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笛曲《秦川抒怀》的创作分析及其演奏技巧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21399
■ /

一、笛曲《秦川抒怀》创作分析

《秦川抒怀》表现了马迪先生对这片黄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的人民深沉的爱,也正因为他对所有事物这样的“大爱”,这种真挚而又朴实的情怀,才能够使本首乐曲反映出与他人生态度的至高境界。

(一)马迪简介

马迪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1956年出生于西安。九岁开始习笛,1978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于元修和、谭谓裕及陆春龄等老一辈知名的笛子大师。

  马迪先生是出生于这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是长安人。马迪先生在继承传统笛子演奏方法的同时,还不断地去努力创新,先后创作了“揉音”等许多新技法,从而进一步丰富了竹笛的表现力,成为中国西部音乐家的代表,无论在演奏技巧上或作品创作以及教学方法上,都形成了其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笛艺界独树一帜。

(二)创作情感分析



  图1 谱例1

  《秦川抒怀》则是马迪先生竹笛作品的优秀代表作。《秦川抒怀》本曲是使用的竹笛声来模仿板胡的压揉弦与滑音技巧的效果,创作出了“揉音”技巧,使乐曲倍添情趣。此“揉音”技巧也是全曲最鲜明的特点,而在本曲中“揉音”技巧多使用的音则是:降Si这个音,就使笛子吹出类似板胡演奏“碗碗腔”的效果。(碗碗腔:是陕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又称“灯碗腔”、“阮儿腔”,前者因小铜碗主奏击节和皮影灯而得名;后者因主奏乐器阮咸而得名;板腔体结构,唱词通俗典雅,音乐悠扬轻盈,音律细腻声韵严谨。)除“揉音”技巧外,此曲还包含了相当丰富的演奏技法如:滑音、吐音、历音、循环换气等技巧。

  整首乐曲具有浓厚的陕北音乐风格特色,其情感是委婉奔放的。因此,这首乐曲也就成为了陕北音乐的代表作。每当人们一听到此曲,则能感受到那种“八百里秦川”的沧桑变迁之路和西北人民的豪迈之情,更抒发了人民对这欣欣向荣的秦川内心由衷地赞美之情。

  《秦川抒怀》此曲选用了具有“抒情男高音”之称的E调梆笛来进行演奏,为展现秦川民风淳朴、奔放豪迈和人杰地灵的特点。

二、笛曲《秦川抒怀》演奏技巧

乐曲由四部分组成,为别是:激昂有力自由地引子、优美地慢板、热情地快板、舒展壮阔的尾声。

  引子(谱例1):开头部分是采用“点状”音色,并使用了重音记号为使演奏的音响效果更为大气明亮,之后连续的四十六节奏型的吹奏使音乐显得更加蓬勃富有生机,表现了作者面对“八百里秦川”,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因此演奏要是激昂有力、自由地,这样进行演奏,可以使慢板部分的旋律更加典雅优美。引子的后半部分则使用“线状”音色,这其多个小节都是以连音为主的,这种连奏演奏出的效果是非常柔和的,能够显示出乐曲抒情优美、情深意长的音乐风格。开头第一小节前两拍,也就是吹奏时要果断干脆,不能拖沓,特别注意到,其中使用半空吹奏高音do时,要注意高音do的音准,不能将高音do吹的太重。吹到之后几拍时,要求吹奏的音色干净果断,气息强弱对比鲜明,加腹震将其音送出。这部分的演奏是整首乐曲的开场,非常重要。这两个连续的轻巧的三吐吹奏,要与形成配合。这两组吐音第一组强,第二组弱,为的是要营造这种一强一弱的对答形式,之后连续出现的吐音,速度是由慢渐快的。切记在此处出现的吐音要吹奏出顿挫感,其颗粒感也是非常强的,气息控制配合吹奏要拉开一个大的空间,由弱到强。并且在吹奏“揉音”降Si时,要使用食指和按(半孔的)中指上下揉滚,形成乐曲特殊的音色:正所谓是“滚动中的揉音”。此“揉音”技巧贯穿全曲,更需要反复的钻研练习。

  优美地慢板:充满了浓厚的戏曲韵味,旋律流畅。运用了“线状”音色,为营造了一幅时而轻唱,时而高歌,委婉细腻的画面。开始进入时,第一小节要弱奏,气息控制好,特别注意对于降Si音,要使用“揉音”技巧来演奏。首先,要控制好降Si音的音准,使这特殊的音色能完美的展现;其次,降Si音在吹奏时要弱吹,并控制好吹奏的力度不能过大;之后,充分的抒发对乐曲的情感,并不断加强对音域的控制,增强音乐旋律起伏力度的对比。进入到慢板热烈地高潮部分时,其第二小节出现了本曲的最高音,也就是超吹高音fa,一定要注意控制超吹高音fa的音准,并使用半空吹奏法。在做到以上几个环节后,还要恰当的运用多种演奏技巧:如吐音、揉音、花舌、滑音等。着重注意这一段的吐音,吹奏时气息要下沉并吹出圆润明亮的音色。此段气息控制的强弱对比是非常明显的,吹奏时要做到的是强而不燥,弱而有声。

  热情奔放地快板:开始吹奏时,手指要灵活更要放松,嘴部要注意放松,气息还要有强弱力度的对比,吹到吐音中段的反复乐句时,因其是连音加吐音技巧的组合,更要注意吹奏时手指与口风使用的灵活轻巧,营造若断若续的感觉。本段后半部分,吐音吹奏中出现了很多“揉音”降Si,这也是乐曲的难点之一,在注意音准的同时更要注意口风与手指的灵活配合。之后吹奏的乐句给欣赏者带来一种热情奔放的感觉,也是乐曲的一个高潮点,要使用笛子吹奏技巧中的腹震音,并配合循环换气,吹出长达二十五拍的高音re,在此高音re的后十拍,则采用虚指颤音技巧,控制气息由弱渐强,使气息强弱变化更加鲜明。乐曲的旋律是层层推进的,就如那海波翻滚一样则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在此段的吹奏过程中是需要充分炫技的,其中吐音、历音等技巧要表现的清晰饱满,而循环换气技能是需长久的练习的,这也是较为困难、重要的笛子技巧。

  舒展地尾声部分:尾声部分展示了秦川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热切追求,并将欣赏者也一同带入到这种壮阔而又奔放的情景中。乐曲也是由一连串的吐音,并带动情绪并将旋律再次推向高潮。结束部分的中音sol用指颤音大幅度的快速渐强,特别注意的是中音sol的最后一拍,要结束的干净利落,加强其结束之感。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竹笛曲《秦川抒怀》创作情感及其演奏技巧的分析,使读者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陕北音乐风格特色,以及本曲独特的“揉音”技巧。如若能在演奏中将情感及技巧运用完美结合,我们就能将本曲有感情的熟练掌握,真正达到“人曲合一”,并且能够通过笛声的传递,使人们都能畅游在这种音乐风格的神韵之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