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公元二千零八年,惠州。
有一件事情令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特别的头痛。
这一年的新春将至,惠州人在除旧迎新的礼炮声中,迎来了中央文明委颁发的“全国文明城市”的金色牌匾。
此时,市教育局局长范中杰很拘谨地坐在市领导面前,汇报着一件与文明惠州极不和谐的事情。
范中杰说:“惠州曾经有一所由4个集团办起来的贵族学校,到2003年,由于财务出现危机,学校面临破产的危机,最后被4个集团之一的大连振邦集团收购,并且背负着2亿元的债务。尽管如此,学校还是经过努力,在2004年3月得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为具有独立颁发大专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也是第一所惠州民办高等院校。”
市领导嘉许地点了点头,表示肯定。
此时,范中杰面露难色、吞吞吐吐道:
“可是,大连振邦集团如今承受不了学校重负的拖累,不打算再干了……”
礼花还在灿烂,乐曲依然酣畅。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听完范中杰的汇报后,眉头紧锁了起来。
“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市领导单刀直入地问,且容不得范局长半点的犹豫。
“即然人家不愿干了,自然是有干不下去的坎,再说强扭的瓜也甜不了。”范中杰很干脆地说:“找个惠州本土的实业家干!”
“谁?”满座的领导们异口同声地问。
“姚梅发!”范中杰掷地有声道。
第一乐章:少年情结
姚梅发出生在一个五姊妹的农民家庭。姚梅发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妹,命运注定他是姚家的顶梁柱。
1971年,老父亲身患喉癌,那时,姚梅发正读初中。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深更半夜地到十几里外的横沥、矮陂去为父亲找药。为了让父亲久病的身体能够得到调剂,他怀揣着三毛钱,大清早地去排队为父亲买猪心。
1973年7月,那是个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的下雨天。15岁的姚梅发把100多只鸭子赶进圈后,老父亲便催着正在读高中二年级的姚梅发连夜赶回水口中学,父亲不忍心儿子耽误学业。看着日渐病重的父亲,姚梅发想留在父亲的身边,第六感觉警示着家里将要发生什么事……
第二天,姚梅发又一路从学校哭喊着回来。因为老父亲不忍心拖累家人,独自了断生命,撒手人寰了。
姚梅发至今还记得,家里到信用社贷了100元钱,为操劳一生的老父亲买了一口棺材。
姚梅发从此辍学了。辍学的时间离他高中毕业仅差一个月。他必须回家承担起一个男子汉的责任,尽管他还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
姚梅发想教书,去当个数学老师。生产队研究后,决定让姚梅发去小学先当代课老师。当他把所有的交接工作都办完了之后,结果去学校的却是别人……
不甘忍受清贫,不愿墨守成规的姚梅发,终于在1977年“离村出走”了。
他一口气跑到了惠州,无怨无悔地给人家当了10天打井工,所谓无怨无悔,是他不仅没有得到那个吝啬老板的半文工钱,自己10天还吃完了35斤粮食。弄得姚梅发在家里很狼狈,在生产队挨批评,还责令他回村,不要再搞资产阶级的副业。老母亲劝他回去,说城里人的钱不好赚。但姚梅发就是不回去。
那年是1979年,姚梅发23岁。
1992年,姚梅发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宏锋公司。那个当年差点被东江淹没、大难不死的阿发仔,成了水口姚村的第一个董事长。
新千年的钟声不知不觉中悄然响起,从不显山露水的姚梅发,此时,已经拥有亿万资产了。于是,未竟的少年心愿愈来愈强烈地叩击着他的灵魂。
姚梅发从2001年起,5年投资6亿元建起了坐落在马安镇的新乐教育园区,新建、扩建、改造了惠阳高级中学高中部、惠州旅游学校惠高附属实验学校、惠州市艺术学校、广东教育学院惠州分校、惠高附校等学校20多所,学生不出镇就能读书。
这中间有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公元二千零一年,广州海外留学生签证处。亿万富翁姚梅发女儿出国留学的签证被拒签了。原因是他存折上的存款额度不够,此时的姚梅发狼狈得只差找个地缝钻进去。
姚梅发没钱了,真的!
姚梅发的钱办教育了,他说过,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在惠州办一所像样的学校……
东江河水依然流淌着。他的耳畔回想着市委、市领导找他谈心时说过的话。说实在的,姚梅发心里没有一点底。人家大名鼎鼎的振邦集团都被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累得喘不过气来,自己连高中都没读完,能够管理得了一所高等院校么?
