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
18世纪议会圈地作为英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而备受关注,国内外关于议会圈地的资料不计其数。首先,关于议会圈地的一手资料大多都反映在当时的英国议会文件特别是下院日志中(自1547年至今都被保存下来),这也是研究议会圈地最真实、直接的文献。此外,还有一些当时政府出版物、圈地的记录和相关人来往的信件等。其次,除了原始文献,还有诸多从各个研究角度出发的珍贵的二手资料。在这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相较于国内更为深入和透彻,就专门详细论述议会圈地的著作而言,国内几乎没有,只在一些著作中部分涉及到。
一、议会圈地的时空范围及概况
为议会圈地运动拉开序幕的是1604年多塞特郡里的波尔地区通过的一个圈地法案,直至1914年,议会圈地运动基本告一段落,敞田和公地只占英格兰全部土地的5%。议会圈地共圈占680万至725万英亩土地,分布规律总体呈发散型,最集中的中部米德兰地区大约有超过50%的土地被圈围,中心到边缘地区面积递减,西部沼泽地的圈围面积较之北部各郡相对小。私有权利在英国并不是一个崭新的事物,敞田制下的私有权利是不可否认的,尽管它总是与公权糅杂在一起,不具有排他性。议会圈地的实施原则是依据个人财产权利。①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之后,圈地法案在英国各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量集中于1750—1830年间颁布。钱伯斯和明盖将议会圈地划分为两次高潮:“……但最为集中的两个时段为:18世纪60、70年代及1793—1815反法战争时期。”②论及议会圈地发生的诱因,我认为, 单纯地将它归为羊毛需求的增长未免有些笼统,议会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的原因还有两个方面:第一,15、16世纪,英国社会从瘟疫和战争的魔爪中逃离,人口再次呈现增长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导致社会需求增加,需要更多土地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第二,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带来的价格革命,使得16世纪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严重上涨,生产粮食这项活动显然有利可图。当然,羊毛市场的活跃,羊毛原料的需求不断扩大也是增加土地面积和改变土地使用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满足需求而一味地找寻土地是不现实的,因此,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是搞清在土地资产上的个人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提高效率。
二、议会圈地的实施程序与方式
“谈不上仁慈,大体上公正。”③这是冈纳对议会圈地运动的评价。相比都铎时期的圈地,18世纪的议会圈地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得到政府的支持且诉诸于法律。在我看来,后者是一个循序渐进、循规蹈矩的过程:在政府有力的支持下,将商议好的实施过程提交议会并以特别法案的形式确定下来。为保证圈地能够顺利地进行,在这一过程中也要不断安抚有关利益人,对于小农(尤其是底层)来说,敞田制下的公权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辅助。议会圈地“小心翼翼地被推行”,④以此减少农民的集体反抗。议会圈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定的程序以确保它按部就班地进行,体现出它的合法性。大致是,土地产权人自发地提出圈地申请,以各个教区为单位划分,议会针对其提出的申请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法案。与其将议会圈地单纯地描述成一场合法运动,不如说它是一次议会支持下的土地重新分配和确立个人权利的过程。中世纪早期的敞田制,其弊端显而易见:众多敞田、公地和荒地没有被明确地、有效地利用起来,导致低效和滥用现象出现;土地所有者的私有权利与广大农民的公共权利混淆,土地上的私权不具有明确性和排他性;土地分布杂乱、土壤质量差等问题使个人在土地上的收益低微,以上诸多问题导致英国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民的商品率和储蓄率低,封建经济滞后了英国社会的发展。而议会圈地的意义就是将组织更新的问题投入实施,把原先混乱不堪的“问题土地”重新分配组合,使其变为大片的、有生产价值的土地。土地的处置秉承公开、合法的原则,一切决策都是圈地委员会按照法定程序做出的。在重新分配土地的过程中,摈弃了那些蹭用土地并无偿获利的现象,土地所有者在土地上的个人财产权利被清晰地界定。在圈地程序完全投入实施以后,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值得讨论——圈地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以及费用分担。明盖认为:“大地主又是需要卖掉部分他们的地去满足圈地的费用,但对于他们来说这部分费用并不十分致命,因为在圈地后土地的价值会增长。”⑤H·J·哈巴库克与众多学者持有相似观点,“圈地及其后的活动经常是被资本援助的,大多数情况是借来的钱”,他还进一步指出,当前的收入总是以后资金的来源。⑥根据调查显示,圈地各个程序的费用加起来十分高昂,但土地产权人不论以什么方式筹资还是愿意将圈地进行到底,原因除了能提高土地生产率从而增加收益之外,更重要的是对那种明确的、纯属个人的权利的渴望,这种非常具有现代化意味的观念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
