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下沙,一个世界瞩目的地方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0345
楔子

  2016年的初秋。天高气爽。东海波涌。钱江潮起。

  此时,世界的目光正聚焦“G20杭州时间”。历史的时空,镌刻下清晰的“杭州坐标”。

  当电视屏幕的镜头,不仅仅扫描美丽的西子湖畔,而是一次次展示钱塘江畔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当世界舞台的聚光灯,频频投向钱塘江畔的金色圆球般的国际会议中心……

  这意味着,杭州这座古城的聚变,即从波光潋滟的西湖时代进入到气势磅礴的钱塘江时代。

  由此,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钱塘江畔,也瞩目到一个钱塘潮起的美丽地方——下沙。

  其实,不仅仅是G20杭州工商峰会,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下沙。

  下沙——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所在地。如今,它已经成了一个让杭州人自豪的地方,一个让浙江人骄傲的高新区,一个让中国开发区荣耀的明星。

  下沙,一个创新的王国;下沙,一个智慧的王国;下沙,一个高校的王国;下沙,一座大美的新城……

  下沙,世界500强企业有近70个在此投资;下沙,有14所高等院校在此落户;下沙,在全国200余个开发区中名列前十强;下沙,一座国际化的制造新城;下沙,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然而,时光倒流25年——

  下沙,还是一片盐碱滩涂,荒滩茫茫。

  一

  下沙,一个与钱塘潮命运攸关的名字。

  钱塘江,浙江人的母亲河。她,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富有韵味的是,钱塘江,古称浙江,浙江下游杭州段,始称之为钱塘江。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也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潮奔腾入海前,在杭州东部恋恋不舍地转了个弯,留下一片滩涂,被诗意地称为“下沙”。这就是如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所在地。

  大自然新陆地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伴随着人类的血泪而形成的。

  史料记载,早在东汉起,钱塘江北岸就已筑起防海大塘。自宋至清,钱塘江河口段虽左右摇摆,但总的趋势则是江道北移,北坍南涨。民国期间,钱塘江主槽一直南北迁徙不定,两岸此坍彼涨,极不稳定。

  下沙区域滩涂陆地,清末称之为北沙。20世纪30年代,为杭州市皋塘区北沙村。民国初年,始有人开发垦殖。在30年代初期,萧山沙地人开始迁移过江,首在七格盘头落脚,随后形成移民高潮,下沙、中沙、高沙等诸多地名也随之产生。

  钱塘江带来的潮汐,是浪漫而诗意的。

  “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这是李白眼中的钱塘潮。

  “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这是苏东坡口中吟诵的钱塘潮。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这是刘禹锡观赏到的钱塘潮。

  ……

  钱塘大潮,举世闻名,历代文人墨客总是赞赏有加。

  但是,在沿江百姓的眼中,钱江潮带来的却是灾难。官民千百年来为之争斗,历尽艰难,但钱江水害却从未得到彻底根治。仅从解放后的记录来看,重大灾害就有三次,每次都造成田毁人伤、大片房屋倒塌的悲惨结局。

  钱江潮,不仅潮猛流急,而且夹带大量泥沙,加上昼夜两次周而复始,如果遇到大潮、台风、暴雨三碰头的气候,江潮、海啸加上钱塘江上游下来夹底搅的洪水,一起袭来,钱江两岸的土地和百姓更是厄运难逃。大水一来,堤岸坍塌,田地瞬间成片地坠入激流之中。大水过后,江槽改道,岸线崩退,两岸滩涂哀鸿遍地,百姓被迫流离失所。

  现代的下沙区域滩涂陆地,其形成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是经过三个过程:一是钱塘江河口段江道变迁;二是滩涂涨坍;三是历经人工围垦。

  1949年刚解放时,下沙地区属杭县乔司区,有新元、下沙、四格三个乡,没有稳定的江堤,钱塘江潮水时常肆虐这块土地。

  1952年,钱塘江江道北移,七格至海宁老盐仓段滩地开始坍塌。大片滩涂坍失,盐田和农作物也受到了破坏,百姓叫苦不堪。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当地有组织的围垦行动正式开始,称为第一次围垦。

  在水利专家的指导下,村民们采用浆砌护坡的方法筑坝,防止潮水抽空坝底。

  历经18年的第一次围垦行动,形成了3号大堤以西的下沙围垦滩地,人称老围垦区。

  1971年2月至1980年10月,余杭县先后组织下沙、乔司、九堡、翁梅等10个乡,开展第二次围垦行动。

  对一代老下沙人来说,围垦是一件苦乐兼具的事情。苦的是没日没夜的挖泥造堤、抛石固塘;乐的是每次围垦都能或多或少地收获一块良田。

  围垦筑堤,就要挖起地上的泥土,一层一层地往堤坝上垒。数九寒天,村民们往箩筐里填满泥土或石料,赤着双脚上上下下地运送筑坝材料。下沙人干活都实在,每一担都有两百多斤重。

  为了节省时间,大多数人的吃住都在堤塘边。搭几块砖石,铺上茅草,一间简陋的茅草屋,就是住处。大锅炖煮的白菜、萝卜配早米饭,是最常见的饱腹之餐。

  一般来说,男人都直接住那里,第二天天一亮就起来干活了。女人要照顾家里的小孩、老人,喂养猪羊牲口,所以吃完晚饭就回家。在一辆自行车都是奢望的年代里,女人们从围垦处走到家里,最远的要走上两个多小时。

