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与道同行 物我同春——2021用对联书写中国故事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6784
□ 本刊编辑部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年复年兮。就像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就像秋叶飘零,春花明年照样开,就像一个健硕青年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壮岁——在北方第一场素雅的雪花飘落时候,对联杂志又将送走繁忙而丰稔的一年,牵手充满希冀的新岁新梦想。

  作为一家专业对联艺术期刊,本刊与时代相拥抱,与国家大事共振频,与民众庸常生活相交融,不知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三十六个春秋。山水一程,风雪一更。雪泥鸿爪,良可慨矣。在此,与读者诸君一起回望曾经留下的脚印、发出的声音,以及在传播国粹、弘扬传统文化道路上难忘的记忆。

一.用对联讲好党的故事。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大事接踵而来。对联是两行文字,因其短小精干,而被誉为“文艺轻骑兵”。本刊抓住当下最受关注的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倡导全国联人以对联的形式来参与,来诠释、解读、表意,来传达正向而积极的声音。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围绕这一宏大主题,本刊征集广大联友相关联作,遴选优秀作品辑纳刊出,在社会上引起很好的反响。

  本刊相继刊发了《七月诞辰开壮举 百年风雨鉴初心——从南陈北李的对联谈起》《一枝独秀 四海大钊》《壮哉风云浩荡春——共产党人对联宝卷赏析》《联题党的历次代表大会》《联话串成歌唱祖国》等重头文章。

  2021年3月9日,“华厦万和堂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走进建行大学暨《庚子浩歌》捐赠式,在北京举行。对联杂志社为活动主办方之一。来自中国楹联学会、野草诗社、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等50余位文化界名流以及援鄂抗疫医护人员代表参加了活动。本刊出版的全民抗疫诗词楹联作品集《庚子浩歌》,收录了《对联》杂志“联画最可爱的人”抗击疫情精品对联1000余副、美术作品20幅。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全部转载。在抗击新冠疫情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我们用对联为英雄们鼓与呼,发出了文学艺术界嘹亮而持续的呐喊。

二.助推对联由“在野”进入“在朝”。

呼应国家“双减”大政,积极对接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探讨联教,推出多篇有见地、有分量、易操作的指导性、研究性文章,努力趟出一条普及对联教育的实践之路。

  2021年年初,教育部下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小学高年级学段的语文提出明确要求:“开展对联欣赏、撰写等传统语言实践活动。”

  这传递出一个重大的利好信号,那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粹楹联,正回归到应有位置。对联教育已由“在野”进入“在朝”,成为刚性的教育内容。当代联教迎来一个期盼已久的发展契机!随即中国楹联学会下发通知,要求有关部门行动起来,全面摸索对联教育与语文课程相结合、相促进的方式方法,积极推进楹联文化“进教材、进试题”,从而最终达到“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国家、民族的感情”之目的。

  进入后半年,又有一项重大举措——被誉为史上最严的“双减政策”横空出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传递了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角度作出的重大安排。也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短视化、功利化问题,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所作的重要决策部署。

  这些重头文件,从根本上为复兴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在新政下,对联教育如何抓住这百年难遇的机会回归校园?中小学校如何适应形势,调整思路开展对联教育?

  围绕新时期下的这一重大课题,本刊在第一时间筹划、邀请对联文化专家和对联名师,研究对接措施,撰写一系列有见地、易落地的指导性文章。刘太品《为联教举起一盏明亮的航灯》,周黎霞《一门入境 万物同春——浅谈我的对联教学观与教学实践》,娄希安《语文教材中对联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方法探索》,张利民《语文老师为什么教不了国学》,鲁晓川《楹联教育刍议》,严海燕《今天我们怎么教对联》,曾小云《“双减”新政下,中小学如何开展对联教育》等等。

  一系列有见地的文章,在诗联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对于普及联教,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初冬时节,对联杂志编辑们走出书斋搞活动——“中华对联传承河东行”活动收获大,反响好。

