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述《京华烟云》中的缉私队员形象及其认识意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9409
杨国明

  试述《京华烟云》中的缉私队员形象及其认识意义

  杨国明

  本文简要勾勒了《京华烟云》中天津海关缉私队员阿瑄、陈三及缉私辅助人员阿非的形象,还从一个侧面分析了该组形象的涉关文学意义。

  《京华烟云》 缉私 形象

  林语堂《京华烟云》[1]中的缉私队员主要有天津海关缉私队员阿瑄、陈三及缉私辅助人员阿非,这一组形象在涉关文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

  阿瑄是毕业于税务专门学校、是位难得的税专毕业生形象,毕业后进入天津海关,成了一名勇敢的缉私队员,他是曾家长媳曼娘收养的孩子。曼娘刚过门丈夫就死了,曾太太为留住曼良的心,便让曾老爷在山东老家找了个同宗的孩子,让曼娘收养,便是阿瑄。阿瑄长大后进入了税务专门学校,以学生身分参加了要求“恢复关税自主”,取消“治外法权”的示威游行,毕业后入天津海关,从事禁毒工作。阿瑄敬业,激于大义,置生死于不顾,是一位勇敢的缉私队员。阿瑄他们每天的任务是赤手空拳抓私货,而走私者主要是日本人和韩国人,都受日本领事保护。则有石头棍子,有时还用手枪。在一次缉私行动中,他被石头打中昏跌于地,可谓危险重重。阿瑄母亲希望他不要从事这样危险的工作,但他最终还是坚持在缉私岗位上。

  阿瑄还为孔立夫提供撰写相关调查报告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阿瑄对日本对中国的走私的规模及其性质意义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他在海岸亲眼见过走私的规模。他算出某一天中有三十八条走私船靠近山海关的港口。大量的人造丝、白糖、烟卷纸、自行车零件、煤油、摩托轮胎、酒精、金属网,大白天堆在那儿,每一堆上都插着一个日本旗子。这些货由某地来运往某地,或用载重汽车拉,或用牲口驮,或用挑夫挑,而通常是由几个日本人或高丽人护送。他认识到日本走私的货已然南达长江流域,中国海关税收损失每星期超过一百万。在高峰时,每星期的损失几乎达到两百万。当孔立夫奇怪于海关税务司的无所作为时,阿瑄说那就“妙不可言”了,说税务司是提出抗议,但是日本军事当局又把他们送往日本的领事馆的警察,而我们向日本领事馆的警察抗议之时,他们说,第一,向中国走私,在日本法律上并不算犯法,因此不能限制他们的此种活动,那意思是,所有抓到的日本人走私的,全都要释放,这是根据日本的法律。第二,他们说,走私只能在国界上发生,所以应当在万里长城上去制止,离开长城,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是他们禁止我们在长城巡逻以后说的。阿瑄还带化装后的孔立夫穿过日本租界去看一家一家的里面除去毒品没有别的货物洋行。阿瑄向孔立夫详细介绍了抽、扎、闻等“服务项目”,还买了“五毛钱的白面儿”,让也孔立夫有直观的印象。又带孔立夫“参观”了“高级的地方儿”,介绍诸如正介之外的副业、注射的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两种方法等。这次的“参观”对孔立夫的撰写报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阿瑄最终走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道路。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后,阿瑄的太太被日本兵奸杀,其母曼娘在上吊后仍受辱。自己的孩子被鬼子用刺刀刺死。在掩埋好自己亲人的尸体后,一路走向游击队的大本营参加打游击。他的同志都奇怪为什么他打起仗来那么勇敢,打得那么狠。

  在阿瑄的影响下,陈三也进入天津海关缉私队工作。陈三是一位出身贫寒、富有孝心、做过警察、接受了进步思想熏陶、后也走上抗击日本侵略者道路的热血青年。

  陈三出身贫寒,经历坎坷。他是曾府中女佣陈妈的儿子,出生于北京昌黎。16岁那年,被一群当兵的抓去挑行李。后辗转到汉口去拉洋车。后来又自修读书,投考警察学校,毕业后在安庆当警察。

