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10月 15日 ~10月 18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展览中心举行,共有来自68国家和地区的1260余名选手参赛,在6个大类、51个竞赛项目中比拼技艺。我国共派出52名选手参加竞技,最终以15金、7银、8铜和12优胜的优异成绩稳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创中国队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成为本届世赛的最大赢家。其中,时装技术项目夺得1枚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在观摩学习时装技术项目竞赛全过程和与部分现场专家深入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本文对该项目的竞赛内容做了分析,并就如何参与世赛时装技术项目的选拔做了思考。
一、时装技术项目竞赛概况
本届时装技术项目的竞赛历时4天、18个小时,共有来自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的30名选手参赛。大赛为每位选手配备的设备主要包括JUKI高速电脑平缝机、ANGHINETTI多功能一体整烫机、ESMOD 38标准人台、标准打板裁剪工作台和两把座椅(一把固定式用于缝纫,一把可调解式用于打板裁剪)等。另外,大赛还为所有选手统一配备了JUKI三线拷边机6台、HASHIMA粘衬机5台。每位选手的独立工作面积约12平米。经过4天紧张、激烈的比拼,最终,台湾选手获得第三名,巴西选手获得第二名,来自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的选手胡萍获得第一名。二、时装技术项目竞赛具体内容分析
时装技术项目竞赛的具体内容分为五个单元,依次是:立体造型制作、服装款式设计、连衣裙设计与制板、连衣裙制作和连衣裙装饰设计。五个单元的竞赛按顺序进行,除第三单元提前完成所节约的时间可用于第四单元或完不成可借用第四单元的时间外,其它单元提前完成所剩余的时间不可用于下一单元,达到一个单元竞赛规定的时间,不管有无完成,都直接进入下一单元。(一)立体造型制作
立体造型制作时间为1.5小时,占分比值为14%。赛前,由所有裁判从时尚杂志中选取适合立裁的上衣或连衣裙款式,并投票选择4—6款式样,然后由裁判长随机抽取一款当场交由参赛选手进行立裁。选手利用现场提供的白坯布和立裁人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给定款式的立体造型制作。这一项目重点考核选手对面料性能的把控和处理能力,对款式和结构的解读、分析和处理能力,对服装整体造型和比例的观察与把握能力,对服装穿着放松量与舒适度的把控能力,对服装细节的观察与敏感度,对服装后背的设计能力,对服装前后结构的协调统一能力以及立体造型技巧的熟练与规范程度等。(二)服装款式设计
服装款式设计时间为1小时,占分比值为10%。赛前,由裁判长在低端快时尚4款、中档服装3款和高档礼服2款这三个目标市场定位中随机抽取一个,要求选手根据给出的目标定位、面料特性,在规定时间内,利用提供的附有人体模型的A3纸,完成款式的正、反面图形设计绘制。这一项目重点考核选手对面料特性的理解能力、对款式的设计和绘制能力、对服装系列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对目标市场的准确理解和表现能力等。(三)连衣裙设计与制板
连衣裙设计与制板时间为3小时,占分比值为16%。该项目与连衣裙制作项目是一个整体,两个项目只要在规定的14个小时内完成即可。连衣裙设计、制板与制作是整个时装技术项目竞赛的核心环节,是集中考验选手设计、打板、排料、裁剪、制作、整理和展示等专业能力的综合项目,也是决定选手在竞赛中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环节。连衣裙设计与制板项目要求选手根据给定的面料和裁判抽签选定的五个要素进行款式设计,再根据设计的款式和提供的标准人台进行结构设计,并制作全套裁剪样板。五个要素分别是:立领、驳领和青果领三选一,高、中、低腰三选一,袖头、口袋二选一,袖长范围必须控制在17cm—37cm之间,裙长范围必须控制在65cm—110cm之间。该项目评判的内容是款式图和全套面料裁剪样板,重点考核选手依据限定条件和给定面料进行服装款式设计的能力、依据设计款式图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用于标准化生产的裁剪样板的制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
(四)连衣裙制作
连衣裙制作建议时间为11小时,占分比值为50%。选手利用自己制作的裁剪样板和提供的面辅料进行裁剪、缝制、熨烫、整理和人台展示等工作。该项目评判的内容是排料图和制作成品,重点考核选手排版的规范性、经济性和面料平整固定的能力、面辅料性能的把控能力、服装制作的能力、相关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能力、服装成品的整理与展示能力等。(五)连衣裙装饰设计
连衣裙装饰设计时间为1.5小时,占分比值为10%。选手在竞赛前会收到一个神秘盒子,盒子中装有多种辅料和面料,选手需利用提供的辅料和面料对单元四完成的连衣裙进行装饰。装饰时,连衣裙的尺寸和结构不得修改,只有连衣裙上已有的衣缝允许被打开,但最终要缝合到位。该项目重点考核选手装饰设计材料选配的能力、服装配饰设计制作的能力、服装整体设计协调的能力以及创新、创意的能力等。总体来讲,世赛时装技术项目竞赛的内容由之前70%的提前公布、30%的赛前现场公布发展到本届全部在赛前现场抽签决定、100%的改动,客观分值明显减少,主观分值相应增加,比赛时间明显缩短(由22个小时改为18个小时),这对选手的专业基本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性、审美创新与整体驾驭能力、灵活快速应变的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等都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参与世赛时装技术项目选拔的几点思考
鉴于世赛时装技术项目竞赛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参赛选手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各参赛单位都越来越重视,要想在选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国家集训队中争得一席之位,除了要时刻关注世赛时装技术项目的最新动态,注重专业基本功、职业标准化和职业规范化训练,强化行业需求导向和校企合作之外,还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多下功夫。(一)学好英语,开阔视野
