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高校教师职业理想认识
高校教师的职业理想,就是指高校教师对工作的追求和取得怎样的业绩。(1)高校教师职业选择与职业理想是紧紧相连的,要珍惜自己的职业选择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高校教师职业是崇高又神圣的职业,它肩负着人民的期望和使命,在社会的发展和青少年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职业辛苦且光荣、艰苦且幸福。为人类的教育事业而献身,是每位教师崇高的理想[1]。当看到自己为国家培养的大学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能为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这时才是教师最大的幸福和自豪。高校教师以自己崇高的职业道德感召着自己身边的学生;桃李满天下,是每一位教师最感欣慰的,也是最崇高的职业理想。
(2)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就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把对教育事业这一工作的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更加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才能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两副重担,在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存不可分割,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经历,教师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高校教师必须经常对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检查出自己的不足而加以改进和修炼,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从而提高教师的师德形象,树立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是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高校教师内在的道德品质,人们的道德品质是由两方面因素形成、决定的,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由客观物资生活条件决定的。在现实生活中,对道德与物质生活条件关系的认识,通过现实生活的经历会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2]。(1)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它包括职业道德的认知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的,并且要领会其实质和内涵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和个人与工作的关系。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将道德知识转化成内在的道德认识,并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最终形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理念。因此,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2)培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情感是高校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是对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认识。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与教师的职业劳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职业十分热爱和无私的奉献才具有崇高的职业情感。这种情感形成之后,才能使教师在献身于教育事业中发挥巨大能量[3]。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仅依靠丰富的学识和某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其是否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拙壮成长。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师工作的动力,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源泉。
三、高校教师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道德修养的境界
(1)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忠实可靠的接班人,教师必须在品德上成为学生的楷模。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果身为教师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还会给学生树立坏的榜样,损毁了教师的尊严。更重要的是这种作风所及,会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即说一套做一套的恶劣品质,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作风,缺少这种品格的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是不可能的。总之,高校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师德的实质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师德的实质就是为人师表,核心就是对教师这个职业和对学生的爱[4]。(2)高校教师在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中,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如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没有充分的认识就不可能产生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没有正确认识指导的行动,也是盲目的行动。同样,只有认识没有行动,也不可能视为有道德的人,而通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才能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增强职业道德情感、坚定职业道德信念、锻炼职业道德意志,最终达到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教师的道德教育是促进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重要条件。
四、结语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在职业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修养的丰富和发展过程,教师是青年学生的引导者,其一言一行、治学态度、职业道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担当社会交给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首先在政治方面必须做学生的表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引导他们热爱祖国、拼搏成才、建设国家,为建设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参考文献:
[1]王新建.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3).
[2]叶雷.教育本身就是道德[J].上海教育,2008(13).
[3]邹顺康.论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J].道德与文明,2008(3).
[4]傅维利.教师职业道德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