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罗 芳
战后半个多世纪,国家间世界性的战争虽然得以避免,然而人类对自然界的战争却一刻也没有停过。人类的活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掠夺性开采自然——完全忽略了自然界资源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致使生态危机呈现全球扩散态势,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产生和发展于对现代环境问题的反思之中,是西方左翼学者对日渐突出的环境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回应,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当代意义
一、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二十世纪后半叶,人类遇到了一个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严峻的挑战——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生态破坏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从陆地到海洋,从城市到乡村,甚至蔓延到人迹罕至的南极和北极。(一)气候变化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和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正在逐年增强并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这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和生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化将严重威胁着地球生态系统,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会成为许多岛国和沿海地区即将面临的一场灾难——低洼地被淹没,海水入侵,供排水系统破坏,土地盐碱化。第二,海水升温将会导致珊瑚礁大量死亡,而它在生物多样性上仅次于热带雨林,其大量死亡必将严重威胁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第三,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将会使原本紧缺的地球淡水资源遭受极大的损失,以致全球几十亿人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第四,气候变暖将会使干旱地区沙漠化增强,湿润地区则暴雨成灾,台风飓风强度更大,从而导致干旱、洪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增多。第五,气候变化还会导致某些动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丧失,从而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二)森林锐减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洪涝干旱等作用,它也是地球上大多数物种的栖息地,因此全球森林锐减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而言无异于慢性自杀。回溯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经济的高速发展始终伴随着森林的过度砍伐。专家预测,按照现在的破坏速度,所有热带雨林将在21世纪消失。
森林锐减的危害是巨大的。第一,森林减少会导致气候异常,以致气候恶化,比如降水减少,沙尘暴增加。第二,森林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而其减少必然加剧温室效应。第三,森林减少会减少水源涵养,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加重洪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最后,森林是地球万物的家园,森林减少会加快物种灭绝的速度,使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减少。世界90%的物种生存在热带森林,正如阿尔·戈尔指出:“垂死的森林正像一个巨大的关键物种:许多东西取决于森林的健康,如果森林都被砍掉烧掉而夷为平地,我们自己所属的物种——人的未来所将受到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臭氧损耗损坏了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
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其损耗是由人类发明的化合物CFCs在大气中的排放造成的。臭氧损耗会使人类的免疫系统遭受破坏,使传染病发病率增加,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对农作物的研究表明,过量紫外线辐射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从而使农作物减产。更有报告显示,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极海域的藻类生长已经受到严重影响。臭氧损耗还将加速全球变暖,危害农业、森林和野生动物。
二、生态社会主义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回应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产生和发展于对现代环境问题的反思之中,是西方的社会主义者对日渐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回应。由于当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生态社会主义者关注的焦点是全球化时代的全球生态环境危机问题。他们在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性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以及对发展的理解等问题上达成一定的共识,并运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来分析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出生态社会主义的结论。(一)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性认识
首先,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是人类自身生存的危机。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由它带来的历史加速度,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加速,再考虑到生态环境破坏累积的增效作用,生态危机必然越演越烈。“整个星球的生命之网以及文明的未来都受到了威胁,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之中”。如今,生态危机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如果再不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变革,那么我们可能很快超过生态临界点,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可能会使我们一直赖以生存的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因而,当代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的、扩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危机。低估生态危机的严重性,认为在维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微调就能够一切照常的观点极其有害。
其次,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主义逻辑是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社会主义者不同意生态环保主义者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因于人口过剩、人类中心主义等说法、尽管他们在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上有不同的视角,但最终无一例外地都聚焦在资本主义制度上,这正是生态社会主义与形形色色的生态主义的根本区别所在。一方面,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的本性是利润至上,为了追求利润,必然要不断地扩大生产,造成资源的滥用和废弃物质的大量排放,进而造成资源的耗竭和生态系统的恶化,最终将大大超过生物圈在人类发展的实践过程中的吸收能力、补偿能力和恢复能力。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普遍化的趋势(其扩张的本性所决定),资本主导的全球竞争体系,把资本对生态的破坏扩展到全世界,使生态环境危机由地区性的演变成了全球性的危机。资本主义的全球竞争体系把各类国家都卷入其中,任何国家“只要其不甘心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便定会在唯利是图的利益驱使和唯恐落后的危机意识下,身不由己地倾尽全力,去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拓展市场、操控资源……世界性生态的失衡便是在这种格局中日益铸成的”。
(二)对马克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的阐发
生态社会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与他们对马克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的发掘、梳理和阐发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人与自然不可分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人是自然界的产物,靠自然界生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自然,以可持续的方式改变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第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具体的,也是一定社会形态的产物。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即任何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一定社会形态的产物,不同的社会形态赋予人与自然关系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当今社会的生态问题就是由对待自然的资本主义方式所引起的。资本主义对利润的追逐不仅剥夺了人的自由,造成了人的异化存在,而且还掠夺自然,污染自然,造成了自然的异化存在。第三,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交往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以实践为中介,采取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形式来进行,这一过程不能搅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否则,就会产生生态环境问题。资本主义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不论是规模还是程度,都达到甚至大大超过了自然界的承载极限,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
(三)对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解
传统的发展观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核心,认为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社会财富增加和文明进步,因此,追求经济的无限增长和物质财富的无限增加成为终极目标。这种发展观是以供给的无限性和环境容量的无限性为前提的。而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观认为:首先,经济只是有限的生物圈里的一个子系统,无论是资源还是环境都是有限的。“不顾环境限制而一味追求经济大规模增长,最终会导致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人类将不得不面对失控的、不可逆转的生态和社会危机。”其次,在经济发展中优先考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重要的,关键是如何使两者和谐并存。“在经济规模非常巨大的今天,如不充分地、优先地考虑环境保护,阻止环境恶化,那么就不能在事实上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再次,不赞成稳态经济,主张经济适度增长。早期生态社会主义者提倡稳态经济,新一代的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稳态经济不现实,尤其在经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很有必要。但是,他们主张选择与生态更加和谐的社会发展形式。
三、生态社会主义的当代意义
一方面,生态社会主义对生态整体性、生态危机全球性的认识,唤起和提升了民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危机认识,推动了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生态社会主义者是最早认识到生态危机严重性的一批人之一,强烈的生态责任感使他们最先开始只是抵抗。他们利用自然科学、环境科学方面的每一个进展,揭示地球生态的整体性,指出人类对地球的改造破坏了自身生命的支持系统,最终将使这个脆弱的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正是生态社会主义者的积极呼吁,唤起了民众对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已经在世界范围深入人心。而且,他们也提升了民众的环保意识,推动了全球的生态环保活动。正是大规模的群众生态环保活动的发展,才促使各国和国际社会纷纷建立环境保护机构,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野蛮破坏,推动了各国和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学批判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的本性和当代生态危机根源的认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社会主义者指出,资本主义经济首先要的是利润的增长,从而也就是不惜任何代价的经济增长,包括迅速消耗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能源和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废弃物倾倒在环境中,使环境退化迅速扩展到全世界,这就是资本主义方式的绝对规律和资本主义的制度逻辑。如今,资本主义对大自然的掠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的地步了,这一事实更加使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与生态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1]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主义[M].刘颖,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2]周穗明.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4.
[3]丹尼尔·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M].梅俊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4]康瑞华.生态危机与生态革命——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学批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何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形态何以可能[J].哲学研究,2006(1).
[7]J.B.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刘仁胜,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J.B.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9]岩佐茂.环境的思想[M].韩立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10]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师范学院)
罗芳(1977-),硕士研究生,贵州六盘水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