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哲学意蕴
——基于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视角
牛瑞凤
“四个全面”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该项战略的出台建立在中国改革发展及马克思实践观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展现出了较强的实践哲学意蕴。“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解决了中国在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对人民主观意志的尊重,展现出了较强的实践性及批判意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展现出了较强的动力意蕴和主体意蕴,将广大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
四个全面 哲学意蕴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
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将思想建设及理论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共同作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发展现状,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发展理论,要求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我国内部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理念,坚持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构建了符合中国发展的完美蓝图。“四个全面”战略里面展现出了较强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展现出了较强的哲学意蕴。
一、实践批判意蕴
马克思主义主要是站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强调客观事务与客体之间存在着较强的逻辑性,不重视主体的能动作用,导致批判唯心主义缺乏逻辑性。马克思主义实践作为一种伦理上的抽象实践,重视对现实主体的改造,努力解决“世界是什么”等抽象性问题,但是由于批判工作缺乏实践的科学方法,批判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彻底情况,无法对当前社会上的既定状态进行合理判断。马克思的实践工作从原来解决“世界是什么”逐渐向解决“世界应怎样”进行转变,实现对外在问题的批判。“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解决了依法治国、深化改革及从严治党问题,是一种现实的战略行动,实现了对科学实践观主客观的统一。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及城乡人均收入呈现出逐渐上涨的趋势,文化经济软实力及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人民生活殷实、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伟大愿景。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到攻坚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产业结构不协调、发展不平衡等现象,需要加大解决贫富问题,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将“战略”作为主要的着力点,将人民意志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完成了对能动性及实践性的批判改造,展现出了较强的实践批判意蕴[1]。二、实践主体和动力意蕴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提出,主要依赖于人自身的实践活动,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人化自然生成的基础上,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实践主体性哲学思想。首先,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由人们的劳作来生成自然界,外部世界是世世代代的劳动成果,是历史的产物,强调人的主体性。其次,认为主客观的实践性由实践对主体的规定来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界不断演变的结果,通过人体的自身力量,展现出了历史活动的过程。“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体”由马克思在生成性视域和实践历史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指引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在新时期,党的执政环境及现实任务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各级党组织的干部表现及党员表现全部交给群众进行评判,要求党与广大人民群众要建立密切的联系,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些工作的基础,展现出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的创造性及能动性[2]。三、实践价值意蕴
实践价值主要包括“人的向度”及“物的向度”两方面内容,通过实践过程,来提高实践目标的主体信度,对“公平”协调性作用进行协调,将实践作为行为活动价值的最终标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效率观减灾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揭示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确保了实践价值目标中公平性和效率性之间的协调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展现出了公平协调发展与效率之间的价值目标意蕴。第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角度来看,需要严格按照十八大报告中规定的战略部署,有助于提升城乡据您的人均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党和国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期许。将鲜明特色及总体目标作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展现出总体目标的效率性及公平性。第二,改革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量化目标相一致,促进了改革效率的提高,为社会发展创造出了财富源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确保了社会的公平性和正义性,使发展成果惠及到全体人民中。第三,将下来了协调及公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价值目标,将法作为反应社会直接关系的基础,将效率和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范畴中[3]。四、结语
“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展现出了较强的哲学意蕴,本文从实践批判意蕴、实践主体和动力意蕴、实践价值意蕴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到了“四个全面”中涉及的马克思科学实践观,通过将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与我国的“四个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展现出了马克思科学对我国的发展的指导性作用。[1]刘文华,范志轩,朱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藴[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1~20.
[2]陈浩,鞠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4):8~31.
[3]张甜.“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解析[J].知与行,2016(10):37~40.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