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要有活力必须建设一种激发活力的体制或机制,改革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消除影响发展的弊端、制度,不能随意和任意。——王守东
沉寂了三年多的雅鹿山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是因为它脚下的这片土地又焕发了生机,又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是因为沉寂的高炉又奔放出滚滚铁流,又有了车欢马叫的场面,又有了雄壮威武的军号声……
被莱芜人称作“九顶雅鹿山”的这条山脉是莱芜的名山,文化底蕴丰厚,它突兀在莱芜城的西北,共有高低不同的九个山顶,故名九顶雅鹿山。
传说雅鹿山原来称作鹿鸣山,这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附近的村民在此采矿,叮叮当当的开采声犹如悠扬婉转的鹿鸣,故名鹿鸣山。
很多年以后,受封建酷吏的残酷剥削,苛捐杂税增加,开采铁矿石已不能生存和养家糊口,矿民们于是迫不得已告别这个地方到别处谋生,叮叮当当的采矿声在这片山峦顿时消失了,这里变得萧条了,鹿鸣山变成了哑鹿山,后人又称雅鹿山。
解放以前,这里有莱芜最负盛名的杏坛书院,朗朗的读书声承载了多少学子走进仕途的梦想;
解放初期,新生的人民政府在这里,在茂密的松柏树林中建起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人民在这里凭吊为国家独立、人民牺牲的革命先烈。
物是人非,到了今天,雅鹿山又恢复了繁荣的景象,那机器的声音好似一首美妙的交响曲、协奏曲,让人遐想万千,流连忘返。
恢复高炉上马的时间里,王守东和他的伙伴们在工厂东南的一溜平房里办公,房子破旧,七漏风八漏雨的,办公桌椅也是“小钢联”留下来的,破烂不堪,有的办公桌缺条腿,有的桌面缺个角,很多的同志干脆在石块搭起的水泥板上办公。市里领导来过几次,觉得办公的条件太寒酸,再说前来参观考察的人比较多,市里让把小钢联留下的一座没有完工的办公楼装修一下,莱芜市铁厂才有了像样的办公场所。
这座三层的办公楼就在雅鹿山两座山峰的怀抱里,三面是郁郁葱葱的绿树,前面是一条公路,而路的南面就是莱芜市铁厂的生产车间。站在楼顶,整个工厂尽收眼底。有时,王守东会推开窗户向南眺望,看那巍峨的高炉,看那奔驰的车辆,看那来来往往的人流……一边看一边思考很多的问题。
这座办公楼二楼的一间办公室,夜里的灯光经常亮到很晚,有时彻夜不息,王守东就在这间办公室里看书,查阅数据,考虑问题,撰写文件,有时夜深了,干脆就不回家了,把大衣披在身上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有时,他拧着浓浓的眉毛,望着窗外的灯火,浮想联翩;有时,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的文字,咀嚼英华,冥思苦想;有时他想起工厂最近发生的事情,齿牙春色,爽朗而笑。
老伴陈玉兰牵挂着他,就打发大儿子王永胜和二儿子王永凯来看看,永凯来时不忘从家里或从商店里给他拿包香烟来,那时候他吸烟很猛,用尼古丁提精神,一晚上吸两盒香烟是常有的事情。儿女玲玲在家里盼着爸爸回来,带她去公园,给她讲故事,给她买音乐教材。可是盼来盼去的却是一次次失望,有时听到敲门声,玲玲总是抢着去开门,当发现来人是陌生的面孔,玲玲撅起的小嘴可以挂暖瓶。
补偿贸易资金用在了恢复高炉上,银行还不敢贷款给这个前途模棱两可的企业,生产资金没有,为保证生产,还是有许多的问题等着他去解决,去拿主意,去想办法。
天亮了,天空虽然挂满了云彩,但对于位于北方的莱芜来说还是少雨的。
嘀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正在审阅文件的王守东拿起电话,里面传来原料科科长上气不接下气的声音:王书记,事情不好了,库存的焦炭仅能够供高炉使用三天,财务科拿不出资金,再不进货,恐怕就要闷炉了,你快想法子吧。他急切地问:不能赊些来?电话里面回答:好话说尽了,人家不见资金不发货,采购员就快给他们作揖磕头了。
一听到这种消息,王守东感到后怕,额头上还是渗出了汗水,他知道闷炉的后果,他以命令的口气对原料科科长说:你立即到我的办公室来,咱们收拾一下东西立即前往山西。
他们也没顾上和家里人打招呼,二人坐着破旧的吉普车去了泰安,挤上了去太原的列车,坐在拥挤杂乱的车厢里,王守东的心情是忐忑的,他不知道这一去的结果是什么,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一个专列的焦炭动辄就要上百万,如果搞不回焦炭,他就成了昙花一现的英雄,在泰安,在莱芜,那还不叫大家笑掉大牙。但他尽量保持自己的镇静,对原料科长说:别急,焦炭能够赊来,我们不会白跑一趟的。
下了火车,他们换乘客车去了太原南边的长治,到了人家焦化厂,话一开口,焦化厂厂长就把话堵上了:王书记,我们也快揭不开锅了,没钱买煤炭。既然你们两手空空来还是两手空空回吧,在这里费口舌没意思。说完就要毫不客气的送客,王守东没有气馁,赶忙掏出香烟递到厂长的手里,然后给点上,好话说了不知多少,还以库存五万吨生铁将要出口国外的“瞎话”迷惑人家,那位厂长才松口。厂长批了条子,王守东不忘感谢人家,硬是拽着厂长到街上的小吃部每人吃了一碗“猫耳朵”。
急急忙忙回到家里,夜已经很深了,在火车上站了一路,身子疲惫,洗过澡刚要躺下休息一会,分管矿石采购的供应科科长王桂勤慌不择路的来了,说是库存矿石不多了。
王桂勤来,还是要他给想办法。
孩子哭了抱给娘,当莱芜市铁厂的当家人就是不容易。
王守东看着王桂勤着急无奈的样子,一种难言的表情流露在脸上,他知道,为了保证高炉的生产,在资金很紧张的情况下,供应科、原料科的工作人员,遇到了很多的挫折,遭供货厂家的白眼就不说了,被人家推出门来甚至不顾法律尊严扣押他们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他们回来后,虽然满腹委屈,但没有人把不满倾倒给他,他们知道自己的当家人不容易,要处理很多的事情,要考虑企业的发展。
他给王桂勤倒了一碗水,对他说:桂勤啊,创业艰难百战多,真难为你们了,我对你们业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困难再大,困难再多,我们不能让高炉停下来。今晚你不要休息了,马上带上车辆下乡,到乡镇铁矿一家家地收购,没有收购资金不要怕,和人家讲明白,叫人家放心,我们不会拖欠很长时间的。收到货款就支付给他们,说到底,莱芜市铁厂不赖账。
王桂勤领命后又一阵风似地走了。刚坐下,一个附近村庄的支部书记又推门而入,非要介绍几个村民进工厂工作,而且他把岗位都已经选好了,王守东和他东扯葫芦西扯瓢地拉呱了一番,这个支部书记见王守东在忽悠他,知趣地走了。
送走这位支部书记,又一个附近村庄的干部推门而进,张口就是要铁厂支持他们些资金,他们要成立一支运输队,专门负责给铁厂运输原料和水渣。王守东见是“狮子大开口”,干脆不和他拉正题,一会儿讲经济形势,一会儿讲农村改革,只讲得这名村干部拱手告辞。
刚喘口气,一名老职工破门而入,张口就要求王守东给他刚出监狱的儿子安排工作,而且大言不惭地说:孩子进监狱以前在一家企业干保卫科科长,防范有一套,是因为男女关系才进的监狱。干脆就让孩子进厂干保卫。王守东不好拒绝,给他倒了一杯水,对他说:厂里需要人的时候,优先考虑孩子工作的事情。
面对这一切,王守东有些哭笑不得。
那时候,莱芜市铁厂就是这样,不知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也预料不到会发生什么事情。
那个时节,在中国干什么都难,束缚性的政策制度命令太多,银行的杠杠太死,政府部门管人管事的文件太多,吆五喝六的人多如牛毛,干厂长经理难,而干新生的莱芜市铁厂的厂长尤为难。
好在王守东独具的眼光,他把困难视为一种苍天的恩赐,他知道这是上天在考验他。他说:不经磨难不成佛,唐僧西天取经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才成正果,我们干事业绝不会轻而易举。
磨难此时变成一笔财富,让他变得成熟,让他变得更加坚强,让他学会应对。
来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王守东在这里应对着呢。
某单位要购买几百吨计划价格的生铁,你拿出市委书记或市长的批条,否则请不要谈了;
某领导想安排几名亲属,对不起,我们没有招工指标,你回去等吧;
某某想来上班就来,不想来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走,把这样的游兵散勇清出去,莱芜市铁厂不养懒、不养闲;
附近的村民大摇大摆进厂偷东西,保卫科的人提高觉悟,抓住就送公安局派出所,国家的财产不容侵犯……
你有花花心眼,我有对付你的招数;你扯虎皮拉大旗,我不搭理你算完,不和你生闲气。王守东就是这样的秉性,这种秉性流淌在血液里,埋藏在骨头里。
蝉蜕六次,方能登高一唱;蝶经八变,才可以翩翩起舞;蚌体蕴珠,也需经历排异、磨砺、包容、积累等诸多苦痛。纵观莱芜市铁厂的变化,这与丑陋的蛹涌现出五彩的画,猥琐的蝉猴唱出美妙的歌,柔弱的蚌体奉出珍贵的珠之“异体蜕变”是何其的相似啊。
好在,王守东一次次地正视自己面临的苦难,曲折和坎坎沟沟,他坚忍不拔地顽强走下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因为一个宏大的目标在他的心里生长着,激励着他,鞭策着他。
莱芜市铁厂经过一个时期的磨合终于走上了正轨。他终于可以抽出时间回家看望想念已久的老母亲了。仔细算来,他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没有见到白发苍苍的母亲了。自从市委批准高炉恢复生产,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吃过一顿安稳饭,神经像上了弦的闹钟不停地运转着……
娘,你好吗?王守东的心里在问。
星期天,一早处理完厂里的公务,安排好工作,他骑自行车去了50华里以外的王家庄。
已是深秋时节,燕子山敞开了丰饶的胸膛 ,慷慨地把财富赐给自己辛勤的儿女。地里的庄稼大半已经收割,路边的柿子也变黄了,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喜色。
归心似箭?思母心切?一路狂奔走得急促,到达王家庄村口的时候全身已是大汗淋淋,他下了自行车,推车往前走,在村口遇到了大哥。大哥明显地老了,额头的皱纹像一条条不规则的地瓜垄,两鬓的白发更可以看出岁月的无情。
大哥看到他,赶忙热情地迎上来。王守东问大哥今年田里收成怎么样?不善言谈的大哥和弟弟没有虚假,说道:自从去年农田包产到户后,社员都把庄稼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精耕细作,粮食取得大丰收。大哥说着捧着籽粒饱满的大花生让王守东看。大哥说:说“一包就灵”这话一点也不假,过去生产队的时候,社员是出工不出力,慢慢悠悠到地头,慢慢腾腾挨日头,五吹六拉坐田头,收了粮食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个样,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就发挥不出来。农田承包到户以后就有天壤之别了,够了国家和集体的,剩余的都是自己的,村民哪能没有积极性,哪能不精心伺候庄稼!
