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最美村医周松勃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0916
刘剑新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因为同样有济世救人之悲心。一种严谨的敬业,你把庸常的工作变得神圣;一份真切的仁爱,你成为乡亲们身边最贴心的120。你背着医药箱行走在乡路上朴厚的背影,成为了一个平凡的职业令人仰望的丰碑。”

  ——摘自2014“感动河北”年度人物“最美乡村医生”周松勃的颁奖辞。

  涿州市刁窝乡刁四村卫生所北房前面,有一株丛生的罕见奇葩。这株由高大柿树映衬的红王子锦带,初夏舒瓣吐蕊,释放馥郁清芬,花色胭脂红,光艳夺目,虽非绶带,却似绶带。对面南墙上书写着醒目的“人道·博爱·奉献”。这六字真言,不恰是最美乡村医生周松勃灵动的写照么?

  红王子锦带花团锦簇,周松勃伟绩誉满神州。2010年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13年被卫生部、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医生·特别关注奖”;2014年被河北省评为“十佳乡村医生”,荣获2014“感动河北”年度人物等十几项称号。

  1

  周松勃,1962年出生于涿州历史上有名的周家大院。他的祖上,每逢荒年灾月,总要搭粥棚舍粥。附近穷苦乡民纷纷赶来喝粥,佐以小吃、凉菜。乡民对周家的慈善之举感激不已,称其祖上为“周善人”。周家不仅是慈善之家,而且是书香门第。曾先后出过举人和秀才。周松勃的祖母和母亲也熟读诗书,宗儒尊佛崇道。他作为周氏在涿州支脉的第十代传人,自幼天资聪颖,喜好读书。

  周松勃在本地读完高中,开始拜师学习木匠手艺。他尊师好学,苦练本领。所做家具,不论组合衣柜,还是桌椅板凳,妻子每次运到集市,不但很快销售一空,而且价格合理。他这木匠活儿一干就是八个年头,不曾停歇。八年间,他见缝插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翻阅祖上留下来的书卷。

  无独有偶,国画大师白石翁在成为画家之前,也干了八个年头的木匠活儿。如此巧合的人生阅历,极大地触动了他的心灵;于是,一个大胆地念头油然而生:弃木匠改行学医。他的这个想法,曾遭到乡邻、发小和同学们的反对。皆因他做的木匠活儿已有名气,收入也不错。他的父亲却予以支持,并将传家的药方交给他。1987年,他正式拜名医褚孝通为师,从而走上了乡村医生的道路。

  2

  周松勃行医近30年来,坚持“全天候”出诊。夜里只要有人来敲门或者打来电话,他立刻骑上自行车,风雨无阻的在第一时间赶到患者家中。他说,“夜里来求医的,都是让咱去救命的。”

  2011年的一天晚上,他病了,正在输液。这时电话铃忽然响了。“学校的一个女学生把一瓶‘氯硝安定全吃了。”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刻拔掉手臂上的针管,拿上胃管和急救药品,火速朝学校跑去。那夜,正下着雨,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三公里外的那所学校,直到把女学生胃里吞的药全部抽出来,才松了一口气。

  做为乡村医生,周松勃多年来坚持到乡亲们的床头看病。他要求自己做到:让群众小病快速看,急病快速转,大病勤探望的原则。73岁的刘凤英患糖尿病多年,出现了冠心病、眼睛失明、皮肤溃烂等并发症。他和妻子每隔三天就带着自制的药水去给老人洗脚、检查身体。

  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老百姓身边的“120”。他的足迹遍布附近一百多个行政村,诊治患者百余万人次。他精心整理记录下的医疗病历档案219本共40多万份。现在他手中有九百多张患者的欠条,累计近50万元。对那些特困户的欠条,他甚至还主动销毁了,减免贫困患者的医疗费不计其数。

  周松勃身上闪耀着德信的光泽。他以仁爱博爱的医德,精湛高超的医术,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践行着一名乡村医生的职责与担当。

  3

  周松勃把救死扶伤、扶危济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第一要务。

  他的贤内助刘翠芳告诉笔者,这些年他没有安静地看完过一集电视连续剧;吃饭时,只要有病人来看病,有家属来请他出诊,拔腿就走;就连过大年,他照样出诊。

  他告诉笔者,村民张德泽老伴75岁那年,突发重病,被一名医生诊断为没治了,于是家人给她穿上了装裹衣裳。由于一息尚存,她的一个儿子跑去请他。他用听诊器谛听,心房仍在微弱地跳动;再量血压,高压60,低压为0。他断定老太太得的是肺炎,因高烧导致晕厥。他让老太太的儿子,火速去小卖部买来冰袋,给老人腋下敷上。随后返回家中,拿来酒精擦拭,使之体温速降,同时予以输液。经过一个小时抢救,老太太醒过来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要干嘛呀”。这时,他吩咐这家人,给老人脱去装裹衣裳,护送去诊所住下。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老太太康复了。

  这件事过去没几天,有一日,周松勃在诊所里听到了高跷会的鼓乐之声。不大一会儿,高跷会来到了他的诊所。原来,这是老太太的晚辈为感谢救命之恩,特地请来的民间艺术团。那日,在乡亲们的簇拥下,他们给周松勃戴上了大红花,献上了感谢信,同时燃起了震天的鞭炮。

  近年来,周松勃的感人事迹,被国内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涵盖面之广,宣传力度之大,在涿州前所未有。

  4

  周松勃,这位130万乡村医生中的普通一员,在小诊所完成了人生的大梦想。“我要让群众花小钱看大病,就是没钱也要看病。”这掷地有声的语言,发自肺腑的心曲,表现出他的高尚的心灵世界。

  周松勃的仁心仁术,感动了无数人,也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

  你听:“病人一流泪,他也老流泪。”这是村卫生所护士霍云霞的声音。

  你听:“我家的电话本,他是第一页的第一人。”这是村民李忠的声音。

  然而,女儿周倩却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妻子刘翠芳也说,“他可不顾家了。”

  通过护士、村民、女儿、妻子最朴实而鲜活、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诗化地描摹了周松勃生活中的不同侧面,使我们深深地感悟到周松勃高尚的医风医德和执著于行医的高贵品格。

  5

  周松勃宛若一株美兮善兮的绿树。我从这株蓊郁而伟岸的绿树上,摘取关于其人其妻的几片翠叶献给你们,一同分享那份温馨,那份博爱。

  周松勃说,自从妻子来到他家,没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妻子同为诊所的大夫,既要看病,又要打理卫生所上下十几口人的吃饭问题和全家老小的起居。

  周松勃眼里噙着泪,接着说,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2012年国庆节后,他和妻子专程去保定市红十字会,签定无偿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协议。这件事情三个女儿开始都持反对态度,“你们就是个村医,思想用得着那么先进么”?经过多次召开家庭会议,终于做通了孩子们的思想工作,在父母遗体捐赠意向书上签了字。

  周松勃夫妻以博爱的胸怀,成为2012年以来中国首例夫妻同时签定捐赠遗体的志愿者。他牢记父亲说过的“生命有限,胸怀无限”的话语。

  红花需要绿叶衬。他的这位生活上的贤内助,事业上的好帮手,2012年曾获保定市“三八”红旗手、“保定好人”等荣誉称号。夫妻二人是比翼齐飞的金凤凰,翩跹于单调而瑰丽的乡村诊所。

  周松勃既是一位“从平凡中创造出奇伟”的最美乡村医生,我们也可以恰如其分的称他为:集大情大爱、大仁大义、大孝大顺于一身的乡村医生!

  责任编辑/卢 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