  1974年8月19日的一场强台风、暴雨、大潮“三碰头”灾难再次袭击下沙,一万一千多米大堤和圩内万亩田地被冲得荡然无存,几年辛苦化作一片汪洋,满眼尽是凄凉疮痍。各公社指挥所,大队、生产队居住点,畜牧场、指挥部的渔业队及农家具全部被卷入钱塘江,逃出来的灾民在残存的堤岸上哭嚎,江面上漂浮着家什、农具和落水者挣扎着的身影……

  这场灾难,不仅让几年围垦的成果付之东流,而且又使下沙百姓付出了惨重的生命和财产代价。

  面对潮水过后的惨状,余杭县委总结了过去的围垦教训,直接参与了下沙围垦的组织和指挥工作。下沙围垦增加了以基干民兵为骨干的数万生力军,他们以军人的作风投入战斗,起早摸黑,你追我赶,仅用五天时间,就修复被毁大堤两千余米。在他们的感召下,原先参围的四个公社“老围垦”们也不甘示弱,两万多人参战,仅用七天时间,就重新围涂一万多亩。

  特别是7号大堤,一次性筑就江堤近万米,围涂达两万四千多亩,其场面之壮阔,环境之艰苦,斗志之高亢,让老围垦至今想来,仍历历在目:人山人海的围垦工地,草舍茅棚,万头攒动;红旗招展,号子呼应;挑泥、运石、筑坝,你追我赶,奋勇争先。

  下沙28年的围垦过程,是下沙人的抗灾史。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余杭造地史上,下沙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围垦人的生命之血;下沙的每一粒沙子,都镌刻着围垦人献出的青春,还有献出生命者的英名。

  下沙,命中就是一片不平凡的土地。

  二

  杭州湾,钱江口,东望大海,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浑然一色;西望上游,波光粼粼,帆影点点,柔波如语,江阔天高,让人心旷神怡。

  可,谁能想象,如此平静温柔的江面,会突然掀起滔天的排浪——钱江潮。

  一声初转海门雷,万叠真如雪作堆。

  日月星辰自转,江水和海水相拥。钱塘江潮起潮落,浪涛奔腾如骏马。下沙,经过几代人的筑堤围垦,这里从最初的盐田演变成了围垦场、农场。

  当时的下沙区域,有余杭县所属的一个乡、一个农垦场,有杭州市的蚕种场,还有江堤外的四万亩围垦区。

  不过,这里的滩涂荒凉一片,到处坑坑洼洼,苦涩的盐蒿,丛生的茅草,芦荡的湿地,蛇虫密布,任性横生,杂乱无章,人迹寥寥。

  沉寂的荒野,是一种机缘的等待,是一片有待开发的处女地。

  1990年8月15日。是一个杭州人、一个浙江人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古城杭州,阳光炙热。这一天,浙江省第一个开发区在下沙正式宣告成立。

  然而,当时它并不叫经济技术开发区,而是叫杭州钱江外商台商投资区。因为,杭州并不属于我国沿海14个最早开放的城市。

  开发区怎么搞?当时,从杭州市领导到下面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人明白。今年63岁的张学宁,是1991年7月就到开发区来报到的一位老人,现已退休。谈起当时的情景时,张学宁感慨良多。他说:“我第一次来下沙报到,就只有几幢房子,一片荒凉,白天看不到几个人。”

  不过,从杭州市里到开发区,上上下下都充满了创业的激情,充满了发展的欲望。

  他们知道,1986年8月21日,邓小平视察天津开发区时,就曾挥毫写下七个大字:“开发区大有希望”!

  当时,杭州市主要领导亲自率领十多个人到宁波考察。最终,他们得到一个结论,所有的开发区都万变不离其宗:借地!

  何谓借地?这就是:

  借地生财!

  借地开发!

  借地发展!

  此时的下沙,可谓困境重重: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座像样的高楼,没有一家自来水厂、没有一座变电所……还有,从开发区主任到工作人员最初只有九人,两年之后才增加到十五六个,人员都是市里从各单位临时抽调来的,参差不齐。

  更为烦恼的是,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立笔直的。市里开会答应给开发区贷款200万元作开办费,可是资金却迟迟不到位。张学宁原来是杭州起重机机械公司厂长,善于经营。来报到时,开发区让他在通达饭店当经理。

  当时,开发区主任给他下了一条硬任务,那就是:当年他必须给单位赚回10万元。

  原来,市里只给开发区8万元。按照开发区领导的安排,这8万元只能用于工作经费,他们的工资只能靠开发区的“牌子”,由他们自己挣。

  面对领导的要求,善于言辞的张学宁,竟然只吐出三个字:“我争取。”

  张学宁是个办事一丝不苟的人。那时的张学宁,才38岁,身材魁梧,说话办事风风火火,全身充满了朝气和活力。这一年,他果真不负众望,顺利完成了领导下达的任务。

  那时,每到逢年过节,周围单位发的福利让人眼红,而下沙开发区的人往往是望洋兴叹。领导让张学宁想办法,张学宁只好请业务单位帮忙,用一笔几千元的业务费,购买些农产品,拉到下沙,给大家发国庆福利。而春节时,张学宁又得变着法子,给大家每人发了一箱水果和两只鸡。

