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刘德洁
本文依据理论与实践经验,讲述如何有效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体育教学工作中,从而实现学生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健康目标。
体育教育 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教育
体育能使学生同时接受身心教育,因此我们要在其学习的状态和态度上多些关注和了解,使学生找到成就感。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经历了由生疏到熟练,由困难到容易,由复杂到简单,由害怕挑战到突破自我,在这个过程里强大了自己,提高了自信,拥有了成就感。另外,体育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思考问题,找到相应的办法解决问题,创新学习方式,善于领悟与总结学习心得,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一、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
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因为家庭环境和成长路线的不同,而展现不同的个性和特征,因此,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有针对性的去实施教育。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对于体能较弱的学生要多些鼓励和关心。体育活动种类丰富多样,教师可以多加留意学生的表现,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优势并正确发挥其长处,使其能最大限度的挑战以及突破自我,从而收获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喜悦和自信。
同时,教师要在课余或闲暇时间,主动和学生及家长沟通,详细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特长,据此对学生的心理及性格情况有一个明确的掌握。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的体育教育侧重于身体与大脑的同时活动,以此来刺激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运动思维的养成。体育教学相比文化课教学来说,有其特有的优势,它的授课环境具有灵活和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拥有足够的思考和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教育风格以及教学资源,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到物尽其用,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作用,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和热情,从而放飞天性,释放压力,克服紧张害怕心理,提高适应能力。同时,在群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抛弃对自己的负面认识,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和生活,每位体育教师都应该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以及学校的资源优势,从而达到学生心理健康目标。三、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灌输心理健康教育
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也有很大差异,教师在授课中使用的教育方式和侧重点也要随之调整。刚进入小学的学生,处在身体快速成长阶段,身体机能尤其是神经系统方面尚待完善,这个时候的小朋友活跃好动,喜欢与同龄人交往,但情绪起伏较大。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可以在课程中多安排些活泼有趣的游戏以及群体活动,活动强度要适中,主要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并使其习惯于遵守相应的纪律和规范。在学生成长进入中年级以后,他们已经适应了相关的行为习惯要求,并具有一些观察与思考能力了,此时要在教授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当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进入青春期,其身体成长速度加快,显现出第二性征,学生对自身角色的认定也更加明显,他们更注重自我意识和凸显个性,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侧重点要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可以多组织集体活动,也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及兴趣设置一些能够发挥其优势的活动,确保其个性的健康发展。这些方式既能使学生积极展现自我风采,又能保证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青春期不良情绪的平稳过渡。四、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我,正视困难与失败,注重心理收获
在体育活动中有很多技能训练, 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也不一样,尤其是有比赛性质的活动,将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毫无保留的展现给众人,这会给一部分学生带来思想负担和情绪上的困扰。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条件,明确自己的优劣势,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从而获得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对学生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学生技能操作失败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其精神鼓励,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所在,是心理原因还是操作技巧有问题,找到原因重点突破,以此达到标准要求。在竞赛活动中,有人胜出也有人输掉比赛,教师要对比赛失利的学生给予鼓励,帮助他们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与学生共同总结失败经验,制定措施,找到取胜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对失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知道胜败不是对自身能力的最终审判,只要全力以赴投入,就已经取得了心理上的成功,不能让失败带来的沮丧情绪持续太久,要尽快让状态回归到正常水平。在部分学生无法像其他同伴一样顺利完成某个项目而产生自卑心理时,教师要根据其身体条件及优势针对性的为其制定适合的项目,比如为身材瘦弱的学生安排灵活性高的活动,为体型胖的学生安排力量强度大的项目,女学生多些锻炼身体柔韧性的练习,男学生可以多些竞技比赛类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中找到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
心理学指出:人们带着喜悦和满意的情绪从事某种行为活动,那么活动效果会比预期更好;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活动的效果。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我,在其遇到困难与失败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激励,重视精神收获,让内心时刻充满平和与喜悦,有利于学生保持身心健康。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体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作者单位:青岛北京路小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