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以人为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彭 丹
“以人为本”思想是一种尊重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以人为本”的概念,但是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时时刻刻考虑着人,涉及到人,围绕着你,形成了内容全面、体系科学完整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邓小平 以人为本 思想 现代价值
一、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民是母亲,我是儿子”——人是目的的思想
1943年1月,在关于《五年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报告中,邓小平把自己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比作了不可分离的母子血缘关系。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极其困难和险恶的环境下,人民为我们的党和军队提供了物质生活的保障,为我们的党注入了新鲜血液,壮大了我们的革命队伍。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也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拥护,革命才能取得胜利。经验尤其证明:只有真正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和敌人斗争,才能得到群众的爱戴。因此,邓小平总是深深扎根群众,处处为人民利益打算,与人民同甘共苦。邓小平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保护人民的利益,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共产党所担负和所要完成的全部任务,最终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
(二)唯物史观的运用——人是主体的思想
宏观上,邓小平认为人民群众是促进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指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而不是由哪一个个人或者少数人创造的;人民是靠自身的力量解放自己、发展自己,根本不存在“救世主”,邓小平的这些观点和见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从侧面体现了他的“以人为本”思想。微观上,他鼓励人民群众要敢于在实践中创造新事物,总结新经验,充分体现了他“以人为本”的思想。改革开放中的许多新观点,都是由人民群众在摸索中总结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非个人创造。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由农民发明的,最终经过提炼成为了全国农村改革的指导。
(三)“改革是大家的主意”——反映了人民的客观需要与主观要求
邓小平实行的改革是在人民的客观需要和人民有了主观上的要求的情况下搞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开始了全面的改革,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历史地位和意义并不亚于第一次革命。改革开放之所以深入人心,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是因为一切都按照人民的愿望来做,人民希望做什么就改什么。比如,农村改革、经济改革、科教改革、金融改革、价格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对外开放都满足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改革开放究竟好不好,不是由个别人说了算,也不是由一部分人说了算,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或某些理论家的看法为准绳,必须听绝大多数人的声音,要看人民喜欢不喜欢、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说它好,才算是真好。“事实证明,改革是正确的,很见效。
(四)“人民是路线的拥护者”——人是关键的思想
党的历史经验证明,对于那些正确的,符合人民切身利益,并且是人民群众自己坚决拥护的路线,因为它符合历史潮流,反映人民心声,所以永远站得住。“路子”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方向对了,人民就会去拥护,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然人民不是路线的决策者,但是,他们是检验者,是路线成与败的关键所在。决策者制定或提出的路线对不对,只有拿到人民中才能得到检验。邓小平总是把人民是不是得到实惠、是不是符合人民利益、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心情平静不平静等作为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总之,一切由人民说了算。
(五)努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先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改善人民的精神面貌。努力发展生产力,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既是邓小平历史唯物主义观的突出表现,也是他确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最高价值取向。这种唯物史观和价值观,使他赢得了人民,成为了他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六)反腐是人民的要求
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人民是苍天大地,代表人民掌了权的干部,只能把权力用于报答人民。平息动乱之后,邓小平认为,我们要在反腐败问题上向人民做出交代,这是因为,“公生明,廉生威”。执政党和当权者,只有清廉安若,洁身自好,做到不贪不沾,不以权谋私,才能取信于民。滥用权力,搞权钱交易,必然走向腐败,被人民所抛弃。二、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在当前阶段,共产党执政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能不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共产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此,其一,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人是目的”的思想,共产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应该把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想人民所想。其二,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无论什么工作最终都是依靠人来完成的,因此,做好人的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共产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应树立“人是关键”的思想。其三,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应树立“人是主体”的思想,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这对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有利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习近平强调,当前我国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反腐斗争必须作为一项艰巨任务常抓不懈。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关于“人民要求反腐败,我们当然接受”的论述对于我们现阶段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反腐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雷厉风行抓大案、要案,必须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依靠人民的力量;治腐不能搞一阵风,不能只靠口头上讲,要切实去做,并长期地抓下去;搞廉政建设既要从高级干部做起,基层政权组织也要搞好等等。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为我们国家目前正确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反腐败斗争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三)有利于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和落实
邓小平的“人民是路线的拥护者”思想揭示了人民是辨别领导的客观标准,是群众路线得以贯彻的关键所在。在现阶段,领导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承认和拥护,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与他们真正打成一片,同他们交朋友;树立为人民、为百姓办事的积极的工作态度,勤勤恳恳地干事;不怕麻烦,耐心说服,讲清道理;还要在群众中以身作则,成为群众的模范;在群众面前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等。这样做,才算是好的领导,才是群众路线的真正贯彻和落实。(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启迪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要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时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现代化的过程与手段,达到共同富裕是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他把生产力的标准贯彻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追求,认为社会主义是富裕而不是贫穷,只有共同富裕,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平均主义,最终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只有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得到了满足,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切身实惠,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和群众基础。[1]赵志勋.邓小平人本思想的时代价值分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3).
[2]位雪燕.邓小平人本思想的基本特色[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3,14(4).
[3]宋香丽.论邓小平的人本思想[J].中国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彭丹,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