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高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7639
陈玉华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最独特的一枝,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内容多新颖且蕴含趣味和积极的意义。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教好古诗词内容,树立小学生正确的思想情操,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深刻理解古诗词内涵,激发学习古诗词兴趣。本文从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不足和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的方法两方面来书写。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忽视古诗词的教学

现阶段小学语文老师由于现代文加入小学语文教材,重视现代文教学而忽略了古诗词教学。老师疲于研究古诗词,不愿意深入钻研,老师的专业素质有待于提高。对古诗词的讲解只停留在表面文字教学,没有和学生细入研究,不注重把握作者的生平,不利于对古诗词把握。达不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

(二)教师只重视古诗词的背诵,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老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只注重古诗词背诵。学生大量朗诵、背记。尤其面对的是小学生,学生兴趣不高自然记不住古诗词。导致小学生对古诗词没有兴趣,一提起古诗词就是背诵,久而久之甚至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育。

二、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反复诵读

无论哪个阶段的学习,都需要重视诵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这就需要小学语文老师的帮助。首先是老师把情感加入到古诗词诵读中。用老师的诵读情感打动小学生,让小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情感,以达到和作者情感的共鸣,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喜怒哀乐。老师在诵读古诗词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和语调、声调。充分投入感情,欢快的气氛要用欢快的语调去读,沉痛的古诗词要用低沉的语调去诵读。不同的古诗词因为感情基调不同,所以在诵读时要注意语调。平仄高低穿插情感波动自然形成。文字是死板的,语调是生动的。比如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注意声调,这首诗气势如虹,读起来荡气回肠。让小学生在这种意境下,反复诵读。让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幅画,有香炉、有瀑布,感受大自然的雄壮美。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细读文本

1、诗题

  读一首诗首先看题目,有的诗题目就是古诗词的主旨。比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开始就交代了这首诗是在江边一个人散步寻找花朵的描述。比如李绅的《悯农》就是写的对农民的可怜。果然诗中描绘了在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场景,体现农民工作的辛苦。最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蕴含深意的格言,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之心。

  2、词语

  对重点词语进行解读,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独”两个“异”两个字深刻表达了孤独之情,加深了主观感受。而尤其“倍”字更是体现了孤独,加倍的孤独,也提升了整首诗的层次。比如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才”和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早”,体现时间性,对要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明确,也更生动。

  3、诗句

  一首诗的成功,离不开重点诗句,往往每首诗都有一两句经典。理解了重点诗句就理解了整首诗。李白《赠汪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于谦《石灰吟》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苏轼 《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老师把握了重点诗句,突出重点诗句的教学,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有助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创设情境

意境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是独特的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多是寓情于景。这就需要对景有想象力。老师需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和作者的感情共鸣。比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就描绘了白天出去耕田,夜晚回家搓麻绳,男女都挑起家庭重担,儿童虽然不知道也跟一起耕田,傍晚在桑树下学习种瓜。对紧张的劳动气氛进行了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读来意趣横生。画面感很强,老师为小学生设定意境,小学生投入其中,轻松的理解诗的意境,教学效果加倍。比如王冕的《墨梅》,洗砚池边有一棵墨梅树,朵朵开放的墨梅都好像是用墨点染成的,他不要别人夸赞他颜色好,只需要梅花的香气留在天地之间。好一副梅花图跃然纸上。设定情景有助于加深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总而言之,对于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很多。重视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想尽一切办法用于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当中去。让小学生感受学习古诗词的乐趣。发现古诗词的魅力并陶醉其中。让小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哲理美。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的小学生。

  [1]宋芳明.引导欣赏 渗透美育——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素质教育[J].中国科技博览,2009(36):73.

  [2]郑祥启.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探究[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28):52~5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