就世赛而言,无论是竞赛的赛题、选手作品的文字标识,还是裁判与裁判、裁判与选手、选手与选手之间的交流,抑或是主办方公开播放、宣传的语言,都是以英语为主。因此,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世界技能竞技的大舞台、实现有效的对话交流,英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好英语,才会有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才能把握最新的国际技能竞技动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学习借鉴,缩短差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我们技不如人的时候,就应该向这个领域的领跑者谦恭地弯下腰来、低下头来;当我们还没有登上顶峰的时候,就应该咬住最高目标,矢志不移,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当我们能力水平有限的时候,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无疑是条捷径。只要主动参与、不断交流、强化竞技、开展合作、认真学习、虚心求教、充分借鉴、广泛汲取,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勇于攀登,就一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缩短与顶尖高手的差距,从而在世赛选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三)优化机制,夯实基础
技能人才的培养重在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断不可拔苗助长、急功近利、临时抱佛脚。因此,要想在世赛舞台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优化人才的培养机制是基础。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所以参赛选手的培养从新生入学就要开始抓,要帮助选手自然成长,要每年吸纳新人,建立老带新的训练机制,让下届选手陪同当届选手共同训练、一起进步,从而形成人才梯队,防止人才断层。其次要组建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教练团队,吸纳行业、企业、院校、世赛和领域内专家共同参与、紧密合作,确保选手能得到全面、有效、高水平的训练。再次要加大对大赛团队的支持和奖励力度,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大赛训练,让他们因大赛而名利双收。最后要强化人才选拔机制,研究制定科学的选才方法,把真正优秀的选手挑出来。(四)苦练内功,致力提升
世赛比拼的是选手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综合职业能力,所以无论对于教练、还是选手而言,学习借鉴、优化机制都只是外因,要最终迈向成功,登上世赛时装技术项目的顶峰,苦练内功才是关键。吃透世赛规则、严格执行7S管理规范、磨练坚韧不拔的意志、锻炼强健的体魄、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设计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服装整体搭配协调水平、学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淡定自若、学会正确看待成败得失、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不断挑战能力的极限等都是教练和选手需要共同修炼的内容。(五)工匠精神,砥砺前行
长时间不间断高强度训练注定是辛苦的,高手修炼的过程注定是孤独寂寞的,登上世赛领奖台的人注定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够砥砺前行、始终享受训练过程、不断品位孤独寂寞的人,一定有工匠精神的强大支撑。因此,在平时训练选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锲而不舍、专心致志、心静如水、一丝不苟、不厌其烦、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品质,这既是对参赛选手的要求,也是对培训教练的要求。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老师,才可能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大国工匠!(六)永不放弃,满怀希望
放弃是一切希望破灭的根源!那些在大赛中走到最后的选手,哪一个不是因为怀揣梦想才永不放弃?那些在选手背后默默奉献的教练,哪一个不是因为心怀希望才数年如一日不断操劳?乐观地估计,未来几届世赛,中国选手获得金牌和奖牌的数量还会与日俱增,所以,守住集训基地,培养自己的选手参加世赛摘金夺银将是很多集训基地的头等大事,这对于集训基地的选手和教练来讲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非集训基地的选手和教练来讲,就不一定是好事了。争夺世赛全国集训基地这块牌子也许比拿世赛金牌还要难!面对这种现状,不排除很多参赛项目,非基地选手可能会因为感觉无望而逐渐放弃。然而,放弃就意味着差距越来越大,放弃就意味着希望越来越渺茫,放弃就意味着永远失去可能出彩的机会。因此,唯有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冲开基地的封锁,冲出中国、走向世界才有希望。也正因为此,我国的整体技能水平才会有质的飞跃,大国崛起的中国梦才会实现。四、结语
总之,世赛时装技术项目竞赛内容、竞赛规则和竞赛时间的大幅调整对参赛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大家都高度重视,因此,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一定要在开阔视野、吃透规则、执行标准、严守规范、强化校企合作、优化培训机制、学习借鉴、苦练内功、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断砥砺前行和永不放弃等方面多下功夫。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