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儿女英雄传》中动结式的语义特点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1442
■Olabinjo Yewande Mulikat(语嫣)/苏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中动结式补语由述语动词和结果补语组成。所说的结果的形式一般来说是动词或者形容词构成的。 结果补语中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在语义上观看与前面的动词没有并列关系,而它们之间是补充说明关系,亦即后面补充说明前面动词行为产生的结果。动结式标准语义分析如下:

  

  用最简单的一句动结式述补结构解释上面的语义成分:

  小刘吃饱了。 小刘 + Vt +C

  这句中动词能够引起两分别句:“他吃。” “他饱”

  按提出的语义成分分析:

  

  “小刘饱。”也是一样的成分。

  

  这两个成分混在一起成为:

  

  

  按动结式结构内部的语义成分,我们可以断动结式一半体现三种语义关系的标准: V + 结构 /状态 / 程度,这些关系是做补充功能的。结构中充当动结式的动词通常具有其本身所表意的特点。动结式中的动词所表达是动作行为的起点儿,而补语是表示该行为造成的状态、程度或结果。大部分情况下V1 是致使动词,致使动词在动结式经常影响到某个体然后使其改变状态或者导致并引起某个结果。如下列中的 “扭” 使 “钥匙断 ” ,“断” 作为动作结果。

  ①他便用手扭断了锁进去。(第七回)

  充当动结式中的补语一般表示前面一个动作引起的结果、状态或程度,即都表示三种语义特征:表示完成义、表示具体结果或状态变化、表示一种虚化的结果义。

  (1)有完成义的充当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完成,表此意动词的实义虚化以表完成性的,在《儿女英雄传》中这种词有多样的,如住、着、牢、肯、成等。

  ②我看你也是人家一个女孩儿,你难道就能甘心忍受不成?(第七回)

  (2)表示结果或状态变化。表该意有动词和形容词来构成的,则指出动作行为的发生指导的相应的结果。形容词虽然表示的是事物的属性,但是在动结式中的作用下可以使事物的性质或状态发生变化。

  (3)表示一种虚化的结果义。所称虚化的结果义指动词后充当补语的词失去了一部分其原有的本意,然后表出一种抽象结果义。于《儿女英雄传》表这种成分多见于否定结构,如:肯、着、成、过等。

  ③那书办道:“这一案断乎办不得。例上杀死一家三命,拿不着凶手,本官就是偌大的处分。(第十一回)

一、动结式中补语语义指向的特征

本文所谓补语语义指向是补语在语义上指某一个句法成分,而与当成分发生直接关系。 从语义指向角度分析补语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补语可以分为三种:补语指向受事、补语指向施事、补语指向动词。

  补语指动词。在句法上,句中动词和补语发生直接关系,而补语只同动词发生关系,则把说明动词行为作为其主要任务。句中“C”的语义指向不与任何句中的其他体词性,而是指“V”的,并一般表示意思是动词本身的结果、动词的评价或者动作完成。

  ①一时大家乐的,就连笑也笑不及。(第三十五回)

  ②看毕,顺着大殿房脊,回到那禅堂东院,从房上跳将下来。(第六回)

  ③面上写了“褚宅家信”,又写上“内信送至二十八棵红柳树邓九太爷宝庄问交舍亲褚一官查收”,写明年月,用了图书,收好。(第二回)

  ①和③中的 “不及” 、“好” 表动作的评价义即“不及” 说明动作不实现的,“好” 表示动作的实现按要求的准;②的“毕” 表示动作的完成义。

  指受事补语。本文所指的 “受事”是 句中的 “客事”。所谓指受补语便是语义指向受事的补语。动结式中的补语在语义上说明受事者经过行为后的所表出的状态,即施事通过V的动作使受事者产生C的 动作、状态变化亦即A引起动作 B 表出补语状态。受事可以出现于宾语或主语位置。《儿女英雄传》中动结式指受补语的结构形式包括:Vt+ Vi、Vt+ Vi+ O、Vt+ A、Vt+ A+ O、Vi+ Vi 、Vi+ Vi+ O、Vi+A+O、Vi+ A、Vt+ O +不+ Vi、Vt+O+不+A、Vt+不+Vi、Vt+不+A、Vt+O+不+V等。例子如:

  ④末后,大师傅翻箱倒笼找出小拇指头儿壮的一支真金镯子来,想着要给他带在手。。。第六回

  ⑤听得他那位萧史卿这半日倒像推翻了核桃车子一般,总不曾住话。(第三十六回)

  ⑥这边三个贼听得,一齐回头看时,见房上那个跌了下来,一则怕跌坏了他。(第三十一回)