和大哥一起回到家里,见到母亲正在院里剥花生。母亲把两个孩子迎进屋里,也是说起承包给农民带来的变化,母亲说,农田承包后,村里的“老救济”今年也有余粮了,“出门倒”也不像以前拿起农具就犯困了,“老土改”承包了村里一片荒地后,一下就投资上千元,种上旱地西红柿,一年就收回了成本……中午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停地往他的碗里夹菜,大哥专门拿出了存了三年的好酒“老白干”,王守东心思仿佛不在吃饭上,他想到了一个问题。
王守东想到了安徽的小岗村,因为安徽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1978年末安徽风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勇于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冒着坐牢的危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大包干协议书上,明确写明:收下粮食后,首先交给国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如果生产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而蹲监狱,他家的农活由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把小孩养到18岁。事实正如他们想的一样,关于大包干对与错的争论一直坚持了多年。好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鼎力支持,争论才偃旗息鼓。
但是这个中国农民的壮举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帷幕,给死气沉沉的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一缕曙光。
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个文件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界定,彻底地解决了人们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双包”制在全国的广泛推行。
王守东对农村实行的经济责任制承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安排办公室的人员从报刊上面搜集有关企业承包的新闻,经营部门的人员出发时也要注意这方面的信息,他自己买了经济责任制承包这些方面的理论书籍认真研究起来。
莱芜市铁厂恢复生产已经两年的时间,大多数职工是刚刚放下锄头拿起钢钎的农民,原料车间还由城关办事处劳务办公室负责管理,这里面更是清一色的农民,农民对经济责任制承包有感情,因为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他们花钱的问题。
经济责任承包是大势所趋,这个农民的创举能不能搬到工厂来?工厂党委会上,王守东试探的提出在工厂试行经济责任制承包的问题,与会的人员没有明确答复的,会议不欢而散。
会后他和个别党委委员沟通,有的党委委员的解释不无道理,企业刚刚稳定下来,一搞经济责任制承包会不会乱套?有的党委委员担心的是在农村中行得通的政策不见得会在企业行得通,工厂和农村有着很大的差别,经济责任制承包终归不是治百病治懒散的灵丹妙药,再说,也没有发现工厂里有懒散的职工。
其实这也是他所担心的两个方面,铁厂刚刚恢复上马,生产刚刚理顺,上马很不容易,他比谁心里都清楚。搞经济责任制承包,条件不具备,大家不认可,就会前功尽弃。
王守东不想轻易地放弃经济承包责任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于是,王守东走进高炉车间、机修车间、原料车间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很多职工谈起农村的经济责任制承包喜形于色,有的竟如数家珍的谈起了经济责任制承包给他们带来的可喜变化。
回到家里,他想了很长一段时间。
夜深的时候,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农民的创举拿到企业来,让它在企业开出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当当……,座钟敲了12下后,他开始起草经济责任制承包的方案。
有了方向性的东西,下面的工作就好做了。
第二天,晴空万里,一朵朵白云在蓝色天空中不断变化出让人遐想的图案。他来到办公楼,找到工厂财务科、企管科、劳工科、政工科的同志,把他们约在一起,提出工厂准备实施经济责任制承包的想法后,让大家畅所欲言,提看法,提建议。大家七嘴八舌的谈了起来,这个说这是个好办法,那个说工作承包到人头了,人人肩上有指标,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还有的说定责定权的承包一定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因为他们从责任田承包中尝到了甜头。他认真听取同志们的发言,一些建议意见都记在笔记本上,作为完善经济承包方案的参考。
方案成熟以后,他还利用休息的时间到附近的农村走访,到田间地头看庄稼的长势,到农民的粮缸里看农民的收成,让农民谈经济责任承包的体会。“联产承包不仅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劳动的责任心。”一个村庄的支部书记说:“农民对承包有感情,不是大呼隆时有劲使不上。”曹东村的一位村民说起承包脸上喜形于色。
一个月下来,王守东的心里有底了,他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厂长办公会,把自己从报刊、书本学到的,在工厂、农村看到的,了解到的,调查到的,和参加会议的同志一五一十地摆了出来,直摆得大家心服口服,啧啧称赞。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他亲自制定的承包文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整整讨论了一个上午,科学完善的莱芜市铁厂经济责任制承包方案出台了。
职工大会上,面对在座的一千多名钢铁汉子,王守东把经济承包的意义向大家做了交底,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讲到精彩处,职工报以热烈的掌声。有的职工说,听王书记一讲,做梦也没想到这工厂也能实行经济责任制承包;有的职工说,搞了经济责任制承包,我们的收入就会大大提高,这绝对是个好办法。
王守东明白,经济责任制承包已经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可,锅子热了就要贴饼子,既然时机成熟,我们就要扎扎实实地推行。
经济责任制承包要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和预想的目的,数据(定额)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如果数据不准确不仅仅浪费人力物力,分配造成不合理还有可能激发矛盾。王守东深知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他决定到车间进行蹲点,掌握第一手数据。他首先选择烧结车间。当时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对那次蹲点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候,天气已进入初冬,王守东穿着一身浅灰色劳保服,脚穿黄色牛皮劳保鞋,带着笔记本和一叠文件来到烧结车间,一蹲就是一个半月的时间,中午下班也不回去,吃在车间,睡在车间,及时准确了解产量数据、质量数据、成本数据、电耗、水耗、气耗、设备的消耗、油耗等等。
他有时在一个岗位一待就是一个班次,看设备是不是满负荷运行,职工是不是满负荷工作,设备是不是按规定按标准维护保养,是不是有跑冒滴漏的现象,有时几个班次的数据对不起来,他要反反复复地来几个趟次,细心观察,查找原因。设备润滑,有的职工心不在焉,有的不按规定,造成跑冒滴漏,他就不客气的给职工指出来,职工对设备润滑的方法不正确,他给职工做示范;焊工焊接设备的时候,有些电焊头子还能用,但被职工扔到了路边,王守东捡起来,几天的时间就捡了一纸盒,当他把这些东西拿到电焊工面前时,面对惊人的浪费,那些电焊工把头都低下了,面红耳赤……
正当王守东带领部分人员在烧结车间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高炉车间却传来“喜讯”。
高炉车间主任王兴玉喜滋滋地跑过来,对王守东报告说他们已经摸清了经济责任制承包所有需要的所有数据,下一步可以按照承包方案运行了。王守东问高炉车间的主任,采集了多少个数据?全面不全面?数据准确不准确?他非常严肃地说:事情做到完美,就是艺术,水过地皮湿,搞形式主义就是失职。高炉车间主任王兴玉信誓旦旦地回答:绝对的全面,绝对的准确。如果真像高炉车间说的这样,完全可以按照经济承包的方案进行分配了。因为烧结车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的问题要了解,王守东就安排高炉车间按承包方按模拟分配一下,王兴玉答应着走了。
几天之后,这个车间的分配也够麻利的,分配方案出来后,车间领导、职工大吃一惊,职工月工资差的离谱,有的职工月工资达到了上万元,有的职工却是负工资。王守东知道是在数据的采集方面出了问题,是工作不扎实造成的,他没有批评高炉车间的同志,而是语重心长的嘱咐高炉车间和有关科室要慎重行事,不要急躁。
把烧结车间的数据摸清楚了,王守东召集班组长和部分骨干召开讨论会,就数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可操作性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初次会议的时候,有几个班长心里存在顾忌,说话模棱两可的,王守东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意见提出来,但他们还是话说一半留一半;王守东认为锅里的水没开,还需要添一把火。又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铲车班班长对铲车的油耗提出了异议。他说,原料存放和生产加工区目前距离比较近,生产一段时间后,距离增加了就会增加油耗,这次数据采集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王守东对他的异议给予了肯定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会议越开越热烈,问题越摆越多。会后,王守东对有关同志说:采集的数据有异议的,我们继续深入岗位摸查,数据没有异议的一定要和职工说明白,讲清楚,凡事不能“差不离”就行,都搞“差不离”实际上就差十万八千里了。
又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烧结车间定额数据得到了职工的广泛认可。根据这些数据模拟做了几次分配方案后,王守东把烧结车间参与经济责任制承包这项工作的人员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会,进一步听取他们的看法。
在会议上,他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说是农村承包必须把土地的类型划分科学,一类地的标准、二类地的标准,三类地的标准及等外地的标准必须达到大家的认可,一个人不认可也会出问题,因为他们要根据土地的标准交公粮,到时候他们会斤斤计较,出现“撑老婆架子”的事也就在所难免。我们搞经济责任制承包也是这个道理,定额不清楚,二马一虎茬,到了分配的时候,你多了我少了,都不服气,结果是什么?就会出现矛盾,扯开嗓子骂娘。毛主席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知道它是甜的苦的还是涩的。所以我要求大家调研的时候一定要扑下身子,不要搞蜻蜓点水,搞形式主义的东西。
在烧结车间蹲点43天后,王守东又来到了高炉车间。
高炉车间的同志没有想到他这么认真,搬出摸查的数据让他看,他翻了几页就看出了其中的破绽,以他以往参与高炉管理的经验,他认为高炉风温、出铁量及消耗的铁沟料、渣沟料、电耗等这些数据都不准确,高炉车间在数据采集上有糊弄的“嫌疑”。他带领高炉车间主任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核实,结果和他分析的一样,数字大相径庭:高炉用电量没有电表计量,用电数据是估算出来的,高炉消耗的烧结矿、焦炭称重不准确,高炉的风温他们仅跟了三个班次,铁沟、渣沟该维护了也没有维护,这样当然材料消耗低了。
对他们的做法,他非常生气,狠狠地批评了车间党支部书记和主任,说他们工作浮漂,拿着工作当儿戏。
事后,他组织劳动工资科、企管科、财务科的同志进入高炉车间,按照烧结车间的模式,重新对数据进行了摸底调查。
炙热的高炉炉前,他和炉前工一起开铁口,一起维护铁沟、渣沟,一起砸渣铁,根据每班的出铁量倒推各种消耗,终于把资料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尘土飞扬的上料值班室,他和上料工一起开卷扬机,卷扬机该什么时候润滑,加润滑油的数量是多少,他搞的一清二楚;
在维修班,他拿着扳手、钳子和维修工一起到高炉参加维修,焊接什么设备用多少根焊条他都掌握得清清楚楚……
高炉经济责任制承包的资料清楚了,他又来到与高炉比邻的机修车间,根据工厂经济责任制承包的方案,这个车间要实行计件承包,焊工、钳工、管道工、车床工、搬运工,所有的岗位都要进行测算,熟悉车床操作的他当起了车床工,一当就是一个星期,他掐着手表计算加工一件设备的工时,消耗的电量和砂轮、钻头、棉纱等材料的损耗,然后计算出每位车床工应得的收入,只算得车床工心悦诚服。机修车间主任朱立公说:过去因为分配的事情没少出问题,主要是没有让资料说话。这样一搞,以后就不会因为工资分配闹意见了,车间主任也不会因此闹心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更好地体现出来了。
莱芜市铁厂实行经济责任制承包后,高炉车间各项指标发生巨大变化:
炼铁高炉月产量增长14%,成本降低8%,个别炉前工月工资达到900余元,比承包前翻了两番还多;
烧结车间承包后效果显著,产量提高21%,能源消耗降低11%,职工工资平均提高30%;
维修车间的变化更是可观,车床工月工资人均年提高110元,维修工月工资人均增加123元,而且在保证设备运转率和完好率的情况下,全车间节约材料费用30余万元。
莱芜市铁厂的核实产量、质量、消耗基数、节约提成、超出自负的经济责任制承包在王守东的亲自主持下得以健康顺利的发展,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他们摸实了全厂两万多个数字,因为结果指针和消耗指标与分配相挂钩,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产量明显提高,成本明显降低,事故明显下降,职工责任心明显增强,工资收入明显提高,企业的活力明显增长。
铁水滚滚的炉前,汗水淋淋的办公室里,莱芜市铁厂职工发出共同的心声:活得真充实,干得好痛快!
改革的年月,一个小时也会走出一步新天。
莱芜市铁厂经济承包的第一年,产量超出计划15%,质量合格率100%,利润超出计划34%,职工人均收入比上一年提高21%。
王守东靠“承包”打了一个大胜仗!
其它企业得知莱芜市铁厂通过经济责任制承包增加了效益纷纷前来学习,连北部山区几个乡镇也组织村干部前来取经。莱芜市劳动局、财政局、经贸委等部门联合发文转发了他们的经验,莱芜市铁厂在莱芜市再一次引起人们的瞩目。
部队坦克兵出身,当时参与这项工作的企管科科员毛学功已经退休在家,如今谈起和王守东一起蹲点的43天,他还掩饰不住激动和兴奋。
他说:在和王书记一起蹲点的那些日子里,王书记废寝忘食,忘我工作,有时中午饭一个馒头下肚后就接着工作,天很晚了,还在岗位上查数据,他注重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一个纰漏,精益求精,从不墨守成规,总有许多的新想法新主意,有时一些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在他的指点下都做成了,有时到了晚上还把我们几个还有烧结车间的几个同志叫到办公室,当时还没有手机,家中没有电话,他就一个个的到家里找,我们一起分析数据,制定方案。从办公室回家的路上,他还要交代几项工作,望着他托着疲惫的身体远去的背影,我们都觉得没有任何理由不把这项工作做好。对他的为人处事,我心悦诚服,在泰钢集团,我能够成长起来,成为泰钢的中层干部,王书记给了我深刻的影响和熏陶,他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作风都让我没齿难忘,终身铭记。
莱芜市铁厂经济责任制承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不管是干部还是职工对王守东有了新的认识,说他是个注重调查研究的人,是个敢于创新的人,是个极其认真负责的人,一个不能糊弄的人,也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
也就是从那时起,管理人员和他汇报工作不敢和他打马虎眼,不敢用虚假的数据应付他,更不能用“可能、或许、大概、差不离”等虚词回答他。他经常在干部会议上讲,脚踏实地是干好工作的根本,其实搞管理没有什么诀窍,也没有什么快捷方式,就是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一个干工作脚踏实地的人必定是一个成功的人。
余热发电的事惊动了国务院副总理
创新必须有胆略,创新必须有追求,创新必须有结果,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有时会遇到困难和阻力,如果没有困难和阻力的改进不叫创新。在困难和阻力面前不要退缩,不要犹豫,不要观望和等待,否则会前功尽弃。你们去过黄河吗,创新应当像黄河一样,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后浪推前浪,汹涌澎湃,一往无前——王守东
1954年9月,苏联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五周年庆典,在北京中南海那间令人敬仰的书房里,大腹便便的赫鲁晓夫和身材魁梧的毛泽东握手了。
赫鲁晓夫开门见山:毛泽东同志,我想和你谈一谈军事。
毛泽东说,谈军事你可以和德怀(彭德怀)、林彪他们谈。
赫鲁晓夫不解:那我想和你谈经济。
毛泽东不紧不慢的回应,谈经济你可以和陈云、一波(薄一波)他们谈。
赫鲁晓夫说道:那么我们谈外交吧。
毛泽东从沙发上站起来,谈外交你可以和陈毅谈,也可以和恩来谈。
赫鲁晓夫知道了对面人物的厉害:那我们谈什么呢?
