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生读后感及其写作指导
苏 艳
小学高年级阶段,我们要指导小学生训练写作读后感。这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小学生一旦掌握了写作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熟练地加以运用,这将会为他们进入中学后写作论述类的文章以及复杂的叙述类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 读后感 指导 叙述 议论
习作训练是一个开放系统。习作教学的许多任务是在每周两节的习作课之外完成的。我们必须树立“大习作教学观”,打开习作训练的“多通道”。不光要让学生做习作课上书面表达和言语交际的主体,还要让他们做整个课内外语文生活和交际实践的主体。古人说,写作训练“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韩愈语),我们要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语文生活,在课内外一切读写活动中反复实践,大显身手。多读是写好的必经之途,但也并非所有读书多的人都能写出一手好文章。学生读了许多篇课文和课外书籍,语言还是那样单调干瘪,就是因为进入他们头脑中的语言,并没有构成鲜明表象和概念的外壳,而仅仅是“空壳”。所以,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改进读书、写作的方法,养成自主的勤读书、多写作的习惯。
当前,徐州市教育局提出要学习南通的“新教育”,南通“新教育”的核心就是“读”。提到“阅读”,就不能不提到“写”。这里的“写”同小学生的习作有一定的区别。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写叙述类文章为主,到了高年级可以尝试写作论述类文章。读后感属于论述类文体,是作者根据所读材料来谈感想的文章。小学生写作这类文章,不注意就会大量抄袭原材料,写成“读后抄”;不注意就会大量复述原材料,写成“以叙代议”;不注意就写成“决心书”、“检讨书”之类。所以,要处理好“读”和“感”的关系。
学生如果认真读了某一篇课文或课外书籍,就应该有所“感”。学生如果没有一点感觉,那就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读进去”,或者根本没有读懂。所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或课外书籍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那么,学生有了“感”,又当如何阐述或论证呢?首先,要抓住问题的核心,谈出最深的感受。其次,要引用原文内容,因为“引”是“议”的基础。但切忌过多地复述或引用原材料,应概括扼要,应精选。第三,要联系实际。要努力开掘,使“感”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最后,还应说明自己的想法,归纳全文。
根据以上写作知识去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学生比较容易学会,也容易掌握。下面分析一个给材料写读后感的例子。
材料:李白小时候很贪玩,念书不用功。有一次,他趁老师不注意,就偷偷溜出来玩了。走到一条小河边,看见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大铁棒。下面是“铁杵磨成针”的典故,典故略。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指导学生这样构思设想:
[甲]俗话说:“坐破寒毡,磨穿铁砚。”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任何事情都会半途而废。铁杵之所以能磨成绣花针,是因为能持之以恒。所以,可以用《论持之以恒》为题来写。事例如①15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用40年时间研究地动学说,证明“日心说”,“地心说”,写成《论天体的运动》。事例②我国明朝杰出医学家李时珍,用20多年时间写作,10多年时间修改,终于写成52卷、192万字的《本草纲目》。事例③我国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以圆木为警枕,少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花了20年时间,勤奋笔耕,写成巨著《资治通鉴》。
[乙]“铁杵磨成针”,这是老奶奶所追求的目标。一个老态龙钟的古人尚能不惜花时间,努力朝着目标奋斗;我们新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有志向有理想。所以,可以用《青年,贵在立志》为题来写。事例①我国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说“有志平天下”,他读书“昼夜不息……”事例②周恩来,少年时代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事例③刘少奇少年时就富有革命理想,发愤读书,家里书看完了就到别人家借,被别人称为“刘九书柜”。
[丙]“铁杵磨针”,确实不易。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无论做什么事都得从零开始。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并坚持不懈,就会取得好效果。所以,可以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题来写。事例(略)。
[丁]李白起初很贪玩,后经老奶奶启发教育,便及时改正了错误,最后成为一位大诗人,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所以,可以用《知错就改》为题来写。事例(略)。
[戊]李白的成长与老奶奶的教育、启迪是分不开的。没有老师的指点,李白恐怕也是碎叶之地一凡人吧!所以,可以用《老师的作用》为题来写。事例(略)。
[己]还可以从反面构思:老奶奶把铁杵磨成绣花针的精神固然可贵,但这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也浪费时间。所以,还可以用《切勿大材小用》或《应惜时如金》为题来写。这个角度属于逆向思维了,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要大一些,一般学生是想不到的。事例(略)。
综上所述,指导小学生写读后感,首先要认真“读”材料,研究材料,发掘里面所包含的思想或观点;然后拿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来写,并将“感”和“材料”联系起来;其次,所举实例,要能紧扣观点,举例与讲理紧密结合;最后,还要做到措词严密,结构谨严。
小学生的习作以写作简单地叙述类的文体为主,让他们写作属于论述类的文体——读后感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提倡只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五、六年级)尝试写作读后感。即便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我们指导小学生训练写作读后感也不要要求太高,小学生只要能够掌握写作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写作读后感有点“像模像样”就可以了。但小学生一旦掌握了写作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熟练地加以运用,这将会为他们进入中学后写作论述类的文章以及复杂的叙述类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唐店中心小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