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解构主义角度看意识流小说的结构安排——以《墙上的斑点》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9347
冯双艺

  从解构主义角度看意识流小说的结构安排
——以《墙上的斑点》为例

  冯双艺

  本文以解构主义视角,从叙述逻辑、叙述方法、叙述背景、情节安排、言语内容以及叙述重点六个方面分析意识流小说的结构安排特点。

  解构主义 意识流 小说结构

  与其他类型小说相比,意识流小说的结构安排比较混乱,甚至难以捉摸。叙述者的叙述手段完全没有遵循一套现有的秩序,而是根据意识的流动来构造篇章。这样的反传统的思维方式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有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解读意识流小说对传统小说的反对模式,从而得出意识流小说的反传统结构特点。

一、理性与感性

马尔克斯认为,真正的“真实”,反而呈现出一种荒诞不经之感。意识流小说和这些小说一样,往往带着反传统的逻辑。与之不同的是,意识流小说的逻辑不是作者刻意安排的,不是属于意识层面的理性,而是意识在行文时的自然随意性。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一文,体现了叙述逻辑层面的叛逆,即感性远远大于理性。从墙上的一个斑点出发,伍尔夫行文完全按照意识的发展方向,纯自然地全盘托出。

  看似漫无边际的言语,实则透露出意识流动的真实感。在这一观点上,意识流小说的结构有其内在的逻辑,即感性逻辑。感性逻辑和理性逻辑不同之处在于,根据理性逻辑组织的小说结构,往往具有必然性,一定是在作家有意识的前提下故意安排的,不存在行文结构的偶然性。但意识流动是必然的,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意识流小说的感性结构对传统小说的理性结构构成挑战,打破以往以理性为中心的逻辑结构。

二、顺序与乱序

常规的小说通常采用五种叙述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而意识流小说的结构安排则采用非顺序的方法,即随意识流动的顺序行文。意识流动的顺序又不存在固定的顺序,因此其顺序即乱序。

  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墙上的斑点》有其内在的乱序结构。伍尔夫从墙上的斑点想象到是一颗钉子,由钉子引出一系列遐想;之后又怀疑不是钉子,同时联想到私人物品无法控制及生活快节奏;接着又联想到来世的一系列虚幻景象;下面继续猜测斑点是暗黑色的圆形物体,由此想象到被尘埃淹没的特洛伊城;与此同时,作者写自己不希望被打扰,以便找到一条愉快的思路;在愉快的思路里,作者开始了她的虚幻想象;接下来又猜测斑点是一个凸起物,从而联想到古冢和营地,并引发上校和牧师的故事;作者接着猜想那个斑点是巨大的钉头,引发一些列虚幻的想象;之后认为墙上的斑点是大自然的把戏,为了让人们忘记不愉快的思绪;作家感觉看到斑点就如同抓住了一块木板,通过木头,想到其四季的成长;最后,思绪被打断,作家发现那个斑点是蜗牛。

三、现实与虚幻

常规小说都有其叙述背景,这里的叙述背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叙述背景,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内,一定的人或物,发生了一定的事。而广义的叙述背景则是为小说的内容找到一个框架,可以对其进行限制,不至于使其漫无边际。一般来说,叙述背景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无论是联想、想象、幻想,都离不开文本的限制。但是虚幻的背景,就游离在文本内容之外,与主干内容有时甚至毫无联系。

  这样的虚构叙述背景对常规小说来讲是一种极大地挑战,是反传统的叙述模式。

四、整体与分散

与常规小说不同,意识流小说展现出的情节安排比较分散,超出了整体模式的框架,比较自由。常规小说有整体的思路安排,情节环节很紧凑,不会有散文的阅读体验。

  伍尔夫在写她思考墙上的斑点是什么的同时,也打乱了整体的意图和导向。原本只是思考墙上的斑点,现在却把写作内容分散到任何思维可以到达的地点,没有限制,没有界限。伍尔夫对情节的安排以墙上的斑点为主线,发散到她能联想到的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使得小说看起来并没有紧密联系的情节,甚至没有情节。

  这也是对“整体”即“情节中心”的一种反传统,把分散的情节也推上高峰。

五、在场与不在场

“在场”是一个状态名词。“在场性”是德语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海德格尔在其哲学中说明“在”即“存在”。换言之,“在场”就是直接呈现在面前的事物,就是“面向事物本身”。德里达认为,存在于言语和文字之间的“在场”,在大多数情况下以“不在场”的形式存在。简言之,就是如果描述一个事物,那么这个事物成为言语的同时,可以在场,可以不在场,可以提前或滞后出现。

六、中心与边缘

一般情况下,小说都有自己的叙述重点,不会因为文章的行文结构而丧失了本身的意旨。即使是叙述线索十分复杂的小说,也会有其中心点。但意识流小说的叙述重点就不突出,甚至被联想的内容所忽视。

  《墙上的斑点》这篇小说,伍尔夫的文章中心很明显,是围绕斑点发散的意识流思绪。但是在发散的同时,由斑点联想到人生的飞速、存在的意义、女性的权利、自然的安逸等等一系列思考。传统的小说都会把中心点突出地展示,但是伍尔夫却将中心点向外散发,引发更多的思考,使得边缘的思绪成为主导,中心只是衬托。她的主体意思绝不是处于中心位置的斑点,而是由斑点引发的哲学思考。

  在这一点上,伍尔夫很好地将“边缘”压倒“中心”,使之成为意识流小说的主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