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芋路奇遇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0552
丁荆芳++肖礼燕

  她把辉煌归功于遇到许多好人,许多好人看上的是她的诚信。

  ——题记

  陈清英步入而立之年,已有5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在贫穷的乌蒙山老区,一个离异的年轻女子,不是靠煤炭资源爆发,而是单打独斗,将小小的魔芋玩得滴溜溜转,自己有了收入,还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传奇。

  在富村镇看了她的加工厂,看了她的2000多亩魔芋种植基地,看了她征用在建的20亩土地,笔者惊奇之余充满迷惑:这么大一个摊子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陈清英嫣然一笑:遇到了许多好人。

  打工妹变“代理商”

  16岁的陈清英从云南技术职业学校市场营销、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到老家富源县富村镇光华魔芋加工厂打工,负责抠去需要加工的魔芋的芽。

  抠芽是魔芋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泥乎乎的魔芋都有一个红彤彤的主芽,用钱凿一样的刀具杀进芽的基部,用劲一旋、一撬,使其脱落。泥巴污手不怕,一个个、一天天就是这么做,手脖子酸了,痛了,肿了,枯燥得直想睡觉,动作不自觉地慢了下来。每当这样的时候,陈清英就想,一分钱,一分货,不能偷奸耍滑坑了老板,不能慢了让同伙小看。1981年10月1日出生的她,姊妹5个当中排行老二,农家繁重的家务、耕作练就她的腕力、韧性和喜欢竞赛的个性。老板见她做事麻利,就给她换了工种,调到捡干片的岗位上去。

  捡干片是魔芋加工的又一个程序。魔芋经过抹芽、刷洗、切片、烘干,接下来就是捡干片了。干片良莠不齐,通过分捡将它们分为几个等级,再标价或打粉出售。捡干片判断要准,动作要快,所以比前几个程序难度大。一步跨到这个岗位,等于技术有了大的提升,陈清英满腔热情,双手像饥饿的小鸡,不停地在干片中啄来啄去。陈清英想,自己再快毕竟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建议加工厂对外收购魔芋干片,以期提高效益。

  1998年,加工厂开始对外收购魔芋干片,自产干片不再重要。1999年,四川宜宾来了一伙人住到陈清英的家里,专门收购魔芋干片。陈清英每天都关心着他们的业绩,有空就查看他们收来了什么级别的,应是多少钱。人家老远地来,不容易啊。陈清英的真诚让他们感动,陈清英对干片级别的敏感让他们奇妙,一问才知遇到了行家里手。他们当即提供资金,定下价格,要陈清英专门出去为他们收购魔芋干片。

  此后四年,富村、老厂一带大小乡街,活跃着一个收购魔芋干片的活泼可爱的女孩身影,无论风霜雨雪,昼夜晨昏。

  2010年魔芋市场特别好,有魔芋都能卖个好价钱,三轮车拉来,一车能赚2000左右元,陈清英大量收购魔芋。三轮车司机一来就不回去,卖了魔芋就吹牛、打扑克、吃烧烤,很晚才回家。富村镇上的店铺几乎都关门去做魔芋生意了,不会跳神的都跳神了,魔芋怎么收来就怎么卖,口袋都不用打开。陈清英首先也是这么买卖魔芋的,后来一个口袋破了,漏出的魔芋有的已经稀烂。陈清英将卖魔芋的请来打工,让他们挑选好的装袋,坏的全部丢掉。打工的问:“你咋个收些烂魔芋?”陈清英说:“就是你们卖给我的。”打工的人望着熟悉的口袋,笑了笑。陈清英接着说:“做人诚实厚道为好,骗人只做得了一锤子买卖,没有回头客,没了好名声,就自炒鱿鱼了。”

  大家都点了头,后来他们收来的魔芋烂的就少得多了。这一年,陈清英仅销往贵州省毕节地区的魔芋种有370吨,销售额370万元。

  未见钞票先上货

  2012年的一天,陈清英在富村街上收购魔芋,忽然有人问她的电话号码。陈清英一看,两个男人是陕西人,一个姓缪,一个姓胡,已在富村住了一周。他们挎着包在街上晃悠,扬言收购魔芋,许多芋农、商贩追着讨要他们的电话。

  陈清英反感这样的皮包公司,坚决不给电话,指了指远处,没好气地说:“诚心收购魔芋就到那边去看,我的厂房在那里。”

  过几天,那两人跟到家里来了。两人一进屋就盯着陈清英,无话扯话似的说:“这个像四川人嘞?”

  “本地人。”陈清英摔去一句话。

  “前几天街上大摆摆的,就是不给电话那个。”老缪说。

  老胡接过话头,说:“我们问到这里,要你的种芋13吨,不给定金行不行?”

