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纸张、迪多字体和悲伤》
徐 平
乔舒亚·尤尼科尔(Joshua Unikel)是美国当代散文家兼平面设计师。获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视觉艺术硕士学位及爱荷华大学非虚构性写作项目创意写作硕士学位。目前在休斯顿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平面设计,并兼任《塞内加评论》杂志助理编辑。他也是2015年《塞内加评论》特刊《超越体裁》主编之一。其视觉艺术作品曾在底特律当代艺术馆、费城设计、及澳大利亚的格里菲斯大学艺术馆展出;其文学作品则散见于《西部人文评论》、《三季刊》、《散文评论》、《赋格》、《旁克》、《散文日报》、《拼贴画家》、及《索诺拉评论》等。今年夏天,由澳大利亚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资助,尤尼科尔得以前往上海等地,与中国及国际艺术界人士交流,并举办讲座和进行创作。他的个人网站是joshuaunikel.com,载有其多幅(篇)作品。
尤尼科尔的大多数作品都体现出他作为文学家和造型艺术家的两栖特色,而他的这篇文章,“论纸张、迪多字体、和悲伤,” 则从西方文学的历史发展和创作现状阐明了散文与平面设计及书籍出版之间融合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对很多熟悉西方文学的读者来说,将马拉美的著名的《骰子一掷》(A Roll Of The Dice)称作散文很可能是一种令人惊讶的说法。但这正是近年来西方文学界愈益强调散文的包容性和融合性的趋势所在。美国著名散文家和学者约翰·达咖塔(John D’Agata)在其《散文探源》(The Lost Origins of The Essay)一书中就收入了马拉美的这篇作品(《长江丛刊》今年七月上旬期曾刊登过一篇达咖塔教授关于诗意散文的短文,与尤尼科尔此文颇有相关之处,可以参看)。而尤尼科尔在本文中走得更远,将“散文”(essay)一词用作动词,以此表达其“尝试”或“试验”的含义,即西方现代散文的祖师蒙田(Montaigne)使用的法语“essais”一词的本义。
在尤尼科尔看来,散文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为包容和融合所提供的近乎无限的可能性,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则使得这种可能性比以前更易于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文学界和艺术界打破藩篱、接受异己的态度也使得跨越体裁和媒介的传统边界、甚至融合文学艺术的不同种类的努力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赞赏。在这个意义上,此文也许能给国内的读者某种启发或者联想。而且,作为中国文学的载体,以表意为主的汉字似乎特别适合于文学与造型艺术的结合甚至融合。尤尼科尔今夏的中国之行,也许本身就是朝着这一个方向的一次“尝试”或“试验”吧。
乔舒亚·尤尼科尔
乔舒亚·尤尼科尔(作者背后是作者的一副作品—— 一张放大的人开给他本人的处方。药名是“舍曲林,” 专治抑郁症)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