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雄风。
上联说的是赵姓的始祖——造父。赵姓远祖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五帝时代,祖先是伯益,伯益是舜的后代,被赐姓嬴。因为帮助大禹治水立下大功,所以大禹死前要将王位禅让给他,他不愿称帝,就逃到了箕山边隐居起来,帝位还是由禹的儿子启接任。
到周朝时,伯益的九世孙叫造父,是西周时期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造父在桃林一带得到了八匹骏马,调训好后为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后驾车日驰千里,及时平叛。周穆王认为造父有大功,于是将赵城赐给造父,此后造父就以封邑——赵城为姓,启用赵姓。
赵城在什么地方?史书记载不一,考证中也有多种说法。综合各方信息后,我们认为赵城就是现在山西省洪洞县,是实实在在的赵姓发源地。战国初年造父的十二世孙,在这里建立了赵国。
下联“子龙”指三国名将赵云。他智勇双全,累立战功。赵云为挽救汉室刘备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汉宗大业开先绪;
宋室鸿功启后人。
上联指西汉大将赵充国,字孙翁、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自幼勇敢,善骑射,为人沉勇,汉武帝时期,匈奴累犯,他奉命前往,立下累累战功;汉宣帝时,西羌起事,他当时已七十有余,犹驰马去金城招降破乱,并在那里罢兵屯田,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为表其战绩,汉宣帝命其画像与霍光等11位名臣同列于未央宫麒麟阁。
下联指的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涿郡人(今涿州),五代时任后周大将军,驻防京师,公元960年,他发动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即位后,改国号为宋,定都汴梁,他先后平定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削夺禁军宿将和藩镇兵权,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结束了五代五十多年的混战局面,统一中原,功昭后世,“宋室鸿功”故能名副其实“启后人”。
(辑自夏民安、洪慧敏《百家姓对联故事》)
阵上银枪无敌手;
朝中论语可安邦。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汉名将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汉末军阀混战,赵云跟随刘备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在著名的长坂坡之战曾以数十骑拒曹操数十万大军,被蜀汉先主刘备誉之为“一身是胆”。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去世后被后主追封大将军,追谥顺平侯,以“常胜将军”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
下联典指宋朝贤相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他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显德七年(公元960年),与赵匡胤等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拜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赵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赵普喜《论语》,世称其:“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半部佐太宗致太平”。此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