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去亢头山采访。
这是一座城外的山,离城约二十余公里。车子出城不久,便在一座叫沙子坡的盘山公路上绕来绕去,缓缓地,如同一只负重的甲壳虫在爬行。
透过车窗,迎面扑来的是山野青翠欲滴的翠绿,间或,闪现一束束盛开的樱花。雪白的樱花,仿佛瞬间把我们沉静的心灵给点亮、刷新!我们兴奋地翻越一座山坳,眼前突然呈现出一片宽阔的台地。一条黑狗忽然从公路旁边一栋黑瓦屋里冲出来,犬声止住车轮。下了车,我们朝台地的深处走去。
台地里种植着150亩优良马铃薯,薯苗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像一块绿色的地毯铺在广阔的台地上。我们在地里找到采访的主人,他卷起裤腿,正弯腰在查看薯苗的生长。他叫向新定,二十五六岁年纪,面庞黑红,身材敦实,浑身透着一股使不完的劲!见到我们,他憨厚地笑笑。当他知道了我们的来意时,便带我们在一块被雨水冲洗得十分干净的石板上坐了下来,然后,慢慢地给我们讲述他创业的故事……
2
向新定从小就出生在湖南省龙山县塔泥乡板凳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里,一家四口人,生活困难。板凳村是一个极小极小的地方,小得几乎让人难以知晓。他那个寨子里共有八户人家,四十余人。因其地处武陵山脉复地高山林区,信息阻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个三不通的地方(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人们过着肩挑背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当他看到父亲母亲在烈日下挥汗劳作的艰辛场景时;每当他听到他(她)们在崎岖山路上艰难攀爬发出沉重的喘息声时;每当他看到寨上的哥哥姐妹们因贫穷而不得不辍学出门去打工时,他的眼里就含满泪水,并立志要好好读书,改变家乡贫穷面貌。后来,他就是怀揣着这个梦想,考上了大学。
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在茅坪乡亢头山上租了40亩土地,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搞起了中药材种植。他们住在山上一间破损简陋的旧烤烟房里,没有电灯,也没通公路,条件异常艰苦!一切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以及种子、肥料、农药等等都得靠人力从山下托运上来。严酷的自然环境,磨练着他们,考验着他们!面对困难,他们没有被吓倒,也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他们在山上扎下根来,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地在山上耕耘。翻地、播种、除草、施肥。饿了就扒几口冷饭,渴了就喝一顿山泉水,累了就躺在土地上歇息一会儿,一步步实践着自己的人生梦想!
3
然而,创业是艰难的。第一年,遇到大旱。土地开裂,旱魔肆虐,禾苗枯黄,眼看着辛辛苦苦培育种的苗即将被旱魔吞噬,他们心急如焚!他们日夜奔忙,天天从山下背水,抗旱保苗,还请来一些民工帮忙。背水是件苦差事,从山下到山上要爬二百多米的陡坡,他们的脚板打起了血泡,稚嫩的肩膀也磨破了皮,可他们咬着牙,坚持着、坚持着!干旱持续了四十多天,他们奋战了四十多天,虽然保住了苗,可到头来,还是亏损了6万多元。第一次创业就遭受了失败,这滋味虽然不好受,但他们没有气馁。
第二年,他们又雄心勃勃地在山下租了200亩土地,准备大干一场。然而,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可就在这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一天下午,他和同学雷健峰正在土地劳作时,突然接到一个噩耗,和他们一起创业的黎智衡同学在长沙不幸病逝。这个噩耗如同晴空霹雳,炸得他脑昏眼花,天旋地转。面对这个突然降临的灾难,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前几天,黎智衡因为他爷爷病重而匆匆赶回长沙,没想到,这一走,仅成了永别!
怎么会这样?!
怎么会这样?!
他捶胸痛问。想起黎智衡同学对他创业的大力支持,想起他们一起同窗苦读,一起劳动,一起吃苦,朝夕相处,命运与共,他不禁泪如雨下!壮志未酬,却命丧黄泉,这是何等的不幸,何等的悲哀啊!
向新定病倒了。雷健峰的父母得知噩耗后,也便催他立即回家了。一个刚刚起步的事业,正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却遭到毁灭的打击!命运就是这样挫折多变,严酷无情。向新定这个土家汉子,开始产生了绝望。他想他或许不是创业的料,吃不了这碗饭。他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黑暗的深谷,没有了光亮。他几乎快崩溃了,整日活在悲伤的痛苦中,精神萎靡,身子日渐消瘦。他的爱人见了,心里也无比怜惜,天天守候着他,安慰他,鼓励他。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关键时刻,县老科协的技术员黄成兴得知了向新定的情况,便及时找到他家里,向他了解情况,然后给县老科协领导做了汇报,老科协决定帮他。针对他的问题和困难,老科协做了决定:技术问题由老科协负责,资金问题由老科协牵头去找其他部门争取,在老科协的奔走呼号下,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农业局、就业局等单位都给予了资金和项目支持,使他又重新鼓起了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然而,最让他担心的是长沙黎智衡同学那笔投资款,他一个人投资了40万元,占整个投资的百分之六十,现在他人不在了,如果他爸妈撤资,那就无法搞下去了,加之去年又亏损了6万多元,后果不堪设想。这个担忧就像一块千斤巨石压在向新定的胸口,让他感到疼痛不安,这个冬天漫长而痛苦!