  “从来不要定金。”陈清英回答。

  两人高兴了,叫她今晚装车,明早提货。

  第二天他们来了,车子启动前将10万元抱给了陈清英,接着老胡朝老缪挤了挤眼,说:“明天你去收购,我们给朋友买20吨,后天装货。”

  陈清英答应了。

  两人把20万元放到了陈清英面前,说:“我们看你是诚恳做事的,在街上不给电话,我们问着也要送钱来。钱啊,该是谁的就是谁的,错不了!”

  互相信任的天桥搭建起来了,更高层级的往来合作畅通无阻。没过多久,陕西紫阳魔芋厂的老总来到富村,看到云遮雾掩的气候,看到堆积如山的魔芋,感叹这里简直是魔芋的天堂,太适合生长魔芋了。表态投资500万元,陈清英入股并负责管理,合伙租地种魔芋。

  富村镇党委、政府知道这一情况后,安排农技推广中心和有关村委会落实地块,那么多荒地闲着也就闲着,这下租出去,老百姓有租金,有务工费,还学到技术。抓紧、抓紧。

  地块落实了,鲁纳2000亩,亦佐1000亩。随着量地绳子的拉动,陈清英手中的钞票以130元/亩的速度“哗哗”流向村民手中。眼看大功告成,林业部门发话了,鲁纳的一片属于林业规划用地,种魔芋属于毁林开荒。

  刹车、刹车,没量的地暂停。覆水难收,数出去的钱眼看大半要打水漂。陈清英急了,镇党委、政府领导急了。七月半,农村祭祖的日子,他们集在陈清英家里商讨办法。陈清英最愁的是丢钱还要失信,以后的事情难做了。镇党委书记扬雄安慰道:“慢慢想办法,不要绊倒供桌——慌了神,没有过不去的坎,现在,大家想办法……”

  后来到林业部门协调,鲁纳1000亩,亦佐1000亩,用来种魔芋。皆大欢喜。

  一个星期睡不着

  2012年9月,陈清英用70多万元买了一台切片烘干机,还有一台打粉机。安装那一天,吊起锅炉的吊车往前纵出10多米,向一幢房子撞去。房子有10多间,一楼一底,屋里多人正在加工魔芋产品。陈清英放声大叫“快放下、放下,”声音全变了调子。驾驶员急忙放下锅炉,才避免了一起事故。

  陈清英舒了一口气,手脚酸软,全身无力,久病未愈似的。她被吓着了。

  晚上,她睡不着觉,眼前总是吊车纵出去的那一幕。她在办公室玩游戏,以为累了,可以睡着了,一上床还是不行,总愁这些庞然大物会出事故,愁工人没有技术造成人、物损失。她接着玩游戏,每2小时左右出去一次,看看机械,看看工人。烘烤魔芋的老人见状,安慰她别怕,机器不会出事,魔芋有我们守着,放心睡觉。她还是睡不着,一晚上这样,两晚上这样,一周都是这样。她的母亲更急,说:“这个人要倒了,要倒了……”

  陈清英挣扎着说:“不会倒。”

  她曾经撞过鬼门关。2005年用土炕烘烤魔芋片,在炕上翻魔芋片,又呛,又热,鼻子出血,人干了一圈。出门见风就感冒,不等好转,又进去了,出来又加重感冒,无约可治。几个月烘烤下来,流鼻血啊,内热外热啊,人都空了,走路直飘……

  机械安装迟缓,魔芋切片烘干受堵。收购的魔芋堆满院子,堆到街上,小山一样,有的已经腐烂,发出臭气。更急人的是,有一天晚上,200多袋魔芋被偷走了。

  两周过去,切片烘干机安装好了,一间两层浇灌房那么大的机械已经正常运转。陈清英请了许多小工种魔芋,30万元的务工费要发出去。还要示范种魔芋,行距是种芋的5倍,深度下到离地面四分之三的位置,芋芽倾斜为四十五度。这样,种子芽窝不会汪水腐烂,根须接触肥土又耐干旱,出苗整齐,叶伞打开使土地全覆盖,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那天,她在鲁纳种魔芋,警察电话告诉她,偷魔芋的人找到了。魔芋卖给底井三户人家,只能按卖价退还4万元了。原来偷魔芋的一伙人早就住到富村镇上,丽江公安干警办理他们在丽江犯下的案子追到富村来,在镇上逮到了他们。在派出所,富村干警看到他们偷运赃物的车辆染有红泥巴,想起陈清英被盗的魔芋,直接问:“偷走的200袋魔芋放哪里去了?”“卖掉。”“卖到哪里?”“底井。”

  据交代,那天深夜他们5人负责搬运魔芋到面包车上,两人手持大刀“望风”,知道有人看见,就威胁道:“你赶说出去,我们认得你家住处。”