毛泽东爽朗地笑着,我们谈哲学。赫鲁晓夫急忙把话题岔开了,因为他根本不懂哲学。
几个月以后,赫鲁晓夫专门任命了一位哲学家担任元帅来到中国和毛泽东谈哲学,他认为苏联“老大哥”的地位不容动摇,包括哲学也要胜过中国一筹。
哲学,这门万学之宗的科学被毛泽东的好学生——王守东学习着,实践着。
王守东在部队的时候干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理论教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著作熟记于心,他把这些著作当做科学来读,应用着、实践着,受益匪浅。
他对哲学有着很深的研究,对“哲学是万学之学。一切具体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遵循抽象的规律;一切具体的应用学科都应该遵守抽象的哲学原理,但这必须以哲学原理的正确性为前提”的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哲学学习笔记记录了一本又一本,哲学家的哲学著作和哲学思想成为他最宝贵的思想财富,走到那里带到那里学到那里,从传统哲学到现代哲学,从古希腊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他昼耕夜诵,孜孜不倦,专心致志,攻苦食淡,很快掌握了哲学的基本思想。
一听说有新的哲学著作出版,他都会跑到新华书店买来,朝斯夕斯,如饥似渴,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给他很多的启示,哲学的辨证理论能够开拓他的视野,启发他的思维,让他很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他读得比较多的是《反杜林论》,这本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他百读不厌,掌握了里面的精髓,并用于工作的实践。
较高的哲学造诣使他内涵精深,意蕴丰赡,目光锐利,认识不断深化,养成高效的思维习惯,不断用哲学指导、反思和检验实践行为。
因为熟读哲学著作,他对唯物论、世界观有了更高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够更好地把握。
还是在1986年,王守东就提出了泰钢公司的企业哲学:刚柔相济、德法并举、方圆结合、有张有弛。
1990年莱芜北部山区的一名村支部书记慕名找到王守东,愁眉苦脸地说出农村工作难开展,村民一个人一个心眼,一家一个做法,有的村民搞派性斗争,有的村民偷鸡摸狗搅得四邻不安,有的长期不参加村里的义务劳动,有的以种种理由抗拒国税。王守东把这十六个字送给他,回去后,他仔细研究,把它用在村庄管理中,不到两年的时间,这个村子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他们以德治村的经验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在泰钢公司的多次干部会议上,王守东说干企业就是千方百计制造平衡,然后努力打破这个平衡,制造新的不平衡,再达到新的平衡。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矛盾和问题才会暴露出来,我们通过管理法则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企业才会发展进步。以后,他谈起企业的发展时说道,企业发展就是不断地进行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螺旋式发展,也就是企业不断调整结构,资产重组。这和他以前讲的打破平衡,制造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一脉相承。打破平衡,进入竞争,螺旋上升,正是泰钢公司稳步发展的奥秘。
2009年泰钢推行大事业部制,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单位不适应,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公司里的个别领导怕出问题,急于插手事业部的管理。王守东听说后,立即制止了,他对公司领导说,不要怕乱,乱,各种矛盾、各类问题才会暴露出来,这样才会实现由乱到治的目的。
新生的莱芜市铁厂走过一段时间的平静后,他的心里开始不平静。他说,平静的生活、工作往往容易让人养成懒惰,一帆风顺的日子往往会使人失去动力。吃不愁穿不愁,老婆孩子热炕头,一个人一旦满足后就会懈怠不前,这是一个在国内比较流行的通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很多的企业不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和管理不善而倒闭的,很多企业是在效益很好的情况下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意志消磨后贪图享受的思想成为企业主流,不经意间企业已经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回天无力只能死亡。
他决定刺激一下人体休闲的细胞,让他活跃起来,跳动起来。
1985年底,他去了江苏省南部富裕的城市无锡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广州。
第一站他到了无锡。
无锡市是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故乡,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东与苏州接壤,西与常州交界,京杭运河从中穿过。无锡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小上海”之称。
刚出无锡火车站,他就不敢认这个城市,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无锡的发展变化让他感到吃惊,到处是建设的工地,到处是奔忙的人流,到处是奔跑的车辆,和人家交谈,人家出口就是如何解放思想,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加快发展新上项目,如何创造财富。他们讲的一些名词,以前他根本没有听过。
第二站他到了广州。
广州,别称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解放前旧称省城。地处中国南方,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西江、北江、东江水道在此汇合,濒临南中国海——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广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4%的速度持续增长,广州已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地处南粤大地的广州,这个改革开放搞活的前沿省区的发展更是非同一般,到处是大手笔,连老太太孩童嘴里都能说出“敢闯敢冒敢干”的时尚话语。
住在广州火车站附近一家旅馆里,王守东望着头顶的天花板久久不能入睡,“文革”十年,中国的经济遭受了极大的创伤,人们的思想受到摧残,但是从思想禁锢里冲出来的,濒临亚洲“四小龙”香港的广东人没有埋怨、不发牢骚、不搞争论,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发展经济这一主题上来,大手笔描绘,大跨步前进,大目标冲刺,快速除掉道路上的栅栏和阻力,仰首阔步地走在了发展经济的最前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王守东想,有这种心态就了不起啊!而我们缺乏的就是这种心态,事事比照着文件办,处处想着有没有清规戒律,时时刻刻循规蹈矩,结果是很多机会被错失掉了。
在无锡和广东的日子里,王守东在拜访了客户的同时,了解了很多工厂的生铁需求,拜会了很多新朋老友,最让他高兴的是他和无锡化工局、广东省机械工业厅两家单位达成了补偿贸易1000万的意向。
回来的路上,他想,有了这笔补偿贸易资金将助推莱芜市铁厂的腾飞。
1984年、1985两年的钢铁市场比较乐观,让莱芜市铁厂轻轻松松地挣了一大笔钱。1986年3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读着这个规定,王守东心潮澎湃,他两年前的尝试是完全符合国家政策的,同时他心里也开始担忧起来,国家颁布这个规定后,许多企业、部门就会冲着横向经济联合这一政策一哄而上,手里资金充裕的单位、部门,在横向经济联合上就会谨慎平衡,就会面对更多的客商,提出更苛刻的要求,莱芜市铁厂的横向经济联合的伙伴自然而然地就会减少,他们从个人利益考虑,对已经合作的伙伴或者准备合作的伙伴可能会提出其他的条件。
1986年3月25日,王守东和厂领导班子成员打了招呼,带着莱芜市铁厂的公章就去了无锡化工局,不料人家化工局领导外出考察了,他没有等待他们回来,而是匆匆忙忙地赶到广州。下了火车就去了广东省机械工业厅,见到厅长后,开门见山的提出签订补偿贸易合同的事,一番谈判之后合同顺利签订了。这边大功告成,他又急忙乘火车返回无锡,找到无锡化工局的领导,一边吃饭一边谈,饭吃完后在餐馆里签订了补偿贸易合同。合同签订后,同去的伙伴对他说:王书记,我初次到无锡,玩一玩,看看太湖的风景再走吧。王守东说:时间不饶人,马上回去,太湖的美景以后我们再来欣赏。
回到莱芜,他立即召开党委成员和行政领导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他提出了新上100m?高炉的决议。一听说新上100m?高炉,有的人竟然傻了眼,那时候人们期待的是安安稳稳过日子,四平八稳坐位子,十拿九稳搞厂子,一听说上100m?高炉,惊悸不安也就在所难免。
害怕就有害怕的理由。
王守东的话音一落,这个反对的人连忙摆手,反对可不是无中生有,人家说的不无道理:王书记,新上100m?高炉这事可不是说着玩的,上一座100m?高炉至少需要800万元,请你不要忘了,我们莱芜市铁厂一年的产值还不到这个数呢,日子是不是不打算过了?
一名分管经营副厂长也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目的就是让王守东取消自己的决定:这一步迈的太大了,太快了,弄不好我们会前功尽弃,一些大钢厂还玩不转100m?的高炉,我们这是蚂蚁撼大树,不知天高地厚;
一名领导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但话里有话,谈到了技术的问题,操作的问题,他说100m?高炉的操作技术我们不掌握,真要上来了,搞个乱七八糟,岂不是得不偿失;
一名党委委员虽是自言自语,但话明显是说给王守东听的:下一步钢铁的市场怎么样,我们可没有前后眼,你能保证挣钱吗?
会议开了一个半小时,赞成上100m?高炉的只有王守东一个人。
这个结果是王守东早已是预料到的。经历了一次高炉下马的人,满脑子里考虑的就是一个“稳”。他们认为枕稳衾温的日子才是最幸福最美好的日子。
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王守东并不着急,而是不温不火,他把自己在无锡、广州的见闻详细的给大家谈了起来,说到高兴处,他竟手舞足蹈起来。
他说,在无锡、广州这些地方,他们没有无休止的争论,而是考虑怎样的千方百计增加效益;他们没有技术难题的顾虑,而是想方设法引进人才;他们不会埋怨市场如何,而是快速的对接市场,寻找商机。
说到这里他突然话锋一转,声音开始大了起来:难道我们坐在两座55m?高炉上吃老本就后顾无忧了,难道我们没有掌握操作技术就可以踯躅不前,难道担心市场变化就害怕担忧,不敢迈大的一步,不敢上大的高炉了。这样能谈得上发展,和无锡、广州的敢闯敢试干事创业比起来,我们岂不成了缩头的乌龟,瞻前顾后的刘表。
三个难道的追问,让个别领导的脸红了起来。
王守东接着把上高炉的意义仔细向大家做了说明:莱芜市铁厂要发展进步,不重蹈下马的覆辙,必须把握“抓住机遇”这个时代主题,把工厂做大做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抓住一次机遇可以赢得一个时代,赢得一个时代可以得到一个世界,丧失一次机遇就会丧失一次发展机会,一步赶不上会步步赶不上。这次机遇已经到来,触手可及,我们必须牢牢抓在手心,不能让他从手里消失,因为建设高炉的资金已经不成问题;技术操作虽然我们不掌握,我们可以请老师、请专家、请教练,在实践中学习,从书本里学习;不用担心市场,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俗话说“好三年,孬三年,不好不孬又三年”,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没有永远价格低迷的市场,也没有价格永远高涨的市场,只要我们积极开拓市场,生铁在北方不挣钱我们可以卖到南方,在中国不挣钱我们到国外去卖,世界钢铁还是有很大缺口的。我希望在座的同志,不要怕担风险,心中有所顾虑,遇到问题就表现出担心害怕、犹豫不决的态度,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目光要长远一些,步子要迈的快一些,胆子要大一些。100m?高炉上定了,没有困难要上,有困难也要上,毫无休止的争论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听见兔子叫不敢种豆子,听见狼来了吓得尿裤子,这不是我的性格,这也不是莱芜市铁厂人的想法!