  指施补语。指向施事表示施事发生V动作的结果,当情况下补语和施事发生直接关系。动结式指施补语的结构形式包括:Vt+ Vi、Vt+ Vi+ O、Vt+ A、Vt+ A + O、Vi+ Vi 、Vi+ Vi + O、Vi + A+O、Vi + A、Vt +O +不+ Vi、Vt +不+ A、Vt +不+Vi 等。

  ⑦前头全副执事摆开,众材官摆队的摆队,扶轿的扶轿,马头上三声大炮,簇拥着钦差那顶大轿,浩浩荡荡,雅雀无声,奔了淮城东门而来。(第十三回)

  ⑧却说那公子立起身来,站稳了,便把两只手倒转来,扶定那弓面子,跟了女子一步步的踱进房来。(第六回)

  ⑨跑堂儿的走后,那女子进房去,先将门上的布帘儿高高的吊起来,然后把那张柳木圈椅挪到当门,就在椅儿上坐定。(第三回)

二、时间特征语义分析

动结式在语义上有很强的时间特征,而我们可以使用具有的时间特点给动结式分类。 看V C之间的起点、终点,以V是否结束之后才出现C补语?Chang (1993)认为 动结式中的补语必须具有状态的强制性起点,而其C在V的动作开始后才启动的。 我们都同意他的观点,按时间关系就可以分现代汉语动结式中VC之间为三类特征: 时间重叠、时间互补、时间分离。用下面的时间图式解释: (———>)用代表时间、(I)代表时间结束或开始的标志。

  ⅰ时间重叠:

  V1 :——>

  补 语(C)I———>

  ⅱ时间互补:

  V1 :——I

  补 语(C)I———>

  ⅲ时间分离:

  V1 :——I

  补 语(C)I———>

  例如:

  ⑩暗里魂消骂苦了他,他还作春梦呢! (第三十二回)

  上面⑩句中的 V和C 的时间顺序我们可以归纳为时间重叠或者时间互补。用时间重叠便是说 ‘还没骂完人,人便已经开始哭了’。 另外情况下:‘人被骂完立马开始哭了’,这么个情况叫做时间互补。 这种句子不能提出时间分离的情况,在一个框下骂完了后隔了一段时间才开始哭。

  ?且说那女子把那石头撂倒在平地上,用右手推着一转,找着那个关眼儿,伸进两个指头去勾住了。(第三回)

  ?例上杀死一家三命,拿不着凶手,本官就是偌大的处分。(第十一回)

  ?只能有时间互补顺序,和?可以有时间互补或者时间分离。

  我们也要考虑VC之间的语义关系的时间特征。 王鑫(2003)使用时间特征把动结式分为三种类型:持续过程动结式、持续完成动结式、瞬间实现动结式。照我们所理解,用为归纳的表准是:一、VC之间是否有结果实现。二、它们之间是否有持续性的。三、它们有没有固定的终点。 具有结果实现和持续特征为持续过程动结式;瞬间实现动结式的语义特征以有结果实现加上固定终点;具有全三个标准称为持续完成动结式。

  持续过程的动结式结构中,从V开始到C的结果实现是通过一个过程的,而结果的实现没有固定的时间终点。可以实现于V离起后的任何一点,因此它的终点比较清弱。 从下面的图我们可以注意到结果实现的过程是一步一步的。

  

  图1

  该类别的补语大多由形容词充当,如:长大、加长、打扫干净等的动结式结构。具体而言,“长大” 中人物需要无限时间的延续行为才得到“大” 那么一个结果,结果也并没有固定的终点。它们的起点比终点更明确。例如:

  ?你们都是金枝玉叶,天子脚底下长大了的,可到那儿听这些去呢?(第三十三回)

  ?这个当儿,越耗雨越不住,雨越不住水越加长,又从别人的上段工上开了个小口子。(第一回)

  持续完成的动结式。具有很强的终点,一般来说有内在的自然终结点。它的延续时间也是固定的,过了持续阶段后就到达终时点。它强调的是动作的实现的终点,因此其起点比较弱。和其他语法成分如 “了” 和时量短语配合时, 在语义上它们一般还是强调动作结果的发生时间。 与 “不” 结合也是说明动作非到达目的结果的意义。

  

  图2

  ?看毕,顺着大殿房脊,回到那禅堂东院,从房上跳将下来。(第六回)

  ?“你瞧,这是我们商量着给你众人拟出来的奖赏单子,打算请老爷、太太看了好施恩。(第三十六回)