  工作则常常是夜以继日,白天工作,夜里开会,有时后半夜还得起床检查工作。

  创业的日子是艰辛的,但它丝毫没有动摇大家的信心和希望。因为,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只要努力,就会赢利发展的机遇。

  东方风来满眼春。

  1992年春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再次擂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战鼓。

  也就在这一年的5月23日,在下沙的一片农田中,杭州钱江外商台商投资区下沙区块,以华春化纤、中策房产、娃哈哈食品及主要道路等六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在五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块上,尘封千年的泥土被隆隆的机器喧嚣声所惊醒,一片生机勃勃。

  当时,周围的村民们都感到十分好奇。他们并不知道,这片土地即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1993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杭州钱江外商台商投资区迎来了新的机遇,正式升格为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沙,跻身于全国第二批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在与国内兄弟城市的赛跑上,杭州又一次冲在了前列。

  三

  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

  开发区如何才能兴旺?如何才能腾飞?

  招商引资、“筑巢引凤”是根本,“亲商安商富商”是原则。

  下沙,一部传奇等待上演。

  23年前,下沙滩涂之地,崛起为浙江省最早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成为杭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亦是外商来杭投资的首选之地。

  且多年来,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排行榜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凭借斐然成绩,连续多年列综合竞争力第一方阵。

  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北角,有一个面积27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这便是松下杭州工业园。

  1994年,作为下沙引进的第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杭州松下马达有限公司入驻开发区,随后家用电器、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厨房电器等多家松下公司,纷至沓来。

  松下电器将中国事业作为其全球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以杭州地区为核心,打造松下白色家电中国基地,建设世界一流的家电企业,制造世界一流的家电产品,为改善提高人类生活做出了大贡献。

  近年来,开发区以促进产业高端化、集聚化为导向,以政策为杠杆,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强化研发投入,从传统的先进制造基地向研发创新型企业转型升级。

  2009年7月,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成为浙江省第一家外商独资成立的研发公司,在这里研究开发的高科技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

  如何引进像松下这样世界级的巨头?

  第一批来开发区的下沙人,来自四面八方,比较多的是轻工、机械系统,还有就是临时抽调来的。对于招商引资,根本没有经验。不要说是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就连引进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也很难。

  然而,下沙人有一种坚强的事业信念,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一种永不疲倦的开拓精神,他们勇于解放思想,敢闯敢干。

  其实,要让这个世界巨头来杭州落户谈何容易。

  不过,下沙人懂得,你让人家来投资,就得有让人家生存发展的环境,就得让人家能赚到钱。

  循着这样的思路,你就得建立精简、高效的办事机制。在别的地方审批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项目,在这里就得有“一站式”、“一条龙”的政府服务体系,一周办完。

  那时,除了加强投入、建设必要的硬环境外,走出去招商则是第一位的。

  张学宁,这个出身于军人世家的男儿,干事总是勇往直前。也许,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并不能切身体验他那种为了招商的硬汉作风。

  张学宁当了开发区经贸局长后,在当时就是负责招商的头儿,自然不会轻松。他向我讲述了招商的三件小事,虽非惊心动魄,却值得再三玩味。

  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就在长三角寻找投资合作伙伴,上海、嘉兴、南通和杭州等地的开发区被列入考察的重点。日本旭化成,是世界500强企业,它来长三角考察,主要是想在此投资氨纶面料纺织品项目。

  杭州开发区的领导得知后,十分重视。

  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杭州的投资环境从软件到硬件,均比较薄弱,特别是外部交通环境较差。那时,从日本东京到长三角,只有上海虹桥一个出入境机场。日本旭化成考察组到杭州,通常是一大早坐上海飞杭州的航班,飞行30分钟就到杭州的笕桥机场。大约早上8点多,张学宁他们接机后,就开始了一整天的紧张考察洽谈工作。而晚上,日本客商还得坐当天的航班飞回上海。

  在最初的大半年时间里,日本客商先后十几次来杭州考察,每次从机场接机到晚上送客上机,大约需要14个小时,而每一个环节,张学宁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日商十分满意,也增加了来此投资的浓厚兴趣。

  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个项目,时任杭州市副市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张明光率团亲赴日本洽谈。那时,去日本东京,张学宁他们都是住在中日友好会馆的后乐宾馆。后乐宾馆,设施简陋,房间狭小,一张单人小床,床与墙之间的距离不足一米,张学宁的大箱子只有拿到走廊才能打开。居住这个宾馆的最大好处,就是费用符合出国补助标准,还有早餐有中国口味的稀饭和小菜。

  与日商谈判,白天到旭化成公司,白天谈不完,晚上回到宾馆继续。后乐宾馆只有一个地下小会议室,那里是晚间谈判的最好场所,但它一到夜间12点,就得关门。无奈,有好多次,张学宁他们只好到宾馆的门厅接着谈。且,每天晚上会谈结束,还得利用后半夜优惠的通信费时段,再向国内作汇报。

