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诗经》的价值研究
许明月
《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11篇诗歌,根据诗歌类型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本文主要从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三方面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诗经》的价值。
诗经 中华文化 汉语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二、《诗经》的地位
(一)政治地位《诗经》的乐歌大多来自于民间,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一方面诗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间的声音,百姓的疾苦;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通过诗歌来传达社会道德标准。孔子曾以“思无邪”来概括《诗经》的主要内容,可见《诗经》建立起封建社会公认的价值道德标准,此后《诗经》作为后世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其承载的封建阶级的思想价值观也延续和统治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有不可替代的政治地位。
(二)文学地位
《诗经》作为世代相传的文学经典,不仅从素材上为后世提供了爱情、政治、教育、礼仪、祭祀等多方面丰富的内容,并且在表现手法上生动表现了“赋”“比”“兴”的手法,还开创了我国文学的古典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我们从后世的诗歌作品中,无论是在素材还是表现手法上都看得到《诗经》的影子。
三、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诗经》的价值
(一)语言价值汉语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沿用至今的语言,虽然几千年下来,丰富无穷的汉语语音、语义、语法已经在继承和使用中发生了演变,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掌握汉语的“源头”才能更好地学习汉语的语音、语义和语法知识。《诗经》作为我国的古代诗词的代表,集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体系于一身,对于汉语学习者扎实汉语基础、积累词汇量和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有重要的作用。
从词汇方面,我国现有的成语和词语有很大部分来自于《诗经》,我们常用的“天合之作”“凤凰于飞”“与子偕老”等词语都出自《诗经》,学习《诗经》不仅让汉语学习者深刻的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也有利于词汇积累,拓展学习内容。
从语音方面,《诗经》的学习会有助于汉语学习者增加学习音调的兴趣和热情。《诗经》中搜集的诗歌在古代是作为传唱的乐歌,因此读起来有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感觉,平、上、去、去四个声调恰到好处的运用让《诗经》读起来有很强的美感。学生在学习《诗经》的时候不仅能够体会到声调在汉语中的重要作用,还能培养他们对四个声调的“乐感”。
从语法方面,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虚词的学习远远比实词的学习困难得多,例如“之”“而”“其”的用法。学习《诗经》中的虚词对汉语学习者有以下的作用:其一是学习和积累虚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如《秦风·无衣》中的“于”是作为动词词头的助词,而“交交黄鸟,无集于桑”中的“于”是用作介词;其二是让汉语学习者体会介词的作用:如让句子完整、突出重点动词、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等。
(二)文化价值
首先,学习《诗经》有利于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国的传统美德。例如在《诗经》中直接出现“孝”字17次,八篇以“孝”为主题,还有很多间接体现孝道的文章。除此之外,在《诗经》中还有体现注重诚信的诗句,如“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体现感恩的诗句,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体现忠贞的诗句,如“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不管是心怀感恩还是尊师重教,在《诗经》中我们都会找到这些传统美德的影子,汉学学习者在学习《诗经》的同时也了解和学习了中华传统美德。
其次,学习《诗经》有利于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传统文化习俗包括节日习俗、婚嫁习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许多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动因之一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感兴趣,《诗经》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体现了最“原汁原味”的文化习俗。
(三)跨文化交际价值
跨文化交际是贯穿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将《诗经》引入对外汉语课程中体现的跨文化交际价值首先体现在从诗歌中了解并帮助理解中国人的交际特点:例如“酒桌文化”“安土重迁”“重视家庭”等。据统计,“酒”字在《诗经》中共出现了57次之多,其中有许多诗歌描写饮酒、劝酒等场景和用词,通过阅读和学习《诗经》,学生就能对中国的酒桌文化和礼仪有大概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
综上所述,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的方针政策下,将《诗经》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能够让汉语学习者领略《诗经》的风采,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有重要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满足当今汉语学习者的需要。
[1]向嘉.论诗经语言的性质[J].中国韵文学刊,1998(1).
[2]黑琨,王凤苓.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J].山东教学学院学报,2006(6).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许明月(1992-),女,汉族,四川安岳人,四川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二学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