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柯律格《Fruitful sites:Garden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China》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3948
张文佩

  这本暂未翻译成中文的书籍是柯律格1996年的作品,在这之前他还曾出版《Super fl 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长物志: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现已有中文版。此外,近几年柯律格教授比较受欢迎的一本书:《Elegant Debts: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1470–1559》(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出版于2004年。从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可知,柯律格先生对中国艺术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明代,研究方式以非艺术史书籍惯用的时间叙事安排,而是以社会阶级作为物质性艺术的研究作为切入点,这种方法在他的《Art in China》(中国艺术)这本书中可以很清晰的感知。

  关于本书的书名译文有三种解释:第一种称“硕实之所:中国明代园林文化”;第二种命名为“园之萃:中国明朝园林文化”;第三种即“丰饶园址:中国明朝的园林文化”(本文引用)。不难发现,三种译文的主要区分点在“Fruitful sites”这一组英文单词中。相比较而言,第三种释义通过“丰饶园址”一词道出了园林内部的树木繁多和果实丰硕的内在含义,同时也让读者一眼便能体会文字间的寓意,这从文征明所绘的《东园图》中便能够得知此意。它描绘了深山之中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奇异灵怪的假山和碎石铺成的小路以及划分园林范围的围栏,同时也将自然生长的奇花异草、碧树成荫的树木和淌流不息的小溪绘入图中,让整个园林不仅具有美观性还不失自然万物的灵气。对于艺术家文征明而言,此作品并非他头脑中臆造出来的场景,此情此景正是其好友徐氏用于汇集贤明雅士之所,恰逢文征明六十一岁之时,受邀来此品茗论足,畅然回顾而作。由此可以反映出一个文人阶级已达成共识的现象,即园林是当时文人社交场所的重要去处;同时,造园也成为文人的社会地位象征因素中的一部分。

  园林建造的出发点也并非只有这两方面,一些条件并不富裕的文人也会另辟佳处,在深山之中择一隅建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方圆之地。因而,对于造园这件事而言,柯律格在本书中并非简单的叙述其园林历史,而是从造园的理念、园林的选址、园林的形态和园林主人等多种角度来探讨;同时也表明了其写作的观点:“不同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模式都可以有效地诠释艺术的历史,这取决于我们把艺术及其相应的背景的哪一方面作为我们关注的核心”。

  本书除去前言与结论部分一共有五个章节,分别是:一,The Fruitful Garden 丰饶的园林;二,The Aesthetic Garden 美学园林;三,The Garden of the Wen Family 文氏家族的园林;四,The Represented Garden 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五,The Landscape of number 大量的风景画。这五个部分按照柯律格的观点正是对应了从物质文化的基本属性到审美观赏再到其社会背景认知角度。其第一章节主要论述明代中期的苏州地区园林的产生与大量的官场失意政客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由于这些文人政客个人的趣味的差异,园林形态的多样性也因而多样化,这一点在文征明的许多描绘园林的画作中可窥见一二。第二章则先是从实用目的阐述园林的生成发展,由对最等级森严的皇家园林形态的分析将园林建造这一凸显权力地位和个人趣味的表现方式与晚明时期的社会大背景相结合进行深入的剖析,随后再落实到园林之物诸如植物花草岩石等需要人工安置的奢侈自然摆件上,并认为园林的建造在一定程度带动了农艺传统的复兴,加上文人雅士独有的审美趣味从而营造出一处极具审美理念的栖身之所,这样的园林不仅是失意官员结交文人雅士的俱乐部,从他们自身而言更想表达“大隐隐于市”的理念。第三章则是以文氏家族为特例,总结其家族势力范围内的土地财产,其中一部份指出园林活动的占地面积从而侧面反映文氏家族的财富状况。第四章则是对苏州地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作研究,通过几种不同的视角:游览时的园林、建筑绘稿时的园林、艺术家画作中的园林以及文本记载中的园林来全方面研究分析苏州的几座代表性园林建筑物。这样的一种分析方式与传统的美术史研究不同,它让我们摆脱了单一视角的限制,使我们学会用更多样化的角度去思考园林在明代存在的重要意义。对于研究者而言,获取更多视角的研究资料才能更加客观地去研究对象。最后一章中柯律格教授从中国古代风水测量选址的角度来谈及园林选址和建造的问题,这一章涉及的专业性较强,需要对古代风水勘测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便能领会其表达的含义。

  中国的园林建造是园主人寄托着情感、营造观念和运用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园林里声境的营造也是园林审美情趣的重要组成,它摄取了声音的自然美精华,结合园林的形式美原则,在传达某种情感意象的同时,物化出“声音风景”的景致美。园林艺术的魅力,一方面在于造园师的独具匠心;另一方面在于鉴赏者情感激发和理念联想。这样的效果不正是中国园林追求的“声出于情,情生于静”的意境吗?所谓“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诚如是也。

  [1][英]柯律格.中国艺术[M].刘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