“上,上。上!”他一口说出三个上字,语调一个字比一个字强烈、震撼。
江风,鼓着不落的风帆。
1986年3月30日,莱芜市铁厂新上100m?高炉建设工程指挥部成立,总指挥王守东和指挥部的成员将办公桌椅搬到了现场竹竿搭成的简易房里,一块塑料布成了挡雨遮风的天棚,几块砖头砌成了会议桌,因为椅子不够,开会有时站着,有时盘腿坐在地上。
就是在这间简易房里,在指挥部成员首次会议上,王守东提出了“严、细、准、狠、全、快、省”的泰钢公司基本建设七字方针。
严,严格要求,严格质量,严肃制度,严明工期;
细,考虑周全细致,工作细心,不留缺陷;
准,准确无误,有规矩有准绳;
狠,干脆,不拖泥带水,处理果断;
全,全面彻底,不留有尾巴;
快,争速度,抢时间,快马加鞭;
省,节约、节俭,没有铺张浪费。
还是恢复上马会战时的那种干劲,那种作风,那种态度和精神。
机关人员参加义务劳动20余次,搬运土石方2000m?,清挖长140米,深120米的混料池一座,装卸物资530吨;
这是当时的景象:
有的职工下班后在工地搬运一番耐火材料才往家走;
有的职工利用休班时间来扎工程架;
机修车间的维修工下班后焊接设备两个小时才回家;
政工科的“记者”24小时在现场报道工程的进展,发现好人好事;
食堂的师傅保证饮水和饭菜的供应,谁饿了谁吃饭;
职工家属自发成立服务队,为施工人员缝补衣服……
各参加建设的单位严格落实“严、细、准、狠、全、快、省”的建设方针,倒排工期,明确责任,他们克服了条件复杂、场地狭小、工期紧、任务重等众多困难,抢时间、争速度、战严寒、斗酷暑,风霜雪雨苦战日日夜夜,大干春夏秋冬,终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既保证了建设质量又保证了建设工期。
87年5月27日,100m?高炉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的紧张施工,胜利建成投产 。
100m?高炉建成使莱芜市铁厂由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全国县属企业最大的铁厂。
那个时候,历城铁厂、烟台钢联开始用一种审视和惊诧的目光研究莱芜市铁厂,他们知道,凭着王守东的思维、胆略和气魄,他们将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以后泰钢公司的发展也证实了他们的看法。
1987年的钢铁形势特别的好,生铁成了抢手货,前来购铁的车辆排起了长龙,响亮的汽车喇叭声彼此起伏。
那一年,莱芜市铁厂抱了一个“金娃娃”,实现经济效益1200万元。工厂的领导们对王守东折服了,他们说:莱芜市铁厂由王守东掌舵不会偏离方向,莱芜市铁厂由王守东当家绝不会重演“下马”的悲剧,莱芜市铁厂由王守东领路一定会走进春光明媚的大道。
100m?高炉建设的过程中,王守东经常望着高炉往天空中放散的煤气沉思。两座55m?高炉的煤气因为没有其他的用途只能放散到空气里,100m?高炉建成后煤气还要放散,煤气可是发热值很大的能源,炼一吨铁要放散1000多m?的煤气,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个资源就是浪费巨大的财富,也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他开始考虑高炉剩余煤气利用这个问题:煤气可以燃烧,煤气可以制造化工产品,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起来发电呢。目前莱芜市用电量缺口很大,很多村民还点煤油灯,点着蜡烛,有些乡镇企业经常拉闸停产。对,就在煤气发电上做文章,找到这个突破口。他给冶金、发电、化工方面的专家寄去了信件,希望他们帮助解决煤气余热发电这个问题。
他很快收到了朋友的回信,高炉煤气和煤炭混合发电已是成熟的技术,完全可以上这个项目,如果选准了配型的发电机组,效益非常可观。
1988年2月底的一天,王守东找到副厂长高振民,让他留意国家那个地方有和我们煤气产量相配套的发电机组,高振民开始查数据,四处打电话。一有好的消息高振民就报告给王守东,让他分享这份喜悦。
时间过了不久,王守东外地的一位朋友给他打来电话说,湖南冷水江热电站有一台闲置的发电机组。
他立即安排高振民和总经济师张元清去了湖南冷水江,没有料到的是,高高兴兴的到了那里还是吃了闭门羹,水电站的门仅开了一条缝,站长不冷不热地对他们说:这台机组我们贵贱不出售。问为什么,人家不冷不热地说:没有什么为什么,就是不卖,你们趁早不要打发电机组的主意了。打这个主意也没用。
高振民、张元清的脸庞顿时笼罩了一层阴霾。
高振民和张元清垂头丧气地回来,把情况一说,王守东说:没关系,不要丧气。说完,他布置了一下厂里的工作接着去了湖南,在他面前,他不相信会有不能攻克的“堡垒”。
到了冷水江,说尽了好话,人家才把信息透露给他,说这台机组是国防战备产品,没有国务院领导的批复,没有湖南省委书记的签字,再高的销售价格也不允许出湖南省。望着双目热切的王守东,热电站的站长毫不客气:发电设备的事情你们不要痴心妄想了,如果拿来湖南省委熊清泉书记的批复,我把机组给你送出湖南省,虽然湖南山东相隔万里,保证一路畅通。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没料到的是,湘道也是如此难。
遇到这种事情,要是别人,或许打消主意另想办法了,但王守东不是这样的人,自己和湖南省委熊清泉书记说不上话,我们可以找山东省的领导通融,事情不能到此为止。
回到山东后,他找到泰安市委书记马忠臣(以后马忠臣同志曾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农业部常务副部长,河南省省长,河南省省委书记),听说事情的原委后,马忠臣也感到这件事非常棘手,他认为要和湖南省委书记商妥必须要惊动山东省的领导甚至是国家领导了。
马忠臣书记首先想起了万里,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万里是泰安东平人,找万里同志或许能见到曙光,但马忠臣书记很快沉静下来,不久前,万里同志来泰安时特意叮嘱自己的父母官:尽量少揽事,有些事情国家要综合平衡,考虑全局,地方一插手,国家领导也不好平衡,你们是给领导出难题,惹麻烦。
这个事怎么办?马忠臣书记和王守东一样发愁。
如果直接找万里副总理,自己属越俎代庖,闹不准还会挨批评,但是马忠臣书记没有让王守东失望,王守东艰苦创业的故事让他感动,王守东的工作作风更是马忠臣在泰安市干部大会上经常倡导的。
马忠臣经常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提王守东的名字,说那是一个有胆略、有气魄的军转干部,他还要求泰安市的企业领导都到莱芜市铁厂看看,近距离接触一下王守东,感受一下。
1988年1月4日,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春云、副省长马连礼在马忠臣书记的陪同下来莱芜市铁厂调研。看完了厂区,听取王守东的汇报后,梁步庭给予王守东很高的评价,连连说:“王守东是个干大事的人,泰安地区干不了的事,一个军转干部干成了。” 特别让马忠臣赞赏的是王守东有胆略,有思想,有开拓精神,两人几次谈话,王守东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能谈出新意,能谈出思想,能谈出逻辑。
马忠臣没有让王守东失望,带着王守东去了济南,到了山东省政府,他准备找姜春云省长汇报一下,看看能不能让姜春云省长给帮忙协调一下。进了省政府办公大楼,一问省政府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姜春云省长到北京参加会议去了,而且会期需要很长时间。
这个时候湖南冷水江那边传出消息说,湖南省政府要把这台机组调拨到外地,一家国防战备企业需要这台机组!
一听到这个消息,王守东真的着急了,“到嘴的鸭子不能让它飞了。”也顾不了许多了,拉着马忠臣书记从济南直接坐火车去了北京。
见到姜春云省长后,王守东炮筒子般的把事情的原委和过程向姜春云省长进行了汇报,面对“闯宫”的王守东,姜春云省长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一边听一边用浓重的胶东口音对一旁的分管经济工作的马世忠副省长说:你看王守东同志为这事都急成啥样子了,从莱芜跑到湖南,从湖南跑到泰安、济南,又从济南跑到北京,为余热发电项目的事情马不停蹄,这样的厂长经理在我们山东可是不多见啊,这个忙是一定要帮的吆,不帮就对不住守东同志了。
听完王守东的汇报后,姜春云省长站在窗边好想自言自语:我和湖南省委熊清泉书记虽然接触过,但这件事不是打个招呼就能办成这样容易的,现在既然国家国防科工委插手了,说明是个国家的项目。看来这件事要麻烦国务院的领导了。姜春云省长沉思一会后,安排身边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国务院万里副总理办公室。
姜春云省长和马忠臣书记来到万里副总理办公室后,万里副总理见到老家来的客人感到特别亲切,听说事情的原委后,没有犹豫,拿起红色电话机给湖南省委熊清泉书记拨去,熊清泉书记倒也痛快,不但批复同意卖给莱芜市铁厂,还批评了那个热电站站长。
事情办妥了,王守东非常高兴,准备给姜春云省长和马忠臣书记买盒茶叶表示谢意,两位领导婉言拒绝了,马忠臣书记说,你们的余热发电投产后,我去给你们剪彩,余热发电投产就是给姜春云省长和我最好的礼物。
1988年5月24日,煤气发电机组越过千山万水运到了莱芜。全国首台高炉余热发电机组于1989年10月15日18时在莱芜市铁厂并网试车发电,于11月4日11时正式发电投产。
发电机组发出欢快的声音后,王守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姜春云省长打电话,给熊清泉书记写信报告高炉煤气发电项目投产的消息,马忠臣书记身在外地,还是打来祝贺电话。
莱芜市铁厂余热发电项目是全国第一台全部用高炉剩余煤气发电的项目,它的投产让冶金企业大吃一惊,有些企业负责人开始研究王守东这个人物,有的人竟然研究了十几年,但也没有把他研究透。很多人谈起王守东这个人,他们嘴里只有两个字:佩服。
上钢三厂党委书记和王守东、莱芜市铁厂接触比较多,他听说莱芜市铁厂高炉余热发电项目投产后,既感到惊讶又感到兴奋,他说:万里乘风指向东,泰山脚下出英雄,寻寻觅觅问是谁?转业军人王守东。这个煤气余热发电,我们搞了十年没有搞成,今天让名不见经传的莱芜市铁厂搞成了。莱芜市铁厂的当家人王守东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恢复炼铁生产一身是胆,变故易常,锋芒初露;余热发电纵横捭阖,攻无不克。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一些别人办不成的事情他都办成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执着,因为他的追求,因为他的魄力。
他说:莱芜出了个王守东,莱芜市铁厂选择了王守东,对两者来说都是福分。我敢预言,在以后的时间里,王守东还将创造出很多令世人惊讶的奇迹,这是他博大精深的思想决定的,这是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决定的,这是他大刀阔斧的性格决定的。以后,他还会带给我们许多的惊奇,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背水一战却也酣畅淋漓
我就认准了环形烧结机这个项目,不管如何都要拿下这个“阵地”,抢占这个“制高点”。为了项目研发试制成功,用咱莱芜的土话说:豁上豁了。——王守东
1992年的秋天。在北京东四国家冶金工业部的大院里出现了一个推销环形烧结机技术的日本冶金企业的技术人员,这个人一会在这个办公室游说,一会在那个办公室里宣讲,冶金工业部的人员看着这个人的所作所为而偷偷的取笑,这个日本人不知他们笑什么?