  亲商,是无微不至的。1995年的一天,旭化成的前田先生来下沙考察。当天,在考察完之后,前田先生准备乘座晚间8点航班,飞回上海。当张学宁送前田先生去机场时,开发区的史久武主任突然得知,那天刚好是前田先生的生日。史久武是个十分注重细节的人,就在前田即将登机的那一刻,史久武派人向他送来了祝福生日的蛋糕,这让前田先生十分感动。以至多少年后,前田先生仍然记得这件快乐的小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经过一年的考察谈判,日本旭化成公司的项目终于正式落户了下沙。这是下沙引来的第一家世界500强外商独资企业。

  酒,是商场的润滑剂。对外招商,酒是必不可少的礼仪。在觥筹交错之间,生意的成色自然也会加深。作为大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自然也离不开酒文化的增色。

  号称“拼命三郎”的张学宁,为了招商,自然没少喝酒应酬,以至染上了痛风的毛病,有时候甚至痛不欲生。但事非经过方知难,不经折磨不知痛。

  有一次,张学宁去日本招商时,同去的团队中有两个心血管病号,一个是高血压病人,另一个就是张学宁这个痛风患者。

  为了招商,与日商谈判,同样离不开酒席的觥筹交错。那位高血压病人向带队的副市长“申请”:市长,我有个请求,如果今晚我在酒桌上“光荣”,能否给我申报“烈士”?

  带队的市长回答说:可以!

  张学宁也趁机“申请”说:市长,我有严重的痛风,我也有个请求,如果今晚我在酒桌上“光荣”,能否也给我申报“烈士”?

  带队的市长回答说:不行!痛风不算病!

  令人滑稽的是,时隔不到半年,张学宁与那位市领导出差时,那位市领导也出现了严重的痛风,痛不欲生,结果只能用轮椅和担架交替,才好不容易将他抬进飞机。

  招商的路漫漫其修远兮,自然也离不开创业者的艰难求索呵!

  然而,一花引来百花开。

  下沙,有特有的高速度、高效率;下沙,有独具魅力的招商经,下沙,更有一整套适合区域实际的特色管理模式和制度……

  世界500强的松下来了,世界500强的旭化成来了,难道其它知名企业不愿来?

  一时间,下沙成了国际先进制造产业的集聚地。

  千万只最新型的手机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摩托罗拉、东方通信等联盟造就的电子通信产业,纷纷落户,使下沙成为我国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之一。

  洗衣机年产量达250万台,家电马达年产量达3000万只,下沙成为松下全球最大的洗衣机及马达生产基地。

  国内最大的饮料企业娃哈哈与世界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等“比邻而居”,让下沙成为名副其实的食品饮料“王国”。

  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花落下沙,让下沙成为浙江省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化重要基地,并向华东乃至全国一流、面向国际的生物产业基地进军。

  电子通信、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和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支柱效应凸现,开发区集聚了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在全国群雄并起的开发区大军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国家级开发区的排位一再前移。2007年,它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评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

  截至2015年年底,开发区已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有:

  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现代食品。

  新能源新材料。

  ……

  这些产业的年工业销售产值超过1600亿元,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近200家。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近百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600亿元。

  四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是钱塘江面交叉潮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股腾空跃起的浪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让人惊心动魄。

  下沙开发区的惊人之变,或许犹如钱塘江大潮般的汹涌。

  2015年春节,一款“智能马桶盖”在日本风靡一时,形成中国旅客的抢购热。然而,事后不少中国游客发现,他们千里迢迢从日本带回来的松下马桶盖,产地原来就在杭州的下沙。

  何止是松下马桶盖?

  生产线上机声轰隆隆作响,车间里聚集大量工人,双手和双眼紧密配合忙个不停。这些旧时大型制造业工厂的生产场景,如今在下沙的许多企业已成为了过去的回忆。

  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自动化集成生产检测装备,甚至用机器手替代了人工操作环节,用工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精细度却更高。

  在下沙8号大街,就有一家汽车零部件自动化装配线检测企业,它犹如一颗“明星企业”,正冉冉升起。年轻的杭州沃镭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他们致力于汽车制动检测和自动化装配设备的研发,拥有自动化检测设备、装配与搬运设备、测控软件等多条产品线。

  沃镭科技通过自主研发,已获得23项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品涵盖汽车自动化检测、自动化装配、测控软件等,为比亚迪、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等多家知名车企提供配套服务。

  机器人做的都是人工无法达到的。比如喷涂机器人,各大汽车厂家都会用到,它既能保证车身油漆喷涂精确均匀,又可让工人避免有毒有害环境。

  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个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的展示厅。在这里,各显其能的工业机器人让人大开眼界。从食品包装、快速分拣,到激光切割、模具加工,乃至纺织机械中的“穿针引线”,靠的都是一只只灵巧的机械手。

  机器“智造”,带来的效率是显而易见的。史陶比尔自己的工厂就是高度自动化的典范。在这个年产值达10亿元的工厂内,工人还不到100人。厂房内一条条自动装配线高速地运转,除了少数几个设备管理人员,几乎看不到流水线上的工人。一个车间总共10个人,分组轮班,抵得上原来二百多人的工作。

  机械手每分钟120次的舞动,上万次运动轨迹的误差不超过0.02毫米。0.02毫米,这是比头发丝还要细小的精度,这样的误差率控制,只有高度精密的工业机器人才能实现。

