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的孩子们想像是无限的,在他们的眼里仿佛一切皆有可能,可是在权威的教科书面前,遏制了孩子们无穷的幻想以及学习语文的热情。师生失去了应有的灵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语文教学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课堂的主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们学会自己质疑,有独到的见解,并努力想办法解决自已想知道的问题,让语文课堂变成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让课堂彰显自已的个性呢?
一、鼓励质疑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习惯老师讲,自己听,如果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就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问,敢争辩,充分释放无穷的想象。让学生热情高涨,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与别人发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学生只有愿意和老师沟通,和老师质疑,老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每当迎接一届新学生,给孩子们上第一节语文课时,我就向学生讲解怎样从课文质疑;无论是从内容、写作方法、标点……都可以提出质疑。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才会在课堂上动脑思考,积极提问,课堂上也会气氛活跃,不再是像以往只有老师空洞的的讲解。
二、注重体验感悟
让学生真真正正的理解文章内容,还要不枯燥,有特色,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灵活的思维,大胆的想象、丰富的情感等,让学生积极地深入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才能对阅读实践内容产生共鸣,得到感悟,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清明上河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我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曲优雅的古乐曲,让他们在舒缓的乐曲中倾听和想象,教师用语言描述渲染图上所画的景物,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中,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在无限的遐想中结束了全篇课文的教学,只要学生学到了知识,课堂就是成功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思索、领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及解决了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这样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三、渗透学法指导
叶圣陶教育名言——“教正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还应教给学生如何能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探索,生不仅“乐学”,而且“会学”,从而提高自学能力。我是这样尝试的:(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主张学生多读书,会读书,究竟怎样是会读书呢?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把一些好词、好句都积累在读书笔记上,可以强化记忆、积累知识。(二)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把课文中不懂的问题,不理解的词语和陌生的文字都在书上圈记,以便于在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完整。(三)感觉性阅读
如何能让学生读懂课文呢?我个人觉得首先一定要初步感知,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在细读课文,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再品读课文,领悟文章中心含义,品读作者的写作手法。(四)感情朗读方法
交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和朗读方法,对一些笔底烟花的文章,我喜欢给学生范读,通过进一步的朗读,感悟文章中的字词段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联想自己就是作者,亲身感受意境,投入其中,互相鼓励认可,激发朗读的积极性,和学生的表现欲,营造勃勃生机的课堂教学。如何营造生动有趣、勃勃生机的课堂氛围?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如何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乐趣?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值得我们深思,老师们,让我们携手并进,把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充满活力,焕发勃勃生机,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遨游!
[1]耿华辉.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路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34).
[2]郭乐静.浅谈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0).
[3]武羊.基于快乐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2).
[4]刘小丽.用教学艺术催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之花[J].内蒙古教育,2016(33).
[5]郑文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沟通艺术探究[J].才智,2015(2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