过了一段时间,当他打听到地处山东中部的莱芜市铁厂早已熟悉并使用环形烧结机这门技术后,又灰溜溜地回到了大平洋的那边的弹丸小国。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莱芜市铁厂新上环形烧结机这个项目上也是不平静的,也曾遇到过阻力和困难。但是他们没有萎缩害怕,用王守东的话说:背水一战,一定要拿下这个项目,抢占这个“制高点”。
熟悉钢铁厂工艺的人知道,高炉冶炼对原料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原料的强度达不到,配料不均匀,不但高炉的产量上不去,而且增加焦比,提高冶炼的成本,出现高炉不顺行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过去,莱芜市铁厂一直是用土法烧结,支上风机,架上风管,铺上炉篦条,在炉篦条上铺上麦秸,撒上焦炭矿粉石灰,乌烟瘴气的烧一番,冷却后,筛粉,然后把这种“土烧结”送到高炉供高炉冶炼使用。
土法烧结一是劳动强度大,二是不环保,三是烧结亚铁高不利于高炉顺行,因为脏和累,只好交给城市街道办事处劳务办公室找来的临时工从事这项工作,一到雨天或者大风天根本无法操作,即使有办法操作也是浓烟滚滚、遮天蔽日,职工从附近走过都要捂着鼻子,蒙着眼睛。
莱芜市铁厂第一座高炉投产以后王守东就想应该在改善高炉原料结构上下工夫,但都是可想而不可即的事情:建一座带式烧结机动辄几千万,工厂拿不出这么多的资金。即使贷款项目投产了,生产的烧结原料高炉吃不了,卖又没处卖,就会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能够上一台适合莱芜市铁厂高炉生产的烧结机成了王守东牵肠挂肚的事情。
人们说,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这个机遇来了。
国家冶金工业部的一个司长到日本考察,见到了一种小型的烧结设备,叫环形烧结机,这个司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日本专家能够介绍一下环形烧结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不料人家以国家核心技术必须严格保密为由断然拒绝了。
考察团临回国的时候,一位日本朋友送给这个司长一盘环形烧结机生产时的录像带,算是没有薄这个司长开次口的脸面。回国后,这个司长就琢磨这个事情,想让中国的钢铁企业掌握这门技术。
在一次冶金部召开的会议上,这个司长无意之中说到了这个事情,一家知名冶金企业的总经理一听介绍就打了退堂鼓,仅凭一盘录像带就研制环形烧结机,和白日做梦有什么区别;一家铁厂的厂长有意,但听说原来这东西是日本人焚烧垃圾的设备,也扭头而去。
王守东对此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亲口尝一尝这个“螃蟹”,日本人能做到的事情,中国人也能做到。
研制是不是成功先不说,一听到不菲的价格,别人也会打退堂鼓,冶金工业部的司长也不愿意莱芜市铁厂接受这个项目,主要是怕研制砸了,一千多万的资金打了水漂,刚刚从废墟上立起来的莱芜市铁厂伤了元气很难恢复。
王守东与平常人不同的不是怕失败,而是敢不敢试一试,不顾领导、朋友的劝说,毅然在研制合作合同上签了字。
从北京回来的路上,王守东的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假如环形烧结机研制真的砸了,交的学费可是太大了,莱芜市铁厂第二次停产下马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那自己可真是来去匆匆的时代过客了。同去的一位工厂负责人的一句“能行吗”的话更是让他担心、焦躁。王守东气呼呼地回应:还没有研制,你怎么知道行不行。畏首畏尾的,什么也做不成。假如失败了,我就走,回王家庄种地去。莱芜市铁厂的干部职工要是还不答应,你们就把我抓起来,送公安局,送法院,判我的刑。
此时的王守东有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气概。
但是他是一个决不认输的人,他说人生就是博弈,掉上几斤肉也要把仗打赢。
像这种敢于挑战的事情,在他的人生中已经不是第一次。
那还是在青岛部队的时候,他在军械库当仓库主任,一次无意中听战友说,一种新式步枪端起来给人“飘”的感觉,王守东认为是在设计方面出了问题。他找来这种步枪,端起来试着瞄准,也发觉枪支飘忽不定。他找来力学方面的书籍研究起来,发誓要找出这种步枪的弊端。
仓库副主任听说后,说他不务正业,说研制枪械的都是尖端人才,经过上万次的试验后才交给部队使用,不会存在缺陷,即使存在缺陷也不是你一个仓库主任能够解决的。
针对这件事情,一个仓库保管还写了一首“仓库主任大老王,枪械研究是逞强;徒劳一番无结果,一梦醒来是黄粱” 的打油诗贴在仓库门口来笑话他。
王守东没有因为这些冷嘲热讽而罢休,他研究枪械的构图,根据力学原理找出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部位,然后写成论文寄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总后勤部的首长非常重视,立即召集军械专家论证,发现王守东提出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根据王守东的建议对这种枪械进行改造后,这种步枪“飘”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从北京国家冶金工业部回到莱芜后,王守东一连几天不高兴,莱芜市铁厂的领导们知道都是让环形烧结机的事给闹腾的,如果抛出去的是金枝,迎进来的是烂叶,这个笑话可就大了,中国的冶金企业没有不知道莱芜市铁厂打败仗的,没有不知道王守东是逞能的。
没有大压力,没有大碰撞,就不会有新的发展,也没有大的飞跃。王守东深知创新的代价。
那时候,很多人都有这个担心,有的人甚至写信要他终止环形烧结机的研制,个别的厂领导甚至搬出市委市政府领导来劝说,让他停止这次没有把握的尝试,悬崖勒马。
决心已下的王守东是不会回头的,是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的。在他的心里,有把握,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几天后,他去了江苏,找到合作伙伴——设计单位江苏省冶金设计研究院询问设计结果。人家说,环形烧结机的构造原理弄清楚了,我们正在组织技术骨干设计图纸,图纸再有两天就要出来了。后面接着赘上一句:有了图纸,设备生产出来后能不能达到效果我们可不敢说,这个责任可不是我们应该负的。
明显的信心不足。
王守东心想,都是一伙不敢承担责任,怕树叶掉下来砸到头的家伙。但这话他没有说出口,而是不忘感谢他们,鼓励他们,催着他们加班加点设计图纸。
图纸设计出来了,他背着几十公斤重的图纸上了路,从南京他直接去了河南焦作的冶金设备制造厂,这家工厂说的虽没有冶金设计院的不冷不热,但人家不着急,有了图纸,支付定金后我们就生产,我们做的是不亏本的买卖。
对于研制能不能成功,人家说得更直接,设备生产出来了,如果达不到效果,你们莱芜市铁厂一定会转移责任,埋天怨地。这个责任我们是绝对不负的,现在先把丑话说在前面,到时候别不认账,自认倒霉就是了。王守东没有和他们争论,因为无休止的争论就会影响设备制造的进度,只是随口一说,即使设备有问题,也不会让你们承担责任。
回到莱芜,王守东准备锻炼一下年轻人,让技术副厂长、工程基建科科长潘佐生,还有工程基建科副科长徐向晨、于守才等负责这个项目的安装,他不是害怕项目不成功,推卸责任,他还是项目的总负责人,设备安装前他声明了,出了问题由他全权负责,和任何人没有关系,有了成绩是大家的,希望大家思想上不要背包袱,怕失败,担风险。要解放思想,大胆地干。潘佐生当时说,有王书记给我们当后台,我们甩开膀子干就是了。
风雨无阻,挑灯夜战,环形烧结机的安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世界第二台,全国首台环形烧结机自1989年12月开始安装到1990年5月5日正式投产交付使用虽然用了不到六个月的时间,但遭受的挫折不少,工程技术人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好在这个攻关的团队苦思冥想、刻苦钻研,工期按期完成。
看着矗立在工厂的这个庞然大物,王守东缓了口气。
但是环形烧结机投产后,效果根本不像以前讲的那样,不是驴不走就是磨不转,设备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毛病,烧结矿的质量也没有达到高炉冶炼的要求。
因为没有全面掌握技术和设备构造,这台环烧机还是做成了“夹生饭。”
有的人对此失望了,有的人开始印证当时阻止上项目时的“光辉”论断。但王守东没有表现出服输的样子,他对有关人员说:环形烧结机达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了不起了,万里长征我们不是迈出了第一步,而是已经接近“吴起镇”了,下一步我们的重点就是对环形烧结机进行改造。我一直坚信,通过改造设备,这台环形烧结机将会创造出奇迹。
在随后召开设备攻关会议上,王守东说,面对这桌“夹生饭”怎么办?把它做熟吃下去!世界上的道路没有一条是笔直的,遇到困难,我们解决,环形烧结机设计、设备有问题是明摆着的,怎么办?改!就是改个面目全非,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我们选择的这条路是完全正确的。
在他的支持下,工程基建科科长潘佐生、设备管理科科长王永凯接手了改造环形烧结机这个“难啃的骨头”。
一段时间内,他们几个吃住在现场,了解设备运行状况,研究解决方案,为一个问题的解决经常争得面红耳赤,为查找一个原因经常一呆就是几天几夜,当时环烧机的主轴经常出故障,他们就白天黑夜地蹲在环形托盘下面查看,上面是上千度高温的烧结矿,下面是黑通通、密不透风的狭窄空间,呆上一阵就全身湿漉漉的,空间低,抬不起腰来,蹲着够不到上面,只好弓着腰工作,不一会儿就腰酸背痛,但是他们毫不抱怨,终于查清是烧结矿撒漏掉入主轴孔隙所致,通过改造环形托盘,没有了撒漏,主轴才正常运行;
烧结质量不过关,漏风造成热量损失是一方面的原因,烧结矿的配比不合理也是一个原因,烧结车间的技术人员反复进行配比试验,终于掌握了最佳的配比方案。设备管理人员仔细查找漏风的原因,通过调整煤气燃烧阀的高度,确定了煤气燃烧阀和烧结盘最合理的距离。
半年多的时间,他们解决了342个技术难题,其中重大设计改造就达54项,纠正了6项设计错误,广大施工人员克服设备生产中不利于施工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项目,不等不靠,见缝插针、交叉作业,主动出击,特别是部分年轻干部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增长了知识。
莱芜市铁厂在环形烧结机的大胆创举获得了胜利,1990年11月7日,环形烧结机达产达效并举行隆重的投产仪式。在环形烧结机投产剪彩仪式上,王守东说,环形烧结机的投产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在技术创新上我们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敢想,敢干,敢于突破,敢于改造是我们成功的四大要素,它必将助推我们企业的技术进步,带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高潮。
1991年春天,冶金部中小办在莱芜市召开全国首台环形烧结机技术鉴定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环形烧结机具有产量高,性能好,烧结强度稳定、占地面积少,无污染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中小钢铁企业,为我国烧结机的选型提供了技术和参考。莱芜市铁厂大胆尝试新技术的研发,敢于承担风险,不怕失败,不怕困扰,全力以赴,认真攻关,为我国冶金企业树立了榜样。
时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的周传典在鉴定会上激动地说:环形烧结机的研发如果放在别的单位很可能成为一堆废铜烂铁,也只有在莱芜市铁厂才会研发成功。因为王守东同志在环形烧结机的研制过程中,顶住压力,信心百倍,敢闯敢试,敢于革新,是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在环形烧结机的研发过程中,他顶住重重压力,矢志不移,表现出一个企业家的宽阔胸怀和胆略气魄,是冶金企业技术创新的楷模,是冶金企业技术创新的榜样。
以后,环形烧结机的技术被泰钢公司全部掌握,环形烧结机烧结的面积越来越大,他们制作的水平越来越高,先后为江苏江阴华西村、河北迁安铁厂等制造安装环形烧结机20余台,并出口到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家。
泰钢提倡创新变革的勇气,提倡挑战性的激情文化。永不满足,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不断追求高目标是泰钢前进和发展的动力,高目标不只是泰钢取得竞争优势战略的要求也是泰钢的信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不断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不断进步,超越自己是泰钢的追求。自我,是一个不停移动的靶子,“不断超越自己,我们就会超越所有的人。”
敢为天下先——搬掉前进道路上的栅栏
不论是破也好,立也罢,都有一个前提条件,没有前提条件就谈不上破,也谈不上立,或许,这就是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不破不立,循规蹈矩的企业不能进步。从七十年代末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凡成功的企业都是在不断改革中发展成长的,离开了改革一事无成。改革可以说是机器的润滑剂,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王守东深谙破与立的关系,因此他的改革风生水起,搅海翻江,让人们感叹不已。
泰钢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王守东说,泰钢发展的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繁荣富强的新泰钢,离开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泰钢一事无成,是改革开放成就了泰钢,发展推动了泰钢。从最初的补偿贸易到以后的经济责任制承包,从“砸三铁”到进一步改革分配体制,从股份制改造到成立泰钢工业园,泰钢每走一步都和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密不可分。
王守东说,改革,一个是改革旧的束缚发展的体制,一个是改革影响生产经营和影响职工积极性的机制,一个是改革陈旧落后的制度,改革机制、体制是前提,改革制度是保证,再一个就是改变人的思想认识和观念,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离开了这四条,改革就没有了现实意义。改革既不能搞花样,迎逢新闻单位的镜头和笔尖,制造新闻,也不能遇到困难中途而废,有时改革和不改革之间就是一层窗户纸,有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有时是坚固的铜墙铁壁,所以既然要改革就要拿出干“革命”的态度,不要怕刀架在脖子上,要摧枯拉朽,一往无前。
莱芜市铁厂自1984年4月20日恢复上马以来,王守东因势利导,创新工作方法,职工干劲倍增,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涌现了很多以厂为家、爱岗敬业、拼搏开拓的优秀职工,比如:潘佐生、于守才、邵书东等,还有“拼命三郎”邵际会,有聪明的一休称号的谷有为等;企业效益越来越好,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成为莱芜市数得着的利税大户。莱芜市铁厂在莱芜在山东在同行业的名声越来越响。但还是有一件让王守东早已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它发生的不突然,但是让人烦心;它发生的不蹊跷,但又让人难以理解。
1988年底,根据他的提名,民主测评,党组织考察,莱芜市铁厂任命一名工作出色、会管理、懂业务的农民合同工担任高炉车间副主任。这一任命在今天看来这本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一个工厂的厂长任命车间主任这是他应有的权力,如果连这个权力都没有,厂长甚至不如一个傀儡!
改革者每时都在拼搏,都在和风险为伴,甚至做梦时有一根神经也悬在空中。
今天看来,这是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在当时他却犯了天下大不韪。这次任命后不久,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捎信来说,要他在干部任用上谨慎些,不要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给个棒槌就当针。当时王守东对这位领导的忠告没有在意,认为领导和他说着玩,在干部任用上继续走自己的干部路线。不料还是把事情闹大了,又任命了几名合同工、临时工担任中层干部后,市委组织部长、人事局长找到市委书记、市长责问、“诉苦”:莱芜市铁厂的干部让王守东任命了,我们这组织部长、人事局长还干什么?市委组织部不成了空架子,人事局不成了市政府的摆设,你们干脆把组织部、人事局撤销算了。市长也认为莱芜市铁厂做得出格了,给王守东打电话,王守东接过电话,市长把他狠狠批了一顿,说他干部任命违背了原则、程序,是权力和欲望的表现,是个人英雄主义。王守东想申辩,市长却气呼呼地把电话挂了,王守东急忙赶到市政府解释,市长却借口走开了,把他一个人晒在那里。
心里窝了一肚子的气,他回到工厂,干部职工和他说话他也懒得搭理。坐在办公桌前,他越想心里越觉得憋屈。《论语》中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但是治理一个企业却有这么多的困难,这么多的栅栏,企业能健康发展?职工的积极性能调动起来?王守东自言自语,这样走下去会害了企业。
莱芜市铁厂自1984年恢复上马,在用人上就没有顺利过,恢复生产急需用人,招工报告打上去了,负责招工的部门三个月不给答复,没有人就不能组织生产,没有办法,王守东只好做出决定从社会上招收296名临时工,当时有个厂领导劝他别冒这个风险,他说,这个风险不冒,我们那里有人,怎么组织生产,冒一冒不会杀头坐牢吧。于是安排劳工科的人到各乡镇张贴招工广告,招的临时工进厂了,政府劳动部门跟着找来了,劈头盖脸的训一顿,说什么莱芜市铁厂胆大妄为,竟然违反国家招工政策私自招工,是谁给了王守东这么大的权力,市委同意他恢复上马,不是说市委市政府由他来任意摆布,他自己把自己当个大人物了,有功之臣了,觉得了不起了,手里拿着“圣旨”了。
这些人根本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实际他也知道越解释锋芒越多,王守东只好满腹委屈的写了检讨。但工资发放还要受政府部门控制,不能突破劳动局制定的工资总额,招工没有从劳动部门走手续的就没有工资,这也难不倒王守东,他安排财务科的同志,从工厂效益提成中给农民合同工、临时工发工资。不料,市政府部门又不干了,说这种做法没有政策依据,王守东让他们给想更合理的办法,这伙人却哑口无言。
更为可笑的是,市人事部门任命一名学养殖的事业单位人员来到铁厂担任原料车间的主任,此人不懂业务,闹了很多笑话,王守东把他调整为办公室工作人员,级别不变,工资不变,谁知这人找到人事局又哭又闹,说莱芜市铁厂屈才,不会用人。人事局的一个办事员一个电话把王守东喊去,耍了一番“威风”,讲了一番“条条杠杠”。王守东已懒得与他们争辩,只好哼哼哈哈的应答着。
他镇静、沉着,甚至还有几分冷漠。
莱芜市铁厂从上马那天起就存在五种用人模式,有国家干部身份的,有国营正式工,有集体正式职工,农民合同工,有合同工,还有临时工,工资发放有人事部门确定工资额的,有劳动部门确定工资额的,还有拿工厂提成的。在干部使用上,他曾找过市领导,市领导一句“能忍且忍方为人”的话应付他。
他不明白,封建王朝的三六九等之分在新中国成立40年后还是堂而皇之地摆在你的面前,成为一根人人不敢触摸的高压线;
他不明白,政府口口声声地要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真正负责了,又要给你戴上紧箍咒;
他不明白,报刊杂志载文要求企业家打破禁区,闯一闯,试一试。可是你刚迈出一步,一块绊脚石就摆在你的面前,或者给你挖一条鸿沟,让你望而生畏;
他不明白,其实他比谁都明白,这其中的事由其实就是两字在作祟,这两个字就是“利益”。
我一个管1000多人的工厂党委书记、厂长连任命一个中层干部的权力都没有,这不是大笑话吗,这是什么厂长负责制,名义上是厂长,后面坐着指手画脚、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呢,厂长说了不算,企业怎么搞活。他一拳捅在办公桌上,办公桌非常激烈的晃动起来:用人机制不打破,何谈让人才脱颖而出,何谈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何谈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别的企业可以听从不懂业务老爷们的命令和摆布,莱芜市铁厂不会这样做,这样做会把厂子逼向困境,逼向死路。既然市委市政府把我放在厂长这个位置上,我就要建立一种适合人才发展的机制,给人才搭建宽敞明亮的舞台,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仅仅是一句留在口头上的诗词,而是人尽其才的事实!
