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相互影响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7316
□胡晓婷

  在中华民族历史变迁中,形成了多种思想流派,其中对中华民族发展有着较大影响的是儒家思想,中国古代文学中也含有较多的儒家思想精髓,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和儒家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相互影响,旨在挖掘和利用儒家思想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化价值。

一、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概述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是仁义,指出国君要以仁政来治理天下,将仁政爱人作为主要目标,仁义礼治信是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儒家思想更多的是人们社会行为和日常生活的一种规定和准则。对于仕途官宦而言,需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每个读书人未来的理想目标,该思想可以解释古代人读书的原因和未来的职业目标。在现代教育中,也需要继承儒家思想的仁义之心,才可以更好地为百姓谋福祉。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所著《春秋》涵盖了儒家基本的思想理念。古代读书人为了更好地践行『学而优则仕』思想,一般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比如韩愈、王之涣、苏轼等,他们将自己的思想理念、理想抱负通过诗歌词赋表达出来,以此表明自己的治国理想,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也都包含着诗人对儒家思想的认同、支持和继承。

二、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一)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文化家素养

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气派等,文章的风格、特点、情怀等对一个人形象的塑造。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家而言,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中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艺术品质、眼界和胸怀,最终通过笔下的文学作品来体现自己的思想。比如,唐代的文学家韩愈,他在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割据分裂;主张加强君主权力,削弱官宦权力;主张封建政治,反对佛教文化。在文学上主张将文学和道法进行结合,以此塑造时代风气,推崇先秦和两汉文学。韩愈将古文运动表达在文学中,将一些不符合儒家思想的治国观念剔除,这在后期大大提升了文人的文学修养。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进一步继承了韩愈的文学观点,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也在吸取儒家思想的过程中提出了理学,由此可见,古代文人大都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自己的儒家思想,在此过程中也体现出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文学形式

文学作品是否优质,在于辞藻的华丽,也在于情感的表达,更在于文章风格的多样化,对此不同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体裁形式。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体裁的变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诗、词、歌、赋四种文学形式,对于体裁而言,可以分为散文和诗歌,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儒家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儒家思想代表作主要以散文的形式呈现。比如,《论语》《孟子》等,以六经为起点,以散文为文学形式。进入到汉代,文人们多推崇儒家思想,并对儒家代表文学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创作出更多新的文学作品,比如《史记》《天人三策》等。除了散文外,诗歌也是一种文学形式,由此可见,以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为特点的儒家思想之美。

(三)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孔子主张作品的文采华丽,因此儒家代表文学著作《诗经》《乐经》《春秋》等表达形式优美华丽,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也追求文学作品的形式优美、辞藻华丽,这对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比如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诗歌文采都以浪漫、超凡脱俗为优点胜出,并逐渐成为经典的诗歌。

三、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相互影响

(一)利用文学作品传达治国思想,以此发挥政治教化作用

从《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可以看出孔子喜欢学习一些从政的知识,『学而时习之』也可以看出孔子主张知识要应用于实际,通过一种入世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关心国家政事的想法。孔子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文学标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主张文学需要应用于社会实践,才可以发挥作用。在此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唐代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等思想,指出文学需要社会公用,这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倡导的文学需要经世致用,以此发挥政治教化的作用。这种服务于政治教化的中国古代文学可以帮助统治者巩固地位,实现治国安邦的目标,并稳定社会秩序,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诗序》提出『六义』『美刺』等观点,这也和政治教化有着一定的关系。《毛诗集》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二)中庸治国思想

《论语》中阐述了师生之道,是中庸思想的具体体现。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为德,中庸思想不能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本意是指人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避免采用极端的手法,需要寻找最佳的方法,确保问题有可以转变的余地。因为中庸之道和辩证思想较为相似,因此已经成为中国人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文人也将中庸思想应用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含蓄、委婉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促使作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在作品中循序渐进地深入。婉约派风格的诗词就具有含蓄、委婉的特点,给人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尤其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是李清照经历了国家危亡、丈夫病逝、书画丢失、流落逃难等生活困境所写,她借用秋愁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浓愁。

(三)天人合一的天道观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促使儒家思想精华代代传承,也促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发展,比如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提升了文学作品的境界,《论语》中关于天命、君子立信等思想都可以看出中国文学作品将圣贤意境发挥到了极致。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达,促使中国古代文学得以繁衍生息,并在中国古代历史变迁中流传下来,最终在文人的努力下,儒家文人提出中庸之道、天人合一思想。该思想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架构构建提供了支撑,在当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分析儒家思想不仅可以对当代文学、文化、思想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根本,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根本,如何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文学,需要科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辩证思想来看待其对现代社会发展、文学发展、思想文化的促进作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