  瞬间实现的动结式。根据王鑫(2003),这部动结式的最大的特点便在于其瞬间性,即起点和终点重合在一起的。就是说,其具有很明显的结果实现和固定的终点,可是持续性都不体现。 V的行为由立刻改变状态成另一个状态,并不强调动作行为的起点以及续断,语义重心便在结果上。《儿女英雄传》中我们发现这种动结式,书中结构除了“VC”形式以外,也有出现 V一个C形式,以 VC中间插入数量词 “一个”时,“一个”强调的是动作的数量而不跟结果实现有任何关系 。

  ?那女子眼明手快,连忙丢下杠子,拿出那把刀来,往上一架,棍沉刀软,将将的抵一个住。第六回

  ?且说那女子把那石头撂倒在平地上,用右手推着一转,找着那个关眼儿,伸进两个指头去勾住了。(第三回)

  关于上面的分类, 本文支持持续过程动结式、持续完成动结式的分类和结式,不过对于瞬间实现动结式,本文为起点和终点不能实现在同一个时间。瞬间实现的起点属于上面第一种起点类型——时间重叠,虽然结构中强调的是结果的终点但是起点和终点不可能混合在一起。举例而讲,“拿走” 中的V和C,虽然在语义上我们可以说两个之间的实现时间很密切,但是要先V才实现C当然V没有结束就发生C,而其如V没有开始C不可能实现。看下面

  拿走

  拿:——>

  走I——>

三、动结式结构[V+ C]的语义指向关系

动结式结构有[V1 + V2]结构时,整个动结式中的动作与其产生的结果或状态都必须选择一个具体的语义对象,按照V1或补语V2所选择的对象,我们可以把动结式分为三种情况:I. [V+C]指向同一对象:该情况下[V+C]相当有一个具体对象,即V1动作和C的结果或状态变化影响的物体都一致。该物体一般是句中的主语,主语做某个动作而受到某个结果或状态。 如:

  ?前在浙江,但见那些办工的官员实在辛勤苦累。(第十三回)

  ?跑堂儿的走后,那女子进房去,先将门上的布帘儿高高的吊起来,然后把那张柳木圈椅挪到当门,就在椅儿上坐定。(第三回)

  

  图3

  II.[V]和[C ]的指向不一致:这情况下[V]和[C]选说明的物体都分开的,V可以选主语为对象,而C指向客事说明 ,但是不管选那个对象还是V引起了C 的动作或状态变化。下面21的句中, “骂” 指向施事者“魂消” 而“哭” 指的是受事者 “他”。这种V和C的指向关系最常见。

  宝宝哭醒了妈妈。

  结构分析:

  

  图4

  语义分析:(见图5)

  为了成立一句话, 第二句中的开头短语必须下降并承认另一位置,原来由于不同句子的,而为能够完全融合成一

  

  图5

  (上面的表中S =句子、Ti =语迹、VP=动词性短语、T’=时态短语、NP=名词性短语、N=名词、V=动词)个句子第二句话的主语得往下移到宾语位置。

  ?看不得面子上只管写得是好话,暗里魂消骂苦了他,他还作春梦呢!(第三十二回)

  ?说:“莫不是我们在青云堡住着,九公把他找来演锤给我们看,看他一锤打碎了一块大石头的那人?” (第三十八回)

  III. 第三种情况有 Chang(1993)提出的,他认为在一个结构中[V1]或者[V2]可以指向不存在于结构里的抽象。他举的例子如下,句中的 V1 “打”客事是一个不存在句中的 “人” 。

  ?张三打(人)断了棍子。

  本文认为第三类情况与的二类情况差不多,两句为了彻底融合成一,前句中的客事得消息让着两句子融汇,而且因为两个句子有同一的主语一个也得被淘汰了才能成一个完成句。看下语义分析。

  

  图6

  语义分析:(见图6)

四、结语

本文使用不同的分析法给动结式分类,我们主要分析《儿女英雄传》中所出现的动结式,因此论文所采用的例子由该书中的。在论文中,我们使用‘动结式中补语语义指向的特征’、‘时间特征语义分析’、‘“死”、“煞”、“杀”补语语义特点’、‘动结式结构[V+C]的语义指向关系’四个方面描出动结式通常表出的意义。从‘动结式中补语语义指向的特征’角度分成补语指动词、指受事补语、指施补语 ,三类。从时间特征语义分析 :时间重叠、时间互补、时间分离、持续过程动结式、持续完成动结式。动结式结构[V+ C]的语义指向关系:[V+C]指向同一对象、[V]和[C ]的指向不一致。

  注释:

  ① Chang Shen-Min).《 V+Qi(-Lai)Compounds in Mandarin Chinese》[J].The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Society of R.O.C,1993.

  ②王鑫.有关“动1 +动2”类动结式的几个问题[D].山西:山西大学,20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