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这个春天说说鲫鱼湖
蔡华东
一
鲫鱼湖盛产鲫鱼。
春天的鲫鱼湖,桃花水一满,贴水皮子的荷叶就渐渐遮盖水面了。初起的如铜钱、如盖碗,继之如面盆、如筛子,我们称它“塌皮子荷叶”,一茬比一茬大起来。“春三月,长渺渺”,饥肠辘辘,一天望不到头,可是这时,正是粮食青黄不接的日子,三餐白粥哪管得住?于是,下湖扯荷叶绊子的人就多起来。荷叶绊子,也就是水下软软的荷茎。扯一把,扎起,再扯。扯到多了,就背回家,切成半寸长的丁丁,先用滚水过过,淖去些苦涩味,再合在米中做饭吃。米少,荷叶绊子多,这饭的颜色土黑,味道苦涩,但比饿肚子强啊。
不久,就扯荷梗了。先是牙牙尖尖的荷簪冒出来,这时最生动的画面,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船一靠近,支支蜻蜓就在那飞舞、点水。老人就说,蜻蜓点水,是在产仔。果然,就在荷簪水下一点点的地方,粘着一片片透明的,滑滑的卵。荷簪“出水壮,见风长”,几天簪尖散开成荷叶,簪茎就成了粗粗壮壮的荷梗。将荷梗扯起来,水上水中部分碧绿碧绿,回家做菜炒着吃味道鲜美,而那生长在泥土的根部,洁白如玉甜津津的,水中摆一摆,当场就可当水果吃。
鲫鱼湖的夏天,是火热的,喧闹的。
满湖的鱼儿奔逐着,沿岸的青蛙鸣唱着,一群群湖鸟觅食育雏忙碌着,满湖的荷叶满湖的水草挨挨挤挤竞生着。以湖为生的人们,在湖边农田中日夜苦干去了。湖,成了我们孩子们的天下。
一到星期天,“走啊,抽藕长子去哦!”吆喝声此起彼伏,一出门成群结队。抽藕长子,主要是为交学费。藕长子,现在叫藕带,文绉绉的,当然也形象。而藕长子,既形象,又亲切。手顺着未开叶的荷梗向下抠尺把多深,就会摸到一个关节——藕鞭与荷梗的交结处。藕鞭的后部,是“老”而弃之的;前面,新长出的一截,就是我们要抽取的了。用两个指头将其掐断、从淤泥中抽出,白白嫩嫩,细细长长,有的竟长达一米多。抽藕长子是不用带午饭的,饿了,生吃管饱。晚上,大包小包背回家,再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漂在清水里,第二天清早上街去卖,一把四五分钱。一季藕长子,半年学杂费。
到荷花盛开的日子,就是采莲须了。莲须,采下晒干,卖到供销社的土产门市部,作中药,有清热解毒等功效。
鲫鱼湖的秋天,水碧天蓝。“八字头上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大雁飞过,霜风一起,芦苇、蒲草片片金黄,枯荷叶簌簌索索,老莲蓬摇晃得哗哗响。“雁啊雁,八斤半,今天给我牵红线,明年请你吃红蛋”,湖区正当年的男女,也就忙着联姻嫁娶了。
鲫鱼湖的冬天,最是繁忙了!大湖是富饶的,更是慷慨的,向农闲的人们敞开着它博大无私的怀抱!水落了,清浅的河沟塘坑等待着我们,茕茕孑立的枯荷召唤着我们,霜晨冰夕迎送着我们……
鲫鱼湖,今日是我们的梦想与乡愁,昔日,它就是我们印遍脚丫洒满血汗、饱含辛酸痛苦与畅享幸福欢乐的田地家园!
二
鲫鱼湖,以鲫鱼产量大而誉享其名。
鲫鱼湖的鲫鱼,得过细说说。
鲫眼子,好小好小,似乎看不上眼。
瓜鲫,指瓜子大小的鲫鱼。
鲫篦子,像篦子一样大小。
鲫壳子,青黑的背部硬起来了,有拃把长了。
鲫板子,泼喇喇,手掌大、脚板长了,犟起来(板动起来)劲大力大。
喜头,更大一点,算是鲫鱼中的上品了。哪家要办婚嫁喜事了,送上一对喜头,是一份祝福,是一份吉利。尤其是媳妇、女儿生宝宝了,喜头是必要必有必须的,熬成汤,白白的,鲜鲜的,甜甜的,“发奶”(催奶)、养生,特有营养,属月子里的最佳食物。
“鲫鱼头,鲇鱼尾,鯿子的拖泥,白鱼的嘴”,这说的是湖区四种上等鱼的“最佳处”。常言道吃鱼补脑。而鲫鱼头补脑之功效,则是数一数二的。每当鲫鱼上桌,大人们总会将鲫鱼头搛到孩子碗里,“吃吧,吃吧,补脑哩”。湖区的孩子聪明伶俐,是不是又与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蒸鲇、煮季、煨甲鱼,煎鲫、烹鲤、炸刁子”,则是说湖区几种名贵鱼的烹调特点和独特风味。鲇鱼,用米粉拌上清蒸,一熟即浇汤、淋醋,端上桌,嫩滑鲜美。季鱼,也叫桂鱼,即“桃花流水鳜鱼肥”中的鳜鱼,耐煮,越煮越鲜,煮萝卜、煮蕃茄、煮藕,都行。煨甲鱼,不消多说,味道好,营养丰富,特别是甲鱼裙边,煨得软趴趴的,是产后病后最佳补品之一。当年老马教练领队的中国女子长跑世界第一,还打“中华鳖精”招牌哩。
鲫鱼,煎得双面金黄,用豆瓣红烧,加上点白白的萝卜丝,再点上碧翠的葱蒜苗子,色香味俱全。鲤鱼,全鱼下锅,肉肥厚,有时身子入油锅,嘴巴还一张一合,鲤须还一跳一跳。鲤鱼上桌,多是贵客上门。麻油炸刁子,喷香酥脆,人称“入口酥”。当菜上桌,好;当小吃零食也是一个字,好。小孩刚学吃鱼,容易卡刺,吃酥鱼,一口就嚼了,没有卡刺梗骨的担心。
三
鲫,也称鲋,形似鲤,而无须触。
鲫鱼湖,以盛产鲫鱼为名、出名。连鲫鱼湖畔的人乡音方言里都带着鲫鱼。
“你这人好不鲫溜!”就是说一个人不聪不慧,就是“不鲫溜”。
若是您要问鲫鱼湖在哪儿?
东荆河之畔的老沔阳杨林尾镇杨王岭村北面,就是鲫鱼湖。
儿时心中,鲫鱼湖就是家,就是世界,就是生活,就是人生。
如今,鲫鱼湖没了。鲫鱼和鲫鱼的美味倒依然风行大江南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