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时代和历史的背景一直笼罩在每一个人物的身后,其间反映的我国城乡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前后长达十年间的社会历史风貌,更是映射在每一个人,甚至是每一个家庭和家族身上。在文中叙述了孙少安、孙少平从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再到成年时期的一系列故事。
《平凡的世界》中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有典型的农村妇女葛秀莲、孙兰花等,还有新思想和旧传统相结合的矛盾者田润叶,而她的妹妹田晓霞则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时代知识女性的形象,于少平来说是一位完美的恋人,于田福军来是一个令人骄傲的女儿,于领导同事来说更是一名称职的新闻记者。正是这样一个接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却在工作岗位的奋斗中随着洪水永远地消逝了。我们为之流泪,为之惋惜,但从深层的社会和心理层面上分析,田晓霞的悲剧结局似乎在那个时代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田晓霞的死,包含着时代的无奈之感和作者自身的创作影响。
一、理想撞上现实的“头破血流”
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田晓霞从小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性格开朗活泼,可爱善良,应该是《平凡的世界》中塑造出的最美好、无暇,也是最为理想化的人物,可以说田晓霞是一位在新时代和新环境下茁壮成长的现代知识女性,她具有现代知识女青年的浪漫、率直、坚强的性格品质,在田晓霞与孙少平交流和对话的故事情节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田晓霞的理想抱负与壮志豪情。当田晓霞步入大学的殿堂之后,便成为了孙少平的人生导师,在孙少平历经困境时给予鼓舞,当孙少平由县城走向城市的过中,田晓霞更是对其进行了人生引领,不断引领和指导孙少平走向成熟。当田晓霞大学毕业成为一名记者时,她以其坚强的性格,呈现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并在抗洪抢险的新闻报道中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从整体上看来,田晓霞是《平凡的世界》中一位很不平凡的女性。文中的每个人物,至少是田晓霞的同龄人们,几乎都在生活的痛苦中挣扎:孙少平高中毕业之后当了一个挖煤工人;好友金波与藏族女孩相恋后违规退役;而郝红梅则出身贫苦,因偷窃与恋人顾养民中断关系。反而观之,晓霞则是出身优渥、有契合的工作、完美的爱情和独立渊博的条件。她和少平之间的爱情以及她带给少平的温暖和关爱,更是超乎了贫富与阶级身份的界线,达到了一种近乎高尚的人格。显然这样理想的人物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是不合适的。
虽然田晓霞和孙少平爱情在我们看来如此美好,但他们的爱情注定没有结局。家庭出身是少平永远无法改变的印记,市长的女儿和挖煤工人这样巨大的出身的差距,注定了他们永远无法走到一起,他们如此炽热的爱情之中有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是现实的鸿沟,也是理想的障碍。在他们生活着的这样一个平凡的世界里,理想终究还是让位给了现实。再次,知识的差异和思考的深度也是无形中阻挡了晓霞和少平的一大障碍。高中毕业没能上大学的少平和大学毕业并进入报社工作的晓霞在生活中的共同语言只会越来越少,能够维持爱情和爱恋的浓烈的感情的情愫会随着时间的消磨慢慢褪色。
与其说是路遥将田晓霞写死了,不如说是时代将田晓霞的命运决定了。与其说路遥残忍地把田晓霞从孙少平身边夺走,不如说路遥为我们保留了最后一点美好。假如田晓霞和孙少平最后不是因为死亡分离,而是因为家庭、阶级亦或是茶米油盐的琐事而无法走到一起,我想这可能对于读者来说是更加残酷的结局。路遥通过田晓霞的死,来让我们回到了现实的世界,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一个令人痛苦的真实的世界。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田晓霞的命运也反映了贯穿于《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个关键的主题:生活就是我们以为苦难已经结束了,美好的生活即将到来的时候,却没料到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另一个开始。路遥把田晓霞塑造得太过美好和动人,以至于我们无法想象她和少平在一起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而只有晓霞悲剧性地离去,少平才能真正地去找寻属于自己的平凡的生活,回归到最真实的本态。从某种程度上说,田晓霞造就了孙少平,她在少平在煤矿上工作时也依然坚持鼓励少平读书看报、提高自己的眼界和修养,更在父亲田福军、其他家人、同学和同事面前极力证明少平的优秀和能干,让恋人的“掏炭的男人”的身份显得不是那么地重要。田晓霞出现的使命就是带领着孙少平走出阴霾,走出自卑,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成长为能够与田晓霞肩并肩的成熟稳重的男性。而随着少平的改变,田晓霞的使命也圆满地完成了。她在《平凡的世界》中成为了帮助孙少平这个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的重要人物,也成功地定格在了美好的青春岁月,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美好的遐想。
二、路遥和他的“影子”
田晓霞的美好与理想的形象深深使我们动容,而她也成为了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中重要的精神支柱。路遥在随笔集《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过:田晓霞带给他的影响很大。而究其原因,我认为在《平凡的世界》里的少平就带有青年时期的路遥的影子。贫穷是陕北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人生活的代名词。路遥和少平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孩子,一辈子生活在黄土高坡之上,经历了中国人民最贫穷、最苦涩的成长时期。而路遥还经历过了“过继”这样被亲生父母抛弃的痛楚,他本人的现实经历甚至比孙少平还要残酷。
而成年后路遥的情感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相濡以沫的妻子林达也因作家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的日夜颠倒的作息而离开了路遥,不愿意放弃写作的路遥只能无奈而伤感地接受了妻子的离开,而后孤独的生活,直到生命的终结。
而田晓霞对于少平来说象征着什么?她象征着富裕与知识、高尚与温暖,象征着少平所渴望的一切美好。在那样一个贫苦的年代里,幸福和美好的生活时人人都渴望的。正面的田晓霞不嫌贫爱富,反面的郝红梅爱慕虚荣,而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离不开“贫穷”这两个字,这也正是路遥这一代人的缩影。是路遥所在的贫乏的年代写“死”了田晓霞,是个人成长的痛苦使得路遥不敢下笔将孙少平和田晓霞写到一起,让他们拥有一个美满的结局。无论路遥有再辽阔的想象力,他没见过、没经历过的美好,都很难出现在他的笔下。是作家幸福感的缺失造就了田晓霞的悲剧结局,也是这样幸福感的缺失,才让我们看到了田晓霞以外的残酷而平凡的,却又无比真实的世界。
路遥不管漂泊到哪里,心永远都贴着黄土地。他的文笔不算华丽,也不算惊艳,但他胜在用自己朴素的文笔描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步一步走入一个个平凡人的心里,一步一步地打动了我们的心。《平凡的世界》中虽然一直笼罩着路遥不幸的影子,但正是这股不幸的影子造就了路遥的伟大,也造就了《平凡的世界》的宏伟与真实。
三、结语
在理想中,我们可以追求一切无暇的、完美的事物;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必须面对一个缺憾的、平凡的世界。这也许就是《平凡的世界》真正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不平凡的真理。我们在追寻田晓霞的悲剧结局的同时,不仅看到了时代的牵制和作家的个人经历的影响,同时也看到了这种悲剧结局的合理性,造就出了《平凡的世界》如此多的情感共鸣。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田晓霞完成了属于她的使命,同时她的死也表现了文学的悲剧美,而正是这种悲剧美,让我们永远记住了她,记住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黄原上,永远有这么一张甜美的笑脸,有一位如此独立自主的女性定格在了这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