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内涵、特点、范畴以及建设路径进行了明确,为新时期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社会科学普及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及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科学普及面临着许多新要求,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社会科学普及的效果。
一、社会科学普及概述
社会科学普及属于文化惠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及繁荣的重要途径,其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社会科学普及能够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生活以及养生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科学普及应该能够回应大众需求,为其文化需求和生命健康提供服务。从目前来看,社会科学普及与群众预期依然存在一定差距,通俗来讲,就是其不够“接地气”,普及的内容与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缺乏一致性;其次,社会科学普及可以引领文明发展时尚。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密切,受西方消费观念和娱乐观念的影响,将目光更多的放在物质满足层面,忽视了人与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社会科学普及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及低碳环保等生活方式的倡导和宣传,能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风尚;然后,社会科学普及可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引领青少年追求学术、追求梦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最后,社会科学普及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引导人民群众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念[1]。二、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科学普及的基本原则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对于社会科学普及而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党的政策进行宣传,为党的事业提供服务,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引,确保社会科学普及能够始终保持方向正确。应该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其基本原理及观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方便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接受。同时,应该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工作,确保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能够贴近群众,深入人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普及作为核心,促进其舆论引导能力的提高,在社会中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氛围,促进主流舆论的发展壮大。(二)以科学发展为支撑
社会科学普及中,科学发展存在两层含义,第一,社会科学普及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载体,都必须符合科学性原则。例如,社会科学普及内容的科学性指普及和传播的理论知识准确、政治可靠、学术层面无争议且表述不会引起歧义;形式的科学性指可以依照不同的科普对象以及普及内容[2],选择相应的传播形式;载体的科学性则是必须以恰当的载体,实现社会科学普及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第二,社会科学普及本身属于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内容众多,新时代背景下,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职业分工及社会协同趋势,社会科学普及已经不再是自发性、零散性的社会活动,而是成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想要充分发挥社会科学普及的作用,需要设置科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明确发展方向,构建现代化工作体系,在政府部门引导下,实现资源整合,增强全民参与意识,构建全新的社会科学普及格局[3]。(三)以人民群众为中心
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社会科学普及想要真正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及时将党的先进理论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确保其能够走近群众,在掌握更多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的情况下,人民群众才能成为历史的创造者,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也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对于社会科学普及而言,应该将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需求,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基础上,向人民群众进行学习,正确做到内容上迎合群众、形式上贴近群众,为社会科学普及提供良好保障。三、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科学普及的有效对策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在社会科学普及方面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不仅党的方针政策以及相应的科学理论知识得到了推广和普及,人民群众的人文社科素养也显著提高,不过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导致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基于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进行强化[4]。(一)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应该推动社会科学普及的法治化,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颁布实施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合理引导来将社会科学普及推入法治化轨道,确保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顺利开展。就目前我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社会科学领域的依法治理不仅是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应该对管理体制进行健全和完善,构建社会科学普及联席会议,将教育、宣传、媒体、社科联等部门全部纳入其中,确保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社会科学普及中,促进功能的有效发挥;三是应该对工作网络进行健全和完善。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是社会科学普及的主要组织者,针对当前缺乏国家级组织机构,社会科学普及无法实现统一组织的情况下,应该进一步对省市地区的社科联职能进行强化,建立和发展市县区域以及高校社科联,以社科联为支撑,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科学普及网络系统。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同样不容忽视,包括文化事业场馆、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能够自主运作,并将社会科学普及作为主要任务的实体机构,在构建社会科学事业坚强阵地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应该通过激励、资助等方式,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发展提供良好支撑[5]。(二)创新内容形式
立足新时代背景,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一方面,必须确保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保持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结合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充分体现时代特色。不仅当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科学普及都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十九大精神进行宣传和贯彻落实,确保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进行安排的过程中,则需要结合地方政府及党委工作重心,从地方实际情况着眼,关注人民群众现实需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相应贡献;另一方面,必须确保社会科学普及具备良好的吸引力,推动内容、形式与载体的创新。社会科学理论本身的抽象性和思辨性使得人民群众想要理解存在很大难度,想要对其进行普及,必须将原本抽象的理论转化成更加生动具体的内容,方便大众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如此,可以在传统活动形式及载体的基础上,顺应新时代背景的客观要求,适应人民群众对于科学知识接收的新特点,运用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线上与线下共同推进,进一步提升社会科学普及的时代性和实效性[6]。(三)健全人才队伍
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中,人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新时期,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民群众对于社会科学的需求不断增长,对社会科学普及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本身较强的专业性要求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还应该具备较强的传播能力,这也是实现社会科学普及大众化与社会化的前提。但是就目前而言,专业的社会科学普及人员多数集中在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而且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专业力量有限,并不能满足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需求[7]。基于此,需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备良好品德、专业技能熟练、水平较高的科研工作人员,确保其能够从事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同时强调对于基层社会科学普及人员以及年轻干部的培养。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社会资源整合工作,建立起专职兼职相互结合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队伍,逐步构建遍布各个领域的人才网络,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撑。(四)推动成果转化
研究工作是确保社会科学普及顺利开展的基础,而成果转化则是保证工作效果的前提。从这个角度分析,应该加大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普及与转化工作,落实相关政策,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单位可以将一些优秀的社会科学普及成果作为相应的职称评定标准,确保有关部门能够将社会科学普及作品纳入到相应等级社会科学成果评奖的范围,做好优秀科学社会普及读物推荐以及资助出版等工作,鼓励知名学者和社科工作人员创作更多优秀的社会科学普及作品。不仅如此,社会科学普及还应该强化自身研究,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解决,积极探索社会科学普及的规律,做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方式、体制、机制等的创新工作,对社会科学普及的深度与广度进行拓展[8]。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相关部门应该立足社会发展情况,强化对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促进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工作的有效性,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传播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普及提供良好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