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1535
■贾晶晶/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整体不高,大学语文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担负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但是,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却并不乐观。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普遍不感兴趣,课堂上应付老师,课堂外零阅读、零思考的现象比比皆是,完全背离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初衷。大学语文教师如何既能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课后仍然愿意主动学习,持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笔者的几点看法如下。

一、结合专业和个人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高职院校培养的多为技术型应用人才,重“理”轻“文”是多数学生的共识,加上功利心理的影响,多数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停留在无用、浪费时间的层面上,行动上自然懈怠。授课教师在上第一节大学语文课时应该就大学语文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联性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大学语文并非毫无无用,而是和每个人的所学专业、未来发展紧密相关,大有用处。

  第一,大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大量阅读、鉴赏可以帮助大学生扎实文字基础,强化对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碎片化阅读和鲜少书写、联想输入法盛行的今天,大学语文学习的意义不言而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知识型高技能人才,绝不仅仅只是低等的技术工人,很多高职大学生提笔忘字、书写错误、不会表达,这让他们在学习、考试和求职的道路上障碍重重。大学语文教学从基础的字、词、句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对汉语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对于各个专业的高职大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学习,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出技能和文化双素质并重的大学生才能真正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大学生都必须通过大学语文潜移默化地影响实现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二,大学语文课程通过学习、鉴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性认识能力,提升理解力和共情力。现代大学生除了掌握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学会与人进行恰当的情感沟通,“文学即人学”,大学语文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对人生、人性的深刻把握。授课教师在鉴赏、品读文学作品的同时,应注意对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度解读,切忌就文学谈文学,能够教会学生如何深刻体会作品的情感和如何正确地表达情感是对大学语文教师的更高要求,只有将大学语文的“非功利性意义”真正转化成“功利性意义”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尤其在面向护理、幼儿教师、高铁乘务、空中乘务等含有情感服务内容在内的学生时,适当举例如何同未来服务对象进行情感沟通将会对学生产生更为直观的影响——大学语文课堂将会使学生明白在越来越注重服务体验的现代社会,只有善于共情的专业人才才能真正实现让人满意的服务体验——这是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额外收获。当然,这对大学语文教师的要求是全方位的。

  第三,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最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学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的讲解不能脱离作品的现实性,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既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高职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没有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没有实用性,与自己无关。教师如果能够在分析、解读作品的时候适当结合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实际,从人类共通情感的角度进行引导,学生就会明白大学语文的学习的意义更在于以古鉴今,通过文学作品见他人、见世界,最终看见我们自己。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人类共同的的情绪感悟和人生思索,从古至今相同、相通,静下心来品读作品可以让大学生获得心灵的丰富和成长,帮助他们跳出认知的枯井。大学语文学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调动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二、多感官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五感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从字词到句再到篇,阅读文章像外科医生搞解剖,将诗文一一肢解,大卸八块”,学生根本感受不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和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丰富情感。

  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语文课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应该敢于创新、尝试,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声音、图像、视频等穿插、灵活运用,例如诗歌作品的鉴赏可以通过朗诵的形式展开,散文作品的鉴赏可以通过图片、音乐展开,小说作品的鉴赏可以通过电影、电视片段展开,戏剧作品的鉴赏可以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展开。单纯的一言堂已经严重落伍,只有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对不同文体进行诠释,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唤醒大学生深深沉睡于手机游戏中的五感。诗歌训练听觉,散文训练视觉,戏剧、小说训练感受力,只有在充分调动所有感官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真正感受文学之美。教师在学生发现文学之美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包括日常审美、情感之美等各种美的形式,潜移默化中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现了一次高度的升华。

  大学语文教师功夫在课外,既要做到有深厚的人文知识积累,课堂上可以厚积薄发,又要搜集大量试听文学资料,结合课本选取作品,以丰盛的文学形式呈献给学生。《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等脍炙人口的电视节目均可作为视听资料的首选。在科技日新月异,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课堂应该是现代化的课堂,多样化的课堂。

三、鼓励、引导学生课外下功夫

大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热爱,让他们在课下愿意自觉、主动地把阅读作为他们的爱好,通过阅读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可是,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90分钟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如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主动阅读不仅是大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是学校、管理机构和全社会应该花费心力去思考和落实的重点、难点。

  具体而言,授课教师可以利用每次课前10分钟开展阅读分享,鼓励学生把每周的阅读体会和大家交流;大学语文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应尽量避免对死记硬背文学知识点的传统考核方式,可以通过写读后感、观后感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打分多少可以根据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多少进行评定;各学院系部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并充分利用晚自习和周末时间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并对阅读量大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学校教务部门可牵头团委、图书馆、宣传等部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充分利用现有图书馆资源推广大学生阅读,营造全院的良好阅读氛围,真正将大学语文的课外学习持续开展下去。

  总之,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它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更好地面向职业,面向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全球掀起“汉语热”的今天,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重大,要想真正实现大学语文教学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它考验着我们的热情和能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