  史陶比尔,就是一家机器人生产厂家,每天生产出品各类机器人运往世界各地。

  ……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25岁的下沙新城,以往给人的印象是:制造业集聚的“世界工厂”。

  殊不知,下沙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注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下沙制造”正向“下沙智造”转变。

  紧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下沙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改造提升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批“智能工厂”示范样板,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2016年6月28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个阳光四溢的日子。这一天,辉瑞全球生物技术中心项目在此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这是辉瑞近八年来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也是继美国和爱尔兰之后全球第三个、亚洲首个生物技术中心,更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华首个生物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

  这意味着默沙东、雅培、拜耳等在内的全球前十大知名医药企业,已经有一半在下沙落了地。

  生物医药产业,一直以来是开发区主导产业之一。2005年,以杭州市“新药港”产业园核心区为标志,至今已经走过11年。

  11年中,开发区相继获得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全省“生物医药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并连续获批杭州市“生化医药出口预警点”,浙江省“生化医药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生化医药出口基地”等称号。

  不仅如此,它还承担着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新药创制平台建设。这个项目,就是“十二五”期间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八个园区类专项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内聚集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已有150余家落户,规模以上企业2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超5亿元企业6家,超10亿元企业2家。

  同时,形成以辉瑞生物、九源基因、艾博生物等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以默沙东、雅培等为代表的化学制药;以康莱特药业、爱生药业等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以泰尔茂、旭化成等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企业;

  ……

  为什么“下沙制造”转型“下沙智造”?并能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

  这其中蕴藏着下沙的独特科技与人才优势。

  在下沙新城,人们发现,这里竟然拥有14所高校。一个开发区为何要搞大学城?这在全国独树一帜。这也是当初许多人难以理解的。

  当年,为了创办大学城,张学宁曾满脸虔诚地找到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听说一个开发区要引进高校入园时,那位厅长竟然不屑一顾,回答出三个字:“不可能!”

  然而,随后的事实,给了那位厅长一记响亮的耳光。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为什么会有硅谷?下沙为什么不能拥有高校?

  良禽择木而栖。

  这里14所高校、20万莘莘学子,为“下沙创造”提供了坚强的人才后盾,也为引进高科技人才提供了便利和支撑,也是开发区一步步走向兴旺的保证。

  美国硅谷为什么会成为全世界推崇的人才高地?其主要原因不在于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不在于人才政策如何吸引人,而在于硅谷有一套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

  杭州的下沙,就是一座才智密集精英汇聚的大学科技城。它承载了海内外人才创业创新的梦想。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为人才施展才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人们发现,在以往,提及下沙产业发展的“智囊团”,遍布区内的14所高校是最核心的力量。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区外合作平台相继落户。在提升区域产业研发实力的同时,也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聚集开发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美籍华裔科学家黄宁杰博士,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8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华南工学院(现为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机械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1983年底,黄宁杰漂洋过海赴美留学。

  授博之后,1990年起,黄宁杰历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下属公司德尔福)研究科学家、最高研究院士,从事制冷与空调、动力系统的冷却等先进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在美工作多年,黄宁杰博士取得了美国业界骄人的业绩。在1998年和2004年,他分别被授予通用汽车总统创新奖和德尔福总裁创新发明奖,并成为德尔福创新发明名人榜的终身成员。2004年,他还当选为国际“最佳计算流体力学科学家”。

  2012年1月,黄宁杰博士接受下沙杭州三花的邀请,加盟杭州三花研究院,从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及关键部件的研发,并组建研发团队,开展电动车和特种空调系统的开发。其项目预计10年内,可实现15亿元销售额,实现利润一亿元,成为国内汽车空调行业的领军企业。

  埋首于实验室和生产线,黄宁杰和科研团队攻破了一个个技术难题,研发了一系列电动汽车空调零部件,几乎同步于全球最新技术。目前,三花电动空调的研发及科研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获得专利7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受理通知书51项。

  三花控股集团依靠黄宁杰等一批人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用、商用制冷和空调自控零部件生产企业,成为中国汽车空调关键控制零部件的生产企业,在制冷自控元器件领域中排名国内第一、全球前三。

  开发区经济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人才无疑是转型的“第一资源”。

  2014年年底,杭州普望生物正式对外宣布,已生产出诊断早期肝硬化的诊断试剂盒,一千多例样本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灵敏度达90%以上,远优于目前已有诊断方法。

  普望另一项肝癌的诊断:试剂盒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可达到84.2%和89.8%,相比目前广泛使用的检测技术提升将近20%。

  对这个成果,权威的说法是:“这个研究成果了不起,实现了防治恶性肿瘤的前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前沿有效的诊断方法之一,可用于检测肝硬化、肝炎、健康体检者血清CHI3L1水平。”

  这家落户下沙五年的高科技生物医药公司,由海归博士林标扬领衔。另一条肝硬化的检测试剂盒的生产线,将正式启动,实现规模化生产。

  52岁的林标扬,是系统生物学领域颇负盛名的专家,是浙江大学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浙江省“千人计划”创新人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型人才。

  五年前,下沙人才办到美国去招引人才,“遇见”林标扬,就一再邀他到杭发展。几个月后,林标扬辞掉了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癌症研究组组长一职,拖着行李来到杭州。

  在下沙,他创建了杭州普望生物有限公司。杭州给予他的,是300万元资助。这是杭州市首个超过100万元重点资助的留创项目。

  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对林标扬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建设的一个肯定。

  一名在国际上颇有声望的科研专家,为何要选择下沙从头开始打拼?

