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这一著作不光在以前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时代对我们仍具备深刻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践行知行合一。
一、知行合一的含义
(一)知行合一的现实表现
当代青年肩负着伟大的时代使命,要力行,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知行合一的思想在我们现在仍有重要意义,不光是对社会、国家,还有个人。为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我党开展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时,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在《党章》总规矩的规范下,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些无疑都是知行合一的现实表现。
(二)我的知行合一观点
在我看来,知到深处便是行——知并不是简单的学习书本知识,而是通过实践真正了解它,把它变成自己的人生体悟,变成自己的人生理念,从而自觉渗入到自己的人生行动。为什么《共产党宣言》短短这些文字就在历史上占据了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仅仅因为这是本好的文献?马克思文笔很好?很显然不是。因为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直接联系国际工人运动的重要实践,为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文中马克思先是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关系、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关系,表明了共产党人在一系列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问题上的立场,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为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行动指南。这便是知。反之,如果你看似了解了一个知识,但你不去做,那也是不知。又或者说很多人都知道“做好事是对的”,但真正遇到事情时又踌躇不前,这只能说明他知道的并不真,并不深,还不知道“为什么做好事是好的”、“为什么其他人不做好事,我要做好事”……等等一系列的知识。一旦他把这些相关的知识都系统化了,“做好事是好的”这一知识就真的变成自己的了。他就不会踌躇了,因为做好事已经由外在的知识变成了他内在的信念了,这便是知了。行到深处便是知——行是知的来源,只有在行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知、才能获得知、才能体会知。共产党宣言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凭想象写出来的,而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对于资产阶级也不是任性的把其贬的一文不值,而是客观的对其进行了评价,先是认同了他的历史功绩——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肯定了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作用,又客观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容纳巨大的生产力,灭亡是肯定的。在坚定信念的基础上又为共产主义的胜利列出了具体实践方案。对于有些人也是,或许不能用理论说明自己的行为,但只要行为落实的持久、恒定,那么就已经获得人生的知了。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做出正确的实践。
二、践行知行合一的原因
为什么说新时代境遇下更要注重知行合一呢?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有人不能树立正确的理论观念,另一方面有人不能及时付诸于实践,面对这种情况,知行合一的意义便显现出来了。(一)网络信息纷繁复杂
由于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重大改变。这有好的一方面:网络时代下,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加方便。人们可以迅速快捷地获取信息,比如说各种新闻、学习资料、书籍知识、物品效用等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网络上信息纷繁复杂,一些人为了吸引别人的目光随意捏造信息,任意抨击别人,造成不良后果。这给人们提高明确是非的能力带来更多要求,如果盲目相信、跟风,就可能引起一系列不好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正处于价值观建构期,网络各种信息不能正确分辨,容易误入歧途,不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这种形式下,践行知行合一意义深远。(二)实践行动的缺失
有些人虽然有正确的知,却做不到行。2018年5月19日,成都草莓音乐节结束后,地铁人流拥挤,许多人不愿排队买票,避开工作人员视线,直接跳闸机逃票进站。据在场郑同学表示,这个口是出站口,大批观众看完演出坐地铁回家,导致买票也要排长队,但其实排队买票也就花5分钟。此事一出,引起人们热议,纷纷对此行为表示谴责。其实,这类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我们几乎都知道这是错的。那他们不知吗?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不断发生?其实,归根究底还是知而不行,还是缺失实践行动。有些人有正确的认识,却不能付之于行动,知而不行仍为不知。比如说,现在在路上遇见一些不好的事件,虽然很多人怀有恻隐之心,但却首先考虑的是会不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思虑良多最终缺失机会,造成不良后果,这无疑是实践活动的一种缺失。三、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人们做了规范,指明了前进方向。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要牢固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认真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价值观。在平时生活中多看一些《感动中国人物》、《朗读者》、《国家宝藏》等有意义的节目,虽然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可能会更吸引我们,但这些节目更有利于我们明辨是非,行事处事。“一纸家书百镒轻” ,《信中国》让文字生出温度,还原鲜活的瞬间。现在的我们可能对历史的了解主要停留在历史课本上,很多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透过一封封书信,我仿佛回到了以前的年代,亲身去体会了当年人物的种种。23岁英烈冯庭楷,在他的一封家书中,我仿佛看到了那烽火岁月中的最美青春、那无比珍贵的亲情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文化的传承、理想的坚持值得我们学习。
(二)理论结合实际,积极付诸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人做事,都不能眼高手低,要积极付诸于行动。知而不行仍为不知,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很多人都知道,甚至于几岁的孩子都能背的出来,可是这样就可以了吗?显然不是,我们要做的是知行合一,是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做出正确的实践。前两天青协组织去看望血液病儿童,我也一起去了,说实话感触很多。那些孩子只有八九岁却要忍受病痛的折磨,我们去的时候,一个孩子疼的在哭泣,一个孩子摸着床边的书喃喃自语我都拉了好多课了,一个孩子在迷茫的看着外面……看着便让人心疼不已。到那之后,我们十几个人便分散开来,陪着孩子们做游戏做面具讲故事,看着孩子们的脸上逐渐挂满笑容,我们的内心也十分满足。虽然我们能做的并不多,但我想说,只要我们的到来给她们带来了一丝温暖,那就是有意义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我的认识进一步得到了深化,我相信在以后的实践我一定能做的更好。四、结语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好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又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