他忽地想起一个人,这个人是惠州市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不妨先征求他的意见,说不定还能请他出山……
第二乐章:老骥伏枥
太阳已经西垂,夕阳炫丽而又挣扎般地泻在马安镇几年前平地而起的惠阳高级中学。
陈优生反剪着双手,在已然成荫的那排小叶榕下踱来踱去。几乎两个月来,他总是伴着夕阳如约而至。他审视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仔仔细细地品味着自己和这里的主人经历过的往事……
1992年7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惠州人在惠州市区河南岸马庄一点五平方公里土地上开始筹办“惠州大学”。尽管惠州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及海外乡亲纷纷慷慨捐赠办学资金,然而,惠州大学建设资金的筹措远没有丰湖书院(惠州大学老校区)朗朗的书声那么嘹亮。于是,“一步一叩首,讨了一口算一口”成为了陈优生最尴尬的建校举措之一……
也就是这个时候,一个农民模样的汉子在惠州大学的基建工地上与陈优生不期而遇。
这个人对陈优生说:“我叫姚梅发,是水口姚村人。年轻时想当个小学数学老师,生产队同意了,结果被大队干部调换了,教师梦破灭了。现在我有3个加油站,手头上多少有点钱,如果学校需要的话,我可以赞助一点……”
陈优生打量着眼前这个人,怎么看也不像个大老板。但还是不经意地说了句:“如果你有心,给我们捐建个演出厅吧。”
“多少钱?”那个人问陈优生。
“二、三十万吧。”陈优生再次看了看这个自称姚梅发的人。
姚梅发从包里拿出一张支票,对陈优生说:“你到河南岸加油站去办吧。”
递上支票,姚梅发头也不回地转身走了。陈优生望着他的背影,心头涌上好多不知该怎么表达的话语。
惠州大学的演出厅,在姚梅发的支持下顺利竣工了。而陈优生却许久没有了姚梅发的消息。
若干年后,陈优生闻讯姚梅发卖掉了所有的家产,包括那3家收益颇丰的加油站,在马安镇平地建起了一所占地500亩、投资超过2亿多元的教育园区……
2008年,陈优生从肇庆学院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回到惠州。此前,多年不见的姚梅发却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他,征询接手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性意见。从姚梅发真诚而期待的眼神里,陈优生感受到:姚梅发需要他!
惠阳高级中学校园四周的小叶榕,但见茂密中的枝头上,摇摇欲坠的黄叶儿一不小心就摔了下来,脆弱得让人心疼。此情此景,在陈优生的脑海里恰似眼下摇摇曳曳的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触景生情,陈优生抚摸着小叶榕稚嫩的树干,禁不住想起自己曾经的年轻和一路的辉煌:1969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1970年到惠东县平山中学任教;1975年从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直接提拔为惠东县教育局副局长、惠东师范学校校长;1981年底调入惠阳行政公署教育处,先后任教育科副科长、学生科科长、党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84年8月,调惠阳师专任副校长;1986年后任党委书记,惠阳师专改为惠州大学后任惠州大学党委书记,学校升格后任惠州学院党委书记;2002年6月调肇庆学院任党委书记,第十届广东省政协委员……
或许是因为感恩惠州,又或许是姚梅发当年“渴时一滴如甘露”的殷殷情结,陈优生决定和姚梅发一起,打造一所完美的民营高校;也为自己的这抹“夕阳”涂上更加厚重、绚丽的色彩。
第三乐章:火花四溅
一位热血沸腾的民营企业家,一位壮心不已的职业教育家,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走到了一起。
金华悦酒店,流光溢彩的大厅一隅。
姚梅发早早坐在那里,静侯着陈优生的到来。
陈优生走了过来,若有所思地凝视着姚梅发。
“从现在起——”姚梅发端起茶杯,呷了一口道:“我天天陪你喝早茶,然后一起到学院去上班。”
“卟哧——”陈优生嘴里的茶水,差一点就喷到姚梅发的身上。
陈优生知道,作为企业家,姚梅发不仅管理着教育园区诸多的事务,还有那么多的企业需要他的打理,且不说剪不断、理还乱的数不清的交往应酬……
但姚梅发对教育的真诚,对自己的敬重,着实让陈优生打心底里感动。但是,有些话他却不得不说:
“老板——”
“卟哧——”轮到姚梅发差点把茶水喷到陈优生身上。
自从眼前这位大教育家答应出山辅佐他,并且携来一大帮专家教授加盟学院以来,他确实很高兴甚至有着些许坏坏的得意。想当年,自己不就是想当个小学数学老师么?结果还是被人挤掉了。如今,一大帮教授居然叫自己老板,就连过去几乎连边都沾不上,官至正厅的陈书记也对自己尊敬有加。但无论如何,他都不能接受陈优生叫他老板。
“谁都可以叫我老板,但你绝对不行!叫梅发、老姚、董事长,随你。”姚梅发真诚地对陈优生道。
“好吧。”陈优生说:“董事长,我只说两点:一是你一如既往地沿袭你的生活习惯,不必天天陪我饮早茶。下午来董事长办公室办公,我得每天见到你;二是必须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机制。确立‘董事会领导、校长管理、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的管理体制框架。决策上你董事长说了算,但治学,得推行以‘院长说办学、教务处长说教学、系主任说专业、骨干教师说课、学生说学的‘五说系列活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质量工程战略……”
姚梅发楞了楞,半响明白过来:“你就直说治校你说了算,建校由我负责不就得了?”