  林标扬这样说:“我考察过其他地方,还是觉得下沙吸引力比较强,有很多成功的元素和配套服务。开发区提出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五年规划,让我感到特别踏实。再者,开发区多方面鼎力支持,让我很感动。”

  在人才集聚的下沙开发区内,黄宁杰、林标扬只是众多海外留创人才创业创新的一个缩影。

  令人欣喜的是,在下沙:

  井然有序的工业园区。

  配套齐备的高科技孵化器。

  风光旖旎的沿江景观大道。

  ……

  开发区的创业和生活环境,往往给远道而来的海外人才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留学人员创业园。

  大学生创业园。

  人才开发中心。

  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中心。

  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

  自2008年以来,开发区通过建立各类平台促进了高端项目、人才、政策、资本的集聚。

  同时,也为人才的创业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如今,驻足下沙,或许成了许多旅居海外多年的才俊们一个心中的约定。每到金秋时节,他们都想回国来看看,杭州的下沙自然是他们其中的重要一站。

  这其中的意境是耐人寻味的。

  如今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今的下沙,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地方:

  一个产业高端化集聚化的基地。

  一个千亿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基地。

  一个国内领先的创新驱动型医药产业基地。

  一座中国的“智造”新城。

  一座跨境电子商务的新城。

  ……

  一部下沙的传奇,正在演绎。

  五

  在今日的杭城美图中,“美丽东部湾”,成了许多杭州人的热门关键词。

  这个美丽的东部湾,就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即下沙。

  与25年前相比,这里不仅崛起为华东沿海一带经济发展的前沿重地,还成了一座新城,一个杭州的副城。

  抬头仰望天空,蓝天白云传递着秋日的热情和气爽。低头刷朋友圈,随手拍的风景张张都是美丽杭州代言照。

  放眼四望下沙新城,除了一批批商贸综合体、写字楼拔地而起,一幢幢外形亮丽、配套齐全的回迁安置小高层住宅同样引人注目,彰显现代繁华的都市气息。

  走进金沙湖畔,葱郁的棕榈下,波光粼粼的湖水畔,仿佛令人置身南国的海滨一角,展示出下沙新城的迷人一面。

  ……

  然而,从茫茫滩涂到现代新城的崛起,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城市是什么?对于下沙来说,建设新城就意味着砥砺奋进,意味着走进现代文明的驿站,意味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天堂。

  今年67岁的开发区管委会原办公室主任张保灿,这是位出身行伍的老同志,虽然年事已高,但身材依然伟岸,精神依然抖擞,说话办事始终洋溢着激情。

  1993年10月的一天,当张保灿从杭州军分区预备役团副参谋长转业至开发区时,面对下沙,他的眼中竟然满目荒凉的景象。

  然而,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就是敢打胜仗。

  刚到开发区,张保灿负责后勤保障等一堆子杂事。然而,当时的开发区真可谓“一穷二白”,要钱没有,要人没有,仅有的五辆汽车全部是借来的,就连扫帚、畚箕、纸笔这些东西,也都是工作人员从原单位要来的。

  1992年10月,开发区成立保卫处时,没有一个警察,发生案件,只能求助邻近的派出所。张保灿只好通过关系,从下沙农垦抽调14名职工,这才组成了一支治安联防队。

  他清楚地记得,1994年初,在下沙二号路窨发现一具男尸,管委会请来余杭乔司派出所的一位警察前来侦破,不明原由的警察,竟然当面将时任杭州市副市长、管委会主任的张明光训斥了一通,搞得大家十分尴尬。

  为了强化辖区的治安管理,1994年5月,开发区管委会决定设立10个治安联防执行岗亭,为联防队配备两辆三轮摩托车,实行24小时执勤巡查。

  1994年国庆节时,张保灿特地组织了一次联防队员的升国旗仪式。这位军人出身的领导,唯一的心愿,就是提升大家的士气,体现对这片国土的忠诚!

  经过张保灿的多次沟通协调,1997年5月,开发区终于成立了公安派出所。1998年初,开发区投资四十多万元,首次在六个路口设立信号灯,管理5000平方米之内的交通。

  ……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时要迎接重要客商或上级领导来考察检查,管委会领导都得与干部职工一起拔草、扫马路;无论是为摸清区内雨污水排放规律,还是检查道路竣工验收,委领导还得经常钻窨井,在充满臭气的管道里爬行检查;而每逢台风、暴雨、暴雪等恶劣天气,委领导与机关干部都得深入最危险的地方,组织抢险救灾,将群众疏散到安全的地方。

  ……

  宜居宜业,是身居城市的居住者发自内心的渴盼。而建好一座城,犹如走好一盘棋,需要在众多路径中,寻找到一条最为合适、便捷的路径。

  下沙的发展日新月异,下沙的渴望也日益增长。下沙需要腾飞,更需要华丽转身。

  开发区的领导们懂得,在杭州市“构筑大城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决策中,下沙将是一个工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国际制造业基地,是人才科研优势凸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世纪大学科技城,是功能配备完善、城市个性鲜明的花园式生态型杭州副城。