三、议会圈地的结果和影响
议会圈地结束于1914年,结束后敞田和公地仅占全部土地的5%。这次浩浩荡荡的圈地运动持续了近300多年,议会在圈地中发挥了保证圈地运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且行之有效的重要作用。议会圈地的结果,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分别来看。第一,对小农阶层:圈地初期,广大原先享有公权的小农即使是茅舍农都按照习俗或惯例地或多或少分得一杯羹,但到了后期,一部分人由于支付不起后续费用,或是将资金挥霍用尽,他们不得不沦为无地劳工或农业雇工,靠出卖劳力维生,生活每况愈下。也有一些小产权者虽然土地少、资金少,但他们借此契机谋划安排,通过卖地成为租地农场主并且妥善经营,励精图治,最终改善了境遇。以上情况会产生两种后果,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商品化,贫穷的小农阶层走向衰亡,而摇身一变为租地农场主的小土地产权人慢慢富裕起来,成为富裕农民;第二,对大土地保有者:议会圈地伊始,他们就是较有话语权的一个阶层。由于一开始就与土地有较大的利益相关性,在重新分配的过程中,他们顺利地依靠所拥有的土地确立了个人私有财产权,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而在自己土地上投资以换取更大的利润。可以说他们是圈地运动中获益最大的一群人;第三,对英国:议会圈地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通过确立特别法案的形式,冲破传统的束缚和压制,逐步扫除了通往现代化道路上的自然经济残余的阻碍。圈地是一次成功的改装,它改变了英国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在损失尽量小的情况下,重新组装为性能好,运作强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以圈地为主导的农业革命带来新的耕作制度和新的优良品种等,毋庸置疑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英国农业发生了质的飞跃。有学者说过,农业是工业革命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因此它的巨大飞跃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夯实基础。土地制度的改变带来土地产量的差别,这种物质性的改变也许只是皮毛,究其深层的改变是农民观念的转变、个人绝对权利的确立。侯建新教授认为,个人财产权利容量的差异才是一种更为重要和深刻的差异。⑦圈地后所通用的经济制度是体现出完全的的个人权利原则,这种明晰的个人权利使得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与利用都与现代化挂钩,它所带来的影响不仅限于农业,还辐射到英国的各个产业和整个英国社会,“它在长期的历史中,在中世纪碎化政治等多元因素中生发。”⑧这样,英国成功走上现代化的通天大道。第四,对世界:议会圈地作为英国农业生产方式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在当时世界呈现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他的近邻们有些甚至还深陷封建社会经济和生产关系的水深火热之中未找到正确的出路。议会圈地使英国抢占了先机,打造农业现代化基础,顺利开启现代经济模式,在资本主义市场中遥遥领先数百年。注释:
①徐滨.英国议会圈地投资中的个人权利[J].世界历史,2015(5):36.
②J.D.Chambers,G.E.Mingay.The Agriculture Revolution 1750-1880[M].London:Jones,1966:77,转引自刘金源.圈地运动与18世纪英国社会变迁[J].英国研究,2012(1):24.
③E. C. K. Gonner.Common Land and Enclosure[M].London:Macmillan,1912:65.转引自倪正春.18-19世纪英国议会圈地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5:28.
④W. E. Tate.Members of Parliament and the Proceedings Upon Enclosure Bills[J].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1938(12):68~75.转引自刘金源.圈地运动与18世纪英国社会变迁[J].英国研究,2012(1):25.
⑤G.E.Mingay. English Landed Society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M].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63:97~98.quoted from Michael Turner. Cost,Finance,and Parliamentarty Enclosure[J].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New Series,1981(34):236.
⑥H. J. Habbakuk. Economic Functions of English Landowners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A].W. E. Minchinton.Essays in Agrarian History[M].Newton Abbott,1968:194,quoted from Michael Turner,“Cost, Finance, and Parliamentarty Enclosure”,p.238.
⑦候建新《中世纪晚期的商品化与现代化启动》,第151页.
⑧徐滨《英国议会圈地投资中的个人权利》,第50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