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傩戏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密切关注。在各位学者共同努力之下,有关傩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这些成果中,最突出的就是对傩戏演出的调查和剧本的整理,现已有相关著作相继面世。在调查与整理的过程中,已有学者对其中的舞蹈艺术、音乐艺术、祭祀仪式、历史源流、手诀、戏剧演出等等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为后期研究傩戏打下良好的基础。傩堂戏作为傩戏的一个分支,也得到了学界深切的关注。对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对剧本的研究成果并不理想。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对傩堂戏剧目进行研究的主要有何飞《论傩堂“三女戏”的世俗性》,该文对剧目《孟姜女》《龙王女》《庞氏女》中的“世俗性”进行分析;宁殿弼《贵州德江傩戏剧目透析》一文从题材和剧目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方面对德江傩堂戏剧目进行分析;王斯、陈玉平《论贵州岑巩傩戏剧目》对岑巩傩坛班常演剧目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特点,探讨岑巩傩戏传承及变迁的规律;何飞、梁宏信《傩堂大本戏 〈庞氏女〉研究》,从广泛流传于湘黔两省的傩堂大本戏 《庞氏女》分析出发,进一步探讨该傩堂戏形成大本戏的过程及其原因;陈玉平《〈柳毅传书〉:从传奇、杂剧到民间傩戏》从时间纵向与横向探析了《柳毅传书》剧目内容的演变过程。除论文之外,有的著作中也对剧目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但并未作深层次的分析。
《开洞》在傩堂戏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剧目,它上接开坛仪式,下接戏剧表演,在傩堂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目前对其的研究尚存空白,因此,本文根据收集到的剧本和现场的演出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开洞》剧目简介
一堂完整的傩堂戏包括设坛——开坛——开洞(戏剧表演)——闭坛。设坛为布置傩堂,包括写文书、准备道具等等。开坛,是傩堂戏正式开始的第一场法事,是土老师向诸位神灵、三元法主、老少家仙、列位师祖述说活动起因,迎请他们进入傩堂,保佑仪式圆满成功的请神、祈神活动。《开洞》作为第一个正戏剧目,在整场傩堂戏中既是一个重要的剧目,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故事情节为请唐氏太婆前往桃源洞打开洞门请出12或24戏神,来到傩堂为主人家禳除灾祸。在此固定情节的基础上,由于流传地方不同,因有所差异。流传于道真和思南的《开洞》,演员只有3个,且故事情节简单。道真《开洞》出来的第一个演员是唐氏太婆,其一出来就唱根生。唱完根生掌坛法师请其打开桃源三洞,取出百万雄兵。唐氏太婆打开东、南、西、北、中五方,取出五方兵马以后,丑角王灵官才出场。插入一小截生活戏以后,由王灵官问唐氏太婆,介绍了桃源洞的情况后,取出上、中、下三洞营兵,返回洞庭府。思南的《开洞》又叫《地盘靠东》。首先出场的是地盘,与掌坛师对话之后,唱其根生。最后请唐氏太婆打开桃源是上、中、下三洞,请出戏神,返回傩堂。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同为《开洞》的剧目名称,虽然基本故事情节相似,但演出过程却相差甚远。其中可以看出德江的《开洞》剧目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研究对象以德江为主。
二、《开洞》演出的作用
傩堂戏的演出往往与祭祀连接在一起,即在祭祀过程中掺杂着戏剧表演。有学者直接把傩堂戏正戏称为“祭祀戏剧”或“仪式戏剧”。其表演有正戏和插戏之分,正戏虽为戏剧表演,却不完全独立于仪式,与仪式紧密相连。由演员戴上神灵面具转换身份进行表演,起到既娱神又娱人的作用。插戏为穿插在仪式过程中的表演,演员不佩戴面,表演多是世俗生活,起着教化人们的作用。在傩堂戏众多剧目中,有12出正戏剧目:《开洞》《开路将军》《押兵仙师》《开山猛将》《关爷斩蔡阳》《先锋》《武先锋》《李龙》《梁山土地》《秦童》《勾簿判官》《钟馗斩鬼》。这些剧目虽为戏剧表演,却又不是纯粹的表演娱乐,而是与之前的仪式一脉相承,旨在完成仪式目的。但这12个剧目,也不是悉数演出,根据主人家的要求和现实状况抽取几出代表性的剧目进行表演。其中必演剧目为《开洞》。从这里可以看出,《开洞》与仪式关系相当紧密。它上接仪式,下引演剧,其本身又是仪式与戏剧的结合体,在整坛傩堂戏中起着一个过渡性的作用。如果把傩堂戏比作一篇文章,那《开洞》就是该文中过渡性的段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仪式进度上来说,《开洞》演出的目的是要从桃源洞中请出12或24出戏,即神灵(面具),前来为主人家禳除灾难。因为前来傩堂为主人家禳除灾难的神灵被关在桃源洞内,钥匙由唐氏太婆掌管,如果不表演《开洞》,唐氏太婆不会打开桃源洞门,神灵无法出来,则后面的戏剧就没有办法演出,那么此次傩堂戏举行的目的就无法达到。《开洞》的演出推动中仪式的进度。