  于是,一个个造城的奇迹在发生,一幕幕生活与创业的精彩故事正在悄然演绎。

  杭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的女工唐丽俊,生长在淳安县的一个小山村。1999年,当她来到下沙时,还只是一名20岁的淳安技校毕业生。

  当时,顶津公司缺20个季节工,一百多人应征,唐丽俊被录用了。杭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是大名鼎鼎的“康师傅”系列饮料生产基地。唐丽俊没有大学文凭,也没有任何工作资历,但是一进“康师傅”,她就给自己定下了硬任务,一定要成为“康师傅”的正式一员。凭着从小养成的吃苦精神,唐丽俊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

  叉车工一般是男性的天下,小唐为干好叉车工付出了双倍的努力。常常是当别人都下班了,她还在苦练技能,甚至连一般人都避而远之的叉车维修与保养,她都学得津津有味。

  她的技术提高很快,还学会了简单的检修与保养。过硬的技术,使她在这一岗位站稳了脚跟。

  唐丽俊,是个勤奋努力的女孩。在开叉车之余,她开始学习仓管员收发货业务。这样,她坚持一个月练习,就掌握了仓管员的工作流程。

  不过,长期以来,唐丽俊有一个难以泯灭的大学梦。刚到下沙时,她也曾经想到利用业余时间上大学。然而,下沙离杭州市区几十公里,怎么筹划,她总觉得不方便,最终只能打消这个念头。

  企业发展升级,离不开员工素质的提高。

  开发区的领导们看到,在下沙的企业中,有20万的外来务工者,一线年轻员工学历不高。他们的发展,就是企业的发展;他们的成长,就是开发区的成长。下沙有14所高校,何不利用这个广阔的舞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管委会果断决定,实施“蓝领成才”工程,开展与高校合作,实施人才培训工程。

  2003年,唐丽俊赶上了这班快车,她考上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人大专计算机专业,如愿以偿圆了大学梦。就这样,唐丽俊在“厂门口上了大学”。她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去攻读夜大,生活虽然忙碌,但觉得很充实。

  知识武装了她,给她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到2005年,唐丽俊竟然调任到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岗位。唐丽俊深刻地体会到:是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

  在下沙的企业中,像唐丽俊一样在“厂门口上了大学”的,还有一万多名工人。

  下沙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更塑造了人的精神之美。

  开发区越来越完善的配套设施,循环良好的创业环境,美丽生态的花园新城,让40万下沙居民的幸福感越来越高。

  历史告诉未来,幸福在于比较。

  下沙新城的崛起,给当地人带来了生活的巨大变迁。

  时尚的衣着,不失现代都市女性的典雅,这是下沙居民沈秋英给人的第一印象。

  从小在下沙农村长大的沈秋英,怎么也想不到,正是开发区的变化,让她改变了传统农村妇女在家务农、相夫教子的人生轨迹。

  二十多年前的下沙智格村,很小。村民沈秋英白天打工,放工后还要忙地里的活,一家人辛苦劳作一年,所得收入不过万元。

  回忆过去,沈秋英唏嘘不已。“过去下沙的环境也不好,全是泥路和石子路,到哪里都不方便,虽然下沙离杭州不远,但难得进几回城。88年生孩子的时候,由于泥巴路难走,交通不方便,我是被板车推到社区卫生院生的小孩。”

  现在可不一样,她说:“我的媳妇生小孩是哪里好,送到哪里去。”

  沈秋英的人生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呢?

  沈秋英说,1993年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后,村里的地块被纳入到了征用范围。

  现在的生活有多好呢?沈秋英说,村子变成了新城,她家已经有了两辆轿车,每年光收房子租金就有10万元,不仅个人富裕了,周边的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路宽了,楼高了,医院、学校、商场、超市,都建到了家门口。

  过去,沈秋英想买套新衣服很难,订制一套衣服就像是买了奢侈品,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下沙就有很多可以逛街的地方,没事的时候就去逛逛,什么都能买到。想去杭州逛街,沿着新开通的之江东路,十几分钟就到万象城了,很方便。

  物质条件丰富以后,沈秋英也开始追求自己的精神生活。周末的时候带上家人,约上朋友开着车去附近玩玩。她去了泰国,接下来还计划去欧洲旅游。沈秋英说,现在的生活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像沈秋英这样土生土长的下沙人,不仅见证了这片盐碱地的变迁,更折射出开发区的发展给下沙带来的巨大变化。

  沈秋英仅是下沙居民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她见证了开发区的转变,也完成了自己生活的蜕变。

  生活的精彩在于分享。

  随着下沙副城建设的推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杭州人,扎根下沙,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

  下沙的居民究竟有多幸福?这些幸福感又来自哪里?

