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跨文化交际下的非语言交际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1743


  /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扩展,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越来越频繁密集地进行交际、沟通,由此产生跨文化交际。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优先使用的是语言,但语言并不是人们交际的唯一手段。当语言交际因为环境或其他因素而无法顺利进行时,人们会采用其他手段来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递各种信息。由此而产生的交际活动则被称之为非语言交际。

一、非语言交际

(一)非语言交际的特点

与语言交际相比,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可归结为三点。其一,非结构性:非语言交际没有固定的结构和正式的规则,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是无意识的、无章可循的(陈宝文, 2008);其二,非语言性:非语言交际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每个动作的意义并不固定(陈邦玲, 2004);其三,连续性:语言交际可能时断时续,而非语言交际则可以是连续不断的。前者停止时,后者可能还在持续。

(二)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作为交际手段之一,非语言交际的功能也不同于语言交际,也可归纳为三点。其一,信息传递功能:非语言交际行为通过一些附加信息,可以增进、扩展、改变甚至否定语言交际信息(陈宝文, 2008);其二,感情交流功能:非语言符号可以独立地表达交际者的情感和态度,也可伴随语言行为增强语言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李晓萌, 2013);其三,调节控制功能: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通过传达一些信息可以调控交际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二、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一般认为,非语言行为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因此,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能够自如使用非语言手段成功进行交际,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对非语言行为的解读可能会有所不同,一些非语言手段的运用可能造成误解甚至冲突。所以,要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交际者必须认识到非语言交际中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以下将根据胡超(2005)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分类,分析非语言交际中常见的文化差异:

(一)时间语言

首先,不同的文化对时间有着不同的取向,由此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时间取向是指不同文化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以及对其赋予的意义和重视程度。人们根据自身文化在时间取向连续体上的侧重点来确定自己的立场,指导自己的行为。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种时间取向:过去取向、现在取向和未来取向。有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倾向于过去;有的文化关注现在,活在当下,对未来没有过多的担忧;有的文化则着眼于未来,努力奋斗从而确保未来比现在更美好。

  其次,不同的文化对时间的安排与计划也有所不同。Hall(1976, 转自:胡超, 2005)根据观察将其分为两大类:一元时间和多元时间。前者强调事前计划,制定时间表,严格遵循日程安排,认为时间是一条从过去延伸到将来的线,可切分成一段一段,且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这体现其重视时间的价值,守时、高效。后者则认为时间是自由的,同一时间可以安排很多活动,即使没有事先安排,想做什么事时也可以去做,该结束的时候如果没有完成也可以不结束,没有时间限制,更加的灵活、人性化,但由此就可能造成时间表的推迟,准时性就无法保证。

(二)空间语言

交际双方之间的身体距离不仅显示其关系的亲密度或心理状态,也反映其文化背景。Hall(1959,转自:胡超, 2005: 99)根据美国人在社会交际中的情况,概括出了四种典型的身体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尽管在不同文化中同种类型的距离不尽相同,但都会根据交际双方的亲疏远近和不同场合做出相应的变化。

  身体接触行为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的表现。根据不同文化对身体接触的频率程度,可以分为接触性文化和不接触性文化。阿拉伯、西欧、南欧、犹太和拉丁人属于前者,在交往时喜欢进行很多身体接触;美国、北欧以及东方人属于后者,不喜欢过多的身体接触。

(三)身体语言

手势在交际中广泛使用,但同样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着不同的交际功能,反之亦然。最常用的“OK”这个手势,在英美国家表示“好、可以”;在日本和韩国表示“钱”;在阿拉伯国家,如果他人对你做出这个手势同时还露出了牙齿,那就要小心了,这表示“充满了敌意”;在拉丁国家和德国则是个猥琐的手势;对突尼斯人来说表示“我要杀了你”。

  眼神交流的规则在不同的文化里也有所不同。对北美人来说,敢于直视对方表明你很诚实,否则就可能是“不忠诚、羞愧或尴尬”的表现;对日本人来说,过久的目光接触则被视为是无礼的、威胁性的、不尊重等;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避免眼神交流却是尊重对方的表现;对阿拉伯人来说,直接的、长久的目光接触表示对他人感兴趣,并且有助于判断其是否真诚。

(四)副语言

副语言指的是伴随话语而发出的无固定语义的声音(陈邦玲, 2004),主要是通过语速、语调、音量等起到言语的伴随作用。人们说话时语音、语速、语调是不断变化的,这既有个人差异,也存在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对其的认定标准不同,这就使得副语言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中难以推测,因此就可能造成交流的障碍和矛盾。

三、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非语言交际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和功能,也存在一些文化差异,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因此,要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我们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也要提高非语言交际能力。

(一)强化本民族文化规则的学习

要充分了解本民族非语言交际的文化规则。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了本民族的非语言交际规则,才能在比较中更好地学习其他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规则。在日常交际中,我们要注意观察自身及他人所采取的非语言交际手段、所要传递的信息以及所达到的交际效果,从而提高自身的本民族非语言交际能力。

(二)增强其他文化规则的学习

在学习其他语言时,也要注意学习其非语言交际的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注意观察他人所采取的非语言交际手段、所要传递的信息以及所达到的交际效果,从而了解正确有效地实施非语言交际的准则。只有充分了解、认识并掌握这些准则,我们才能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将其具体化,在不同的场合、情境中有效地实施非语言交际手段,达到我们的交际目的。

(三)拓展文化背景知识

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拓展自身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及相关的非语言交际手段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通过观看国外的优秀电影、电视剧,阅读国外的知名报纸、杂志及文学作品,甚至是一些专业的书籍等等,解读其独有的文化特色,以期增强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能力。

四、结语

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因此,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要充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正确对待这些文化差异,合理有效地使用非语言交际手段,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