  陈三是个孝子。革命成功之后,他正在湖北,又寄了一封信回家,信退回了,上面写“查无此人”。他本想回家,但是没有旅费。因每一封信都退回,便以为母亲已经去世。有一次他在一篇报纸的文艺副刊上读到一篇小说,是写一个母亲寻子的故事,他感觉到那个母亲就是自己的母亲。实际上,他被抓走一年后,他母亲把房子卖掉到北京城来找儿子。后到曾府来做女佣,同时每月请假一天去寻找儿子。那篇小说就是孔立夫有感于陈妈的慈母之心而写作的。陈三便给曾府写了信,并辞去职务,筹足三十元旅费,北上寻母来到曾府,在曾府当了名护院。

  陈三,枪法好,是个神枪手,在警察大队射击比赛他得过奖;还写得一手好字,还曾帮孔立夫抄稿子,还上进好学,陈三对哪一个丫鬟都不轻薄,不调情,他简直就像一个痛恨女人的男。

  他接受了进步思想。当孔立夫诸人在谈论政治等时,他也参加大家的讨论会,为大会做记录。他还得到了爱慕他的孔立夫的妹妹进步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女青年环儿的赞赏与鼓励。他被思想激进的孔立夫在他们散步的途中安排与他妹妹环儿在山间的庙中结婚。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在夕照下的松林中完成了道家自然主义——否定文明,返回自然的婚礼。

  他参加了“收回海关主权”游行等一系列的进步活动。当学校停课学生每天上街游行、开会、讲演、贴标语时,立夫和那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也参加了活动,陈三积极跟随孔立夫从事宣传游行活动。陈三和环儿到街上向群众讲演,之后还骑着自行车跑着办一切杂务零差。陈三骑着自行车去找可能遭遇危险的阿满。他又与立夫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头,冲到了执政府大门,无法进去。他听说阿满的学校在前头,便冲到了队伍前头。当执政府对学生进行了大屠杀后,他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木兰。当执政府要逮捕孔立夫时他迈步向前,手放在枪上,欲以身保护孔立夫,后又从容利用自己曾当过警察的身份与警官周旋。

  当国民革命军自广东北伐之后,黛云、陈三、环儿一起到南方参加国民党的工作。他们跟随北伐军,数月之内,革命军已然克复了几省,克复了汉口。陈三在军队里做上尉军官。由于陈三不愿再干剿共屠杀农民的勾当,就退伍了。他放下了枪,再拿起笔来,练习了一个月,才又恢复了他那笔工整的楷字体。

  陈三在缉私中展现了爱国勇敢的大无畏精神。他听说阿瑄在海关的工作,他说他愿意参加海关的缉私队,以便完全脱离政治关系,而且因为他武器熟练,枪法好。阿非和禁烟局有关系,说他可以帮陈三谋个位置,曼娘也愿陈三和阿瑄离得近一点儿。所以阿非,宝芬,和姚老先生回北平时,陈三和环儿也都随同北返,陈三就进入海关工作。缉私是危险的。面对危险,陈三不会辞职。他与队友有团队精神。

  与阿瑄一样,陈三也为孔立夫提供日韩在中国走私的情报。在阿非的要求下,被调到了北平禁烟局工作,陈三担任了重要的信息传递员并与天津保安队突袭了日本租界,抓住了一个贩毒头目。

  利用相关信息,陈三大胆地策划一项把日本人全部驱逐出天津的计划,后计划失败。还策划并实施了对汉奸的刺杀行动。他陈三和黛云装做夫妇。在一个农村老太太的帮助下,从西直门乘乱混入北平城。经过周密的安排,他们在汉奸怀瑜晚上出去和其他安福系分子开会时必经的路上,袭击了他的汽车,结果杀死了其他人而非怀瑜。

