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第三空间视角下党校图书馆的定位及其构建措施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3986
■罗世华/贵州省委党校

一、“第三空间”的内涵及其特征

“第三空间”最早出现在美国著名地理学家爱德华·索雅的著作《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中,他认为第三空间不同于物理空间(第一空间)和精神空间(第二空间),它包容两者,进而超越两者。而作为一个概念,是克里斯蒂娜·米昆达在奥地利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期望的概念》一书中提出来。具体而言,“第一空间”是居住场所,“第二空间”是工作场所,“第三空间”是情感精神之所,如酒吧、咖啡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书店、公园、沙龙等,是所有允许人停留、消遣、交流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地方。她相信,在第三空间里,人们的关系更加自由、平等。目前,“第三空间”图书馆的理念与模式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同,意在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并参与其中。比如伦敦陶尔哈姆莱茨区在2004年便关闭了12所公共图书馆,新建了7所地处闹市的集购物中心、成人教育、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概念商店,得到大家的欢迎与喜爱。国内第三空间图书馆的实践成果主要是上海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和深圳市罗湖社区的社区图书馆“悠·图书馆”等,获得了大众的一致好评。

二、党校图书馆发展的困境及其空间性的突显

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就大胆地指出:“在下一个20年(1980—2000年),现在的图书馆可能完全消失,只留下几个保存过去的印刷资源的机构。”现在已经是2019年,距离他“预言”的结果并没有出现。但是他的预言给我们图书馆人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作为图书馆人,依旧不能掉以轻心。面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提前筹划,把握好党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和前进的方向,积极为党校图书馆的发展出谋划策,拓展党校图书馆的生存空间。“在“图书馆消亡论”的威胁中,图书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和校园的中心建筑却在不断地新建和改造更新,内外环境越来越亲近公众,不断彰显作为场所、空间的价值,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专门的空间场所,类似于术业有专攻,大部分读者还是喜欢到图书馆去看书。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的心脏,应是读者所需要的空间,也应该是满足读者精神交流的第三空间。

三、党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第三空间”的内涵

当前,党校图书馆的的定位主要是为党校的教学、科研、理论宣讲、决策资政等服务,在党校事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功能。然而,党校系统图书馆尤其是市县级图书馆在为教学、科研、理论宣讲、决策资政服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次去某市级党校调研,发现该党校专职教师上学期去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次数平均不超过一次,导致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极低。究其原因,一是图书馆空间稍微有点窄,未能提供足够的借阅空间;二是图书馆资料室散发出陈旧的气味,影响了阅读的环境;三是图书馆许多纸质资料都已经有相应的电子版,可以满足教师备课和科研参考需要。而该党校一些学员则认为在党校学习,时间很紧,没有多少时间图书馆,或者即使想起来去借书,可是图书馆闭馆的时间较早,影响了借阅的兴趣。笔者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基层党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党校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值得一试。作为党校图书馆主要读者的来校培训轮训的干部学员,课业任务重,生活作风要求严格,他们需要一个可以自由惬意的安静阅读,可以热情的与人沟通,交流学业困惑与岗位疑惑,还可以体会到宽松舒适的文化氛围。

四、党校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的措施

(一)打破身份限制,打造平等的第三空间

党校图书馆里面,馆员与读者之间往往是一种师生关系,无疑有明显的区别。党校图书馆的读者类型,又细分成了专职教师、行政人员、在职研究生班学员、主体班学员、短期进修班学员等多个群体。身份不一样,借阅图书的数量、借阅图书的还书期限等情况都很不一样。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数字图书资源这一块,大部分党校对学员读者的开放度比较小,不利于学员读者查阅最新的参考资料。

  针对这样的情况,党校图书馆在打造第三空间的时候,有必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了解所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在这个基础上,党校图书馆一定要树立起馆员与读者之间平等的关系。馆员是党校图书馆提供综合服务的工作人员,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党校图书馆读者也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良好关系。另外,党校图书馆在构建第三空间的时候,应充分关注并关爱弱势群体,体现人文主义关怀。

(二)发挥党校图书馆馆员“工匠精神”,构建服务更加优质的第三空间

党校图书馆是由建筑、书籍、设备、馆员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为了适应党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构建,发挥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匠精神”,势在必行。“工匠精神”是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图书馆员的“工匠精神”则具体体现为与时俱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鼓励党校图书馆员完善既定的知识结构,学习心理学等相关常识。第三空间图书馆有一个特征便是:为人们提供心理上的抚慰和支持。党校图书馆要保证第三空间的这个特征能够得到凸显,有两个渠道:一是传统的方式,通过采购心理学类书籍供读者学习参考;二是提升馆员的知识结构,为来访读者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讲解。第二种方式,党校图书馆员尽力使用空闲的时间学习心理学知识,参与注册心理咨询师的相关专业考试,起到完善知识结构的作用,又能为第三空间图书馆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二是鼓励党校图书馆员爱岗敬业,并且保持做到持之以恒。党校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是一个新的举措,但是同时也面临很多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名图书馆员要树立爱岗敬业的理念,面对新的困难,要仔细琢磨每一件工作的程序,要用心服务每一个来访的读者。

(三)开展多元化服务,营造休闲为主的第三空间

1899年,凡勃伦发表《有闲阶级论》,认为休闲是一种积极学习、恢复活力的“美好的生活”。党校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最终目的也是希望把党校图书馆建设成为读者心目中既能够学习知识,又能够适当回复活力的空间和场所。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党校图书馆可以尽力开展多元化服务,营造一种以休闲为主的第三空间。

  一是拓展党校图书馆的社会交流功能。党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主题读书分享会、名家讲座、系列论坛、聚会沙龙、书评演讲等各类活动构建交流平台。比如贵州省委党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推出了“桐木岭论坛”系列讲座活动,邀请省内外名家分享他们的智慧,让学员既能够与名家近距离接触,又能拓宽自己的眼界,获得大众的一致好评。通过构建交流平台,让更多喜欢读书的人聚在一起,产生更大的社会交流影响力。

  二是积极拓展党校图书馆的休闲阅读功能。党校图书馆可以针对党校固定读者和潜在读者做一些阅读推广,除了常见的借书、阅报之外,还可以结合党校固定读者群体,比如针对民族干部培训班,可以跟班委联合主办一个关于民族团结与民族繁荣发展的书籍推介会,牢牢抓住这部分读者的眼球,既让学员读者学到了新的知识,又让学员读者合理利用了课余时间,何乐而不为呢?还可以针对妇女干部培训班学员读者的特点,进行女性专题书籍的分享会,既能够与女性读者的目前需求结合起来,又能够争取到部分新的学员读者的主动加入,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分享文字带来的力量。

  总之,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第三空间,是拓展党校图书馆服务于功能的重要措施,应早谋划,早实施,让党校图书馆事业更上一层楼,助推党校事业的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