  新杭州人陈文文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我最喜欢顺着沿江大道慢跑,空气清新,一边是壮阔的钱塘江,一边是大树绿荫。或者到金沙湖的人工沙滩,踩踩沙子,散散步,也是很舒服的。累了,还可以找家有情调的咖啡吧,悠闲地坐一会……”

  的确,下沙的环境非常优美。“道路两边都是风景线。”陈文文说,还有被称为杭州“最绿”的之江东路,顺着江堤蜿蜒,两旁大树林立,银杏、水杉、香樟,还有各个品种的灌木和花卉。大片大片的草坪上,孩子们快乐的奔跑。

  而湿地里成片成片的芦苇荡,更是吸引了很多野鸟们在这里安家。沿江的高档楼盘,高楼林立,平添了许多城市风光。在这里生活的居民,享受的是江景与湿地公园的双重景观。

  在下沙,不仅环境优美,还没有主城区居民所遭遇的堵车烦恼。在下沙高教园区毕业后,选择留在下沙创业的邓勇说,开发区道路宽敞、车也少,从下沙东到下沙西大约也只需要十几分钟。

  “作为公司,一定要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邓勇说,“在下沙,去上海、宁波、绍兴、温州等各个地方都非常方便,去机场开车只需要20分钟,还有机场大巴可以坐。”

  过去,从下沙到杭州主城区,仅有一条下沙路;2012年底,地铁1号线开通;2013年底,德胜快速路直达下沙;2015年“五一”期间,随着之江东路跨运河二通道桥通车,这条“最美沿江大道”将下沙与钱江新城无缝连接。

  沿着绿树成荫的沿江大道,从下沙一路驱车往西,过了跨运河二通道桥,再沿之江东路向西,十多分钟就到了钱江新城。除了沿江大道,下沙市民还可以通过同步开通的聚首路上下桥。下沙进一步融入杭城半小时生活圈。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地铁1号线的开通,下沙与主城区的联系进一步紧密。坐地铁到武林门25分钟,到客运中心站2站路6分钟,到火车东站15分钟。

  ……

  给邓勇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市民中心的投入使用,工商、税务、社保、房管等配套机构纷纷入驻,在市民中心可以办理各类事项近400项,开公司创业让邓勇经常要跑各个机构,市民中心办事的方便快捷,让他庆幸自己留在了下沙。

  “开发区的创业环境很好,机会多,还有政府对我们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资助,办事又方便。”如今,邓勇的公司已经步入正轨,发展势头不错,对于在下沙的生活,他充满了信心。

  ……

  除了这些,下沙居民在精神上也更加富裕了。

  拆迁之前,这里的居民过着单调的生活,他们的业余生活大多是,在晚饭后打麻将消耗时间。

  而如今,每天早晚广场的文化活动列入了他们的日程安排。他们不仅每天跳跳广场舞,社区里还经常搞搞纳凉晚会,文艺演出,以此来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那天晚上,在附近的市民广场,我们几位外地作家随着杭州作家溜达,果真有幸观赏到了一出社区的纳凉文艺晚会。

  还有,这里的房价才一平方两万元出头,这比起杭州市区五六万一平方来说,不知实惠了多少。

  更有意味的是,过去,下沙人去杭州城办事,从不愿承认自己来自下沙,认为说自己是下沙人,似乎就是“低人一等”。而如今,再向人介绍自己的身份时,则自豪地称自己就是“下沙人”。

  在如今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辞长作“下沙人”,绝不是人们的口头笑谈,而是发自内心的承诺。

  ……

  人们看到,在下沙钱塘江畔沙嘴地带,伴随着隆隆的桩机声,一个规模宏大的总部基地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之中。杭州东部湾总部基地,作为开发区重点建设的功能园区之一,将被打造成“创业创新”浙商企业总部基地。东部湾总部基地大楼共由五幢塔楼组成,楼高达198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目前,桩基任务已基本完成。预计2018年竣工后,将成为杭城东部钱塘江畔的标志性建筑。

  位于开发区中心区单元的金沙湖中央商务区,是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产业总部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对提升副城环境品位,促进开发区转型发展,都将发挥重要带动作用。

  地处钱塘江东部湾畔的下沙副城,占据了得天独厚的江湾湿地资源,在美丽副城建设史上挥写了精彩的一笔。

  钱塘江畔最美的“升级版”景观带,即将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尾声

  钱江潮如雪,横亘万古新。

  漫步于钱塘江畔,在这个激情的季节,看着潮水起伏万变,一次一次地澎湃,让人的惊羡之声不绝于耳;一次一次地排山倒海,倒海翻江……

  25年,下沙,一次次惊人的裂变!

  25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次次砥砺前行!

  书写着精彩,描绘着传奇。

  25年来,下沙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杭州开发区的空间是躯体,经济是血肉,那么下沙精神就是灵魂,是杭州开发区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全体杭州开发区人的精神家园和力量源泉。

  下沙人崇尚实干,崇尚行动。

  “十三五”开局,已经擂响战鼓;G20峰会,拉开机遇的大幕。下沙,再次走上了世界经济大潮的律动舞台。

  展望“十三五”,这个外商云集、名企林立的资深级国家开发区又一次站上创新转型的潮头。

  创新驱动基地。

  高端智造基地。

  创业创新港湾。

  美丽智慧副城。

  ……

  打造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引领区、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和一流的国际化新城。

  我们有理由期待,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定能够实现:

  与世界一起联动!

  与全球分享精彩!

  作者简介:

  裔兆宏,笔名金陵栖、照泓。江苏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责任编辑/卢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