  今年11月初,教育部公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其中9省12所学校为传承楹联项目的学校,而山西运城市占了两所。运城楹联教育起步早,覆盖面广,典型多,经验丰富,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11月中下旬,对联杂志社及时启动“中华对联传承河东行”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调研基层联教现状,总结学校联教经验,展现河东联教成果,进而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经过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和刊校互动,为探讨新形势下对联回归校园、中小学校如何调整思路开展对联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本刊即时启动新媒体矩阵,并联动当地媒体播报,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运城市楹联学会会长王文广感慨地说,《对联》杂志一直见证、助推、传播着运城楹联事业的发展。这次活动,对运城联教工作是一次检阅,也是一次激励。学会将一如既往支持楹联教育的发展,助推楹联文化在河东大地上传承发展。

三“.名家访谈”等重点栏目持续推出,展现文化名人的高尚情怀。

本刊2020年推出封面人物系列策划,即文化名家专访,头条大体量刊登,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视频同时推出。楼宇烈、龚鹏程、林凡、谷向阳、朱彦民等名家都在受访系列中。今年我们持续推出。本刊资深记者傅海青、王胜观等积极采访,约访海内外卓有成就的文化人物、楹联名家、楹联活动家,如龚联寿、岳民立、鲁小川诸先生。《人们为什么叫他“岳帅”——专访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运城市楹联学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岳民立》《联,因他而寿——著名对联学者、南昌大学教授龚联寿专访(上、下)》《翰墨会新咏 山河忆故人》《净植清芬酬热土——记中国首位对联硕士鲁晓川》等头条专访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经过两年来的努力,本刊锻造出的“名家访谈”重头栏目,已十分荣幸地得到读者的充分认可。在与名家、大家的对话中,我们受益匪浅,相信读者朋友也会进入到他们丰赡的精神世界里,领略一番别样的风景。

四.提升创作欣赏水平,提供实操路径。

如何帮助读者提高对联创作欣赏水平,本年度我们推出了多篇重量的文章。曾小云先生的《如何用四柱构思法高效写作对联》系列文章,解决了初学者创作对联的四大痛点,无写作材料,不知如何选取正宗、地道的联料入联;无灵感源泉,不知如何突破从0到1的文字瓶颈;无造境方法,不知如何营造对联的意境和画面;无结构章法,不知如何搭建联料之间的关联和连结。文章为读者提供了高效实用的实操方法。

  邹宗德先生主持的“名家谈创作”分别邀请多位名家撰写创作心得:卜用可的《世间文字皆知己笔底风光亦动人》,贾雪梅的《对联气韵谈》,康永恒的《称境载道融情》,周永红的《应征联创作粗谈》,鲁晓川的《用对联写出人间情味》,尚洪涛的《形象 情感 感染力》,赵健之的《对联创作漫谈》,严海燕的《联草分三束曾多苦与甘》等等,给读者提供丰富的创作参考。

  竖排版大幅增加文章可读性。尤其是组织全国各地高手,撰写名家楹联代表作赏析类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翔实,联评俱佳,相得益彰,大大提升了读者的欣赏水平。今年累计发表如下名家联作赏析文章有:《花开得意为园主 人老甘心作笔奴——任鸿联作赏析》《澡雪倍洁 邻梅不孤——贾雪梅联作赏析》《砥砺情深成上器 浮游日久抱清流——刘红艳联作赏析》《春风万树排仪仗 豪气一城贯斗牛——马瑞新联作赏析》《大朴能涵深意 真淳自副雄奇——陈佐松楹联赏析》《信步拈来花一片 卷帘放入绿三分——张丹薇楹联赏析》。

  名家代表作品,辅以精彩导读赏析,令人耳目一新。握一卷在手,十年亦不过时。

五.“特别关注”栏目,关注社会热点,用两行文字褒扬时代,参与生活。

今年10月,山西大部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袭击,并引发洪涝、滑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部分不可移动文物和博物馆、纪念馆设施也遭到不同程度损害,部分开放单位不得不临时采取封闭措施。山西古建以木结构遗存最负盛名,尤其是元朝以前的木构建筑数量冠绝全国,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荣誉。山西曾推出“文明守望工程”,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全民参与,众志成城。

