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我们常常听日语学习者抱怨日语的暧昧表达很难。但其实我们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暧昧”其实并不暧昧,而且其中很多表达在我们在汉语中也能见到。
一、省略现象
省略包括人称的省略和已知信息的省略以及句末的省略。比如:“よく国の家族や友達のことを思い出す”是一个典型的省略主语的句子,主语的省略使表达更佳精炼。同理已知信息的省略也会使表达更简便,比如点餐时“私はお茶です”,这个句子如果直译就是“我是茶”,但事实上这里由前后的语境可知,其意为“我要茶”。句末的省略也是非常常见,比如在邀请日本人赴约或请日本人帮忙时,经常会听到日本人说“今日ちょっと…”,直译的话是“今天有点…”。很多日语初学者刚听到这样的表达时,总是会下意识等待对方把话说完,结果发现日本人只说道这里就不再补充完整了。再回想一下我们的中文表达就会发现,这样的省略现象我们有。比如:当别人问我们“这是什么?”,我们尝尝会直接回答:“是杯子”。但与日语不同的是,中文中日常对话中对于代词作主语的省略不少,但我们对于人称代词的省略与日语相比较就不那么明显了,尤其是中文的敬语常常通过“您”等人称的变化体现。二、表达含糊的词语
日语中有很多意思比较含糊的词语,特别是副词以及数词。例如:ぐらい、ほぼ、大抵、ごろ、適当、そろそろ、結構等等。其中,“適当”和“結構”给很多日语初学者带来很大的困惑。“適当”既可以表示“适当”,也可以表示“随意,敷衍“;“結構”既可以表示肯定语气,意为“可以,好的”,也可以表示否定语气,意为“够了不必了”。虽然中文对话中也有比较含糊的表达,比如“等一会儿“”大概“等表达是与日语的模糊表达相同,但类似日语“結構”这样的词很少,而且从出现在日常会话中的频率来看也没有日语的多。三、寒暄语中谦逊或恭维的暧昧表达
我们常说“礼儀正しい日本人”,日本人给我们的感觉总是很有礼貌。日语的敬语和自谦语不仅对外国人很难,甚至很多日本人都不能完全正确地使用。比如送礼物是,常常说“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ぜひお受け取りください”。中国自古以来都崇尚谦虚,以前我们在送礼物的时候也常常会说“小小心意,不成敬意”,但这样比较客套的说法现在也仅仅在一些特殊场合下才会使用了。与中文不同的是,日语中敬语一直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即使是日常的交际对话,也依然保有这些特色。四、委婉表达居多(不绝对肯定和不直接拒绝)
日语中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常常会加上“かもしれない、多分、らしい、ようだ”、ではないかと思う,だろう“等表示大概,也许,好像等间接,不绝对肯定的说法;同样在进行拒绝的时候,也尝尝是间接,委婉的。例如:”せっかくですが、ちょっと用事があるので“等的说法进行回绝,而不是直接告诉对方不可以。我国自古以来崇尚儒家文化,《论语·学而》中说道:“礼之用,和为贵”,正是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要以和为贵。后来,儒家思想传入日本,“和”成为日本人崇尚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日本人与人交流,尽量不给他人添麻烦,尽量不让对方难堪,让彼此相处融洽。正是因为如此,现代日语中仍然留存了很多委婉的表达。而正是这些委婉的表达让学习日语的外国人觉得日语很暧昧。言辞委婉,点到即止,以心传心。五、结语
通过这一简单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日语暧昧表达现象,在我们汉语中也可以遇见,比如省略现象,表达含糊词语,谦逊表达等。日语深受汉文化影响,讲究“和”,所以日语在进行表达的时候往往有所保留,因而显得委婉暧昧。金田一春彦曾说过:“日本人对语言持有近似于原始人的敬畏感, 这在现代文明人当中是十分少见的。”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中文中也有一些类似的表达,但日语的暧昧性似乎更强(当然中日文在语法上的不同也会影响表达的暧昧)。我们应该从文化的角度上仔细分析理解其形成的原因与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日语交际对话中的暧昧表达。注释:①東海留学生センター編.日記.日本語初級I[M].東海大学出版会,2002(1):20.
②金田一春彦.日本人の言葉表現[M].講談社,1975.
[1]土居健郎.日本学术文库 日本人的心里结构[M].商务印书馆,2006.
[2]黄媛.小议日语的暧昧表达及其文化内涵[J].网络财富·文化研究,2010.
[3]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質[M].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82.
[4]金田一春彦.日本人の言葉表現[M].講談社,1975.
[5]项梅.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试析日语暧昧语[J].安徽文学·语言新探,20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