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9875
■金 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表现

(一)基于理念的“心理认同”

基于理念的“心理认同”,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课程内容的认同,特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课程学习的主导,进而延伸出毛泽东理论、邓小平思想、“三个代表”思想、习近平讲话精神等等领导人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也是职业思政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唯有认同这些思想理念,才能保证大学生能够接受这些思想的教育,进而认同职业责任、专业精神以及社会道德[1]。

(二)基于情绪的“心理认同”

基于情绪的“心理认同”就是指高职学生在思政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于学习内容不厌烦、不抱怨,不会将课程学习当做任务完成,甚至对课程教育产生兴趣,并且乐于接受思政教育的思想改造与影响,甚至愿意为学习付出一定的代价或者做出一定的妥协。

(三)基于价值的“心理认同”

价值观是每个人行为及思想的主要驱动力,而个人的价值定位往往决定了个人今后的发展方向甚至个人的社会行为,基于价值的“心理认同”指的是高职学生在进行思政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晰了解并且认同课程的一些价值观念,即如思政课程中提及的职业价值观包含爱岗敬业、明礼诚信等等,学生唯有心理上认同这些价值观,并且将其作为自身职业的价值观,方能体现出思政教育的效果。

(四)基于政治的“心理认同”

虽然对于多数高职学生来说,政治往往与自身的现实生活直接关联性不大,但是关心国家进步及政治发展,也是自身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情怀的表现,而对于思想教育课程中的一些政治观念的认同,也是保证学生能够真正接受思政教育,认同思政教育内容与方向的表现[2]。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升学生“心理认同”的方法

(一)价值观念代入

多数高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个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明显的用途,再加上自身就读的是高职院校,本能就会将自身的学习定位为技术特长的学习。而要让思政教育提升学生“心理认同”,则应当首先采取价值观念代入,特别是将一些思政教育的价值观念进行代入,比如多数高职学生认为自身高考失利,进入高职院校只是为了学习一个谋生的技术与能力,对于自身今后的发展往往保持悲观的看法,而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学习如何改变自身的思想,以积极的思想、踏实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从而形成爱岗敬业的意识与一定的职业责任感,并且从职业中不断获取成就感,最后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

(二)区分理想现实

理想是感性的,现实的理性的,两者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对于更多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往往具有丰富的理性,甚至想象今后如何“一步登天”,而且对于国家政治空谈抱负,未能将个人发展、社会贡献作为出发点,而思政教育要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则应当适当列举现实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想,理性抒发个人理想,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科学定位自身的价值观,通过有目的、有理想、有方向的学习和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从而为自身的未来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3]。

(三)利用网络教育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课程要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首先应当对传统教育的按部就班模式进行调整,特别是选择一些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比如基于信息化网络,利用通网站、微博、QQ、微信等信息化平台作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与工具,重点针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热门案例进行分析,采取“就事论事”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行为看思想,各抒己见,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理性分析问题,进而科学定位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自身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意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思政政治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院校要保证整个教学科目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及行为的积极引导与科学教育,则应当优先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特别是需要与时俱进引入全新教育模式,让学生就事论事,脚踏实地做好自身的发展规划,认清自身发展的现状,不好高骛远,不自卑自哀,让每个学生从情感认同到价值认同,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周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产生群体化的影响效果,也能够保证教育的延伸性与影响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