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贵精神的寻求者——评菡萏的散文集《养一朵雪花》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8010
周万年

  高贵精神的寻求者
——评菡萏的散文集《养一朵雪花》

  周万年

  初读菡萏的散文,我很快就联想到了章怡和的《往事并非如烟》。

  对于这种想法,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无厘头,菡萏与章怡和所表现的完全是两个世界:章先生笔下都是名流鸿儒,他们在庄重的会场或在雅致的客厅里,喝着咖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菡萏笔下的却是普通人,抑或是有些小资情调的女子,关注的都是日常生活,最多是在人生、爱情、事业上发一点感慨和哲思。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两位作家的精神内核是贯通的,这就是文学最需要的高贵精神和贵族气质。

  我从来不以为贵族精神与财富有绝对的关系。贵族精神是一种文化、一种教养、一种修为,是荣誉、是责任、是尊严、是自律等等。就文学来说,还需要有优雅的表达和高尚的情怀,就这些而言,菡萏与章怡和是有共同特质的。

  总体说来,菡萏的作品不是所谓厚重的文化散文,也不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不过,她追求的原本就不是这些,她表现的往往是一种情调,一种追求,一种微妙的情绪。她有着她自己的喜爱、她的憧憬,她怀着一颗柔和的心,在生活中寻寻觅觅,追求着美和探寻着美,为读者奉献出了许多高贵的精神花朵,那上面的晶莹的露珠,是她在生活中提炼出的思维结晶。

  《母亲生命的颜色》,描写的是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她母亲最辉煌的记录,就是当过几天列车员,但她身上却弥漫着一种贵族精神,她母亲能将沉重的生活演绎得轻盈美好。

  衣柜里的衣服,挂得水般整齐,即便每次出远门,也要用抹布把门缝塞严,以免进灰。

  淡绿色的蚊帐永远美得像雾,沙发上的浴巾一个褶都没有,墙上挂着美人轴,桌上瓷瓶擦得润亮。

  于细微处见精神。这种把平凡的生活过到了极致的人,我们可以体会到她的自尊、优雅和教养。

  有一次,作者将一大串钥匙挂在抽屉上忘了取下。

  第二天母亲来对我说,你的钥匙忘拔了,还有条项链在外挑着,我和你爸看了半天,没动。我说咋不放回去锁上?她说你知道的,在别人家,除了冰箱的门,别的我都不动。

  谁读到这里,都会为之一震。这个别人,是自己养育的女儿,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但她还是界线分明,并不窥探,母亲看似平凡的言谈举止,是对贵族精神最好的诠释。

  读《母亲生命的颜色》后,我突然觉得这个自称普通的小女子的作者,她的心地、心境及其整个心灵的眷念、憧憬、梦想以及对高贵精神的追求,都是来自这个朴质而温馨的家庭,来自母亲所给予她的第一本书。

  菡萏是个“红学迷”。《红楼梦》是她的枕边书。这部伟大作品的博大精深,对她艺术的影响和熏陶,使她在创作上少走了许多弯路,避免了平庸、低俗,做作、矜持,直抵气象万千的艺术高地。

  她的作品,很少用写实的手法去讲述一个故事。她写得总是那么跳跃,那么空灵,即便是讲故事,她也爱穿插一些抒情的东西。《飘落》一文,她写的是儿子上大学后,离她而去,她用的是就虚避实的写法。

  我精心设计“团结协作”“互敬互爱”“懂得体谅”“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致我的小学六年”等班队会,多设计参与性、合作性、体验性活动,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懂得相互合作、体谅、大度等做人的道理,也让学生意识到六年级的自己即将离开小学,纯洁的友谊多么宝贵,要珍惜剩下不多的同窗时光。同时,还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分子,大家积极进取、互助互爱,才能使班级更具凝聚力,才能使班级更优秀。