  值此危难之际,对联杂志社推出《雨沿古建流成泪——山西“文明守望工程”之对联助力篇》。大声疾呼:请天下文友行动起来,用传统的两行文字精粹,为山西古建保护献策献力。

  风雨中,文保人在行动,对联人也在行动。《对联》杂志请天下文友积极参与。短短几天时间收到了全国几百位联友的投稿,以及包括联友在内的各界人士的保护性建议,刊物择优选录,并把有价值的建议呈转有关部门。此举在全国推介宣传了山西,为保护三晋文化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征集挽联,以哀挽联的形式悼念国家英雄,缅怀国士。

  为神舟12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神舟13号飞船成功升空并进入空间站,征集庆贺联,抒发对航天英雄的讴歌,对国家强盛的由衷赞美。

六.品牌栏目可读性强,读者参与度创新高。

吴世超主持的“巧联趣对”,李牧童主笔的“名赋赏析”,闫长安主持的“实用对联”,赵继杰主持的“对联新作”,范青山主持的“三级擂台”等栏目或以可教,或以可读,或以机巧见长,皆有可圈之亮点。

  本刊的成联月赛,曾推出一系列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成联月赛,带领读者走进国学殿堂,浸淫传统文化,在联界掀起一股重温经典的热潮。2021年始“万和堂杯”成联月赛联题二十四节气,同样深得联友喜爱。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让节气深入人心。每月一“题”,我们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这一农耕文明节气的对联文化解读。

  介入人生礼仪,服务百姓生活。依据岁时节令,“实用对联”每月组织一期主题征联,新春联、元宵联、新婚联、哀挽联、生子联、毕业联、教师节联、中秋联、贺寿联、乔迁联等等,栏目主持人闫长安先生精编细选,原创佳作纷呈,时常让人眼前一亮。

  《对联》杂志既有的对联故事、趣联雅韵等栏目深受读者欢迎。趣对村的故事、百家姓对联典故等因知识性、可读性强,圈粉无数。“三级擂台”作为本刊拳头栏目,读者参与度高,气氛十分活跃。“写对联,三级擂台你发了几条,打了几颗枣?”——一些地方楹联组织甚至把会员刊发的擂台作品统计出来,作为成绩年终表彰。

  不得不提的是本报的“编读往来”——既是一个栏目,也是一个“编辑部现象”。在《对联》编辑部,每天都能收到数十封纸质书信,成为信息时代的一道风景。写信人自然以年长读者居多,还有八九十岁的超级联友。他们一丝不苟,有的还在信中夹寄自己的书法作品,从中能读出那个年代踏实认真的气息。

七.跨出小对联圈子,开拓“联外活动”,推崇经世致用的“大对联概念”。

本刊曾举办七届全国青少年对联夏令营,以“在孩子心田根植民族文化”为宗旨,于2006年发起,先后在北京、山西杏花村、福建永安市、辽宁尚志乡、湖北汉川市、山东西霞口、辽宁辽阳市举办了七届。从日常创作、竞赛中,发现选拔优秀的青少年对联人才,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对联新人与活动举办地的中小学生混合编组、互动交流,以激发学习兴趣,普及对联知识,点燃对联艺术传承的星星之火。

  2018年我们将“全国青少年对联夏令营”升级成全国青少年传承文化夏令营。2018、2019、2021年举办了三届,以“让天下学子皆承善教”为宗旨,全名师授课、系统学习传统文化课程,体验国粹艺术,采用游学结合的方式,互动式学习,体验式成长,带领学生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灵魂阅读山河,已经走过了古老的河东大地、近代文明的天津卫、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大大激发了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21年秋季《对联》杂志启动“联动青春”吟诗作对活动,每周六日有线下活动,吸引青少年学习对联。

  2021年中秋节《对联》杂志举办了“诗联琴墨”中秋雅集活动,与山西省诗词学会、元音古琴社、海印国学馆、河东吟诵社等联动,将多种国粹艺术倾情演绎,呈现了一场中国文化盛宴。

八.创造性地开启《对联》杂志共读课,与线上对联教育机构——曾联惠国学大课堂联合研发对联课程。

在纸质媒体逐渐式微的客观大背景下,如何抓住读者?如何持续有效地传承、普及传统文化?