  这伙人落网以后,被威胁的人透露,有一人经常到陈清英家旁边的小店买烟。

  魔芋失而复得是一个奇迹。丢魔芋时她睡不着,恰巧没有出去,真是怪事。

  诚意奠定新根基

  2013年,富源县委、政府决定在富村建设一个魔芋精深加工企业。镇党委、政府希望陈清英征用20亩土地,在集镇边、油路旁建好加工厂,挑起魔芋产业朝纵深发展的重担。

  富村镇接待室里,赫然悬挂着中国魔芋协会会长张盛林“中国魔芋第一镇”的题字。2008年,全国魔芋现场会在富源召开后,富村的魔芋名扬天下,许多外地人都到富村寻购黑色“金蛋蛋”。这里的魔芋价格高,卖得快,周边县(市)、乡镇的魔芋也拉到这里来卖,富村镇为此专门建设了占地较广的魔芋市场,盖了许多门面出租给魔芋经销商。

  聚集效应使富村魔芋如虎添翼。不过,这个市场里买卖的魔芋是种子和商品芋,是初级产品,如果深加工,还会有很大的附加值。陈清英知道,6-7公斤鲜魔芋卖24元-28元,如果烤成干片一公斤卖33元左右,如果打成粉,一公斤能卖70元。魔芋粉后面的产业链还长着嘞,食用、药用、美容、军工……市场拓展了,魔芋从种植到加工,将带动地方的发展。陈清英爽快地揽下了这个“瓷器活。”

  需征用的20亩土地涉及16个农户,征地手续风生水起,势如破竹,接近尾声时节,徐某家有了阻隔。镇上的副职召集众成员开会复开会,仍然没有进展。镇长余娟带上农技中心主任和陈清英,刚好三个女人一台戏,请了一个打狗的男士,夜晚到徐家去现场上演。

  月明星稀,晚风摇动竹影里的几间瓦房,村狗庞吠,势欲吞人。徐家没有通电,两个花甲老人带着4个读书的小孩坐在黑暗里,他们的两个儿子、儿媳到外地打工去了。余镇长他们将打开的电筒竖在桌上,照亮了墙壁、楼板,整个屋子都敞亮轻松起来。

  “小妹,有电好不好?”余镇长问。

  “好。”

  “有电可以读书写字,学习会更好。”农技中心主任补充道。

  余镇长问:“老人,你们的地给不给征用。”

  “条件合理可以征用。”老人说,“我们年纪大了,不管事,要问儿子才行。”

  陈清英拿出2000元放到老人手里,说:“可以叫他们回来谈,来回飞机票我给他们买,这2000元作为飞机票的定金。”

  老人眼睛一亮,一来二去还真麻烦,告诉了小儿子的电话。情况一说,别人怎么征用就怎么征用,同意。陈清英想趁热打铁,就着月光把地量了。徐家小儿子来了电话,不同意,要听他大哥的。

  (下转206页)

  (上接203页)

  “走了走了,不同意就算了。我们往那边去征。”余镇长拉起大伙,要走。

  老人一手捏钱,一手拉住陈清英说:“小妹,快说说,别走,我们征、我们征。”

  后来大儿子同意了,要问大儿子媳妇。大儿子媳妇同意了,占着的树要折价,拉直打保坎的那部分要加钱。大儿子来了,其老岳父来了,小姨夫也来了。地已量好,徐家总要挖掘机远离交界。

  “小树折价,我给5000元,为你家打保坎,又给你家4000元,都满足了你家的要求。现在你家不准挨交界下基脚,太不讲信用了。”陈清英生气了,“驾驶员下来,我来挖,我想挖哪里挖哪里,跟他一样,可以侵占别人的。”

  徐家老爷子忙说:“不过界。可以挖。”

  陈清英叫驾驶员上去操作,照老人说的挖。其实陈清英哪里会开挖掘机,不过一时的气话罢了。

  后来徐家要搭车接水管,徐家小儿子找到陈清英。陈清英说,你跟我讲——免谈。你不如一个女人。你父亲倒是一条硬汉。徐家老爷子后来找到陈清英,一说,成了,开头几天用水免费,不需安装水表。

  “你真义气,大家都以为你不理我们了。”徐家老爷子说,“这块地该是你的勒,去年有个煤老板要买,我们不卖。你给了定金,我们认得你是诚心做事的人,这才卖给了你。我们要成邻居了。”

  总是预料外的好事。是啊,诚信是安身立命的基石,金光闪闪。有了这块基石,人生能不节节灿烂辉煌?陈清英待人诚恳,办事诚信,小小年纪就撞开事业新天地,平均每年销售魔芋种子1000多吨,商品芋1000吨,干片500多吨,客户遍布陕西、四川、湖北、贵州及云南周边。富源县农业局分管魔芋的副局长王云富介绍:陈清英的生意从小到大,由粗放到集约,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引人瞩目。

  成功作为时尚追求的当今,诚信的礼花也将绽放在更多的心灵空间。愿每一条人生道路都充满这样瑰丽温馨的奇遇。

  责任编辑/彭中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