到了春天,眼看快到播种的季节,可他胸口的那块石头还没有搬开,他既痛苦又焦急。就在这时,黎智恒的父亲从长沙过来了。他在庄稼地里找到向新定,此刻,向新定正卷起裤腿,开着一辆耕土机在“隆隆”的耕地,身后还有20多个民工,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在堆土起垅,一片忙碌的景象。见到此情景时,老人沉痛的眼窝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当向新定见到老人时,心里感到又痛苦又紧张。老人看出了他的担忧,亲切地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我来不是撤资的,虽然智恒不在了,可这里还有他未完成的事业,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希望你继续坚持下去,把事业干成,这样智衡在九泉之下也才安心啊!”听了老人的话,向新定分外地激动,眼眶里立即涌出了泪水,压在胸口的那块石头也瞬间落地了,他不知说什么好,紧紧地握住老人的手!而后,老人详细地向他了解了他的创业情况,问他还有什么困难?他也如实地给老人作了陈述。当老人得知因天旱亏损了6万元时,他没有责怪他,而是安慰他,鼓励他,并答应亏损的钱帮他补上。随后老人还让向新定叫上所有的农民工们一起在茅坪街道上一家辣子鸡店里吃了一顿晚餐,感谢他们对孩子创业的支持!这使向新定万分感动!他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他也要把事业干成,这样才对得起老人,对得起逝去的同学,对得起老科协和所有关心他的人!
4
患难见真情,真情暖人心。向新定在最困难时获得了关爱,获得了帮助,获得了真情,温暖了他的心,使他重新鼓起了信心,增添了干劲!
2015年,为了扩大生产,他先后从亲朋好友那里再借来四十余万元,在老科协的帮助下,从河北安国药材大市场购进优良白术种子,创办了280亩白术标准化种植基地,老科协技术人员不顾年岁已高,冒严寒顶酷暑指导种植、除草、打药、防病治虫,全程跟踪服务。农忙时节,他经常在当地请农民工帮忙,因为他待人和气,从不拖欠工资,大家都喜欢帮他做工。当年收获白术250吨,实现销售收入75万元,获得利润12万元。但他不甘心止步,他想我现在卖的是鲜白术,钱被中间商赚去了,要是卖干白术利润就更高了,于是他起了建烘烤房的念头,想利用家住在华塘办事处华塘村四组岳母家的空坪隙地建120平方米的烘烤房。但城区占地建房管控比较严,手续难办。他为此事患愁。县老科协的杜会长闻讯后,不顾自己的脚痛(在一次下乡时右脚被崴伤),主动上门到国土、规划等部门讲清情况,又陪同部门的领导深入到现场查看,给予大学生创业支持。就这样加工厂房得以顺利建成,并及时投入了生产。
5
苦难对人不仅是一种磨练,但也是一种馈赠。向新定不仅品尝了创业艰难的苦味,但也收获了人世间的温暖和幸福!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感党恩。如今他致富了,可他没有忘记那些默默帮助过他的人,更没有忘记他立志创业的初衷!2016年1月,他创办了“龙山县发农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计划培育50亩白术种苗,可为农民提供白术良种300亩,采取提供种苗暂不收钱,让农民放心种植,年底收货时再扣回种苗款。他的热心,得到老百姓点赞,说:“他人年轻,可良心好!”。为解决药材种植“死苗”现象,他认真查阅资料,刻苦钻研,虚心向科技人员请教,不断地试验和探索,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防治的办法,克服了“死苗”现象发生。他还想利用现有的几百亩土地调整品种种植结构,开展轮作生产,这是彻底解决“死苗”最好的方式和途径。他向老科协技术人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科协又帮他跑县直部门汇报争取项目资金,引起了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石红梅的重视,在她的关心下,得到了县农业局技术推广中心的支持,无偿地给他投入了价值15万余元优良马铃薯种20.5吨,复合肥料7.5吨,解决了品种调整的燃眉之急。而今,150亩高标准地膜全覆盖马铃薯规范化栽培项目已全部种植完成。可望实现利润20余万元。时下,地里的薯苗长势健旺,绿油油的禾苗,在阵阵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层层碧浪,洋溢着兴奋,洋溢着喜悦,洋溢着丰收!
6
当我们采访完了,离开向新定,从亢头山上下来时,我的心里一直不平静,我被向新定创业的故事深深地吸引和感动!大学毕业,他没有去追寻“铁饭碗”,而是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家乡、艰苦创业。他怀着对家乡的深深热爱之情,在一块块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生命,播种着青春,播种着希冀!用真情和汗水浇灌出一朵执着绚丽的生命之花。
是什么力量在驱使着他呢?我反复地在寻思,在追寻!忽然,我想起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这或许就是向新定的精神写照吧!
责任编辑/彭中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