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在3所初级中学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28份。其中,男性169人,女性159人;年龄12~16岁,平均年龄为14.11±1.86;初一108人,初二124人,初三96人。(二)研究方法
采用初中生拒绝敏感性问卷测量初中生拒绝敏感性。该问卷共48个条目,包括拒绝焦虑性、拒绝愤怒性、拒绝预期性3个维度,采用Likert6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其拒绝敏感性水平越高。本研究中,3维度的Cronbacha’s α系数分别为0.869、0.903、0.878。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测量初中生应对方式。该量表
共20个条目,包括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2个维度,采用Likert 4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采用该应对方式的频率越高。本研究中,2个维度的Cronbacha’s α系数分别为 0.842、0.864。
采用自我心理弹性量表测量初中生心理弹性。该量表共14个条目,采用Likert 4点计分法,条目的总分得分越高,表示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a’s α系数为0.780。
(三)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初中生拒绝敏感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考察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二、 结果
(一)相关分析
表1列出了初中生心理弹性与拒绝敏感性、应对方式的相关系数,可知:(1)拒绝敏感性与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r=-0.401,p<0.01);(2)拒绝敏感性与积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246,p<0.01),拒绝敏感性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0.463,p<0.01);(3)积极应对与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r=0.487,p<0.01),消极应对与心理弹性之间显著负相关(r=-0.388,p<0.01)。表1 初中生拒绝敏感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相关分析
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采用Enter法进行回归分析,分3步检验应对方式在拒绝敏感性与心理弹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第1步,检验拒绝敏感性对心理弹性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拒绝敏感性能负向预测心理弹性,可解释其19%的差异(β=-0.40,p<0.01)。第2步,分别检验拒绝敏感性对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拒绝敏感性能负向预测积极应对,可解释其11%的差异(β=-0.20,p<0.01),拒绝敏感性能正向预测消极应对,可解释其18%的差异(β=0.42,p<0.01)。
表2 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3 4 1拒绝敏感性 1.0 2积极应对方式 -0.246** 1.0 3消极应对方式 0.463** -0.051 1.0 4心理弹性 -0.401** 0.487** -0.388** 1.0 1 2
注:*表 示 p<0.05,**表 示 p<0.01,***表 示p<0.001,下同。
(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检验
第3a步,检验拒绝敏感性与积极应对对心理弹性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拒绝敏感性与积极应对解释心理弹性24%的差异,拒绝敏感性对心理弹性的回归系数由-0.40降为-0.13,但仍然显著(p<0.01);第3b步,检验拒绝敏感性与消极应对对心理弹性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拒绝敏感性与消极应对解释心理弹性44%的差异,拒绝敏感性对心理弹性的回归系数由-0.40降为-0.15,但仍然显著(p<0.01)。由此,说明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在拒绝敏感性与心理弹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9.0%、84.1%。三、 结论
初中生拒绝敏感性对心理弹性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拒绝敏感性对心理弹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9.0%、84.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