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研究
李 阳
本文结合贫困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试从创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与第二课堂的开展以及整合校内外资源,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环境等三个方面来建构符合贫困地区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模式 贫困地区
一、研究背景
2016年3月4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主题“十三五规划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来展开,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意识和才能为重点,以深入做好大学生创业实践为出发点,汇聚各种力量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而位于贫困地区的高校,由于其缺乏地域、资金、人才等优势,加之用人单位选拔中的误区和大学生们自身的局限性等原因,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着较大的难度。笔者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贫困地区高校的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态度不太乐观,缺乏创业理想和信心。与此同时,学校的创业教育开展得也并不好。创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必然能够更好地支持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持政策,在这种实际情况下,贫困地区高校构建属于自己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势在必行。二、创业教育的意义
首先,为发展本地的经济服务。创业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人才服务于社会,通过创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我国1个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个人就业。因此做好创业教育工作定能大力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其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65万,比去年增加了16万人。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与无明显增加的就业岗位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必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们的就业压力无限增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通过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使高校毕业生们逐渐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三、贫困地区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制度
课堂教学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首先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美国,大多数院校都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具体的专业或研究方向,课程涉及创业相关的较多方面,其中典型的课程有“机会识别”、“创业启动”、“创业营销”、“小企业管理”[1]等。为此笔者建议贫困地区高校按照课程体系与创业教育目标调整课程结构,先在全校开设创业教育的公选课,再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的创业内容创设不同的课程体系。其次,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教学制度。合理的课程体系还需要相应的教学制度保驾护航,让创业教育规范化,制度化,更具有可执行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辟第二课堂
首先,学校必须招聘或培养一定数量的创业教育教师。考虑到国内创业教育起步晚,师资有限,在难以直接招聘到足够专业教师的情况下,学校可从学校现有的教师中抽取部分合适的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其次,必须转变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要求教师先要具备创新思维以及相应的实践指导技能,因此老师们的教学模式则应更多地倾向于积极讨论模式和实践指导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而不是过去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与此同时,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也不应仅局限于自己学校的教师,还可在这之外开设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可聘请校外的一些相关人士到校以讲座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从他们身上,学生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创业教育方面的最新信息,也可以借鉴学习到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
(三)整合校内外资源,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环境
高校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渗透。具体表现为:其一,高校要对创业教育进行广泛的宣传,将创业教育的思想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鼓励大学生们“想创业、敢创业、创好业”的环境氛围;其二,高校要对创业教育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的设施条件,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环境;其三,高校还应调动全校师生开展创业活动的积极性,通过社团活动平台多举办创业相关的竞赛活动,促进创业教育的广泛开展。高校也是庞大的社会组织中的一员,贫困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工作要落到实处,学校就应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高校、企业、政府三方互动共赢的工作格局[2]。具体而言,高校可与校外的指导或服务机构进行合作,从高校、企业和政府等群体中选拔合适的成员成立专门的创业就业工作小组,建立与企业、与政府的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交流会谈,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更好地创业教育。
四、结语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是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贫困地区高校的大学生作为本地区最具创新创业能力的群体之一,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更应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做出贡献。[1]赵志军,马金霞,杨玉洪.创业文化建设导论[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7:26.
[2]郭万牛,杨蓉,伏永祥.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09(1):120~121.
昭通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文系云南省昭通学院2016年校级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6xj03)。
李阳(1990-),女,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