陈优生笑了笑,然后很真诚地说:“你是董事长,整个学院的决策还是你说了算。但在治校方面,你得听‘专家的……”
“好!”姚梅发很干脆地应承道“你当党委书记和院长,我当董事长。你管党建工作和治理学校,我当好一名后勤部长。”
末了,姚梅发端起茶杯,和陈优生碰了碰:“说好喽,我们俩天天饮早茶就免了,我还是按照老习惯,每天下午到学院办公。”
“好啊”,陈优生笑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陈优生哭笑不得。
整洁明亮的院长办公室里,学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位系主任们坐在各自的位置上,聆听院长的工作部署。会议接近尾声,院长听取各部门负责人关于前期工作的落实情况,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学院基建工作情况的汇报。
不知什么时候,董事长姚梅发来到了会场。他一言没发地参加完了会议,散会后,对陈优生说:“书记,你们教书匠就是认真,开个会都搞了半天。有什么事给我说一声,我一句话就解决了!”
姚梅发无疑是善意的,他是为了陈优生的工作方便,化繁为简。但陈优生的心却涌起一种涩涩的滋味,他真的不希望姚梅发被人们只是视作企业家和老板,因为他实实在在地为教育尽心尽力甚至鞠躬尽瘁,他应该享有更高的尊重和荣誉!民营教育也应该具有更崇高的品质。
早在2008年12月,陈优生在和姚梅发交心谈心时就指出:民营教育也要讲政治,希望董事长把学院党组织由接手前的党总支提高为院党委。这一提议得到了姚梅发的肯定和惠州市委组织部的批准。2009年4月,陈优生来到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二个月就首先出任院党委书记,并且提出了把支部建在班上的工作目标。
到2009年7月,学院基层党支部从2008年的7个发展到43个,学生党支部从无到有共建立了29个,党员占师生总数的比例从过去的3.7%提高到10.9%,学生党员在学生中比例从过去的0.9%提高到7.48%,2009年中,96%的新生写了入党申请。学院党委成立第一年就被市“两新组织”工委评为“先进党组织”,董事长姚梅发也被评为“支持党建工作好业主”。
尝到了党建工作甜头的姚梅发,也在院长的指导下,学院依法建立起了学院教职员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从此,姚梅发完成了从老板到学院董事长的质的蜕变。
第四乐章:相映成辉
2014年,惠州经济技术学院走过了10年历程。
这10年分为振邦5年和宏锋5年。
振邦5年,历经磨难、呕心沥血,但步履蹒跚;宏锋5年,在重建打造中浴火重生,实现了凤凰涅槃。12月8日,是五年前姚梅发接收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日子,碰巧印证了学院的必然宿命:一二八——姚梅发(谐音)。
回首10年:惠州经济技术学院办学之初,从借租校舍艰难起飞,学生只有504人,学科专业不过7个,教职工仅数十人,走过了艰难的5年;宏锋5年则是历经奋斗,充满朝气欣欣向荣的5年。2014年的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科专业达25个,教职工72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28人,副高职称以上87人,学生总数直逼1万人。
从2009年起,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民办教育实践家——姚梅发先生斥资2亿多元人民币,经过四年的建设,一座现代化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巍然矗立在惠州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这一大手笔,出自学院董事长姚梅发先生和他的宏锋实业有限公司之手。如今的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已成为马安乃至惠州的民办教育标志性建筑。走进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气势宏伟的图书馆、先进的教学院仪器设备、完善的体育运动设施、标准公寓式学生宿舍等设施。还有占地面积4500多平方米,集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实训和实践功能为一体的园区大学生创业园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让你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勃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
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校园里,陈优生院长凭借教育家的风范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专家、教育家、企业家进校,形成了一支双师荟萃的教师团队,开创了“科研有课题、教学有团队、锻炼有平台、进修有机会、发展有引领、成长有空间”的大好局面。在学校,学生可以学到过硬的本领,并且凭借着优势的专业,在竞争极其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仅2012、2013届,惠州经济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达99%……
回首10年,一路风雨兼程,一派春华秋实:
2012、2013年度,惠州经济技术学院入围广东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十强;
2012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院校考核排名中,惠州经济技术学院荣获第一名;
办学10年来,惠州经济技术学院的在校生规模比创办之初增长17倍,学生达到8800多名;
连续数年来,惠州经济技术学院的学生就业率超过99%,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惠州经济技术学院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升格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惠州经济技术学院先后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公安厅等四个部门联合评定为“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学校”;学院党委被惠州市委授予“创先争优‘五好红旗基层党组织”和“惠州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单位”,连续四年被授予“惠州市直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
财富与智慧相结合,企业家携手教育家琴瑟共鸣,碰撞中便会产生一种曼妙的音乐。在音乐声里,我们会进入中国民营高教那令人神往之梦……
责任编辑/廖全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