他是说得到绝对做得到,他不会逢场作戏也不会敷衍应付。
他要用力推倒这堵墙,他要搬掉这些栅栏,他要填平这条鸿沟。面对这些,别人可能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和手中的那些权利会退缩,会忍让,会妥协,他不会,因为他早具备了打破这个栅栏的勇气。
第二天,一份《莱芜市铁厂建立待业服务队和实施待业学习的有关规定》的文件下发到各分厂、车间、科室。文件的结尾很严厉,要求各单位必须认真对待,必须一视同仁,必须把握标准,必须取得实效。四个必须像一根针扎得偷懒磨滑、疲沓懒散的人心疼,让无所事事的领导胆战心惊,四个必须像和煦的春风让干事创业的人感到心情舒畅,又像一块抛出去的石块让沉静的水面泛起层层的涟漪。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各分厂科室按照文件要求进行了贯彻落实,烧结车间待业3人,原料车间待业7人,高炉车间待业15人,水泥厂待业6人……全厂一共待业47人,更在全厂引起轰动的是汽车队队长因为管理失职也成为待业队的一员。
因为待业都是按标准测评的,没有人顾及应该下岗待业的是谁的亲戚,是谁的后台,是领导干部还是干部子弟,谁以前曾做出多大的贡献,因为评比是群众性的,走的群众路线,很多工作吊儿郎当不负责任的人只好自认“倒霉”。
刚刚创刊不久的《莱铁报》在头版头条报导这条消息后,《莱铁报》比那些机关报还抢手,主要是莱芜市铁厂实施职工内部待业学习的消息太有冲击力了,太吸引人们的眼球了。
莱芜市铁厂“破三铁”这条消息就是平地惊雷,这个举动就是势如破竹。
很多人把这张报纸带到家里,带到其他企业,甚至带到了政府机关。
职工家属看到新闻后说,在铁厂只要好好干,干良心活,铁厂就不会亏待你,偷懒磨滑就让你待业,让你反思,让你学习,这是应该的,在南方一些企业不炒你鱿鱼才怪呢;
莱芜市其他企业的领导说:王守东突破了一个禁区,突破这个禁区足见王守东的勇气,这不是吃螃蟹,简直是吃刺猬;
政府部门的个别领导看到这个新闻后惊呆了,他们说莱芜市铁厂刮起了旋风,这个风要么刮遍全国,要么会把王守东卷进去。
王守东不在乎外面的声音,继续做自己想做的,应该做的。
他这是在“戴着镣铐跳舞。”
他知道莱芜市铁厂腾飞的序幕已经拉开,“三项制度”改革就是拉开序幕的动力。
这一把改革之火在莱芜市铁厂烧旺了,烧得群情激奋,烧得热血沸腾,烧得轰轰烈烈。
许多人不再认为莱芜市铁厂的改革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东西,是给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素材,是为了应对哪位领导的指示等等,他们一致认为,莱芜市铁厂的改革是“歪倒碾砸到磨——实打实”的东西。
面对改革可就是有不服气的,有试试改革这潭水深浅的。在中国,总有那么一部分或者个别的人在改革的洪流面前敢于挑衅,在大方向面前敢倒行逆施,在平坦的大道上当那块有棱有角的绊脚石,这些人,无非是以为有权有势或者游戏人生或者根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了问题。像这样的人最后无不成为人们的谈资和笑料,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沙子,被激荡的河水冲刷地无影无踪而已,但他们制造的故事多少年以后还会成为人们的笑谈。
有的在昏昏沉睡……
有的迷恋过去的世界……
莱芜市铁厂三项制度改革的“栅栏”终于还是出现了。
我们说过凡是改革没有一帆风顺的,会面临许多磕磕绊绊,甚至会剑拔弩张,莱芜市铁厂的改革也遇到了阻力。
这个阻力让莱芜市铁厂的职工感到吃惊,而外界则是观赏这出戏王守东怎么演下去,是俯首称臣,是不了了之的收场,还是要一个完美的结局。
大家拭目以待。
是折翅深谷望太空而长叹,就此消迹,还是艰难的起飞,翱翔于天空,那就取决于王守东的内力了。
风格决定了行动,行动决定着结果。
这个人非常硬气地站在了“三项制度”改革的对面。“企业好好的,你改什么革啊,你改革也就罢了,怎么改到我的头上,既然改到我的头上,咱们就赤膊斗一番,看看到底谁输谁赢!”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怒形于色,说话口轻舌薄。
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改革大戏是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
一名副厂长的爱人在厂幼儿园工作,大字不识不说,还爱摆官太太的架子,经常迟到早退,在班上也是不干正事,今天打毛衣,明天洗衣被,后天淘大米,经常传播不利于团结的小道消息。她自以为是厂领导的家属根本没有拿下岗待业当回事,她认为那是做给职工看的。当她经过民主评议真正待业下岗后,她才知道莱芜市铁厂的改革是动真的、玩实的了,这次打雷不是打空雷,要下大雨了,要下瓢泼大雨了。
待业后,这名副厂长的爱人不是面对现实,通过反思自己的差距,改造自己的思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而是晚上跑到王守东的家里又哭又闹又骂,说这次让她待业下岗是某某人的计谋,是挑拨领导关系,说是成心和她过不去,说不让她上岗她就吃住在王守东的家里,还要到市委市政府告王守东,说他打击报复,小肚鸡肠,嫉贤妒能等等。她说的这些名词也不知是什么人教给她的。
面对她毫无依据的说辞,王守东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做她的工作,对她说只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还能上岗。这名厂领导的爱人却不听劝说,胡搅蛮缠一番后,又在家属区里破口大骂连续几天。
考虑到领导班子的团结问题,王守东安排党委副书记找到这名副厂长陈明改革的利害,要他认真做做爱人的思想工作,不要不讲道理和不讲原则,不要做改革的“拦路虎”。王守东说话的意思很明确,绝不能因为这名副厂长的爱人而停止改革。
这名副厂长嘴里答应得好好的,却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晚上打发爱人继续到王守东家里闹,白天到办公室里闹,而且扬言要闹个天地翻覆,要闹个认罚服输。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应因为个别人的阻挠而葬送了这次改革的前程。
在接着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上,王守东宣布停止这名副厂长的工作,回家反思,自己和家属什么时候思想想通了什么时候上岗。
这名副厂长一听慌了神,会后找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给他讲情,一名市委副书记找到王守东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你就网开一面让他上岗吧,这样闹下去,外面不了解,还以为你们班子不团结,你公报私仇泄私愤呢。王守东说,这个口子不能开,改革不是儿戏,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我们要对广大职工负责,对企业发展负责,把改革真正改到大家的心里,让大家认同、支持。职工不支持情有可原,因为毕竟他们政策学习的少,理解的慢,作为一名厂领导这样做很不应该,他明显是在反对改革。这样只会葬送我们的改革。虽然过去他曾做出一些贡献,但改革是一场革命,革命就必须是全面彻底的没有缝隙的,不惧阻力的,就会有牺牲的,如果市委市政府支持我的工作,就让我把这项工作做彻底些,如果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改革有成见,我们终止,我给待业队的人员赔不是。市委市政府可以在舆论媒体公开批评我们的改革大错特错。
市委领导见他改革决心如此之大也不好再说什么。
接着莱芜市铁厂在全厂开展干部评议,能者上,庸者下,位子留给干事创业的人是评议的目的。结果,厂办公室副主任业务不熟悉被撤职成为办事人员,高炉车间副主任老石嗜酒误事被撤职,合同工邵书东被提拔为机修车间副主任,合同工邵际会被提拔为原料车间副主任,合同工石桂军被提拔为高炉一车间主任,更多的合同工、临时工扬眉吐气地担任了工段长、班组长。
农民临时工刘长林工作刻苦,好学爱学,对知识领会得快,通过考察被提拔为高炉车间工段长,车间主任告诉他这个消息后,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是在梦里呢。当他确定消息是真实的后,他说:有哪家企业把临时工提拔到管理和技术岗位上,过去没听说过,来到铁厂后本以为干好本职工作,挣点工资养家户口就心满意足了,自己也没敢想当官的事情,是王书记大胆改革用人制度,一视同仁,不同身份的人同样对待,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这里干工作我们感到舒心,感到有希望。
同样是农民临时工的秦力平被提拔为高炉车间副主任,看到工厂的任命文件,他觉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自己一个农民合同工管理国家干部身份的职工,管理正式身份的职工,他认为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心里产生了惧怕感。他专门找到王守东,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王守东对他说:你不要害怕,让有能力的人从事管理工作也不是我的创举,自古有之,不是有句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我们改革“三项用工”制度是企业发展的要求,能者上庸者下,你不要有所顾忌,放心大胆地干就是了,我就是你的后台老板,如果有刁难你的,你直接找我。从王守东的办公室里出来,秦力平觉得浑身增长了气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大胆管理,积极创新,时间不久担任了炼铁厂的厂长。
这次“三项制度”改革在莱芜市铁厂是彻底的,大部分人才脱颖而出,一种全新的用人环境在这里出现才是改革的目的;
这次改革是全新的,它触及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三大弊端,通过改革,企业的机制焕然一新;
这次改革是必须具备一定胆略的。虽然王守东面临了很大的压力,但他没有退缩,这也是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
王守东打破“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大刀阔斧改革,这个举措与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的大势不谋而合。这归功于他丰富的理论,归功于他的胆略,更归功于他对政策深入的研究。处在时代的节点上,王守东很好地把脉了历史。
纵观中国的改革,不乏有思想的改革家,但是半途而废的有,寿终正寝的有,死在萌芽的也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改革者的勇气不够,畏首畏尾,朝三暮四,最后葬送了改革的前程。
一位离休的县级干部听说莱芜市铁厂的“三项制度”改革后,说道:王守东有把“刷子”。时任莱芜市副市长的雷茂禹说:莱芜市铁厂的改革是一场很了不起的革命,他们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力,砸破了束缚企业的枷锁,解放了企业。
十年以后,那名被停职的副厂长谈起这次改革还是感触颇深。他说,莱芜市铁厂的那次改革是被企业现实所困,被形势所迫,人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企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虚话。在当时,莱芜市铁厂如果不进行改革,发展的不会这么快,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的曲折,会埋没很多的人才,许多有能力有水平的职工不会崭露头角。我当时成为改革的“反面典型”,主要是太自私,对改革的意义认识不深刻,“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导致自己没有支持改革,消极,甚至阻碍反对改革。现在想一想,真是太不应该了。
“三项制度改革”使莱芜市铁厂有了一种松了绑的轻松感觉,得以解脱的感觉,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开始在大地奔驰。
天地之间,大道通天。
对于那些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企业来说,对于那些树叶掉下来怕砸到头的厂长经理来说,对于那些紧紧抱着旧的体制不放的部门机关领导来说,走到了改革的前面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莱芜市委书记说,企业改革,市铁厂是莱芜的一面旗帜,他引领了莱芜企业的改革。
人们在这里听到了振聋发聩,万马奔腾的改革之声。
当年的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在头版头条以《莱芜市铁厂大胆破“三铁” 企业活力彰显效益倍增》为题报导了莱芜市铁厂改革三项制度的消息,山东省经贸委,省体制改革办公室先后来这里进行调研,向全省推广莱芜市铁厂的做法。
那个时节,国有大企业组团来学习莱芜市铁厂三项制度改革的经验,政府部门来取经的络绎不绝,在莱芜市铁厂的办公楼前经常有外地口音的客人,因为莱芜市铁厂带给他们的惊喜太多了,带给他们的经验太有使用价值了。
有个新闻单位的同志提出一个有胆有识的新颖话题“莱芜市铁厂现象”。没错,要了解泰钢的历史,要了解莱芜工业企业的改革,这个诞生在火热年代的“现象”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运用好“失败”这笔财富
失败了,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世界上没有那个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是轻而易举的,要经历很多的挫折和失败,有时甚至做出牺牲,面对死亡的威胁。失败也是一笔财富,因为可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因为可以从失败中看到胜利的曙光。所以我们要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王守东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从深圳特区到珠海特区再到黄浦新区,一路看一路讲,以他独有的睿智和眼光,提出了改革的胆子要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不要想小脚女人走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等要求,澄清了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等问题。他的南巡讲话对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中国政治经济大局进行了精确的的定位。
东方风来满眼春。南巡讲话精神,成为引领一代改革人前进的号角,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时代的骏马叩踏征途的蹄响,令人心情激荡,催人奋进。谁是驭手,就看他们能否在骏马奔腾的一瞬,跃马而上,奔驰而过。
那个时候,中国人的做法简直难以让人理解,政府机关办实体,事业单位开公司,连摆小摊的商贩都想建“托拉斯”,成立集团;街上有半间房子的就想开购物中心,仿佛没有动静就是不支持改革一样。
特别是南方一些省市房地产的开发呈疯狂状态,到处圈地盖楼房,政府机关忙着分流人员办实体,冶金企业也没有坐视,到处建高炉,到处是高耸的烟筒,到处是拉着矿石、焦炭和钢材的车流。这一阵风刮的人们头昏目眩,忘乎所以。
