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论二元对立下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8315
刘正忠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小说家是一位发现者,它一边探寻,一边努力揭开存在的不为人知的一面。”方方2013年出版的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就是一部勘探青年生活的艺术品。发表以来,作品以原生态现实感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共鸣和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至今,对作品的讨论仅仅是对涂自强形象、艺术价值得失做简单阐述。鉴于此,本文从二元对立角度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作系统剖析以期对小说艺术价值和作者创作心态做考量。

一、二元对立下的个人悲伤

二元对立是相反相成的概念,如黑白、善恶等,而二元对立批评理念则是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该概念传入我国以来得到学者重视,经久不衰。可见其不失为一种有效文学批评方法。因此,从二元对立角度解读小说可以勘探到别样的“风景”。

  首先,城乡对立下的个人悲伤。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城乡对立也在不断加剧。在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城市是金钱、冷漠的表征;乡村则是热情美好的代名词。小说以涂自强短暂一生为主线,又以大学生活为切点断为乡村和城市场景。大学之前的涂自强就是“图自强”,虽爱情失利,却也不乏愉悦;虽家境贫困,却也不乏希望。录取通知书的到来,“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涂家远亲近邻都来祝贺。他在村里老少送行下,路遇提供饭菜的农村妇人,佩服他的工友,嘴狠心善的大婶等。一言蔽之,大学之前的人间是温暖的人间。

  进入大学他面对的是钱、权主导的城市。在城市中,他一步步被城市所抛弃与吞噬。他缴费时惹来惊讶的同情或鄙夷目光时的茫然;他生活清苦、爱情失败、兼职受辱的无奈,最后他疾病缠绕,无钱医治而死悲剧。在城乡冲突下,在抗争突围中他彻底失败,默默无闻的毁灭。可以说他的悲伤是城乡矛盾交织下抗争无望的悲伤。

  其次,自卑与自尊对立下的个人悲伤。自卑是个体在行动中的一种软弱、无能、自我感觉比别人低劣的复杂心理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多少有点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所处的环境能稍微好一些。”而“谁也不可能长期背负自卑感,他会感到一种压力,需要找到一条出路才行。即便一个人心灰意懒,即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善他的处境,他仍然无法忍受自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摆脱这种感觉”。所以个体要超越自卑,表现出自尊的一面。纵观涂自强一生,他是自尊的但又想保持一份尊严。换句话说,面对城市时,他打骨子里是自卑的,但也是敢于超越自卑的。

  涂自强自小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落后、贫困的农村生活境遇使他产生强烈自卑情结。进入城市后,乡下人的苦痛、自卑在心底里愈加强烈。自卑情结成为他工作的动力,确立攻读学位的灯塔。通过他的心理分析可窥见他内心深处自卑与自尊的斗争。因此,他的悲伤是自卑与自尊博弈下,最终抗争无望的悲伤。

  最后,爱情有无对立下的个人悲伤。爱情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也是个体存在的基本需求。马斯洛提出“爱与归属感”是人五大需求之一,而爱情在个体需求,特别青年需求中尤为重要。但涂自强生命里显然是没有爱情的。“可怜的涂自强,那个感情很好的女同学采药高考落榜了,分别时只是给涂自强留下一首诗,涂自强甚至都没来得及感伤就步行赶路去武汉了”,这是他第一次没来及爱的悲剧。大学时,喜欢中文系女生,但生活窘迫,只能看着女生跨进富人的轿车,他第二次爱情幻想也破灭了。工作期间,他喜欢细眉女孩,但是在女孩的鄙视下,他还没有来得及追求便死去。因此,他至死也没有尝到爱情果实,也没满足对爱的需求。相反,有条件和背景的却收获了幸福的爱情。三年级时,首先同学们都有了女友,在外租了房,过起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还有和他一样来自农村,条件比他好得多的马同学靠自己的幽默与相貌征服美国妞,找了一个有背景的老婆。对之下他的一生是最孤独的、最荒凉的、最无奈、最悲剧的一生;是在他和同学爱情有无对立下彰显生存境遇极端无奈的一生。

二、个人悲伤原因探秘

涂自强的悲伤是城与乡、自尊与自卑、爱情有无纠葛下的悲伤。他的悲伤触目惊心,令人感同身受。因此细究其原因显得尤为必要。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作者命运观念使然。“命运”是文学表现的主题,作品对命运的展示,表达作家对命运的理解,对现实的艺术阐释。方方作品也渗透着命运观念,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力感。从《风景》到《无处逃遁》等作品中一直延续着命运观念。而《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命运观念更加浓厚。小说中用“命”、“命运”之词表现涂自强及家人对生活的无奈感达20次以上。采药给涂自强的小诗奠定命运悲剧基调;他梦到一步步走向不知道的未来则是命运悲剧预言;姐姐消失、兄长死亡、父亲受气死亡等是命运悲剧的直观体现。如马同学说:“这就是命运。你的命运!你是犟不过它的。”因此,艺术方面看,他的“悲伤”是方方命运美学观念使然,也是作者对作品的艺术处理。