  陈三等人最终成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战士。后来阿瑄又去找到他们,一起打游击,在战争开始后几个月,后来竟至几年,他们阻挡日本进军西北。他们是勇敢爱国的中国青年,在物质环境最艰难之下,他们的精神奋发旺盛,他们的斗争勇气,坚强不摧,不屈不挠。

  阿非是《京华烟云》中禁烟局的工作人员,是孔立夫撰写走私贩毒制毒及毒品吸食报告资料的提供者之一,是海关缉私的重要辅助人员。

  他是姚府的二公子,姚府财产的继承人,姚木兰的弟弟。其父姚思安是一个有眼光有远见的人,他现在深信给儿子过多的财产只会害了他,于是想帮助革命大业。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去世后,曾带阿非一起游历香港、新加坡、爪哇等地。阿非不同于哥哥体仁任性轻率,遇事顾前不顾后,胡乱花钱,他活泼干练,态度大方,用规规矩矩,并不为非做歹。阿非崇拜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这和当时新中国的青年一样。他反对孔教,赞成自由恋爱,赞成节制生育,也喜爱打网球。他与表妹青梅竹马,两家长辈也有意促成他们的婚事,但红玉患有痨病。红玉投水自杀成全了他与宝芬的婚姻。

  由于母亲去世,父亲离家入山修道。阿非去英国留学,三年后学成归来,正赶上军阀混战,与孔立夫讨论战争性质,认可立夫所说的为“争取死后官衔儿的战争”。

  阿非进入了禁烟局工作,办事秉公执法,很有成绩,又有灵活性。阿非工作尽职尽力,每天在东查西查,抓贩卖毒品的人,或监禁,或罚款。每个礼拜阿非一个人都逮到两三个吸毒者。当政府出台新的严惩毒贩及吸毒者的新政策激励之下,他更加强了他的工作,突击检查贩毒的人和北平的毒窟,迅速逮捕了些不法分子。他还给当局上呈文,将陈三调到北平禁烟局工作以加强力量。

  他们最大的一次行动是一起去突击检查一个隐藏在大部分为欧美人居住的一条街上的海洛因制造厂。意外发现走私首领曾是曾家的前二媳妇牛素云,如依实上报,牛素云当被着死刑,而曾老先生希望给她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阿非是孝子,为尊重老父生前嘱托,阿非决定设法。得到了从宽处理。数周之后南京方面的决定到达,素云被判开释。

  阿非给孔立夫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制毒贩毒吸毒的材料。老父去世后,仍在悲伤中的阿非继续与立夫讨论案件。阿非所提供立夫的,一是直接的消息资料,二是言方报告,包括所有海关的报告、国际联盟禁毒委员会英国人调查员米如·赖斯特小姐的报告,尤其英国人的这份报告所描写的真实情形,使全世界为之轰动。因为立夫的英文不是很好,阿非也帮了不少忙。阿非还告诉他,天津的美国大学妇女协会已经做了贩毒调查,发现贩毒组织其蔓延之广,实令人憎恶,令人恐惧。并证实这份资料所写内容皆系实情。他提供的资料对孔立夫撰写走私调查报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卢沟桥事变之后,阿非与家人仍然在北平。陈三、环儿、黛云在离开北京抗击侵略者之前发动了一次暗杀,在这种情形之下,阿非认为他自己和花园这个家是有危险了,同时他在禁烟局负责任期间已经树敌不少,他便邀请宝芬的美国朋友董娜秀小姐来住在花园里,立了个合同,把静宜园转卖给她。而自己则与妻子宝芬化装成商人来到了上海,开始了新的征程。

  这一组人物形象从《京华烟云》全书来看,并非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甚至也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艺术成就,但是如果从涉关文学的角度来看,这是难得一见的缉私群像,因而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林语堂.京华烟云[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上海海关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