  我再也不用往他的钱包里放钱,再也不用穿着睡衣追出门给他送书,再也不用在路边等他回家……

  她顿时感到寂寥、清冷和空落落的。于是,她每天谛听着一窗的鸟鸣。

  一天,有一对鸟在三楼平台上凄厉地呼叫着,急促而恐怖。爱人跑下来说,它们的孩子丢了,在上面发了疯似地寻找,窝里的草扒得乱七八糟,身子在棚顶乱撞……

  她用隐喻的手法充分地表达了她孤独与伤感。当她目送着儿子的背影渐行渐远时,这种惆怅正是世上所有为人父母者的通感。

  菡萏散文创作的题材,也是多方面的。她除了写这种叙事抒情式散文外,也写了许多哲理散文,用流行的话说,属心灵鸡汤,而且影响颇大,流传甚广。其代表作是《高贵源于羞涩》、《修养,一个人的精神长相》。对此类作品,我是心有疑虑的。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落入说教的窠臼。但菡萏能将这些理性的东西、沉闷的话题讲得十分波俏,让它千姿百态。它是一个故事套着一个故事,一个话题引出另一个话题,这些故事和话题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给读者以启迪,给我们增添生活的力量。“高贵”,在那极左年代是绝对要回避的话题,即便是现在的主流媒体,也不屑于谈这些,但它正是我们缺失已久的品质。在精神溃变、意义丧失的当下,高贵的精神所以难得,是因为在获得高贵认可的同时,人还必须承担责任。所以做这样的文章就有了现实意义。

  《修养,一个人的精神长相》,从标题她就将比喻直接转换成了叙述。谈修养的文章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真正有真知灼见的并不多,大多都是似曾相识。菡萏谈这个话题时是洋洋洒洒,古今中外,家国大事,庶民纷争,名人轶事,百姓生活,她都是信手拈来。有些现象观察之细,让人击掌称绝:

  比如:有些人吃饭,喜欢把菜翻来覆去,翻得底朝天再夹起一口,那怕是一盘花生米或青菜都如此。我想说,这种行为实际暴露了一个人内心的自私和心胸的狭隘。

  再比如文中许多警句、格言似的文字,她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见识,绝不拾人牙慧。

  修养的字典里没有怕字,只有尊重友爱温暖和谦让。夫妻之道贵在自然,不秀恩爱也不示强弱。

  修养就是不管你有多强大,当你面对弱小时,你一定让他发出自己的声音,国与国是,家与家是,人与人更是。那些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行为,都是让人不齿的行径。

  散文就是写语言。推而广之,文学作品都是写语言。

  一个作家算不算一个作家,能不能在作家之林立足,首先看他有没有个性化的语言。什么是作家的个性化语言?菡萏说:“相信文字的境界是自然,最高境界是大自然,用对大自然的膜拜,成就自己的山水。”说得何其好!让自己最自然的表达方能运用自如,抵达自己语言登顶的地方。老舍、张爱玲、汪曾祺、孙犁这些大家,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特质,你去追求、去模仿,想成为那样子的,那是不可能的。

  菡萏文字灵性,自成一家,在对琐细日常的诗意叙述中,让文字生动起来,姿态横生。菡萏写桌上瓷瓶时,用了擦得“润亮”,这个“润”字用得真好,有“推敲”之妙,你可以用“铮亮”、“锃亮”、“光亮”、“透亮”,但都没有“润”字下得准确传神。当瓷器擦得有包浆时,才是温润的色泽。

  “衣柜里的衣服,挂得水般整齐。”这是一句很精彩的语言,非常形象,非常传神,又有诗意。

  菡萏的古文修养好。作品中常用一些典故、古诗词,行文又不拘一格,敢常用四个字的句子,竟不落俗套。

  鸟儿每天上午不停地叽叽咕咕。有的如笛音,啾啾两声,清脆悦耳,干净鲜亮;有的露浓霜重,呱呱两下,苍老沙哑。有的如一串串晶亮的水珠欢畅滚动,回旋自如,一声接一声恣意忘我地鸣啭着。这样的合奏在清凉的秋风中忽远忽近,忽高忽低,有颜色亦有形状,如波似弦,飘忽不定。

  这样的语言有点古典情致,写得萧萧散散,自自然然,有如明清小品。

  菡萏不是一个名气显赫的散文作家,但她作品中的某些素质,正是我们许多作品所缺少的,而且是应该具备的。我指的是她对文字的敬畏,对生活美的探寻,对高贵精神的追求!她坚持着富有洞见的个性化创作,把自然界的风、树、水当做灵魂的载体和宗教,在孤寂澄明中,把自己坐化成一个心灵艺术的朝圣者和安详者。你看到的不再是文字,而一种灵魂的交付和清水漫过纸张时的清澈姿态。她的作品不会与时俱去的,而是绵延着文学高贵精神之本。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