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这里的教师包括学校的思政及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1]。
协同育人是指教育者基于共同的教育目标在教育系统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要素功能,通过有效的协调、配合对受教育者开展教育的活动[2]。学生的成长成才、良好德育品格的塑造需要教师和辅导员主动承担职责,信息共享,优化彼此的资源配置,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水平和质量。
一、教辅协同对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教辅协同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内容
实效性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到底有没有效果,能够达成哪些目标需要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检验。以往都是教师管课堂,辅导员管课下,各自为营开展德育思政教育,这样的结果造成学生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格塑造形成断层。教师不了解课堂之外学生的思想变化,辅导员不了解课堂之上学生的具体表现,不管是教师还是辅导员都不可能真正深入、全面了解学生。在这个前提之下,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需要打上问号。因此,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应该作为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内容,只有第一课堂的思政教育和第二课样的日常德育教育紧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互通有无,互相连接,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各环节之间能够实现有效沟通、监督与检验。(二)教辅协同是实现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时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和日常教育全过程离不开教师和辅导员,但是在新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作用之下,科研与事务性工作让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发生偏离,最容易忽略的往往就是立德与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想起来做想不起来就可以不做的工作,必须把它放在高校教育的首要位置,要长干常新,不光要做,而且要做好。要建立和完成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考核机制,鼓励教师、辅导员勇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方式方法,既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也要融入校园生活各个方面,实现好立德树人这一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二、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和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互相缺位
教师和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政教育中互相缺位、各自为营,习惯性在自我管辖的工作领域里,各耕其田。学生的专业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上,以学习思政理论、专业课程知识为主,日常思政教育则包含在辅导员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彼此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衔接。此外,互相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学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离不开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教师作为其中一个主体包括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和其他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他们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现实中,可能因为工作职能的不同,分工的差别,认识的不深,致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处于分离状态,教师和辅导员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实际工作中都不愿意跨过划分的工作界限,去“插手”彼此的工作。复杂的成长环境、社会环境之下,每个学生都呈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在高中之前,这种心性大多被家长老师所压制,大学之后,面对相对开放自由独立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很多学生在这个转型期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形色各异的问题,学业、情感、心理等等。学生问题的出现不能单纯的划分为课上或者课下,它具有连续性,互相影响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习、价值观的走向。所以,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界限也就不可能分割清楚,一定是联系在一起的。
(二)教师和辅导员对协同育人认识不深
协同育人近几年被各高校所提倡,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协同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师和辅导员对协同育人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大多时候还只停留在表面。协同育人需要建立在教师和辅导员之间能够有效沟通与合作的基础上,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掌握的信息开展好学生的德育思政教育,能够让思政教育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形成有序连接。一方面,教师辅导员对协同育人认同不够。作为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这种观念让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专业学习是第一位的,往往忽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也让部分辅导员觉得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学生的德育思政教育也没必要跟教师协同。但事实上,两者不可分割。比如:学生学习出现问题的原因可能涉及到宿舍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家庭问题等等,这些就需要教师和辅导员沟通,挖掘其存在深层次原因。而学生生活中出现心态消极等问题也可能是课堂上课听不懂、被老师批评等原因导致。
(三)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方式不新
目前,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即学生在各自分管的领域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学业出现问题找教师;学生生活、心理出现问题找辅导员。教师教自己的,辅导员管自己的,各耕其田。什么时候出现交集呢?学校或者学院召开教师与辅导员会议或者有些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和教师必须同时参与的时候。这样的协同更多的体现为座谈或者会议。很多教师不认可辅导员的工作,认为没有“含金量”,辅导员也不理解教师,除了教学与科研之外,并不能其他方面给学生指导。这种前提之下,教辅协同的方式就表现为一种表面工作,互相能过得去就好。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拥有宽阔的空间,充足的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两支队伍应该优势互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实现1+1》2的效果。三、教辅协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探索
(一)提高教师、辅导员对思政协同育人的深刻认识,连接好专业教育与德育思政教育
(1)提高教师辅导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德育思政教育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教师和辅导员作为思政实教主体,应该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应该针对教师和辅导员按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培训,不断学习最新的理论方针政策,坚定教师和辅导员的理想信念,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积极营造教辅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连接起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2)增强教师辅导员对协同育人的深刻认识。让教师和辅导员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认识到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教辅协同、共同参与、互相融合。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方面,教师与辅导员应该也必须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将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真正实现德育思政教育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二)实现教师、辅导员在思政协同育人的互相补位,沟通好学生专业学习与日常教育
(1)打破壁垒与隔阂,坚持交叉与融合的基本原则。打破壁垒和隔阂,首要要改变教师辅导员各耕其田的局面。如何实现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其实很多高校都在探索有效途径并取得一定成效。如导师制,即选聘专业课老师担任班级导师与辅导员一起承担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如“专业+思政教育”,要求专业教师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等方式。要实现教师辅导员互相补位,需要建立起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之间的有效连接,打破教师辅导员工作的职责范围,完善协同育人的考核奖励机制。立德树人本就是全体教师的根本任务和职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需要教师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交叉和融合,更好的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驾护航。(2)要引导教师注意传道育人。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刘家义强调要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融入课堂教学,融入科研活动中,既当“经师”,更要当好“人师”。专业教育的学习不单纯只是学习专业知识,高校教育需要培养的是人才,先成人后成才,德育思政教育永远排在前面,教师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意传道育人,与辅导员日常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互为补充。辅导员在日常教育中要与教师及时沟通、互相学习,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三)创新教师、辅导员在思政协同育人的工作方式,利用好“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
(1)建立教辅协同育人的融合与共享平台。教师和辅导员拥有不同的资源和信息。一方面,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逐步实现教师辅导员的协同干预,新型思政教育需要教师走进宿舍、辅导员走进课堂,彼此之间实现信息的沟通,资源的共享。教师在课堂的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日常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在课堂和课下双重检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教辅协同也能够及时关注学生思想、心理的动态变化,真正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放在一个完整的链条上进行培养。另一方面,教师辅导员合力开展研究与实践。教师和辅导员往往因为工作内容、形式等差别,科研工作一般各自为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辅协同需要教师和辅导员能够建立合作机制,学校可以设置专项课题、开展学术交流来促进教辅协同育人的理论水平。同时,要求教师与辅导员共同参与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真正实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利用“互联网+思政教育”新型渠道。在“互联网+”的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环境、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变化,高校教师和学生都是新媒体的受众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好网络阵地。既然要探索教辅协同育人,就需要建立教师辅导员沟通平台,借助微信、QQ、电子邮箱等新媒介建立起二者及时有效沟通的平台。此外,还需要建立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的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以是公众号或者专门网站,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把一些对学生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放进专栏;开辟教师辅导员微信专栏,教师辅导员可以直接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共同参与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满足学生需求,帮助其更好的成长成才。
新形势下,教师和辅导员协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坚定地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教辅协同育人的具体方式方法还需要不断的创新与细化,教辅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需要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更需要教师辅导员坚持立德树人的本心,合作共享,协同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