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地方农业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际构建
王 俊 于彦华
我国高等教育在近几年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为了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需要扩招大量的青年教师,由于青年教师各方面的经验不足,“导师制”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必要的选择。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所以青年教师的成长对于高校来讲也非常重要。但是地方农业院校因环境异化的特殊原因,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师资力量不足,所以在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际构建中会遇到诸多困难。
地方农业院校 青年教师 导师制
导师制度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用辅导制来培养人才,这种一对一的导师制度,为培养优秀教育者和优秀科研人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速度飞快增长,地方性的学校的数量越来越多了,年轻的教师逐渐的成为了新建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的主导力量。刚进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没有经验,所以如何让年轻的就是快速成长也就成为了当今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青年教师普遍面临着从学生到教师的一个过渡,如何快速进入一个新的角色,导师制的实施也就成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导师制的必要性
(一)导师制有利于青年教师角色的转换
青年教师指的是大学工作不足三年,承担本专业教学任务的专职教师。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缺少实践经验是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给每位青年教师安排一位导师在工作中进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青年教师在成为青年教师之前作为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归根结底一直是一名学生,进入高校后,就变成了一名教师,对于有学生变为就是这个角色的转换,青年教师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一般一名经验丰富的成熟的教师需要五年的工作时间,这段时间就是一个角色变化的过程。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比如备课、整理教案、学生的心理问题但都会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与帮助,才会使青年教师快速适应角色。(二)导师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名不成熟的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令人堪忧的。而资深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如果不与时俱进,教学质量也会有所下降,所以青年教师和资深教师相结合,相互学习,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引导青年教师,快速进入教师角色,由青年教师给老教师带来新鲜血液,这样一来既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进步与发展又能使老教师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的完善教育问题。(三)导师制能促进新老教师共同进步
对于高校来说,实行导师制一方面需要改革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当今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学者曾经说过“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题,教师是振兴教育的关键。在建设教师队伍的过程中,青年教师是建设的重点,这是因为青年教师处于人生创造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振兴我国教育事业的希望[1]。”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础就是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二、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构建策略
(一)地方农业院校师资队伍不稳定的应对策略
制约地方农业院校发展的一大难题就是人才的短缺,因为地方院校的学科建设大都比较薄弱。“地方”二字既反映了地方院校的劣势,而当今大学生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力度不够大,导致地方农业院校的专业教授数量少,青年教师对农业研究的兴趣不足。因此要避免由于条件的异化而导致学科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诸如教育行政化的问题,地方农业院校的建设只有把握区域需要,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才能生存壮大。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当前的工作当成一块事业的跳板,从而选择继续深造,继续读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学习后的教师往往不愿意回到本校,这也导致了地方院校人才流失。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做到重视人才,让人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针对不同人才的兴趣爱好,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二)地方农业院校导师的课业以及科研压力大的解决方法
随着学校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校也有新增专业以及学科,师资力量也在缓慢增长,增长的部分大多数都是青年教师。但是在地方农业院校中的教师增长率低,在导师制的构建过程中,资深教师数量过少,青年教师数量过多,因此会出现数量上的矛盾[2]。一般的资深老教师都会有自己所研究的课题,因此资深的老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具体指导青年教师。这一问题是现在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安排导师和青年教师的对接是关键,主要应以自主选择为主,尽量避免强制性的配对,让导师和青年教师互相选择,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有效沟通。(三)导师制度不完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地方农业院校的教师层次不一,实施“新教师导师制”对于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职业成长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地方农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举措之一。然而“新教师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导师工作落实不到位、过程管理松散以及评估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实施“新教师导师制”的必要性、实施困境加以思考,探索其实施路径[3]。有些学者对高等院校的教育人员,尤其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工的再教育问题的研究体现出了一种共同认识,就是说高等院校教师入职后的教育对于教师管理是很重要的,高校教师就职后教育应该建立在教师需要的基础上。由此导致青年教师陷入比较迷茫状态,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不明确,教案做的不是特别完善,是培养过程变得盲目,最终无法切实的落实。日前,地方高校的导师制度并不完善,要想彻底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那么,一定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导师制度,明确规定导师的知道内容和工作的重点,这样一来,导师和青年教师就会明确如何对接,如何提高自己,否则年轻教师只会一味地和导师“搞好关系”,对自身互相提高没有太好的助益,反而会助长一些不正之风。(四)青年教师以及导师对导师制不够重视的解决办法
在我国地方农业院校,青年教师和导师对目前的导师培养制度不够重视,积极性也有待提高,导致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阻碍。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和导师把导师制度更多的去当做一种任务,完成国家或校方的要求,只做表面工程,没有切实的落实。在实施导师制度的过程中,针对青年教师,一方面要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对此进行监督,对完成的好的,和完成的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分别开展奖惩制度,以此来更好的督促导师制度更好的落实。(五)地方农业院校中导师的选择
在地方农业院校中老师也存在激烈的竞争,无论青年教师还是导师,都有学校的教学任务以及相对应的科研任务。这对于刚进入教师角色的青年教师来讲,是个非常大的压力,会影响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经验丰富的资深导师往往会出现身兼数职的情况,他们也同样与青年教师面临着学术上的压力,同时还要完成学院的指导青年教师和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责,面对这样的大量工作量,其实导师往往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致使导师制中配对的师徒只是表面工程,而没有过多的贯彻于落实。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挑选导师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只有导师的素质较高,才会有实施的效果,导师要有“春蚕代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个严谨的教学管理态度,只有挑选合格的导师,才会培养出合格的青年教师。地方农业院校一方面要面临专业教师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也要面临青年教师如何让快速成长的问题,青年教师导师制有利于促进青年就是成长,对于青年教师快速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尽快融入教学队伍有很大帮助。如果青年教师在地方农业院校能快速成长,在专业领域变得优秀,也会减少人才的流失。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虽然实施时间太短,但是你可以看出这样一个教育改革的影响还是非常可观的,教育的基础就是吃力量的建设,培养好青年教师是我们当前教育建设的目标。
[1]刘新文,周勇,张毓.创新型跨学科青年教师导师制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6(5).
[2]刘洁文.高校教师对话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
[3]丁原,毛祥成.浅析地方院校教师素养的必要性[J].学术理论,2015(14).
吉林农业大学)
本文系吉林省十三五规划: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CH1619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