  2021年年初,本刊与线上对联教育机构曾联惠国学大课堂联合研发了一门对联课程——《对联》杂志共读课,采取办班的形式,开展音频图文教学。本刊和网课首次联姻,拉近了杂志与读者的距离和感情,强化了杂志与读者的粘性和互动。这一举措是传统期刊进行融媒体发展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是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利用新科技传播的有益尝试,具有很强的开创性。共读班切中读者浅表化阅读、读与写脱离、学习时间紧张等痛点,弥补了部分文章因为过长不能在纸媒上全文刊发的遗憾,邀请作者深入讲解,生动解读,帮助读者深度阅读、消化吸收,同时引导读者通过参赛实战等形式学习对联写作。

  比如,为了指导读者参加“华厦万和堂”成联月赛,我们邀请到张兴贵先生现身说法,分享二十四节气联创作构思过程和经验;为了复盘牛年中国城墙春联征集活动,为联友提供征联参考和借鉴,我们邀请徐熙彦先生回顾讲解中国城墙春联评奖情况,分享评审过程中鲜为人知的细节,为来年写城墙春联提供思路和借鉴;为了提升对联初学者的写作水平,我们邀请到鲁晓川先生分享如何提升对联创作的文学品位;为了分析“华厦万和堂”成联月赛获奖作品的亮点和不足,帮助读者提高参赛联作的质量,我们还对每期获奖作品进行线上点评。

  《对联》杂志共读课和共读班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学习和运用《对联》杂志,从而促进学以致用、化读为写,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在总结经验和听取反馈的基础上,《对联》杂志社和曾联惠国学大课堂2022年将继续举办第2期共读班,欢迎各位读者报名参加学习。

九.连续多年入列国家“农家书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乡土社会,丰富农民生活,赓续国粹,对接地气。

2021年,《对联》杂志再次入选《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序号78。能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频频出现,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个鞭策。激励我们不懈努力,办出高质量的、雅俗共赏的刊物,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乡土社会,来播扬传统文化,让农民朋友品尝精神食粮和带着露水的文化菜蔬。

  《对联》杂志“实用对联”栏目中的婚丧嫁娶、乔迁生子等各类实用对联,还有对联故事、巧联趣对等等,是老乡们的最爱。

  在此,我们再次呼吁有关部门与本刊牵手,将《对联》杂志纳入农家书屋采购范围,一起玉成这件于国于民都有重大意义的好事情。

十.“征联小哥”服务及时周到。全媒体矩阵,日日刷新,全员推送,形成楹联界的“《对联》杂志现象”。

本刊以其较强的专业水准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各级各类征联活动的重要发布和展示平台。2021年年初开发的“征联小哥”征联小程序,大大方便了征联投稿,一年中主办、协办、重点推介和突出展示了全国性征联大赛活动近50次。大赛结束后,本刊及时推出全国大赛获奖作品以及作品评赏,为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

  在更多人只愿意滑动手机不愿捧读书籍的今天,《对联》杂志如何在保证内容的同时刷出存在感,2020年,本刊从一本纸刊裂变出全媒体矩阵,刊、微、端、视一个不少,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立体模式。

  今年以来,新媒体矩阵日趋成熟。本刊全员分工包片,一日不落地向国内百余个微信群推发当日问早图、联界信息和精品文章。

  两比润心,似逢甘雨;

  一刊在手,如阅春风。

  这是一位读者所作的对联,表达了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对本刊的嘉许。虽然我们工作做得还很不够,但在海内外联友的支持下,经过大家的持续努力,如今《对联》杂志声播遐迩,遍及城乡,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与日俱增。

  对联虽小,可通大道,可作大观,可抒高怀。她与诸多传统艺术门类一样,都在探索万物共生的天地大美,都在传递可贵的家国情怀和文化精神。

  前路漫漫,其修远兮。本刊愿偕千万同道一起,继续行走在弘扬传统文化、拥抱火热时代、追求自我内心丰盈和精神丰赡的道路上,与道同行,无远弗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