  第二,阶层固化下的不公平所致。“阶层”是社会学概念,任何社会都存在阶层,社会阶层是一个流动形态。而“阶层固化”通常是指“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社会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现象。位于上层的利益既得者在权力和财产权上占据着垄断地位,他们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后代承袭着权力和财富”。相反,贫困者世代贫穷,读书改变命运的途径被迫终结,看不到希望。“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随着社会发展,“阶层固化”问题引起作家关注,涂自强正是作家关照社会不平等问题的产物。首先,不平等表现在受教育水平上。他来自农村,相比大城市孩子,他接受最差的教育资源,等到考研时才发现自己学的英语是错误的。直接使他不能上一流大学,只能到二流理科大学。其次,就业生活上,他过着“蚁族”生活。而其他有钱、有背景的同学不用任何努力便进入银行、出国混学位。可以说,他的悲伤不是懈怠、退缩造成的,而是由“阶层固化”下的不公平直接导致的。

  方方曾经说“我是一个很悲观的人,我写小说其实是悲观主义的”。的确,她一直对命运十分青睐,她笔下人物表达她对命运和现实的理解。因此,涂自强的悲伤可以说方方命运美学观念使然,是方方用命运观念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化处理。同时,阶层固化下的不公平是导致悲伤的大毒瘤。

三、个人悲伤的价值阐释

王雪瑛《也谈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兼与翟业军商榷》一文写道:“《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是方方对现实勇敢冷静的深入,诚恳有力的提问”。确实,方方用此作品对现实做拷问,以引起人们思考。在今天作家中,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问题小说”是五四时期产生的一种小说类型。初期“问题小说”反映与现实息息相关的家庭、爱情、劳工等社会问题。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赵树理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工作中的方针问题、政策问题、方法问题、作风问题等”小说。新时期以来,“伤痕文学”、“改革文学”、“新写实小说”等反映社会问题有增无减。实际上,“翻开人类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任何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反响的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提出一些社会问题。宽泛地说,凡是思想性和社会针对性强的小说,均可纳人‘问题小说’”。如此说来,《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不能不算作一部反映当下青年社会际遇的“问题小说”。作者借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一是提出公平问题;其次是农村青年出路问题;最后是时代悲伤问题。方方曾说过“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才会让涂自强这样的年轻人处处不顺,事事艰难呢?在一个没有公平的时代,他的悲伤注定不只是个人悲伤。也正是方方对公平的拷问,探讨“涂自强们”出路问题。同时,涂自强一生是抗争,最终何以拗不过命运。“同是出身于贫寒人家的高加林和涂自强,都想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处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境遇大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方方谈小说创作时说“我们有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个人奋斗给予充分肯定的时代里成长。在那样的社会土壤里,我们眼里没有官宦,概念中也没有富二代,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本事”。显然今天的际遇已经不是八十年代,如此说来,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显然不是个人的,而是时代的悲伤。

  “提出问题,引起疗救”中提出问题只是前提,而目的是“引起疗救”作用。鲁迅用小说的形式反映国民性问题,并以此引起疗救作用便是最佳之例。方方此篇小说虽有瑕疵,达不到鲁迅小说的高度,但作者以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笔法写出涂自强的悲伤,并借此“提出问题,引起疗救”作用。涂自强作为今天“涂自强们”的典型,他与命运的抗争,与自己较量中走向死亡。他已然离去,但他的悲伤还萦绕在我们心中。不禁要问,“涂自强们”命运如何?出路何在?只是他的个人悲伤么?这是方方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也使我们警醒。而作品产生广泛共鸣或许是“引起疗救”的一个小小证明。

四、结语

方方是一直以来就是一位关注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家,在《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方方以关注底层的姿态创造城与乡、自卑与自强、爱情有无对立下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勘探底层“涂自强们”的困境。并以“问题小说”的形式“提出问题”,以期达到“引起疗救”的效果,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1]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孟湄,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2:144~145.

  [2]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顾天天,译.重庆 :重庆出版社,2011:33.

  [3]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顾天天,译.重庆 :重庆出版社,2011:33.

  [4]孟繁华.从高加林到涂自强[N].光明日报,2013-09-03(07).

  [5]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

  [6]张养珍.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的我国“阶层固化”的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1):108~109.

  [7]方方,王尧.有爱无爱都刻骨铭心[J].当代作家评论,2003(4):34.

  [8]王雪瑛.也谈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兼与翟业军商榷[J].文学报,2014(19):1.

  [9]王庆生,王又平.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卷)[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0.

  [10]周筱华.问题小说派初探[J].淮北煤师院学报,1996(2):79.

  [11]刘好梅,张翠华.奋斗相同 境遇不同——高加林、涂自强比较[J].当代作家评论,2014(6):16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