中医、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首届知名中医、湖北省首届优秀院长……然而,面对这些荣誉,周祖山说:“我只是一个医生,如今‘大健康概念作为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数,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医产业也正以方兴未艾之势迈向全球,这是一个更需要我们为之奋斗的时代,我愈觉任重道远,责任如山!”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周祖山满怀深情地说:“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我能有今天的医术,全靠党和人民的培养。我要将所学的医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广大患者。”这正是:

  躬耕杏林不知倦,德艺双馨济苍生;

  呕心沥血三十载,自有宏愿在心间。

  责任编辑/彭中玉 周武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