这个时候,王守东显得格外沉静,他说每一轮大的发展高潮以后都有一个低潮期。如果发展走向了畸形,国家就会治理发展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很多项目建设到半截,因为没有资金停下来的很多。树欲静而风不止,表面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其实水底下涌动着不可估摸的滚滚暗流。我们是冶金企业,项目建设周期长,在项目选择确定上必须慎之又慎,现在国内上项目一窝蜂,不能跟这股潮流,跟风而上的后果得不偿失。
公司领导们非常赞同他的说法,泰钢公司没有跟着一哄而上,凑这个热闹。当时,很多跟风的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因为对形势估计不足,败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在很多地方建起半截楼,因为没有资金很快荒芜,成为附近村民的猪舍羊圈。正是因为1992、1993年中国经济的“大跃进”,1994年中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1992年的冬天,炼铁厂的一名领导带领原料车间、高炉车间的几名技术人员到河北考察,一家钢铁厂新上的冷固球团项目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参观的非常认真仔细,不但记住了项目的构造,设计原理,而且连原料搭配都弄得非常清楚。他们很兴奋,认为掌握了目前冷固球团制造的前沿技术。
回来后,和王守东作了详细的汇报并提出要上这个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以改善炉料结构。在汇报会上,上与不上,王守东没有急于表态。
几天之后,王守东又派一名厂领导和技术科的人员到河北那家企业考察,考察回来后,他们也认为有上这个项目的必要性。
莱芜市铁厂厂长办公会慎重研究后决定上这个项目。
经过六个月紧张的施工,10万吨冷固球团项目投产了。可是结果并不像主张上的人说的那样,挤压后的球团到了高炉里又成了粉末,影响了高炉的透气性,造成高炉减产,有时甚至会导致高炉休风。高炉的工长怒气冲冲,嘴里不干不净地破口大骂这是什么破技术。
查找原因改进,还是这种情况,接着改造还是不行。冷固球团在运行了两个多月后,这个投资300余万元的项目只好停产。电话询问河北那家企业,人家说早已将设备拆除了,说生产的冷固球团根本达不到高炉冶炼的要求。冷固球团项目停产后,那几个主张上的厂领导和技术人员不敢见王守东,仿佛成了铁厂的“罪人”,一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给厂子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他们认为这顿“尅”是脱不了的,一个曾两次到河北考察的技术员怕挨批就请了长期病假。
这个时候,王守东知道,人们期待的不应该仅是成功的赞美,更需要失败时的鼓励。几天过后,王守东把他们几个还有厂里全部的技术人员召集到办公楼的二楼会议室里,坐在那里,这几个人心里忐忑不安,准备迎接一阵狂风暴雨式的批判。可是出乎他们的意料的是王守东的脸上没有表现出平常那种威严,有个与会人员暗自思量:王书记今天这是怎么了?
王守东巡视了一周会场,说道:怎么了,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萎靡不振的,冷固球团项目遭遇了“滑铁卢”,是不是大家有种愧疚感,心里觉得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有这种想法的同志大错特错了,一个人哪能不犯错误,伟人如此,圣人也如此。同志们,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这种态度是万万要不得的。你看看那些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的时候哪个没有失败,为坚持真理,伽利略被吊死在绞刑架上,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在父亲奄奄一息,失去了弟弟的情况下,坚持科学研究,最后终于获得成功。我们有了失败,一个个垂头丧气,就萎缩害怕,以后怎么办,那样的结果就是,有了新的课题、新的项目大家就会缩手缩脚,踯躅不前。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冷固球团项目,我原谅大家,这个项目没有成功,作为企业的一把手,我负有主要的责任,因为上项目的时候我也投了赞成票,是非常赞成和支持的。这是个教训,也是一个用金钱买来的“财富”,说明在新上项目上我们还很幼稚,还有头脑发热的时候。希望大家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运用好创新“失败”这笔财富,投入到新的创新、新的科研中去,那样我们的技术创新工作才会大有希望,大有前途。
王守东的一席话让在座的人员既吃了一惊又倍感温暖,王守东宽大包容的态度让他们不知说什么好,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坚定信心干出一番事业成为他们无声的誓言。
当时参与这个项目的邵际会是原料车间主任,上冷固球团项目他是积极的支持者之一,项目失败后,他知道自己的车间主任职务保不住了,一连几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这次会议上,王守东的一席话让他如释重负,回到车间以后,他狠抓烧结的质量、产量、成本,狠抓技术创新工作,原料车间的工作一直走在公司的前面。
阿里巴巴的金钥匙在哪?在泰钢人的眼里就是创新。
泰钢鼓励尝试、创新,允许犯错误,愿意交学费。适应环境的变化,追求高目标,需要企业有主动变革的勇气,欢迎、甚至热爱变革。使命般的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和努力使看似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使高目标变为现实。在不断创新、变革、挑战高目标的过程中,企业每一个人的专业水平、组织和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和进步,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形成和加强。
在泰钢公司这种宽松的创新环境里,泰钢的技术创新工作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局面,创新、创造、发明、改造成为职工自觉的行动。
1992年,高炉车间上料工倪西国刻苦钻研,研究出上料自动仪,王守东奖给他500元;
大学生黄河研究出一种微粉粒填充料,王守东提拔他担任新材料研究所所长;
不锈钢炼钢厂的职工暴会生发明一种新的取样法,取样时能减少钢水粘结,不锈钢炼钢厂奖给他500元并将这种取样方法命名为“暴会生取样法”。
也是在那一年,高炉的两个车间主任到河北一家钢铁厂参观学习,回来后说人家的一种高炉操作制度使高炉的产质量明显提高,问人家,人家闭口不谈。王守东听说后带着技术科科长去了河北那家钢铁厂,问人家,人家照样不给面子,说是技术秘密。王守东可不是好打发的,既然来了,就没打算空着手回去。
他自有自己的绝招,你不是不告诉我吗?你不会不让我参观吧,来了总会让看一看,瞧一瞧吧。他在高炉上考察了一个工段,从上料班到鼓风班、热风班、除尘班、炉前班走了一遭,最后在工长值班室里看着高炉出了两炉铁,他就把人家的绝招学到了手,回到莱芜后,他提出了“大料批,正分装,全风温,全风量,活跃炉缸,稳定炉况”的高炉操作制度。这种操作制度一直坚持到今天,一直是高炉操作的纲领性制度,简化了高炉操作要求,促进了高炉生产。
王守东说虽然高炉更新换代了,先进技术不断使用了,自动化程度日新月异,原料条件改善提高了,但基本的操作制度和工艺规程不能改变。
仔细阅读泰钢自恢复上马以来的文件,凡是有关技术研发、创新的和大的设备改造的项目,担任负责人的都是王守东,而不是分管技术的厂领导。对此,曾长期分管技术工作的高振民一语道破天机:王书记挂帅技术创新工作,一是重视程度高,他时常过问,帮着出主意,想办法。第二绝不是为了分那点奖金,那是为了让技术人员在创新中心里有底气,那是为了一旦创新项目失败承担责任。
自1993年起,在王守东的倡议下,工会每年组织“五小发明”劳动竞赛,因为宣传发动的好,职工参与“五小发明”的积极性高涨。有价值的发明,公司给予奖励的同时,王守东亲自给发明者披红戴花。
泰钢集团不锈钢炼钢厂投产后,面对不锈钢钢种研发这个国内难题,很多技术人员感到畏惧,不知如何下手,王守东以“搜索全球,为我所用”的气魄,担任了钢种开发的总指挥,和乌克兰的专家谈判,到太原不锈钢学习,向宝钢的不锈钢专家请教,请西南不锈的专家做教练,到北京钢铁总院咨询,不到一年的时间,不锈钢炼钢厂就掌握了20余种不锈钢的冶炼技术。
2011年的3月份,不锈钢市场低迷,只有316钢种有较大市场和利润空间,王守东做出 “啃掉这块硬骨头”,“攻下这座坚固的堡垒”的指示并到现场给技术人员鼓劲打气。在以吕圣会为组长的攻关小组努力下,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摽在现场,饿了啃方便面,渴了喝凉水,用最短时间攻克了冶炼技术难关,冶炼的316不锈钢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泰钢公司冷轧薄板厂投产后,因为国内的冷轧薄板厂技术保密,生产的镀锡薄板一度达不到质量要求,冷轧薄板厂个别领导心烦意乱、唉声叹气。听说这种情况,王守东把时任冷轧厂厂长马成兴和技术副厂长刘金元请到家里,安排爱人做了几个可口的饭菜,然后给他们每人倒上一杯酒,他以茶代酒举起杯子:叶剑英元帅说过,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今天把你们请来,就一句话,掉上十斤肉,把影响质量的问题克服掉,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来,喝了这杯酒,就是给你们壮行了。两个厂长见他发话了,一杯酒一仰而下,然后信心百倍地说:王书记,你放心,我们不会作孬种的。
第二天,技术副厂长刘金元就把铺盖带到了厂里,从酸洗工序到轧制工序再到退火工序、精整工序,一个工序接着一个工序了解工艺执行情况,跟踪轧辊的轧制力度和职工操作行为,翻阅冷轧板轧制的有关数据,打电话咨询武钢的专家,不到一个星期就找出了影响轧制质量的原因,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严格督促落实,很快轧制出质量优良,深受客户喜爱的镀锡薄板。
2010年,泰钢原料厂的技术人员研究出炼铁原料经济配比方案,每月可使炼铁厂降低成本530万元,技术处的负责人向王守东汇报是不是适当给予奖励。王守东对他们说:按照技术创新的规定该奖励多少就奖励多少,在这个方面我们不能吝啬。
按照公司有关规定,奖励给原料厂14万元。捧着这笔大额奖金,原料厂的领导兴高采烈,分管技术的副厂长刘荣提议,董事局王守东主席是我们技术创新的领头人,经济配料最早就是他提出来的,这笔奖金应该有他的一份。王守东知道这件事后,呵呵一笑,说道:这是你们应该得到的报酬,是对你们付出努力的补偿,作为企业当家人,我怎能分这笔奖金,原料厂的同志还是取消这种想法吧,希望你们戒骄戒躁,在创新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了成绩,公司还会奖励你们。
在泰钢公司不怕你出成绩,就怕有了成绩骄傲自满飘飘然。1993年12月,水泥厂的水泥年产量实现突破,厂里的领导喝庆功酒,给职工发丰厚的福利,到了来年一月份,产量没有完成目标,而且销售不畅,出现了产品积压。厂长来到王守东的办公室里做检讨,说是产生了骄傲的情绪。王守东对他说:“刘备大意失荆州,为什么?就是骄傲的情绪作怪。你能认识到错误,我就不批评你了,回去想想办法,把欠产补回来,把销售工作搞好,创造经济效益。”
到了这年的四月份,泰钢公司开展“大干红五月”活动,一个月下来,口号喊得最响,标语贴得最多,措施制定得最全的炼铁高炉三车间反而没有完成任务。上半月的时候还超产两千多吨,到了下半月就开始欠产,王守东调研后发现是被上半月的超产冲昏了头脑,出现了大意。
这件事情给他的启发很大,自上马以来,有一个时期,泰钢公司各分厂打输不打赢,有了成绩翘尾巴,出现欠产,往往开一个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就会扭败为胜;有点成绩,假如不提醒,不交待,不嘱咐,往往以失败为结局。“心有傲气必怨人,谦虚之时必敬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王守东在信纸上写下这28个大字后,把公司党委副书记朱立公叫来,对他说:“骄傲是胜利的大敌,也是目前我们公司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前思后想,在我们泰钢公司什么时候也不能有傲气存在,就让这28个字作为我们的企业座右铭。”朱立公接过话茬:“很多领导干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有了成绩就沾沾自喜,放松管理,放任自流,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骄傲自满,你提出的这28个字非常及时,我第一个张贴在办公室里。”
这28个字被泰钢公司制作成展板挂在每一间办公室里,它时时刻刻提醒每一个泰钢人,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都不要轻心大意。用王守东的话说,一百里路走了九十九里也不能说近在咫尺,只有闯过百里的红线,你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也正是这28个字让高炉三车间的领导受到启发,在严重欠产的情况下他们不等不靠,分析影响炉况顺行的主要因素,组织人员打了一抢修战,解决了制约炉况顺行的蓬料问题。炉子顺了,终于在五月大干第28天的时候,由欠产2000吨到超产28吨,一举“扭亏为超”。
公司纪委书记王庆安调任到另一家企业担任负责人,临走的时候,他带走了唯一一件东西,就是装着“泰钢28字座右铭”的镜框。他说,这28个字时时刻刻提醒我,什么时候都要低调,都不能骄傲。
关于泰钢集团科技创新工作,现任公司分管技术的总监陈培敦最有发言权,他深有感触地说:泰钢公司2009年获得国家级技术中心的称号,每年都有几十个专利项目获得通过,有三十多个新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的鉴定和奖励,一个宽松的技术创新环境是一方面的原因,王书记是技术创新的统帅,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在技术创新中舍得花本钱是最主要的原因。泰钢自恢复上马以来,先后召开了多次技术创新表彰大会,每次都拿出近百万元奖励技术创新的人员,这在莱芜的企业中是拔得头筹的,也是他们不敢比拟的。
思想决定行动的又一个大动作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但不改革不允许。——邓小平
王守东研究哲学到了痴迷的地步,使用哲学管理企业更让企业发展借风使船,风驰电掣。哲学的许多论述他都能科学的运用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中来,企业纷呈色彩,不再单调,企业的行程海沸江翻,没有寂寥。
他关于突变论、控制论,相对论、系统论、好汉结构论的论述,让你听后耳听身受,感慨万端。
他说,突变,是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的意思。突变论的主要特点是用形象而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事物的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突变论是一门着重应用的科学,它既可以用在“硬”科学方面,又可以用于“软”科学方面。
了解了整个泰钢发展的脉络,你才会发现他哲学的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010年11月底,王守东断然决定取消延续了近27年的生产调度会议制度。
这是个突然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动作够大的够猛的。
公司总裁、总监们不理解。
总调度室的各位调度们不理解。
各分厂、公司、处室的领导们也不理解。
生产调度会能是说取消就取消的!