从戏剧方面来看,它仍然是一大突破,虽然祭祀活动仍在继续,但形式却与之前有所不同。在该剧演出的过程中,会掺杂进很多与祭祀无关的内容,多是世俗生活。且这些世俗生活的段子均来自当地的生活习俗,观众基础比较坚实。这样一来,傩堂戏的演出的目的,除了娱神,为主人家禳灾除祸外,还起到娱乐当地百姓的积极作用。可以说更具现实意义,也是其得以生生不息永远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件艺术品一般包括四要素:“第一要素就是作品,即艺术品本身;第二个要素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要素是世界,即作品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第四要素是欣赏者。”傩堂戏可谓是一门特别的艺术,自然也包括艺术该具备的全部要素。当傩堂戏艺人创造出了相应的作品,并且在该作品中反映一定的世界观,虽然不是很明显,“傩仪主持人以象征的方式,将自己转变为神,并借助神的力量,为处于灾厄状态的人消除危机,或以神的身份关切人的生命和生存世界,充分展现了人为掌握自己命运及控制自然界所作的努力。”如果傩堂戏在演出过程中,没有观众,那么其创造的意义与存在的意义就该另当别论。
《开洞》的演出,不仅使仪式得以继续,还使傩堂戏的现实意义得到了加强。在祭祀娱神的前提下还娱乐了当地百姓,是傩堂戏中一个独特的表演剧目。
第五,既然旅游的本质是见异思迁,那么“异”地空间的存在,也即地方性,是旅游得以繁荣的基础,所以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侧重于不同“地方”的地方性和场所精神,这个问题在大刀阔斧地推进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国尤其重要,因为越来越多的乡村正失去其地方性和独特性。这事关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景区的规划、城市规划、绿道和步行道的建设、旅游资源的认识和界定乃至社会制度(如户籍制度)的设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从而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使生活更美好的目的。
三、交错进行的叙述模式
《开洞》剧目的特殊之处不仅体现在其作为第一个表演剧目的地位上,其叙述方式也相当特别。观看《开洞》剧目的演出,一会忽觉生存于现实世俗的世界,轻松自在。一会忽又觉得存活于变幻莫测的神界,神秘好奇。其中两条明暗线交错进行,一明一暗,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傩堂戏法事虽然神秘莫测,却因为其神秘民众不懂所演何物,所以,尽管有观众,人数不多且热情不高。一到夜间,劳作一天的人们更是睡意昏沉,毫无看戏之心。这个时候,掌坛师就会用别的形式来代替法事的进行。即在戏剧中参进仪式,这样仪式得以进行,又吸引了当地民众的兴趣,起到了娱乐大众的作用。其娱乐方式又不是单纯演员照搬剧本进行表演,而是时不时与观众进行互动。所以,一般在场的观众也是演员之一,相当于群众演员。
当然,《开洞》并不是这么单纯的表演世俗生活,在穿插一些插戏之后,会自然回到仪式上。首先是由掌坛师请出尖角将军,并告诉他所请何事?“将军,今天是Х天官家,酬还先天五岳良愿Х堂,请你来打开桃园三仙洞,请出文武ХХ堂花戏,庆贺华山二帝君王,欢乐领酒。”而将军并不言掌坛师之语,故意曲解其含义。面对以上掌坛师的话语,尖角将军的回答是“啷个?欢乐哪些母狗?”利用飞白,顺利把仪式带到世俗戏。尖角将军推脱不能来,与掌坛师周旋一番之后,最后由掌坛师说“将军,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又回到仪式上。利用飞白从仪式转到戏剧演出最后又恢复到仪式,是《开洞》剧本内容的一大特色,而且也是剧情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飞白辞格的利用,把《开洞》中仪式和戏剧交错进行展现得天衣无缝。
除利用飞白辞格外,还大量利用歇后语。如尖角在来的路上时,所报地名:经过了大磬盖小磬,即重庆(磬);又经过寡妇梦夫,即思南(男);又经过棉花落水,即安化(淹花)。报告地名最后的结果是将军来到傩堂打开桃源洞,请出傩堂戏子,表演欢唱,庆贺华山人王圣主,目的是拥护主人清吉。《开洞》故事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掌坛师要求尖角将军去桃源请出戏神,唐探老师考虑到去往桃源洞路途遥远,于是请唐氏太婆一同前往。唐氏太婆由于年纪稍大,请其儿媳妇唐氏仙娘代替。两人一路上嬉笑打骂,后又演出和尚调戏仙娘、将军生病请刘志高医生前来医治、途遇雷石将,这一系列的表演并非仪式,然而最终还是会回到仪式上来。在两人经历重重困难之后,最终来到桃源洞,请出上洞半堂戏和下洞全堂戏才算是完成任务。
在完成仪式的过程中,不断插入通俗易懂的生活戏,仪式与演剧交错进行,使得《开洞》剧目充满了神圣性和艺术性。
四、结语
《开洞》作为傩堂戏中正戏表演的第一个剧目,上接开坛仪式,下引演剧,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本身剧情的发展,总是仪式与生活戏交错进行。其中飞白辞格和歇后语的运用,把二者结合得天衣无缝,使剧情呈现出“峰回路转”的发展趋势。在娱神的基础上还娱乐了当地民众,傩堂戏的现实意义得到了加强。注释:
①[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②陈玉平.傩从驱逐仪式到仪式戏剧——以贵州土家族傩堂戏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07):1.
③《德江傩堂戏》资料采编组.德江傩堂戏[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277.
④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163.
[1]何飞.论傩堂“三女戏”的世俗性[J].教育文化论坛,2014(4):130~134.
[2]宁殿弼.贵州德江傩戏剧目透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3):47~52.
[3]王斯,陈玉平.论贵州岑巩傩戏剧目[J].贵阳学院学报,2015(4):33~35.
[4]何飞,梁宏信.论傩堂“三女戏”的世俗性[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15~19.
[5]陈玉平.柳毅传书:从传奇、杂剧到民间傩戏[A].曲六乙,陈达新.傩苑 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