广大职工也不理解。
最不理解的还是公司生产安全部部长王会山,他觉得不开调度会了,他就有职无权了,生产安全部就是一个多余的部门。
在随后召开的中层干部会上,王守东给大家“揭”开了这个大家“不理解”的答案。他说,公司自2007年实行目标计划管理以来,公司的生产经营取得了成绩,广大干部的目标意识强化,但是也催生了一种惰性,每月公司的目标计划制定以后,公司一把手负责审核签字,这个字我签后,大家就长长的舒了口气,计划完成与否与自己的关系不大了,因为这个目标计划是我签字认可的。没有原料,没有铁水,没有合金,没有资金,在调度会上提出来以后,你推我,我推他,最后一推了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呢,因为目标制定的时候你没有签字,你只给一把手画了个图,所以没有结果自己也就无所谓了,于是乎,咱们就一起画饼充饥吧。打个比方,原料厂烧结的原料短缺了,他要找总调度室,总调度室就找计划管理处,计划管理处找供销公司或者进出口公司,供销公司找财务部,最后财务部的同志一句“资金紧张”,这件事就到头了,生产依然短节,问题依然存在,领导依旧喝茶。
他说,如果追究责任的话应该是追究我这个企业的一把手,因为下面的理由一大堆,他也不问问企业什么情况就签字,不找你这个一把手找谁,理由冠冕堂皇。我们开调度会,只是开转序(过程)产品饱和的调度会,开万事大吉的调度会,开个别领导夸夸其谈的调度会,这样的调度会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集团公司本着不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原则,我们也要把它撤销。调度会撤销了,但目标计划管理不是不实行了,还要实行目标计划管理,要完成目标计划就要靠自己,谁给你供应合金,你找谁要合金,谁给你供应矿粉,你找谁要矿粉,谁负责给你提供资金,你找谁要资金,这样就没有了转圆圈,就没有了推诿扯皮,事物就不会不了了之。大家说,事情是不是就这么简单。
王守东在会上这么一解释,大家脑子里的疑问很快消除了。
一个副总经理私下偷偷地说,王书记看问题就是准,办法就是多。
公司生产经营调度会取消后,生产经营不但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而且产量、质量、利润效益大幅度提高。王会山和生产安全部的人员天天跑现场,现场解决问题,少了很多的环节和程序,他们觉得更充实了。
以前,给不锈钢炼钢厂铁水由总调度室分配,首先满足山前炼钢厂,剩余的给不锈钢炼钢厂,有铁水他们就炼钢,没有铁水,他们也不着急,因为他们不控制铁水,说了不算。
取消生产经营调度会后,他们要完成产量目标,就必须直接和炼铁厂打交道,甚至会直接到社会上购买铁水,分管生产的副厂长不再稳坐钓鱼台,一上班就往炼铁厂跑,尽量多往不锈钢运输铁水。
过去,原料厂矿粉紧缺了,他们给总调度室打个电话报告一声,再给计划管理处写个报告,矿粉购进购不进,他们不管,下一步就有总调度室或者计划管理处跑供销公司或者进出口公司,供销公司再写采购资金申请,假如财务部资金紧张,供销公司一推六二五,影响生产的“罪过”和谁也无关,追究原料厂,他说早已经报告,追究总调度室或者计划管理处,他说已催办供销公司,追究供销公司,他的理由更充分,没有采购资金无能为力,有本事你去采购,到了追究财务部门的时候已经晚了三春了。取消总调度会议后,原料紧缺了,原料厂直接找供销公司,供销公司怎么办,你看着办,影响了生产就追究你的责任。
问题的解决就是这么简单。
取消生产经营总调度会后,王守东到各单位进行调研,原来认为会有厂长、经理与他诉苦,因为他们的工作量加大了,打交道的部门和地方增多了,繁琐、麻烦。不料,厂长、经理们对这种方式非常赞赏,他们说,这样一搞,自己手中的权力大了,不问世事的少了,到那里说话都硬气了。
硬气了好!那就让你们再硬气一下。干部职工们不知道,深思谋虑的王守东唱的这出戏原来仅仅开了个场,更精彩的片段还是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
推行事业部制,让事业部直接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去了解一下市场的波动或者残酷。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
成立热轧事业部,赵顺峰任部长,陈茂宝、侯兴圣任副部长,2011年上缴公司利润2亿元;
成立冷轧事业部,黄延飞任部长,郎宝山、李智任副部长,2011年上缴公司利润2亿元;
成立炼铁事业部,黄泽军任部长,王峰任副部长,2011年上缴公司利润1.8亿元……
加上2010年10月份成立的不锈钢事业部,泰钢公司一共成立了8个事业部。
改革力度之大令职工惊诧,令管理人员惊诧。
职工们说,王书记要么不进行改革,即便改革都是大动作,出神入化的大动作。
王守东在事业部成立会议上指出,把采购权、销售权、生产组织权、融资权、完成利润后的再分配权全部交给各事业部,各事业部自己想办法,把利润目标完成。集团各职能部门不干预或少干预事业部的决策和经营,不能相互挖墙脚,不能指手画脚,不能抓住权力不放,让各事业部放开手脚,大胆地干,大胆地试,以高指标、高效益实现高收入。
这是他“人要逼,马要骑,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起万年青”一次诠释。
王守东把话说得很明白,过去,我们管生产的不过问经营,搞经营的和搞生产的隔着一扇门,现在就是让生产者变成生产经营型者,形成人人都关心公司效益的氛围,由过去的生产、经营“两张皮”变成现在的生产经营一体的“一张板”。
这是他“企业效益来自大家共同努力”的一次实践。
平安椅子不好坐了,坐不稳了,各事业部迅速行动起来。
千里马的才能,不是在小小的马厩里,而是在奔驰的路上,是在广袤的原野。
事业部给大家架起了舞台,一场大戏开始了。
炼铁部由炼铁厂和原料厂组成,别看原料加工和冶炼是生产上下游关系,可是以前他们“老死不相往来”,各管理自己的区域,在中间穿针引线的是公司总调度室、品质保障处和技术处,烧结原料碱度高低需要品保处传达,打运烧结原料数量由总调度室告知,既麻烦还有时传达不及时影响生产,两个分厂合并为一个事业部后,只要部长发布命令就行了。为了完成全年利润目标,两个部长经常凑在一起研究降低成本的对策,研究原料的能耗降低的空间,研究消除炼铁备品备件浪费的现象,处处斤斤计较,精打细算,两个分厂围绕一个利润目标努力,形成了1+1〉2的效果。2011年一季度,炼铁部完成利润8000余万元。
不锈钢部由不锈钢炼钢厂、不锈钢热轧厂、不锈钢供销公司及不锈钢质检站四个部门组成。过去一个月生产不锈钢产品一万多吨还很累,不锈钢部成立后,不锈钢供销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把触角伸到天津、广东揭阳、东北沈阳等地,不锈钢部的领导到内蒙、江苏及山东临沂等地联系镍铬合金供应长期协议户,生产部门严密组织,质监部门严格把关,一月份生产不锈钢4万余吨,二月份实现利润1400万元。
不锈钢供销公司经理亓海燕负责原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自从成立不锈钢部后,她出差在外的时间比过去多了一倍,采购如果空手而归,部长和你不客气,劈头盖脸批评一顿是小的,有时要考核工资;产品造成积压,你必须解释清楚为什么,解释不清楚,领导发火,不锈钢部的职工也给施加压力。亓海燕感到压力特别大,脑子里的那根弦绷得更紧了,很多时间都是在火车上度过的,是在与客户的交涉中度过的。
不锈钢部部长吕圣会为了保利润目标,因为着急,嘴上起了泡,夜里想办法,白天跑客户,妻子重病住院他也顾不上。
在公司召开的经济活动分析会上,王守东说,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干劲。
也有的事业部因为思路不清晰,方法不对头,致使应有的效益没有实现而受到了王守东严厉的批评。
冷轧部成立后,部长们脑子里就想着挣大钱,发大财,怎么挣,不清楚,财在哪里,不知道,再加上几个部长沟通的少,就开始撒网式的业务联系,今天去了湖北,空手而归;明天去了江苏,白跑一趟,后天去了浙江,碰壁而回。销售没有目标,产品没有定位,销售部门的业务员像掐了头的蚂蚱四处乱飞,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在一季度生产经营分析会上,王守东说他们是存在轻敌思想,是“没有方向决心大。”王守东一番分析后,参加会议的冷轧部领导都认为王守东的分析一针见血。到了四月份,他们先进行预算,确定投放市场的品种规格和数量,根据利润目标制定计划,然后严格分解目标,业务员划分销售区域,通过日成本、日利润核算进行控制,不但增加了客户,而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也有自我加压的。
汽运公司根据2010年的经营成果,公司给他们确定的上缴利润额是1000万元。当时,时任汽运公司经理亓斌感觉压力很大。但是,随着公司各大工程的陆续开展,新上项目多,他们通过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从社会上承揽业务,再加上通过严格车辆管理,规定汽车油耗和维修费用,一季度他们完成利润400多万元。利润结果一出来,亓斌坐不住了,找到王守东,主动要求把年度利润提高到1400万元。
焦化公司、娱乐城公司经理连续两个月没有完成利润目标,两个经理主动要求把自己的工资降低30%。
王守东说,事业部制在我国的企业中不是新鲜的东西,我们实行事业部制,主要就是带给大家一个新的理念,要把工作当做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做,心里装着事业,思想就有压力,工作就有方向,行动就有动力,这样,为了目标的实现,为了心中的梦想,不管前面的道路是平坦、是曲折,是一帆风顺,还是险境不断,他们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一个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王守东谈起目标计划管理,总要用这句话激励他的部下、他的干部和职工。
泰钢公司自2007年实行目标计划管理以来,广大干部职工目标意识入心入脑,从资源组织,到人力资源配备,从设备运行到技术支撑,从生产调度到能源利用,从安全环保到产品营销,每个部门都围绕目标实现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企业产供销的环境更利于企业发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